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獨立空間
眾所周知,蕭何,張良,韓信都是西漢著名的開國功臣,被後世合稱“漢初三傑。沒有他們,就沒有漢高祖劉邦的帝王之位,他們在各自擅長的領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果說必須去一個,我選擇去掉蕭何。
“吾何以得天下?”
劉邦回答眾將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張良
張良任過五代韓王之國相。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季父項伯,使得劉邦順利脫身。憑藉出色的智謀,協助漢王劉邦贏得楚漢戰爭,建立大漢王朝。圯上受書,佐策入關,鬥智鴻門,暗度陳倉,下邑奇謀,虛撫韓彭,勸都關中,明哲保身,運籌帷幄。這些經典故事,無不透漏著他的才華與謀略。
諸葛亮:仰其像不威,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成帝王之師。
蕭何
西漢初年政治家、宰相,西漢開國功臣之一。早年任秦朝的沛縣縣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史稱“蕭相國”。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
劉盈:“故相國蕭何,高皇帝大功臣,所與為天下也。”
韓信
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淮陰侯,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
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是有關於他的典故。“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作為統帥,他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名聞海內,威震天下;作為軍事理論家,聯合張良整理兵書、序次兵法,並著有《韓信兵法》三篇。劉邵:膽力絕眾,才略過人,是謂驍雄,白起、韓信是也。
文有張良,武有韓信,文武雙全,天下必定。蕭何有才能,固然重要,但是相對於韓信和張良的個人能力和影響力來說,略遜一籌。所以張良和韓信是必不可少的。若必須去掉一個,蕭何則可以去掉。
春夏秋冬L
帥帥讀史為您解答。
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每一個人在自己的領域都是牛人,都是不可替代的,如果非要去掉一個,我忍痛選擇“兵仙”韓信,下面我們具體分析:
不可替代的蕭何
蕭何的作用有三點:
安撫百姓,穩定後方
四年的楚漢戰爭,如果沒有一個穩固的大後方,前線的將士也不可能放心大膽的同敵人頑強作戰,而蕭何曾任沛縣官吏,在這方面有獨特的工作經驗。
他也是最忠誠於劉邦的,如果讓類似於雍齒這種人管理大後方,時不時後院起火,那麼劉邦就不會全心全意的同項羽作戰,定會常常顧此失彼,最後的結局必然是被項羽所滅。
招募士兵,源源不斷
在劉邦與項羽作戰的幾年中,劉邦基本上是被虐的份兒,尤其是彭城之戰,項羽以3萬人馬打敗劉邦的56萬人馬。
如此慘重的損失,如果不是蕭何在後方提供源源不斷的兵源,劉邦是無法繼續和項羽抗衡的。
雖然劉邦勝少敗多,但由於有蕭何在後方協助,劉邦像打不死的小強,一點點的消耗項羽的實力。
四處募集,糧草不絕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見糧草的重要性,在古代,大規模的戰爭其實就是糧草的消耗戰。
章邯、王離大軍就是由於趙高在背後使壞,大軍得不到供給,章邯等人才不得不投降項羽。
韓信在北方可以百戰百勝、攻無不克,和充足的糧草供給有很大的關係。
戰略大局的張良
有人可能說,陳平的計謀不次於張良,劉邦有一個陳平一樣可以搞定天下,確實陳平也是胸中計謀百出,但他只是針對具體的事件制定出一個有效的計謀。
張良在劉邦和項羽艱苦卓絕的楚漢戰爭中,從整體範圍,提出未來的發展戰略,和後世諸葛孔明三分天下的隆中對類似。面對西楚霸王的驍勇,張良制定四項戰略,將項羽死死的包圍其中,四項戰略分別為:
1、瓦解項羽的戰略伙伴,勸降九江王英布,從南面形成一股劉氏軍事聯盟。
2、許以利益勸降彭越,拉攏持中立態度的隊伍,增加劉氏戰略同盟,削弱項羽同盟。
3、不計較眼前得失,讓兵仙韓信收復北方大部分土地,形成劉邦的革命根據地,擴大勢力範圍,最後完成從北翼包抄項家軍的任務。
4、讓沛公劉邦吸引正面的項羽主力部隊,雖然劉邦屢戰屢敗,但可以使項羽無暇顧及其他的戰場。
張良總體策略是:當韓信完成他的使命,迅速聯合英布、彭越,四面包抄項羽部隊,最終在垓下打敗項羽,使其自刎烏江邊。
重要作用的韓信
雖然韓信帶領部隊幫劉邦收復了大部分的地盤,創造了很多經典的戰役比如背水一戰。
但他的作用並非不可替代,如劉邦手下曹參、樊噲等大將,均是萬人敵的將才。
雖不如韓信奇謀百出,百戰百勝,但同樣會發揮相同的作用,只不過時間肯定會拉長,四年的楚漢之爭可能會變六年或者八年。
小結
雖然缺少韓信的楚漢戰爭時間會變長,但最終的勝利肯定還會屬於漢王劉邦這一邊,畢竟項羽殺害天下的盟主楚懷王熊心,同時坑殺秦軍20萬,屠殺整個咸陽城,早已不得民心,
然而劉邦是打著為楚懷王報仇的口號,率諸侯王討伐項羽,在當時來說是正義之師,失去韓信的劉邦,可能會使楚漢戰爭的時間拖至很長,但勝利的天平肯定還會倒向劉邦一方。
所以漢初三傑中,如果非失去一個,只能是韓信。
帥帥讀史
韓信、“國士無雙”!即便放在中國軍事史五千年長河裡作比較,他依然也是如泰山北斗般閃耀於璀璨星空之上的翹楚……很明顯、漢初三傑唯有韓信無可替代,否則我們今天大家就不會稱為漢人了。
第一、蕭何可以首先去掉,不是說否定他後勤工作的重要作用,而是說這種工作不需要超人的智商、很多人可以勝任,比如說曹參做替補就很合格,而韓信哪裡去找第二個來?
蕭何與韓信的區別就是“人才”和“天才”的區別、人才固然難得但總還可得,而天才的降臨則需要靠老天爺的垂青厚愛!
事實是中國歷史上類似於韓信這種人也是屈指可數不超過5人的,而類似於蕭何這種勤勉的賢相、歷朝歷代則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了。
這個問題其實極好理解:在你的公司裡、“賺錢”容易還是“花錢”容易?作為“花錢”的部門、你再會給老闆當家“節約”又能有多大出息?
後勤工作雖說極其重要、但是這種類型的工作崗位並不是高門檻,並不需要從業者具備超出同時代普羅大眾的特殊天賦、而僅僅需要他具備勤勉和細心的素質而已。
蕭何的工作是一個資質平平的踏實肯幹者都可以足夠勝任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非要尋求替代者,蕭何絕對是可以拿下的……世上的蕭何可以有千千萬、韓信卻是難覓一人、得韓信者得天下。
第二、張良對於劉邦來說確實非常重要,但是在劉邦陣容裡還有一位陳平同樣不讓分毫。
張良固然言高於眾、但在劉邦陣容中論奇思妙想的良謀、還有一個陳平絲毫不亞於張良。
而要說起陰謀詭計的歹毒、刻薄、尖酸、則陳平還要遠遠勝於張良……
這就好比後世三國裡的郭嘉和賈詡之比較、郭嘉固然每每可以構建宏大透徹的戰略思路,但賈詡卻總能洞悉對手靈魂深處的弱點短板、往往在對手最痛之處狠插上致命一刀……
如果我們確實要割捨張良,當然也是可以的,前提是陳平能夠存在於劉邦陣容裡。
第三、漢初三傑唯一舉世無雙、不可取代的人選是韓信。
但是、韓信在那個時代是沒有第二個人可以替代的,樊噲、灌嬰、周勃諸人實在是望塵莫及。這樣百戰百勝的“戰神”、是每一個期望建功立業的人主夢寐以求的。
畢竟、不管是張良多麼的奇思妙想還是蕭何的物資糧餉不斷的供給、最終前提還是要靠韓信在戰場上真刀真槍的血拼而得來大好江山。
沒有韓信、劉邦根本就沒法出川、假以時日不是自我消沉安於現狀就是被項羽最終收拾。即便沒有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依然能夠投靠趙、齊、彭越、英布……
韓信、陳平在項羽手下之所以不得發揮,是因為項羽確實自己本身也具備超強的軍事能力、過往的輝煌業績導致其過分自信到自負的地步,但也不排除亞父范增排斥他人的嫉妒心。
大漢王朝能夠建立、韓信的作用無可替代。其實項羽也是極其出眾之人,他對騎兵戰術的革新運用也是超越以往的存在,特別是針對以步兵為主的中原軍隊他的部隊根本就是天神般。
但即便如此,韓信依然能夠一戰徹底打敗他,可惜的是、韓信沒有能夠出徵匈奴,否則我們後世之人也有機會看到更精彩的演出。
德平CDP
蕭何,張良,韓信,去掉一個,要得到天下,你選擇誰?
蕭何,後勤管家,劉邦的糧草來源。有人說,他可以去掉,在這裡,我說一句,三國諸葛亮,本事大不大,屯田的。三軍作戰,糧草先行。糧草不是憑空從天上掉的,是從土裡長的。經過大集體時代的人都知道,糧食的產量是多少?你會管理糧倉,徵收糧食沒啥用?老百姓糧食都種出來,你就算天大本事也沒用?糧草沒用,就算給你100萬兵馬,你能養活他們?所以蕭何不可去。
張良,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伯,使的劉邦得以脫身。其他事蹟就不用多說,主演都掛了,還要後續劇情幹啥?所以張良不可去。
韓信,狂妄自大,但他有真正的本事。劉邦身邊只有將才,衝鋒陷陣還可以,打天下,算了。如同君莫笑評價繞岸垂楊,這種人放他去競技場瘋個夠,刷副本,還是藍河靠譜。要奪天下,僅靠夏侯嬰,樊噲,是遠遠不夠的。
結果很明顯,假如要爭奪天下,張良,蕭何,韓信三者都可去,反正只是爭奪天下,成不成功另算,跑個龍套還是可以的。但是假如要奪得天下,蕭何,張良,韓信,三人缺一不可,除非你有更好的人替代,可惜,你手下的人比下有餘,比上不足,頂尖更是無從說起。
身藏魔
嚴格意義上說,張良、蕭何和韓信哪個都不能去掉。在劉邦的團隊中,張良負責戰略統籌,蕭何負責後勤管理,韓信負責軍事指揮。三人都是各自領域最傑出的人才。從和劉邦的關係來看,蕭何從一開始就跟著劉邦,是嫡系。張良是劉邦幕僚、謀士。劉邦對張良的計策總是能心領神會,因此,張良說“沛公殆天授”。整體上看,劉邦和張良的關係是亦師亦友,他對張良是比較尊敬的。至於韓信,他和劉邦的關係有點類似委託代理關係,或者說是僱傭關係。劉邦將自己的軍隊交給韓信去打理,打了天下韓信是要分疆裂土,當諸侯王的。在攻下齊國之後,韓信就急著想要當“假王”,好比企業剛取得了點成績,總經理便迫不及待地向董事長討要股份,因此劉邦對韓信非常不放心。王夫之評價韓信,“抑信之為此言也,欲以脅高帝而市之也……雲夢之俘,未央之斬,伏於請齊王之日,而幾動於登壇之數語。”意思是說,韓信總想憑藉軍功和劉邦做交易,討價還價,最後的悽慘下場是他咎由自取。綜上所述,在劉邦的團隊中,蕭何是最不能被替代的。他為劉邦守護住了關中根據地,保障了兵源和軍事補給。毛澤東說過,“政治好,稱第一。”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沒有蕭何在後方做好政治動員,劉邦不可能屢敗屢戰。後來,劉邦評價蕭何,稱他是“功人”,稱其他軍隊將領是“功狗”。張良被替代的可能性較弱。原因是,儘管劉邦還有謀士陳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擔張良的工作,但是,陳平擅長陰謀,戰略方面未必能勝過張良。劉邦臨終前曾評價陳平“……智有餘……然難獨任”。說明陳平缺乏獨當一面的能力。劉邦雖然任用韓信,並藉助他的統帥才能打破了項羽的軍事封鎖;但是在其後的戰事中,彭越和黥布也發揮了牽制項羽的作用。最後,在垓下圍攻項羽的大會戰中,不只韓信,彭越和黥布也都參與了這場軍事行動。所以,如果非要去掉一個人的話,勉強可以去掉韓信,以他人代之。但是,如果沒有蕭何轉輸,劉邦可能連基本盤都丟了;如果沒有張良獻計,劉邦可能不會下定決心去追擊項羽,而是和項羽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
Hsieh1226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張良,簫何,韓信乃大漢帝國的定海神針,張良有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之材。蕭何是宰相肚裡能撐船,安邦定國糧草不絕,體撫民情是他的絕活兒。韓信是上下五千年少又的兵聖軍神,每戰必勝出奇制勝,以少勝多,大漢帝國可以漢有簫何,但絕不能少了韓信張良,千軍易得一將難尋。簫何干的工作有許多人可以勝任,〈如陳平,儷商,曹參,田千秋,張良有善斷予謀之賢,獻約法三章,傳席而定之功,有又阻止儷亦己封諸侯回封國之鑑,有令樊噲大鬧鴻門宴救駕之功,有韓信稱齊王求假節之明,在十面埋伏時又獻了四面楚歌之計。張良不可惑缺,縱觀簫何一生,乃一文筆小吏,其賢事大約有見,月下追韓信,秦宮中封存戶藉典布,以及每戰到關鍵時刻,有緣緣不斷的糧草供給,再無其它重大貢獻,所以三出一乃簫何爾,漢王帳下老陳謀國之士還有很多,陳平可以替代簫何,韓信張良是缺一不可的。
94310417小云
蕭何張良和韓信,如果去掉一個
蕭何,韓信,張良的缺點
網上有寫"蕭何長於治國,卻缺乏魄力;張良長於計謀,卻短於決斷;韓信長於統兵,卻為人太過張揚" 這句話的出處在哪裡?展開
我來答
xp19971025
LV.4 2019-08-22
1,蕭何:缺乏魄力
有治國之才,很早跟隨劉邦起兵,對劉邦忠心耿耿,類似於劉邦的大管家,表面上缺乏一點魄力,其實並不是他本身沒有魄力,而是他明白,在劉邦手下幹活魄力沒啥用,不能夠“喧賓奪主”,否則會很危險。
2,張良:缺乏謀斷
軍事天才,雖不是帶兵大將,胸中韜略可抵十萬大軍,類似於劉邦的軍事顧問,屬於“智囊團”一類的人物。深知劉邦為人,“鳥盡弓藏”的言論就出自他口。
他也並非沒有決斷,而是他知道做決斷並不是他的工作範圍,做決斷的只有老大——劉邦。正是如此,他才是劉邦手下為數不多可以得到善終的開國肱股。
3,韓信:性格張揚
韓信的爭議很大,一說他死得冤,死的可惜,而說他死的應該。韓信是正統的領兵大將,屬於衛青霍去病一類的人,但此人信念不是很堅定,容易受到蠱惑。我選韓信。
淮潁遊子
劉幫得了天下在滿朝文武面前說:“我為什麼能得天下,因為我會用人,後勤工作我讓蕭何干,運籌帷幄。我讓張良幹。排兵佈陣,我讓韓信幹。所以我得了天下。而項羽他只有范增。也就是參謀長。沒有得天下。我個人認為,蕭何去不掉?韓信也去不掉。也只有張良,這個參謀長可以去掉。
用戶liuchangwen
張良。
《論語·顏淵》:“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孔子強調的是足食足兵,可沒說足智多謀。陰謀詭計沒有戰略價值,在絕對實力面前,耍什麼手腕都是渣。
張良被推為漢初三傑之首,一方面是劉邦喜歡他不爭功不攬權,故意要立這個標杆,另一方面是張良的人設深合後世文人“退則歸田畝出則為帝王師”的理想。
真正鱷魚不哭
先說答案,這三個人如果去掉一個,那就只能去掉“得天下”了。
三個人各自負責的行軍打仗最重要的三個方向,是成敗的關鍵,去掉哪一個,都無法取得最終的勝利。
蕭何有首義,舉賢,穩固後方,保障軍需的大功。
蕭何在沛縣功曹的時候,多次利用職權維護劉邦,在劉邦押送勞役,逃跑後,有保護她的夫人呂雉,倡議以劉邦為首反叛。如果沒有蕭何,可能就沒有劉邦的後來,可能他就會變成流寇。蕭何月下追韓信,替劉邦得到以為戰神,否則劉邦可能會老死新鄭。入駐蜀國時,蕭何穩定後方,恢復生產,保障劉邦軍隊源源不斷的得到軍需物資。諸葛亮六出祁山,有幾次是因為糧草不濟而撤軍的,由此可見,蕭何的功勞之大,如果諸葛亮擁有蕭何,說不好也可以大幹一場。
張良輔佐劉邦順利入取關中,霸上協助他脫離困境,進入巴蜀燒燬棧道,下邑奇謀,撫慰韓彭,建都關中等等
張良在朋彭城會議後,跟隨劉邦西取關中,一路上幫助劉邦化解了一個個的危機。勸劉邦攻打宛城,除去後顧之憂,鴻門宴買通項伯得以逃生,如果沒有張良,劉邦很可能就跟項羽大幹一場,也就沒有以後。入取咸陽後,提出約法三章,有效的為劉邦贏取民心。在巴蜀,張良打算離開漢王去侍奉韓王,把劉邦賜給的金銀,轉送給項伯,為劉邦求取到了漢中之地。在大決戰時候,劉邦被圍困滎陽,韓信和彭越卻不斷的在攻城掠地,韓信想稱王,如果不是張良,劉邦可能就失去一個強援,畢竟項羽也打算拉攏韓信。所以沒有張良,劉邦可能封侯,不不能成就帝業,這也是為什麼項羽失敗的原因,就一個謀士,還不能夠得到徹底的信任。
韓信,戰神一樣的人。獨力掃滅六國,淮水滅龍且,鴻溝圍項羽,無一敗績。
如果劉邦只想封王封侯,他可以沒有韓信,畢竟他有那麼多的謀臣將領,攻城掠地,守衛疆土,已經足夠了。但是要出關中,攻取天下,沒有韓信是萬萬做不到的。西入關中時,曾才張良為將,可是不行,而手下的將領,多是沛縣的人,大多沒有讀過兵書,蠻攻還行,大戰略就不行了。
所以,這三個人缺少一個,劉邦都無法奪取天下,或者奪取天下會變得更加艱難,時日更長。當時,這三個人的成功都與劉邦有些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不是劉邦的駕馭,很可能也無法成功,他們是一個團體,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