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優化區域經濟佈局 推動高質量發展

□河南日報記者 宋敏 逯彥萃

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誌發表文章強調,要“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優化區域經濟佈局”,在省兩會期間也成為熱門話題。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要按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既要謀好一域,更要立足全局,相向而行、攜手共進”,加快形成中原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中原城市群協調發展

各地發展階段不同、發展水平不一,但共建中原城市群、共謀中原更加出彩的歷史責任是一致的。整體來看,優化區域經濟佈局,就要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設,共同打造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群體。

正如省政協委員、省社科院院長谷建全所說,要用空間結構高質量帶動區域發展高質量,以中原城市群的發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谷建全說,中原城市群建設過程中,首先,要補齊整體實力不強、集群效應不明顯、產業層次低等短板,充分發揮資源和區位優勢,在要素流動中打破區域限制,在功能建設上形成互補,加快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其次,要做好“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各項工作,鄭州應該當好中原城市群發展的排頭兵,提高首位度,做好產業佈局,增強創新能力,發揮好輻射帶動作用。再次,要加快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利用好洛陽的製造業基礎、科技創新能力,輻射豫西北地區高質量發展。此外,還要進一步優化我省城市群的空間格局,加快對豫南地區人口密集型城市的“大城市”建設,承接先進發展要素,實現全省區域協調發展。

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搶佔先機,重點是找準定位,選擇好發展路徑。“我們將著力用好鄭渝高鐵建設開通帶來的區域交通新優勢,在對接鄂西北、陝東南地區發展中,錯位發展,在南陽市建設豫西南區域中心城市的新徵程中展現新作為、新擔當。”省人大代表、南陽市宛城區區長樊牛在談到區域經濟佈局時說。他介紹,目前,投資20多億元的南陽市高鐵片區起步區已全部建成使用,站前廣場綜合體(含長途客運站、公交樞紐)、7條道路、地下綜合管廊、日月湖生態建設等圓滿完成,鄭渝高鐵鄭襄段通車以來,既方便了廣大群眾出行,也為南陽新城區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拓展了新空間、提供了新支撐。

縣域經濟“融合聯動”

縣域經濟曾是河南的一大優勢,但在“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的大背景下,縣域經濟要長足發展,必須謀劃區域協調發展新思路,增強與中心城市的連接,找準在城市群、都市圈中的功能和角色。

武陟縣處於鄭焦一體化首位節點和黃河中下游分界點的位置,是鄭州大都市區新興增長中心,也是全國唯一的中國黃河文化之鄉。省人大代表、武陟縣委書記秦迎軍表示,要貫徹落實好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抓住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鄭焦一體化等重大戰略機遇,在“一體化”這個關鍵詞上下功夫。

秦迎軍說,一方面,要在鄭焦一體化融合發展中譜新篇。通過規劃建設沿黃生態經濟帶,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樣板,比如依託嘉應觀、人民勝利渠渠首等的文化資源優勢,講好武陟的黃河故事等。另一方面,要在城鄉一體化融合發展上求突破。把好“規劃引領”的大方向,在劃定農村規劃3條控制線的前提下,做好全域國土空間規劃,城市與鄉村一體建設、一體運營,以城帶鄉、以城補鄉;抓好563公里“四好農村路”創建,帶動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發揮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優勢,加快推進信息化進鄉村,打造智慧農業、放心農業、效益農業,促進一二三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

“加快構建以中原城市群為主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現代城鎮體系,有利於進一步完善區域發展格局、加快構築高質量發展重要動力源,也是汝州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省人大代表、汝州市委書記陳天富說。

具體來說,汝州市近年來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差異化高質量發展導向,準確把握自身發展基礎、優勢,大力培育發展機繡紡織、裝備製造、陶瓷等主導產業,有力推動了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們將搶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的難得機遇,圍繞上述主導產業,科學繪製產業、產品、技術、招商‘四張圖譜’,通過深入拜訪進一步摸清上下游產業、重點企業等情況,不斷提升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爭創全省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示範縣。”陳天富說。

因地制宜延伸產業鏈

優化區域經濟佈局,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深度滋養。

“光大銀行在機構設置上,充分考慮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有謀劃、有重點。”列席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光大銀行鄭州分行行長楊光說,比如在鄭州設立一級分行,在洛陽設立二級分行,有效支持了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和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有助於增強中原城市群整體競爭力、輻射力和影響力;在省內股份制銀行中,率先設立自貿試驗區支行,跑出了服務對外開放的加速度;在豫南設立南陽分行,在豫東的商丘著手佈局分行,豫北的安陽分行也在考慮中。

服務區域經濟發展,不僅要有好“舞臺”,還得有好服務。據介紹,光大銀行聚焦大環保、大旅遊、大健康、新科技“三大一新”產業領域,形成了“綜合金融、產融合作、陸港兩地”三大特色優勢,有效服務了各地產業轉型升級發展。

省政協委員、河南瑞發塑料包裝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軍也關注到了“區域經濟佈局”對產業發展帶來的影響和機遇。他認為,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為引領,使黃河兩岸形成“南北呼應、雙向聯動、跨河發展”的綠色發展帶,可以讓鄭州大都市區的輻射帶動能力極大增強。在中原城市群建設中,各地要根據發展的不同階段、自身的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實現轉型發展。比如,新鄉市的產業發展,能為鄭州提供堅實的產業基礎,實現城市“北聯”跨河發展戰略,拓展經濟發展戰略空間;有利於加快鄭州產業結構升級步伐,實現資源最優化配置,把優勢資源投入具有更高附加值的高科技產業和現代化服務業,逐步走上高質量、高效益、可持續的良性發展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