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 蒙氏教育,讓缺乏安全感的女兒擁有三年美好幼兒時光

一個錯誤決定,讓生性溫順敏感的女兒失去安全感。

妞兒的到來,是一個意外,也是上天賜給我的禮物,讓我有機會彌補之前養育兒子留下的遺憾。因此在妞兒的養育上,我花了更多的時間陪伴引導,希望能夠給足她心理營養。在妞兒一歲半,還沒完全斷母乳的情況下,因為我身體出了問題,需要休養,老人帶著妞兒回鄉下住。僅僅兩個星期,我忍不住回去接妞兒,卻發現妞兒徹底失去了安全感。每天晚上都必須捧著媽媽的臉,才能入睡;夜裡總是噩夢醒來大哭大鬧,像中了邪一樣,怎麼哄都不起作用。從鄉下回來,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妞兒夜裡噩夢驚醒的狀態才有所好轉。捧著媽媽的臉入睡的習慣,一直持續著,絲毫沒有改變的跡象,直到五歲多六歲,才真正能夠擺脫這種習慣。

蒙氏教育,讓缺乏安全感的女兒擁有三年美好幼兒時光

因為安全感的缺失,妞兒比原先更加敏感、情緒化。為了彌補這個缺失,我不得不親自料理妞兒的一切事物,每天陪伴引導,給予她最充足的愛。我一度擔心,她這樣的狀況以後難以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為了幫助她順利入園,在她兩歲的時候,我就開始著手入園準備,從生理的準備到心理的準備,做足了功課,妞兒對入園也有很多期待。然而,我心裡依然沒有底。

愛上蒙氏幼兒園

1.入園前的提前體驗

特別幸運的是,小區裡的幼兒園是一家蒙氏幼兒園,每到下午放學時間,允許外面的孩子進入玩耍。於是在入園前的一段時間,每天下午帶妞兒去幼兒園玩。一開始,妞兒不敢一個人上滑梯玩,我只能陪在旁邊,不斷鼓勵她。每次她從滑梯上滑下來,我及時給她肯定。就這樣,妞兒逐漸放開自己,嘗試著園裡的各種滑梯、小木馬、扭扭車……,這些體驗讓妞兒感受到了成就和樂趣,玩得很開心。同時我也發現,妞兒不敢跟其他小朋友發生任何衝突,在滑梯上,只要有其他小朋友稍微不按規則行事,妞兒都怯怯地讓到一邊。我沒有著急催促她,也沒有直接幫助她,只是關注她的感受,鼓勵她不斷體驗,讓她慢慢學會面對沖突。

蒙氏教育,讓缺乏安全感的女兒擁有三年美好幼兒時光

2.一見鍾情,很快適應

給妞兒選擇的就是家門口的蒙氏幼兒園,一是就近原則,二是對蒙氏理念比較認可。

入園前去園裡參觀體驗了一個早上,一下子就喜歡上了。

蒙氏園的教室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設置擺放不同的教具,整個教室分為幾個大區域:日常生活領域、感官領域、數學領域、語文領域、科學文化領域,五大領域中各領域的環境相對獨立。特定的年齡進入不同的區域工作,老師根據日常教學工作觀察評估孩子的能力,讓孩子在不同區域選擇與能力匹配的活動項目,同時也會適當調整。

蒙氏教育,讓缺乏安全感的女兒擁有三年美好幼兒時光

羅傑斯在《個人形成論》中說:體驗是最高的權威。

而蒙氏園裡主張“生活即教育”,提倡從生活實踐中幫助孩子發展能力,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在幼兒園日常生活領域,教室投放有夾豆子、倒水、擠海綿、敲釘子、擰瓶蓋、穿珠子、切水果、塗果醬、吃點心、烤麵包等豐富的延伸教具,讓孩子在體驗中,鍛鍊動作協調、手眼協調、照顧自己、照顧環境等方面的能力。

蒙氏園給孩子選擇的這些活動,叫做工作。孩子們在一定規則下,可以選擇自己想做的工作。在孩子們做這些工作的時候,老師不會干涉孩子的活動,只是遠遠地觀察。當有孩子求助,老師會蹲下來,根據孩子遇到的困難,啟發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蒙氏教育,讓缺乏安全感的女兒擁有三年美好幼兒時光

這是我特別喜歡的一點,創設環境,讓孩子自主選擇,從體驗中發展能力。

妞兒在差兩天就滿三歲的時候入園,第一天沒有哭鬧,很平靜地跟媽媽說再見,老師拉著她的手進入教室,跟她聊了一會兒,然後把她交給一個比她大一些的孩子,讓大孩子帶著她熟悉教室裡的各種擺設、用具。

那天回家,妞兒跟我描述了在園的活動,選了什麼工作,做了什麼。看得出來,妞兒很喜歡這個幼兒園。

蒙氏教育,讓缺乏安全感的女兒擁有三年美好幼兒時光

3.生日儀式,揭開生命與大自然的奧秘

入園的第三天正好是妞兒的三歲生日,我提前準備了一些做蛋糕的材料送到園裡,老師們帶著孩子們一起做蛋糕慶祝生日。生日儀式,老師完整的記錄下來,讓妞兒和我徹底愛上了這個幼兒園。

生日會開始前,老師帶領孩子們佈置生日所需的道具。將生日毯擺放在中間,生日毯中心是太陽,放上一支大而短的蠟燭,周圍是表示四季和十二個月份的牌。老師跟孩子們一起擺放,並介紹一年有四季,每個季節有四個月,四季共有十二個月,地球繞著太陽走完十二個月就是一年。

蒙氏教育,讓缺乏安全感的女兒擁有三年美好幼兒時光

佈置好生日毯,孩子們和老師圍成大圓圈坐下,作為小壽星的妞兒坐在老師的身邊。老師詢問她幾歲,並展示數字,讓孩子們理解“數”的概念。老師將擺放在生日毯中間的蠟燭點亮,告訴孩子們蠟燭代表太陽,並向孩子們展示妞兒出生的照片,預示著那一時刻,妞兒的出生。接著老師讓妞兒拿著地球儀,以出生的月份作為起點,繞著太陽轉。每轉一圈就是一年,孩子們一起唱歌謠:地球圍繞太陽轉,每轉一圈是一年。轉過一圈回到出生的月份,妞兒坐到原來的位置,老師拿出妞兒一歲的照片,講述她在這一年發生的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例如一歲的時候會走路、會說話了。每過一年,妞兒都要像第一次一樣拿著地球繞太陽轉一圈,回到原位,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回憶這一年發生的事情。待妞兒轉完最後一圈,所有孩子和老師用手指比劃著為妞兒拍攝專屬的年齡照片,一起唱生日歌。接著妞兒許了願,吹滅蠟燭。生日活動結束後,老師讓妞兒邀請其他小朋友一起收拾物品,一起分享蛋糕。

蒙氏教育,讓缺乏安全感的女兒擁有三年美好幼兒時光

遊戲一樣的儀式中,滲透著一種極溫馨而莊重的氛圍。那種對生命的尊重,對大自然的敬畏,讓孩子感受到,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成長的足跡與大自然的一切緊密相連。孩子也明白了一年有十二個月,當地球繞著太陽公轉十二個月以後,一年就過去了。這樣別具一格的生日會,以孩子為中心,讓人感覺溫馨難忘,意義非凡。

蒙氏教育理念教會孩子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感受生命的難能可貴,享受平等與自由,這是傳統教育比較缺失的一面。

蒙氏教育,讓缺乏安全感的女兒擁有三年美好幼兒時光

我所觀察到的蒙氏教育法

蒙氏教育所推崇的教育方法,有很多值得傳統教育借鑑的地方,其中,我特別喜歡以下幾點:

1.紀律與自由

只有當孩子能夠掌控自己,並遵循一定的生活規則時,他才能管理自己的行為,成為一個真正守紀律的人。我們的這種觀點總是無法得到理解和採用。但是它包含了一個偉大的教育原則,它不同於傳統教育中那種絕對的、不容辯駁的高壓政策下的“不許動”的原則。

----瑪利亞·蒙臺梭利

蒙氏教育,讓缺乏安全感的女兒擁有三年美好幼兒時光

蒙氏理念的目標是建立一種積極的、主動的、有益的紀律,而不是靜止的、被動的、順從的紀律。蒙臺梭利認為,想讓教育行為收到好的效果,就必須幫助生命充分發展。要做到這點,必須避免那些限制自發行為,或隨意強加的行為。尊重生命內在成長需求,遵循兒童成長規律,避免強加行為,幫助兒童充分發展。

創設一個安全可信賴的環境,提供多元教具,設計適當的活動,激發兒童內在成長動力,促使兒童自動自發的行為。

2.生活實踐練習

在我們的方法中,必要的第一個步驟是喚醒他們。我們有時喚起他們的注意,有時喚起他們內在的生命,有時喚起他們與他人共同創造生活的熱情。

----瑪利亞·蒙臺梭利

蒙氏教育法提倡從生活實踐中幫助兒童良好成長,在每天的學習和生活安排中,處處體現了讓兒童在實踐中成長的理念。

蒙氏教育,讓缺乏安全感的女兒擁有三年美好幼兒時光

禮貌用語、衛生習慣、生活技能、為他人服務……蒙氏幼兒園裡,老師們竭盡所能,創設了一個特別適合孩子實踐的環境,讓孩子們在生活實踐中養成各種習慣、習得各種技能。

在生活區域,孩子可以進行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練習。其中孩子們特別喜歡的是做點心師和花藝師。每個班級每週有三天,安排一個小朋友做點心師,一個小朋友做花藝師。做點心師的小朋友從家裡帶幾個小水果,拿到幼兒園,在老師的協助下,把水果洗淨、削皮、切塊,做成拼盤,和大家一起分享。作為花藝師的小朋友,帶上一小束鮮花來到幼兒園,在自由工作時間裡,把花束脩剪好,插在花瓶裡。這個過程,孩子們學會了做水果拼盤、插花。通過這樣的活動,孩子們學會了分享、為大家服務、美化環境等。孩子們都特別期待輪到自己做點心師或花藝師,每次做完這些,都特別自豪和滿足。

蒙氏教育,讓缺乏安全感的女兒擁有三年美好幼兒時光

3.自然教育

儘管人是自然界中的生物,但父母必須培養孩子的社會生活能力,這是因為社會生活是人的特殊工作,也符合人的自然活動變現。

----瑪利亞·蒙臺梭利

蒙臺梭利認為,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應該讓兒童多接觸大自然,因為兒童的成長需要大自然的力量,兒童精神生命也需要與天地萬物相交融。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引導孩子觀察生命現象,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情感,是蒙氏園裡一項特別有意義的活動。老師會帶著孩子們,在一些瓶子、小花盆裡,播下一些植物的種子。孩子們每天觀察種子的發芽、葉子的舒展。園裡還開闢出各班的小植物園,在這塊小小的土地上,孩子們體驗著播種、施肥、澆水、收穫、享用成果的樂趣。

蒙氏教育,讓缺乏安全感的女兒擁有三年美好幼兒時光

4.兒童感官教育

對於一般的感覺訓練,例如,把孩子的眼睛蒙起來進行觸覺、溫覺、壓覺和立體感覺的訓練,效果都非常顯著,心理學已為這種訓練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持。

----瑪利亞·蒙臺梭利

感官教育,實際上就是通過視覺、嗅覺、味覺、聽覺以及觸覺等感官,將外界刺激傳給大腦,經由大腦加工再傳遞給感官,使人產生知覺,發展各種概念、觀念、思想、理解能力等。感官教育包括了視覺教育、嗅覺教育、味覺教育、聽覺教育以及觸覺教育等。

蒙臺梭利認為,三到六歲是幼兒感覺形成期,若能把握住機會幫助幼兒感官的自然發展,將促進兒童全面性的自我教育。另一方面,從社會學的觀點來說,人類是群居性的動物,一般人難以離開社會群居生活而獨自生存。在幼兒期適當的刺激孩子的感覺,幫助他成為一個敏銳的環境觀察者,將使孩子更容易適應現在和未來的實際生活。

蒙氏教育,讓缺乏安全感的女兒擁有三年美好幼兒時光

為此,蒙臺梭利精心設計了各種感覺訓練教具,以五種感覺系列教具為基礎,包括教圓柱體、觸覺板、音筒、味覺瓶、嗅覺瓶等。將感覺訓練細化分為觸覺、味覺、嗅覺、視覺、聽覺,對兒童的每種感覺進行單獨訓練。例如觸覺訓練:通過觸摸,讓兒童辨別物體的光滑、粗糙;辨別溫度的冷熱;辨別物體的輕重、大小、厚薄、長短以及形體。視覺訓練:通過三組圓柱體,讓兒童辨別大小、高低、長短;觀察不同物品,辨別顏色、形狀等等。

5.兒童數學教學與練習

蒙氏教育法中的數學教學,一大特點是藉助實物化教具,把抽象的數的概念實物化、簡單化。
給兒童提供一套具體形象的實物教具,為兒童提供表象思維所需的具體形象,很好地幫助兒童學習數學。

蒙氏教育,讓缺乏安全感的女兒擁有三年美好幼兒時光

蒙氏數學教育中的每一套實物教具,都有一定的目的和操作規則。兒童可根據自己的意願及實際水平,自由選擇教具,按照操作規則,重複練習。這一點完全符合幼兒學習的特點,體現了兒童主動學習探索的過程,讓兒童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及數和量的關係,思維發展得到提升。

例如:數棒與數字卡片的運用。兒童在教師的示範下,依次取出數棒,擺放在地毯上。找到1,擺放好;然後是2,依次類推。紅色在左邊;上下要對齊。每一次找數棒都要用手握住上面的色塊來數,確保找到的是正確的數棒,這對5以上靠目測難以準確識別的數棒特別有效。然後找出相應的數字擺放在數棒上方。通過這樣的操作,兒童感知數字10以內數和量的對應關係。因為兒童的思維主要是形象思維,抽象思維還未發展,所以會出現有的孩子數數能數到一百,但是並不知道他所數的數代表的量究竟是多少,不能將數字與量對應起來。通過實物教具的操作,兒童就能很好地感知數和量的對應關係,把抽象的數和實物聯繫起來。

與傳統數學教育相比較,蒙臺梭利數學教育有許多獨特之處,這些獨特之處使蒙臺梭利數學教育更具備了優越性。

蒙氏教育,讓缺乏安全感的女兒擁有三年美好幼兒時光

家與園共育,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連慣性

很多人對蒙氏教育有誤解,覺得孩子在蒙氏園裡習慣了尊重、自由,進入傳統小學就成了問題孩子。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蒙氏教育法對紀律和自由有其獨特的理解和實施方法,孩子在一定規則下自由工作,這是對兒童內在自我教育能力的喚醒,對兒童自主學習能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也容易形成自律。

為什麼會出現蒙氏園裡的孩子在園裡和進入小學的巨大差異呢?

教育需要保持一致性和連慣性。因為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多數父母並沒有去理解蒙氏教育理念背後的兒童成長規律,兒童在蒙氏園裡被激發出來的自我教育能力,往往在家庭生活中並沒有得到延續,父母也沒有意識到要和幼兒園保持教育的一致和連貫。

蒙氏教育,讓缺乏安全感的女兒擁有三年美好幼兒時光

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孩子在蒙氏園裡,所接觸的每一樣物品,都有其使用規則,用完之後,如何收拾存放,孩子都能按規則做好。自己的書包衣物,孩子們也都能收拾妥當。然而回到家裡,父母並沒有意識到要幫助孩子把這一能力和習慣保持,放任孩子隨處放置物品,包辦孩子收拾衣物玩具。這種極具破壞性的環境,無法讓孩子發展真正的自主能力,也難以形成自律。

家園共育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方能取得最佳效果。

作者:香遇,追求心靈自由的女子,人本主義心理學新流派傳播者,英國東尼博贊思維導圖認證管理師,倆娃兒媽,親子閱讀推廣者。熱愛生活,喜歡折騰。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收穫自我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