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什麼是好的教育?

活動中心17653708


主要提高孩子的興趣,一邊玩一邊學,把學習內容改成動手,又動腦………把課本上的東西像吃東西一樣,消化掉就可以了,作業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而定,如果你每門課都能拿滿分,我建議你不寫作業。


王小芹45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是一名初中語文老師兼班主任。我認為好的教育是教育孩子先成人,再成才。

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留守兒童,遠離父母,教育缺少,要教給他們為人處世的道理。

在我之前帶過的一個班裡,光單親家庭就十一個。孩子沒有追求,自卑心重。我帶領他們去各種地方進行各種活動對他們進行情感培養。比如利用週末不上課的時候去新華書店,領著全班同學一起看書;領著他們去公園,舉行朗誦、隊列比賽等活動,也寓教於樂,模仿電視組織他們進行撕名牌、奇葩說演講賽等。孩子們在無比輕鬆的環境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抒發心情的鬱悶。

其次對他們進行奮鬥目標人生理想的教育。人類因夢想而偉大,人生因拼搏而精彩!鼓勵他們樹立自己理想,對他們進行職業體驗,找到自己人生的理想職業。

再次,讓孩子們學會感恩和善良,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有人說,別人誇自己善良會生氣,我不敢苟同。奇葩說這個節目裡也曾經進行過辯論。我認為善良是一個人最高貴的名片。孩子心存善念,會幸福一生快樂一輩子的。

感恩社會,感恩所得。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不單單是教育孩子回家給父母洗洗腳,乾乾家務活,更應該培養孩子具有博大胸懷,寬容大度。

最後說養成讀書的好習慣。這個時代變化太快,快的還沒有走出學校大門,學會的東西就已經被淘汰了。這就需要人們活到老學到老,而讀書是最直接的學習方法。

總之,好的教育是讓孩子受益終生的教育。





玉兒萬水千山


有什麼標準來衡量教育的好壞呢?首先我們可以問問被教育的孩子和同學。“都學到了什麼呢?”只有學生給的答案才是教育好壞的答案。能適應社會還是改變社會。我看改變社會的寥寥無幾,一出校門就能適應社會的也鳳毛麟角。記得我的父親曾經不止一次的問過我上學都學到了啥!我侃侃而談,數理化。後來認真讀了幾本書,才懂得其中道理。


自己文章


我認為好的教育就是在教育中讓孩子得到全面的發展。孩子不僅學到了知識和技能,同時孩子在身體和心理方面都得到健康的成長和發展,為孩子以後的成功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好的教育更應該注重培養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培養孩子的健全人格

孩子的人格是在父母的的長期的影響和作用下逐漸積累形成的。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樣。不嬌慣孩子,不對孩子做無原則的讓步。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和情緒,學會與同齡人友好相處。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家長不要包辦代替。培養孩子認識犯了錯誤不能逃避,要勇敢的面對錯誤,要有敢於認錯的勇氣。

二、注重培養孩子的思想品德

孩子的思想品德是孩子做人的根本,是決定孩子以後人生道路的關鍵。所以,凡事要從正面教育孩子,幫助孩子學會辨別是非、善惡,學會寬容、學會獨立思考,要有同情心。做事客觀公正,遵守各種規則,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孩子終身受益。

三、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信

自信心是孩子以後走上人生成功的基石,當孩子有了進步,取得了好成績時,都應該及時的鼓勵和給以認可。不能嘲笑和挖苦孩子,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相比,這樣會嚴重傷害孩子的尊嚴和自信。孩子犯了錯誤,不要一味的打擊、責怪,要正確的引導孩子,認識犯錯誤不要緊,要有敢於認錯的勇氣。

四、注重培養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

常說“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大腦會思考,雙手會創造”,讓孩子多做實驗和手工製作,學會手腦並用。這樣不僅學到了書本知識,還把書本知識運用於實踐。既培養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動手實踐能力,還為孩子以後的學習興趣愛好發展提供實踐經驗。這樣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這樣的人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五、培養孩子學會感恩

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感恩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情感。要讓孩子知道感恩,善待身邊的人和事。只要有人曾經幫助過自己,就應該心存感激。不管在什麼時候得到了什麼樣的幫助,都不要忘了說感激的話。不要認為別人幫助我們是應該的,我理所當然的,別人沒有權利和義務幫助我們,只有讓孩子知道了感恩,常懷感恩之心,這個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麗。








其正色


什麼是好的教育?個人覺得,好的教育包括很多方面。我不贊同誇誇其談,認同言傳身教,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從小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他們教會了我很多。爺爺喜歡讀書,涉及廣泛,教我們飯桌禮儀、為人處事、溝通能力,而奶奶作為女流之輩,更多的是待客之道,生存之本。當然,他們老一輩,自然也有很多缺點,譬如,爺爺脾氣倔犟,性格固執。奶奶過於節儉,生病不敢說,不懂得愛護自己。但他們的精華遠遠影響著我,或許就是一輩子……

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他的《什麼是教育》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為什麼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因為我們可以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成為真正的財富。在物質豐富的時代,精神層面也需要跟上。

好的教育,就是從書中,從為人處世中,漸漸形成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成為家庭的中堅力量與榜樣,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燕語世界


你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這個問題有點大,本人僅從自己自己的角度來回答您這一問題。我是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因此好的教育對我來說也是新時代教師正確的教學理念,對語文教學核心宗旨的把握,以及對語文教學本質任務的明晰。

語文教師只有弄明白語文課真正的任務,知道語文課應該教什麼,以及如何去教,才能真正理解當代所提倡的“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還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內涵,給孩子好的教育。

《禮記•學記》有言曰:“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這段話是說,善於學習的人,老師費力小,而學生收到的效果卻很大,還要歸功於老師教導有方,不善於學習的人,老師費力大,而學生的收穫卻很小,學生並且還會因此埋怨老師。這裡的“善學者”和“不善學者”表面看說的是學生,但細究起來,也是在說老師。 “善學者”身後有個善教的老師,“不善學者”身後有個不善教的老師。善教的老師教的是閱讀和表達的方法,使學生會學;不善教的老師教的是知識點,使學生學會。

因此,“會學的學生之所以會學,是因為他有個專教方法的老師;學會的學生之所以學會,是因為他有個只給答案的老師。就例如對語文課例的學習指導,善教者會把作者使用的表達技法進行拆解,讓學生看清楚,並且在拆解過程中掌握相關技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啟發,學生才會學得,學生學得了才能轉化為語文能力,學生掌握了方法,有了能力,才能夠舉一而反三,自主運用到閱讀以及寫作當中,從而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

因此,好的教育是教師要有正確的教學理念作指導,即教方法,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還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當然由於本人的專業知識有限,在論述上難免存在不當與缺失之處,還請諸位專家與老師不吝賜教。





善蕥莙蘭


無論是幼兒教育還是成人教育,最好的教育必須從“心”開始。

一個教師的課程如果不能走心,內容講得再好,教育的結果也是波瀾不驚。

如何讓學習的興趣紮根在受教育者的心裡,才是一個教育者最硬實的功底。無論什麼級別的教育者,都躲不開“入心”的關口。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連一年級的小學生都知道挑課挑老師,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因為那個老師懂他,那個老師的話能入他的心。

所以,所有站在臺上的人,都應該知道一個道理,講別人需要的,不是白活自己喜歡的。

因此說:能捕獲人心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羽中健爾


山安說,教育關乎我們一生的幸福。到底什麼是好的教育?讓哲學家,教育家給我們的答案吧!

一、對於教育哲學家如是說

  •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一個人從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裡引導,能決定他後來往哪裡走。
  • 印度哲學家菩德曼說:播種一個行為,你會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穫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穫一個命運。
  • 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二、對於教育教育家如是說

  • 教育家盧梭說: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走獨立的路,這是我們教育關鍵性的問題。
  •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林姆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人格才能形成人格。
  • 我國著名教育家張伯岑說: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們不禁要教會學生知識,教會學生鍛鍊身體,更你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

簡而言之,最好的教育是讓受教育者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體能夠很好適應這個變化無常的社會!


山安說


什麼是好的教育?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個人認為:適合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有的孩子,平時學習或者做作業時,心浮氣躁,無法冷靜思考。一有風吹草動,心都跟著飛了;有的孩子,上課也聽,也能獨立思考,但線條太粗,而且淺嘗輒止,不願意沉下心來鞏固知識、訓練能力。可是,這些孩子做他(她)喜歡做的事時,為什麼不出現這些問題呢?估計這是很多家長和老師一個很大的疑惑。看課外書、看電視、玩手機、做遊戲……,沒有說累的,也沒有不專注的。只到我看到了一個小視頻,才恍然大悟。

“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我媽快樂,全家快樂!”

這是絕大多數孩子的真實想法。學習是給媽媽學的,是給爸爸學的,是給老師學的。那孩子的學習,只是給大家幫忙。出現了上述問題,就好理解了。一週五天,從早到晚,課上課下……幫忙的事兒,做到這個程度就可以了。這樣一想,道理也就說通了。

其實,問題的癥結在哪呢?

歸根結底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理想教育、責任教育、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缺失!我們讓孩子學習、讓孩子做事,但沒告訴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或者沒有說清楚為什麼要這樣做。所以,到孩子這兒,自己的學習變成了給大人幫忙了。

基於這一點,我們非常有必要調整一下教育思路,不僅在學校的層面,而且在家庭的層面。家庭和學校一定要聯合起來,做好這件事兒:教會孩子做一個有理想的人,教會孩子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孩子的成長,需要不斷地激勵、不斷地打雞血;犯了錯,也需要斷地批評、不斷地矯正,千萬不能顧此失彼。就像把小樹苖培養成棟樑之材一樣,要不斷地施肥澆水,也要不斷地修枝剪葉。有了正確方向的引領,奔跑才不會南轅北轍,努力才不會適得其反。


養城老平


能夠讓孩子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成就感就是好教育。

不同的人回答這個問題都不一樣。狼爸虎媽眼裡的教育和教師眼裡的教育絕對不一樣。眼下課堂滿是一味地表揚鼓勵,學生犯了錯,不敢懲戒,也不是好教育。如果我們以孩子的眼光看待這個問題,或許這個問題更有意義。

教育能夠讓孩子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成就感,這樣的教育孩子就認可,就是好教育。

教育的本質就是不斷地關心孩子的成長,給予他成長的幸福和更多的愛。而教育面對的是孩子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的學習不是冷漠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而是師生間每時每刻的心靈碰撞,不僅有知識的傳輸,也有愛的傳遞。非常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們始終能體驗到自己的進步,自尊和快樂。

遺憾的是,還有許多老師家長都認為自己教的孩子都是能夠克服困難的“小英雄”,那就未免想得天真而且錯誤。你的不輕易或隨便的諷刺挖苦、歧視偏向、冷漠懲罰、尖酸刻薄,生氣耍脾氣等等都會不自覺地挫傷孩子內心的自尊自信和快樂,

在成人的字典裡,認為孩子的自尊自信都是小事,事實上這都是錯誤的。在孩子的心靈上,這都是彌天大事。

記得我參加工作不久,遇到一位聰明孩子的大事。當時,一位孩子十元錢丟失,說是同桌偷去。而同桌恰是一位班幹部,說是他偷的,我很謹慎,調查得知是班裡最搗蛋的那位同學塞進班幹部的書包裡。我很慶幸明白了這些,結果避免了我的錯誤,也保護了別人,這就裡事實的效力,這也是好的教育的效果。

教育是個廣泛的話題,對於我們來說,擷取生活的小事更具有說服力,我只能談這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