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 蒙氏教育,让缺乏安全感的女儿拥有三年美好幼儿时光

一个错误决定,让生性温顺敏感的女儿失去安全感。

妞儿的到来,是一个意外,也是上天赐给我的礼物,让我有机会弥补之前养育儿子留下的遗憾。因此在妞儿的养育上,我花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引导,希望能够给足她心理营养。在妞儿一岁半,还没完全断母乳的情况下,因为我身体出了问题,需要休养,老人带着妞儿回乡下住。仅仅两个星期,我忍不住回去接妞儿,却发现妞儿彻底失去了安全感。每天晚上都必须捧着妈妈的脸,才能入睡;夜里总是噩梦醒来大哭大闹,像中了邪一样,怎么哄都不起作用。从乡下回来,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妞儿夜里噩梦惊醒的状态才有所好转。捧着妈妈的脸入睡的习惯,一直持续着,丝毫没有改变的迹象,直到五岁多六岁,才真正能够摆脱这种习惯。

蒙氏教育,让缺乏安全感的女儿拥有三年美好幼儿时光

因为安全感的缺失,妞儿比原先更加敏感、情绪化。为了弥补这个缺失,我不得不亲自料理妞儿的一切事物,每天陪伴引导,给予她最充足的爱。我一度担心,她这样的状况以后难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为了帮助她顺利入园,在她两岁的时候,我就开始着手入园准备,从生理的准备到心理的准备,做足了功课,妞儿对入园也有很多期待。然而,我心里依然没有底。

爱上蒙氏幼儿园

1.入园前的提前体验

特别幸运的是,小区里的幼儿园是一家蒙氏幼儿园,每到下午放学时间,允许外面的孩子进入玩耍。于是在入园前的一段时间,每天下午带妞儿去幼儿园玩。一开始,妞儿不敢一个人上滑梯玩,我只能陪在旁边,不断鼓励她。每次她从滑梯上滑下来,我及时给她肯定。就这样,妞儿逐渐放开自己,尝试着园里的各种滑梯、小木马、扭扭车……,这些体验让妞儿感受到了成就和乐趣,玩得很开心。同时我也发现,妞儿不敢跟其他小朋友发生任何冲突,在滑梯上,只要有其他小朋友稍微不按规则行事,妞儿都怯怯地让到一边。我没有着急催促她,也没有直接帮助她,只是关注她的感受,鼓励她不断体验,让她慢慢学会面对冲突。

蒙氏教育,让缺乏安全感的女儿拥有三年美好幼儿时光

2.一见钟情,很快适应

给妞儿选择的就是家门口的蒙氏幼儿园,一是就近原则,二是对蒙氏理念比较认可。

入园前去园里参观体验了一个早上,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蒙氏园的教室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置摆放不同的教具,整个教室分为几个大区域:日常生活领域、感官领域、数学领域、语文领域、科学文化领域,五大领域中各领域的环境相对独立。特定的年龄进入不同的区域工作,老师根据日常教学工作观察评估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在不同区域选择与能力匹配的活动项目,同时也会适当调整。

蒙氏教育,让缺乏安全感的女儿拥有三年美好幼儿时光

罗杰斯在《个人形成论》中说:体验是最高的权威。

而蒙氏园里主张“生活即教育”,提倡从生活实践中帮助孩子发展能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幼儿园日常生活领域,教室投放有夹豆子、倒水、挤海绵、敲钉子、拧瓶盖、穿珠子、切水果、涂果酱、吃点心、烤面包等丰富的延伸教具,让孩子在体验中,锻炼动作协调、手眼协调、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等方面的能力。

蒙氏园给孩子选择的这些活动,叫做工作。孩子们在一定规则下,可以选择自己想做的工作。在孩子们做这些工作的时候,老师不会干涉孩子的活动,只是远远地观察。当有孩子求助,老师会蹲下来,根据孩子遇到的困难,启发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蒙氏教育,让缺乏安全感的女儿拥有三年美好幼儿时光

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点,创设环境,让孩子自主选择,从体验中发展能力。

妞儿在差两天就满三岁的时候入园,第一天没有哭闹,很平静地跟妈妈说再见,老师拉着她的手进入教室,跟她聊了一会儿,然后把她交给一个比她大一些的孩子,让大孩子带着她熟悉教室里的各种摆设、用具。

那天回家,妞儿跟我描述了在园的活动,选了什么工作,做了什么。看得出来,妞儿很喜欢这个幼儿园。

蒙氏教育,让缺乏安全感的女儿拥有三年美好幼儿时光

3.生日仪式,揭开生命与大自然的奥秘

入园的第三天正好是妞儿的三岁生日,我提前准备了一些做蛋糕的材料送到园里,老师们带着孩子们一起做蛋糕庆祝生日。生日仪式,老师完整的记录下来,让妞儿和我彻底爱上了这个幼儿园。

生日会开始前,老师带领孩子们布置生日所需的道具。将生日毯摆放在中间,生日毯中心是太阳,放上一支大而短的蜡烛,周围是表示四季和十二个月份的牌。老师跟孩子们一起摆放,并介绍一年有四季,每个季节有四个月,四季共有十二个月,地球绕着太阳走完十二个月就是一年。

蒙氏教育,让缺乏安全感的女儿拥有三年美好幼儿时光

布置好生日毯,孩子们和老师围成大圆圈坐下,作为小寿星的妞儿坐在老师的身边。老师询问她几岁,并展示数字,让孩子们理解“数”的概念。老师将摆放在生日毯中间的蜡烛点亮,告诉孩子们蜡烛代表太阳,并向孩子们展示妞儿出生的照片,预示着那一时刻,妞儿的出生。接着老师让妞儿拿着地球仪,以出生的月份作为起点,绕着太阳转。每转一圈就是一年,孩子们一起唱歌谣:地球围绕太阳转,每转一圈是一年。转过一圈回到出生的月份,妞儿坐到原来的位置,老师拿出妞儿一岁的照片,讲述她在这一年发生的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例如一岁的时候会走路、会说话了。每过一年,妞儿都要像第一次一样拿着地球绕太阳转一圈,回到原位,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回忆这一年发生的事情。待妞儿转完最后一圈,所有孩子和老师用手指比划着为妞儿拍摄专属的年龄照片,一起唱生日歌。接着妞儿许了愿,吹灭蜡烛。生日活动结束后,老师让妞儿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收拾物品,一起分享蛋糕。

蒙氏教育,让缺乏安全感的女儿拥有三年美好幼儿时光

游戏一样的仪式中,渗透着一种极温馨而庄重的氛围。那种对生命的尊重,对大自然的敬畏,让孩子感受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成长的足迹与大自然的一切紧密相连。孩子也明白了一年有十二个月,当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十二个月以后,一年就过去了。这样别具一格的生日会,以孩子为中心,让人感觉温馨难忘,意义非凡。

蒙氏教育理念教会孩子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感受生命的难能可贵,享受平等与自由,这是传统教育比较缺失的一面。

蒙氏教育,让缺乏安全感的女儿拥有三年美好幼儿时光

我所观察到的蒙氏教育法

蒙氏教育所推崇的教育方法,有很多值得传统教育借鉴的地方,其中,我特别喜欢以下几点:

1.纪律与自由

只有当孩子能够掌控自己,并遵循一定的生活规则时,他才能管理自己的行为,成为一个真正守纪律的人。我们的这种观点总是无法得到理解和采用。但是它包含了一个伟大的教育原则,它不同于传统教育中那种绝对的、不容辩驳的高压政策下的“不许动”的原则。

----玛利亚·蒙台梭利

蒙氏教育,让缺乏安全感的女儿拥有三年美好幼儿时光

蒙氏理念的目标是建立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有益的纪律,而不是静止的、被动的、顺从的纪律。蒙台梭利认为,想让教育行为收到好的效果,就必须帮助生命充分发展。要做到这点,必须避免那些限制自发行为,或随意强加的行为。尊重生命内在成长需求,遵循儿童成长规律,避免强加行为,帮助儿童充分发展。

创设一个安全可信赖的环境,提供多元教具,设计适当的活动,激发儿童内在成长动力,促使儿童自动自发的行为。

2.生活实践练习

在我们的方法中,必要的第一个步骤是唤醒他们。我们有时唤起他们的注意,有时唤起他们内在的生命,有时唤起他们与他人共同创造生活的热情。

----玛利亚·蒙台梭利

蒙氏教育法提倡从生活实践中帮助儿童良好成长,在每天的学习和生活安排中,处处体现了让儿童在实践中成长的理念。

蒙氏教育,让缺乏安全感的女儿拥有三年美好幼儿时光

礼貌用语、卫生习惯、生活技能、为他人服务……蒙氏幼儿园里,老师们竭尽所能,创设了一个特别适合孩子实践的环境,让孩子们在生活实践中养成各种习惯、习得各种技能。

在生活区域,孩子可以进行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练习。其中孩子们特别喜欢的是做点心师和花艺师。每个班级每周有三天,安排一个小朋友做点心师,一个小朋友做花艺师。做点心师的小朋友从家里带几个小水果,拿到幼儿园,在老师的协助下,把水果洗净、削皮、切块,做成拼盘,和大家一起分享。作为花艺师的小朋友,带上一小束鲜花来到幼儿园,在自由工作时间里,把花束修剪好,插在花瓶里。这个过程,孩子们学会了做水果拼盘、插花。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学会了分享、为大家服务、美化环境等。孩子们都特别期待轮到自己做点心师或花艺师,每次做完这些,都特别自豪和满足。

蒙氏教育,让缺乏安全感的女儿拥有三年美好幼儿时光

3.自然教育

尽管人是自然界中的生物,但父母必须培养孩子的社会生活能力,这是因为社会生活是人的特殊工作,也符合人的自然活动变现。

----玛利亚·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认为,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应该让儿童多接触大自然,因为儿童的成长需要大自然的力量,儿童精神生命也需要与天地万物相交融。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引导孩子观察生命现象,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情感,是蒙氏园里一项特别有意义的活动。老师会带着孩子们,在一些瓶子、小花盆里,播下一些植物的种子。孩子们每天观察种子的发芽、叶子的舒展。园里还开辟出各班的小植物园,在这块小小的土地上,孩子们体验着播种、施肥、浇水、收获、享用成果的乐趣。

蒙氏教育,让缺乏安全感的女儿拥有三年美好幼儿时光

4.儿童感官教育

对于一般的感觉训练,例如,把孩子的眼睛蒙起来进行触觉、温觉、压觉和立体感觉的训练,效果都非常显著,心理学已为这种训练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

----玛利亚·蒙台梭利

感官教育,实际上就是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听觉以及触觉等感官,将外界刺激传给大脑,经由大脑加工再传递给感官,使人产生知觉,发展各种概念、观念、思想、理解能力等。感官教育包括了视觉教育、嗅觉教育、味觉教育、听觉教育以及触觉教育等。

蒙台梭利认为,三到六岁是幼儿感觉形成期,若能把握住机会帮助幼儿感官的自然发展,将促进儿童全面性的自我教育。另一方面,从社会学的观点来说,人类是群居性的动物,一般人难以离开社会群居生活而独自生存。在幼儿期适当的刺激孩子的感觉,帮助他成为一个敏锐的环境观察者,将使孩子更容易适应现在和未来的实际生活。

蒙氏教育,让缺乏安全感的女儿拥有三年美好幼儿时光

为此,蒙台梭利精心设计了各种感觉训练教具,以五种感觉系列教具为基础,包括教圆柱体、触觉板、音筒、味觉瓶、嗅觉瓶等。将感觉训练细化分为触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对儿童的每种感觉进行单独训练。例如触觉训练:通过触摸,让儿童辨别物体的光滑、粗糙;辨别温度的冷热;辨别物体的轻重、大小、厚薄、长短以及形体。视觉训练:通过三组圆柱体,让儿童辨别大小、高低、长短;观察不同物品,辨别颜色、形状等等。

5.儿童数学教学与练习

蒙氏教育法中的数学教学,一大特点是借助实物化教具,把抽象的数的概念实物化、简单化。
给儿童提供一套具体形象的实物教具,为儿童提供表象思维所需的具体形象,很好地帮助儿童学习数学。

蒙氏教育,让缺乏安全感的女儿拥有三年美好幼儿时光

蒙氏数学教育中的每一套实物教具,都有一定的目的和操作规则。儿童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及实际水平,自由选择教具,按照操作规则,重复练习。这一点完全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体现了儿童主动学习探索的过程,让儿童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及数和量的关系,思维发展得到提升。

例如:数棒与数字卡片的运用。儿童在教师的示范下,依次取出数棒,摆放在地毯上。找到1,摆放好;然后是2,依次类推。红色在左边;上下要对齐。每一次找数棒都要用手握住上面的色块来数,确保找到的是正确的数棒,这对5以上靠目测难以准确识别的数棒特别有效。然后找出相应的数字摆放在数棒上方。通过这样的操作,儿童感知数字10以内数和量的对应关系。因为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还未发展,所以会出现有的孩子数数能数到一百,但是并不知道他所数的数代表的量究竟是多少,不能将数字与量对应起来。通过实物教具的操作,儿童就能很好地感知数和量的对应关系,把抽象的数和实物联系起来。

与传统数学教育相比较,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有许多独特之处,这些独特之处使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更具备了优越性。

蒙氏教育,让缺乏安全感的女儿拥有三年美好幼儿时光

家与园共育,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连惯性

很多人对蒙氏教育有误解,觉得孩子在蒙氏园里习惯了尊重、自由,进入传统小学就成了问题孩子。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蒙氏教育法对纪律和自由有其独特的理解和实施方法,孩子在一定规则下自由工作,这是对儿童内在自我教育能力的唤醒,对儿童自主学习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容易形成自律。

为什么会出现蒙氏园里的孩子在园里和进入小学的巨大差异呢?

教育需要保持一致性和连惯性。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父母并没有去理解蒙氏教育理念背后的儿童成长规律,儿童在蒙氏园里被激发出来的自我教育能力,往往在家庭生活中并没有得到延续,父母也没有意识到要和幼儿园保持教育的一致和连贯。

蒙氏教育,让缺乏安全感的女儿拥有三年美好幼儿时光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孩子在蒙氏园里,所接触的每一样物品,都有其使用规则,用完之后,如何收拾存放,孩子都能按规则做好。自己的书包衣物,孩子们也都能收拾妥当。然而回到家里,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要帮助孩子把这一能力和习惯保持,放任孩子随处放置物品,包办孩子收拾衣物玩具。这种极具破坏性的环境,无法让孩子发展真正的自主能力,也难以形成自律。

家园共育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方能取得最佳效果。

作者:香遇,追求心灵自由的女子,人本主义心理学新流派传播者,英国东尼博赞思维导图认证管理师,俩娃儿妈,亲子阅读推广者。热爱生活,喜欢折腾。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收获自我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