01.18 帥哥陳飛宇,我的反應能力還是可以的


帥哥陳飛宇,我的反應能力還是可以的

陳飛宇

想得多,瞄得準

先把自個兒立住了,那些聒噪便不怕了。

“我從小彈鋼琴,所以懂得樂理;如果我要去唱歌,就要學作曲;我唱的詞,一定要知道歌詞意義在哪兒,意味著什麼。我覺得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演戲也一樣,總要有拿得出手的傢伙什兒。

十八歲,第一部電視劇《將夜》,他穿著厚重的盔甲從三十米高的沙丘上滾下去二十多次。後來有一次,導演要求他六場戲一塊兒拍,一個鏡頭演完。“在荊棘地裡打滾,頭暈目眩,表演這樣的狀態。”他沒料到自己有這樣“絕境生存”的能力,像開了掛一般—天馬上黑了,一場戲只能拍一條,他做到了;不光記住了自己的臺詞,別人的詞兒也沒落下,說錯了還能給指出來。

“當時就覺得,我的反應能力還是可以的。”一絲小驕傲。

“不好看”也沒關係。《我和我的祖國》裡衣服破了、臉黑了,挺難得,他高興。“特別好,特別好。”三個字反覆兩次。“一切都要為人物著想,根據角色改變,聽專業造型的建議,而不是為了我自己。

而且作為演員,能有幾次機會讓你扮一回這樣的形象?”對面是陳飛宇化妝完畢後精緻的輪廓,腦海中又不由得喚醒哈扎布那張淳樸憨厚的笑臉。“我已經放下了‘形象’的那一關。”他坦然。

帥哥陳飛宇,我的反應能力還是可以的

陳飛宇

丟掉包袱不難,“靈魂出竅”也未嘗不可。為了找到角色狀態,他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怎麼說話,不是刻意自閉,但發現沉默能給人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東西。

“準備這部戲的時候,其實下了不少功夫。沉默的時候你可能會觀察人觀察得更仔細,不說話的時候整個人的狀態都不一樣。我也在心裡問我自己很多一直沒有想好的事情,或者一直沒有想通的事情,包括以後我自己想做什麼,以後會做什麼,都有了一個交代。”

他的確想得很多。比起無目的的行動,他更願意先把時間花在思考上,小到每個月學校排作業前,都會先蒐集組內同學的意見,瞭解旁人所想。

“所以你屬於小組領導的類型咯?”“也不是說領導,但是確實有時候我可能會在事前花很多時間去思考,比如想演什麼?一個規定情景內怎麼樣做才能更極致地發揮?怎麼樣才是更合理的?大家商量,然後去找到對每個人來說最理想的方式。”

沒準備怎麼行。幾斤幾兩,出拳便知。陳飛宇太清楚這個世界的規則了。

帥哥陳飛宇,我的反應能力還是可以的

陳飛宇

他其實不是沒有退路可選。譬如做音樂,又或者是當設計師。說不定走往這些個岔路口,能比當演員得心應手些。

他也想過,只是不願輕易出手。“不是說我有多懂現在人的審美,我其實不太能把握他們的sense。”但怎麼算好看,至少對自己還是挺有信心的。微博裡有他在牛仔衣上塗鴉的照片,他把它們稱之為“作品”,將來如果真的當設計師,即便衣服賣不出去,也可以送給身邊的朋友。“可以把我的衣服全都做成藝術品!”不是非要別人懂的,自己認可就行。

“說實話我有在籌備這件事情。”他突然神秘起來,卻又沒把這個秘密徹底剝開。

陳飛宇一刻也沒有停下來過,哪怕是在飛揚的沙塵下,作為道具的籃球一直在他的手指與地面間任意來回,即便是鏡頭沒對準他的時候。迷霧之中,除了插在他口袋裡的幾根狗尾巴草晃晃悠悠的,特別顯眼,還有那雙笑著的明亮的眼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