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你覺得中國未來的城市格局是怎樣的?

H²O409


個人認為未來中國城市格局會形成以以直轄市、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國家中心城市、省會城市等為核心的城市群的競爭,而不是一座獨型城市單打獨鬥的格局。

從目前中國城市的GDP來看,我國的16個萬億俱樂部部城市當中,除了蘇州、無錫兩座城市之外,其餘城市基本上是直轄市、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等政治資源優勢巨大的城市。

如今抱團發展、一體化發展是趨勢,我國的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城市群是全國最早發展起來的城市群。而除此之外,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中西部大部分省份是“一城獨大”,但目前來說,國家正在支持打造多個城市群,尤其是中西部被稱為“一城獨大”的城市,在它們的周邊,基本已經初步形成以這些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群建設。比如以成都、重慶為核心的成渝城市群、以武漢為核心的武漢城市群、以鄭州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以西安為核心的關中平原城市群等。

而以上這些核心城市,基本上都是直轄市、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等政治級別較高的城市。所以小編認為未來這些城市不會是單打獨鬥,而是以它們為核心形成的城市群之間的競爭格局。


錦繡中源


未來會形成城市群+獨大型城市鼎立的局面。

東部地區已經形成很大規模和影響力的長三角、珠三角就不說了,京津冀城市群作為第三大城市群的格局已然確立,此外山東半島城市群、閩東城市群正在高速崛起。其中山東半島城市群GDP規模高達6萬億,閩東城市群GDP也近3萬億。

相比而言,中西部地區雖然也在構建城市群模式,但是中原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等都處於長期人口淨流出狀態,不僅沒有一個是均衡發展,而且清一色的省會獨大。因為省會與其他省內城市經濟基數差距過大,同時城市定位不斷提升,未來與兄弟城市之間差距只會越拉越大,這樣的城市群與東部顯然名同實異。

由於東部沿海四大城市群各自都有至少5個二線及以上級別城市,這就與中西部形成了格局上的不同。東部城市群百家爭鳴,每個城市都是人口淨流入,而中西部只有省會或副中心城市人口淨流入,其他都是流出狀態,並且流出方向主要就是自己的省會城市,這偏偏加劇了省會獨大的局勢。此消彼長,成都、武漢、西安、鄭州、長沙的影響力越來越強,其省內其他城市卻星光黯淡。就連有著中部非省會第一城名頭的洛陽市,如今還只能屈身三線。

所以中西部未來以城市群模式與東部競爭是不現實的。最可能保證競爭力的方式還是強化省會影響力,因為中西部城市除了幾個新一線城市之外,再無其他城市能夠對東部務工的人口形成直接回流的實力。因此,中西部省會城市未來還會集全省之力打造,甚至通過合併周邊區縣的方式以增強體量逼近一線都是有可能的,以點帶面形成更大範圍的虹吸效應以及廣域競爭力,以此挽回流失人才,甚至於反吸東部人才和投資來中西部發展。

因此,未來東中西部的格局,大概率是東部百花齊放,繼續引領經濟前行;中部會湧現出3-5個二線城市輔以省會共發展,形成小範圍城市群;西部省會獨大的狀態會越發突出,其中成都和重慶在新一線城市當中的影響力會進一步擴大,但中西部非省會城市的影響力會更加弱化,優質資源集中度將更加突出。

東部當然也有局部格局的不同,南強北弱依然存在,不過北部沿海的環渤海經濟帶、京津冀一體化、煙大海底隧道、青煙威一體化、山東半島城市群等概念正在逐漸發酵,未來轉型完成後將會奮起直追,長期來看,南北沿海省份未來的差距會縮小。整體格局則依然是東部>中部>西部。


城市發展報告


北上深,西武重,中國未來六大中心城市。①北京是全國性政治、經濟、金融管理中心。②上海是全國性經濟、金融中心,國際金融中心。③深圳是全國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科創中心。④西安是西北經濟中心。⑤武漢是中部經濟中心。⑥重慶是西南經濟中心。(未來早規劃,建國百年必成形)



我愛紅魚兒


未來15-35年,中國需要五大城市圈——區位應當遵循東南西北中,可稱五都——目前來看,東都毋庸置疑是大上海;南都個人認為是以深圳為中心的大灣區;西都有三個備選,大重慶,大成都,大西安(各自利弊留言詳述);北都無疑是大北京;中都兩備選,大武漢和大鄭州(留言詳述)。城市前加大是指城市加周邊區域。這樣的一個十字形可以很好輻射了中國主要的人口和經濟地域。由此這五都應當是中國中期(2020-2050)未來的一線城市。

五都之下應有國家力挺發展七座支線城市和若干自我崛起的區域城市,可稱為二線城市。七座支線城市:東北-瀋陽;東南-廈門或臺北;西南-昆明,南寧或X;西北-蘭州,西安,烏魯木齊(留言詳述),中部-鄭州或武漢,副都-雄安,中北青島。若干自發力區域城市,目前可以看出杭州,南京,蘇州一帶加上前面可能落選一線的重慶,成都,西安,另外後續發展中可能還會有。這些是二線城市,預估有10-15座城市。

三線城市估計會成為中國典型城市的末端,大抵按照省會和目前比較強的城市來分佈。所謂典型城市就是指人的一生所有時段都可以不離開這座城市而獲得較好的生活體驗。

四線城市將不復存在或者概念突變,取而代之的是旅遊型小城鎮,產業型生活區,主題工作區等特色鮮明的城鎮系統。它和前三線城市的最大區別是,其不能支持普通人的所有需求,一般情況下居民一生中還需長期或者主要居住在別的城市。這些可以稱為城鎮,由現在的後進城市轉化,或由條件好的村鎮進化,或由政府企業組織根據相應需求新設。

在此之外都是生產用地,生態用地等。


哈哈4657693684392


對於中國未來的城市格局,最主要的發展趨勢是城市群(大灣區也是一定意義上的城市群)。

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城市群,會穩坐中國前四大城市群。而中西部的武漢、鄭州、長沙、西安的處境比較尷尬,一是與其它中心城市距離太遠,二是自身也沒有實力輻射周邊城市並形成獨立的城市群。


長三角和珠三角永遠是第一梯隊,京津冀在遠期的發展潛力不如前兩者。長三角的上海、南京、杭州、蘇州、寧波、無錫、合肥,每個都能獨當一面。而珠三角則主要靠廣州、深圳撐門面,當然東莞、佛山的經濟實力不錯,但綜合影響力稍有不足。

京津冀中除了北京的發展前景比較樂觀,天津和河北的大多數城市都身陷困境。成渝城市群的綜合實力和影響力還要弱於京津冀,主要是得益於西部大開發這樣的政策扶持,但發展質量也較為堪憂(人均GDP、人均工資、人均可支配收入)。



所以,未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穩居四大一線城市,南京、杭州、蘇州、天津、重慶、成都、武漢穩居最強二線城市陣營,鄭州、長沙、西安、青島、大連、寧波、無錫、東莞仍屬於較強二線城市。

歡迎評論、關注,獲取更多幹貨知識


堅果旅行


1、珠江市(人口1億6000萬)。 珠江市是現在的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和香港、澳門合併的城市。國家直轄市、享有地方立法權、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先權,其中珠江市香港區和澳門區為行政特區,人口1億6000萬,國際公認的無冕首都,世界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引領世界潮流的時尚之都,並以研發、創新的發達科技能力推動著人類社會發展和新的文明進步。  2、上海市(人口1億2000萬)。 隨著上海市的不斷髮展和擴容,2050年的上海市將包括了現在的上海、蘇州、嘉興、南通。國家直轄市,部分國際組織和亞太區域的經合組織總部駐址,人口1億2000萬,中國最大的軟實力輸出基地,上海文化是全球文化的風向標,舉世默認的文化首都、上海歌曲、上海電影、海派清口、擬真電影都是全球流行元素。  3、天京市(人口9000萬)。 天京市是北京、天津、廊坊、雄安新區合併的城市。國家直轄市,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人口9000萬,具有世界政治風向標的地位,國際上默認的政治首都,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會展中心,每一次天京共識出臺都意味著全球治理又有一個新的進步。每年在故宮舉辦一屆的科考更是全球八股學子磨拳霍掌躍躍欲試的文化盛典,尤其是狀元那三千萬獎金為誰奪得總會揪住全人類的心靈,享有世界中央電視臺美譽的CCTV狀元獎金頒發現場直播全球共有約40億人收看。


克萊女友


我國未來的城市格局將會以沿海三大城市群之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為高地,長江流域經濟帶為軸線,中三角、成渝西安為內地核心城市群,以及各地省會城市為區域中心多節點發展格局。

沿海三大城市群

我國沿海三大城市群將進一步引領中國從中高等收入向發達國家邁進,資源、人才、經濟、科技、創新、服務還繼續向三大城市群聚集,使之成為具有全球地位的城市群。


從西方發達國家的城市格局來看,美國芝加哥-匹茨堡城市群、波士頓-華盛頓城市群、舊金山-洛杉磯城市群等三大城市群的經濟總量佔全美GDP的68%,而日本東京城市群更是高達日本經濟總量的70%。我國沿海三大城市群目前佔我國GDP總量的40%左右,未來經濟還會經濟匯聚,甚至達到60%以上。

西三角地位的確立

西部地區的成渝城市群和西安城市圈也會進一步融合,形成成渝、西安的西三角格局。

中三角發展格局

中部地區也還是有長江只有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在中原地帶也會參與共同競爭和融合的格局,鄭州或不將以單獨城市群存在,而是加入到中三角的競爭格局中,與武漢、長沙、合肥、南昌同臺競技。

山東半島

在山東半島地區和大連區域最有可能加入渤海灣城市群中,與京津冀一起打造北部地區的全球競爭力城市群。

海峽兩岸

福建地區有可能使廈門、泉州地區納入珠三角城市群中,而福州卻要進入長三角地區。

東北三省

唯獨不可缺失和遺忘的是東北三省,作為我國最北地區的橋頭堡,沒有在延續這些年的繼續衰退過程,國家會進一步加強對東北三省的投資和建設。在北部地區有著俄羅斯和蒙古的交界,空無人煙的西伯利亞地區和俄羅斯遠東地區正是我們需要經濟輻射的區域,還有周邊的呼倫貝爾大草原以及大片的蒙古區域。東北三省需要承擔起守著亞歐大陸的心臟地帶,強大的東北三省是未來國家實力體現極其重要的一環。

其他地區

還有很多地區或省會城市也將會在各自的區域內發揮重要的作用,以沿海城市群,以及長江流域經濟帶為戰略發展思路應該是不會改變的。


鞅論財經


四大城市群及若干小城市群的規劃戰略佈局如下:環渤海城市群(黃河三角洲):以北京為中心,京津冀一體化實施的重點!一帶一路戰略的起點,全國政治中心,北部地區經濟中心,文化中心,軍事中心,輻射東三省內蒙古山西山東河南。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上海為中心,海上絲綢之路第二站,全國經濟金融中心,東部地區文化,軍事中心,輻射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安徽,臺灣。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廣州為中心,城市密集度大,香港澳門深圳可作為副中心,海上絲綢之路的第三站,對外貿易的窗口,南部地區經濟中心,軍事中心,輻射廣西雲南海南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重慶等地。

河西走廊城市群:以蘭州為中心,陸上絲綢之路第二站,西部大開發戰略支撐點,西部地區經濟軍事中心,國防上為大後方,戰略縱深節點,輻射青藏,隴疆,寧夏,陝西。

若干小城市群用於彌補核心城市群輻射力量不足的情況,東北城市群,川渝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新疆城市群等


易柒柒


城市格局,這種東西是不大會變化的。換句話說,要變化也是很慢,特別慢,非常慢的。中國幾千年來,城市格局都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


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有一些顯著的特點。由於國土面積大,一是北冷南熱。二是東低西高。三是東南臨海,西南靠山。四是東南雨量充沛,西北缺水乾旱。五是西部人口少,東部人口多;問題來了,由於東部人口多,當然城市就多,這就形成了中國的城市格局,也可以說是奠定了城市格局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房子”也就只能是蓋在“基礎”上了。而這個“房子”就是城市格局的發生發展變化。

具體說,我國的城市雖然有小中大,特大的不同,但相互之間的位置關係,發展速度,也就是格局,是無法變化的。現在的實際情況是,東北城市群,京津城市群,滬寧杭城市群,廣深城市群,只有這四個城市群已經成形。這裡解釋一下東北,哈長沈大其實距離也比較遠,但東北地區偏於一隅,相對封閉,而這四個城市又處於一條直線上,其間夾雜著許多小城市,所以應該是處於一條直線上的城市群。其它的,有人說,還有成渝,蘭西,濟青,你看看它們的距離,顯然不能稱其為群!另外,還有我國中部地區,如鄭州,武漢,長沙,南昌,合肥,都是各自為政,根本沒有成群!硬要說是“群”,那也是“拉郎配”!



這些格局,起碼今後幾百年不會變!要變,也能變,那就是城市化進程在加劇!農村人口減少,城市人口增加。也就是城市會越做越大,以至很多城市變成特大!象北上廣深一樣大的一線城市,未來30年,可能要達到二十個以上!誰能先進入一線?就看發展速度了。我認為,天津,重慶是直轄市,可以看做已經是一線。此外,最有希望的是蘇州,青島,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還有西安,鄭州,東北的哈長沈大也很有希望!處於東北中心點上的城市長春市近些年發展特別快,有可能率東北之先。小城市變大城市是常規。

還有,就是人為的格局變化問題了。比如深圳,就是一個老人劃了個圈。就是人為創造的城市!現在的雄安新區,也正在突飛猛進地大發展!

但中國的整個城市格局是不能變化的。從先秦兩漢奠基,到大唐盛世開始就形成了。如咸陽,西安,開封,洛陽,成都,杭州,北京的位置。為什麼?因為她不是由我們的主觀意識決定的。她是由地貌樣式,氣候特點,國家之間的國土關係,人口,民族的生活習慣等等最大的客觀條件制約的。她只能由大自然來決定。


盛廣學雜家雜論


談談對未來中國的城市格局構想?城市競爭日趨激烈,如果把未來看成30年以後,我認為現有城市地位將重新洗牌。預測第十名,蘇州:縣域經濟依然會成為蘇州的最強點!沒有人能忽視從古至今都是中國最富裕城市的代表!預測2050年人口達到1800萬!

第九名,南京:未來成為省內老大是可期的!預測2050年人口達到1500萬!

第八名,杭州 :可能成為下一個深圳!預計2050年人口達到1600萬!

第七名,武漢 :華中地區科教經濟中心!預測2050年人口達到1600萬!

第六名,成都:未來可以憑藉大四川的腹地優勢成為全國第六!預測2050年人口達到3000萬!

第五名,廣州:華南地區老大!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穩固!預測2050年人口達2000萬!

第四名,深圳 :中國硅谷!世界性的科技城!預測2050年人口達到2000萬!

第三名,北京:中國首都 ,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中心!預測2050年人口能超過3000萬!

第二名,上海:中國金融中心!未來可能超過3000萬人口!

第一名,重慶 :經濟增量一直處於全國前列,人口和麵積優勢都比較明顯!預測2050年重慶人口可能會超過4000萬!經濟總量全國第一!

以上就是個人對未來中國的城市格局構想,很遺憾,直轄市天津落榜,隨著雄安新區的橫空出世,未來國家不可能再保持對天津的天量投資,去年天津增速墊底,增長乏力已現端倪。對此觀點你有異議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