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全球第一大基金公司的這個決定,將會把澳洲資本市場攪個天翻地覆

閱讀導航

  • 前言:“這一天終於要到了?”
  • 貝萊德的「煤炭大逃離」為什麼具有重大意義?
  • 用不了多久,整個澳洲股市將被攪動
  • 澳大利亞的3A主權信用評級被置於風險之中
  • 結語


全球第一大基金公司的這個決定,將會把澳洲資本市場攪個天翻地覆


前言:“這一天終於要到了?”


“在不久的將來——而這一天會來得比大多數人預期的都要快,資本將會進行重大洗牌。”


全球第一大基金公司的這個決定,將會把澳洲資本市場攪個天翻地覆

BlackRock的首席執行官Larry Fink / 來源:WSJ


全球第一大基金管理公司BlackRock(貝萊德)的首席執行官Larry Fink(芬克)近日在公司官網發佈的一封年度致投資者信中這樣說。


“投資者正在越來越多地考慮到氣候問題,也意識到了,氣候風險就是投資風險。”


芬克補充,“我相信,我們正處於將公司財務進行根本性重塑的邊緣。”


實際上,作為一家管理著近7萬億美元資金的基金公司,貝萊德已聲明承諾,將其價值1.8萬億美元的積極管理型資產,不再投資於那些熱力煤產值超過收入四分之一(25%)的公司。


據IEEFA(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機構)分析稱,在這條禁令下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包括Whitehaven Coal(白天堂煤業), New Hope(新希望), Yancoal(兗煤澳洲) 和Adani。


全球第一大基金公司的這個決定,將會把澳洲資本市場攪個天翻地覆


雖然由於25%收入比例的門檻,已經漏掉了幾條“大魚”:


比如貝萊德擁有6%股份的全球最大煤炭運輸公司Glencore(嘉能可),就由於其公司規模和業務多樣化,而逃過了這場資本的“大逃離”——據統計,該公司在去年開採了約1.3億噸煤炭,然而,得益於其龐大的交易業務,該公司的熱力煤收入僅佔總營收的不足10%;


BHP(必和必拓)的命運也極為相似——雖然該公司在2019財年的熱力煤收入高達15.5億美元,但由於僅佔其443億美元總營收的3.5%,也巧合地成為了“漏網之魚”。


全球第一大基金公司的這個決定,將會把澳洲資本市場攪個天翻地覆

過去幾年來,Glencore已在頻頻剝離煤礦資產 / 來源:Glencore


但貝萊德的這項為應對氣候風險而生的“煤炭大逃離”決策,對於資本市場來說仍然具有類似里程碑的意義。


事實上,幾乎所有的澳洲、歐洲大型銀行以及保險公司,以及許多其他全球性金融機構,都已經陸續宣佈了類似的政策。


據Unfriend Coal Campaign(反煤炭運動)稱,全球範圍內的保險公司已終止為價值約8.9萬億美元的煤炭投資提供保障——這超過了全球煤炭行業資產的三分之一(37%),並終止向其中46%的企業提供續保。


煤炭真的大勢將去了嗎?


這對傳統“礦業大國”澳大利亞的資本市場又將會發生怎樣的衝擊?


1


貝萊德的「煤炭大逃離」為什麼具有重大意義?


貝萊德的這一撤資決策之所以非常重要,原因之一在於該公司的規模之大


作為左右著近7萬億美元資金去向的金融巨頭,能發表出“將氣候變化置於公司投資戰略的中心”這樣的話——這不禁讓觀望著風向的人們,對於那些仍致力於依靠煤炭與碳排基礎投資的小型金融機構的穩健性產生了質疑。


全球第一大基金公司的這個決定,將會把澳洲資本市場攪個天翻地覆

貝萊德於2020年1月14日發佈的致客戶信選段 / 來源:Conversation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則是因為貝萊德的主要業務是指數基金,而這些基金旨在複製整個市場。


據悉,這些基金迄今還未受到該撤資政策的影響,比如貝萊德旗下擁有近230億美元資產的“iShares美國標普500指數基金”,其中包括高達10億美元的能源投資。


但不管怎麼說,該公司在能源投資上全新的激進立場,與一個頗為倚重能源的指數(比如澳洲股指)的被動複製之間,仍然存在著昭然若揭的矛盾。而且在這樣的矛盾下,貝萊德尋求解決方案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2


用不了多久,整個澳洲股市將被攪動


隨著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順利簽訂,澳洲股市也在上週衝破了歷史性的7000點。但正如貝萊德在致投資者信中所描述的,我們同樣不能忽視市場背後所掩藏著的氣候風險。


實際上,對於貝萊德而言,面前的選擇無非主要兩種:


一是拋售一些大型礦業公司煤炭資產,以保留積極管理(選股)和被動管理(所有股票)投資組合的一部分;


而另一個策略,則是發展那些將依賴化石燃料的公司排除在外的指數基金——或許在不遠的未來,甚至連股指的編制者都有可能將這些公司排除在外。


能源行業內的資深投資者Gordon Galt(高特)對此表示,雖然貝萊德的舉措不太可能在短期內給白天堂煤業和新希望等公司造成重大影響,但在化石燃料業的撤資承諾數量之多,最終將會對該行業產生累積性影響。


全球第一大基金公司的這個決定,將會把澳洲資本市場攪個天翻地覆

新希望集團(NHC)在過去一年的股價已經夠低迷了


在悉尼科技大學的兼職教授Raymond William Loveridge(洛威瑞治)看來,這些舉措對於澳洲政府而言,也有著指示性意義:


畢竟貝萊德的首席執行官芬克已經明確指出,氣候變化已成為該公司客戶提出的首要問題,這將很快影響從政府債券到住房抵押貸款的所有投資領域。而一旦當投資者們開始從氣候變化角度評估政府債券,這無疑將會把澳洲政府逼入窘迫的困境。


3


澳大利亞的3A主權信用評級被置於風險之中


全球第一大基金公司的這個決定,將會把澳洲資本市場攪個天翻地覆


實際上,近期肆虐的森林大火以及政府的極度不作為,都已經表明了澳大利亞不僅是世界上受氣候災難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也是在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上最不“給力”的國家之一。


而一旦債券投資者跟隨貝萊德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腳步,那麼澳洲政府債券的“撤資潮”也就會隨之而來。


事實上,這場戲其實已經開場了。


據悉,瑞典央行已決定出售其持有的澳洲政府債券。雖然瑞典的這一舉動對澳大利亞的債券價格和收益率幾乎沒有任何影響,但這場撤資運動迄今為止最為引人注目的一點實際上在於,其從象徵性的姿態已經發展至對於其涉及公司的大規模資金限制;


Adani仍然無法找到一家願意為其Carmichael礦提供資金的銀行,這對於已經備受民眾抵制壓力的該公司來說無疑“禍不單行”。


全球第一大基金公司的這個決定,將會把澳洲資本市場攪個天翻地覆


其實,在真正的大規模撤資還沒到來之前,我們就已經感受到了市場的風聲。


而對於主權信用評級機構來說,職能就是在出現風險之前為債券持有人預測這些風險。這也意味著,一旦澳大利亞債券面臨大規模撤資的嚴重威脅,這些機構也將不得不在為澳大利亞國債信用評級時考慮到這一點。


而澳大利亞引以為豪的“3A”評級,就有可能會成為第一個炮灰。


這也將意味著,澳大利亞政府債券的利率會提高,其影響更可能蔓延至整個國家的經濟——包括貝萊德在聲明中提到的住房抵押貸款利率。


END


煤炭是澳大利亞第一次出口外國的商品。十八世紀末,澳大利亞的煤炭開採開始於紐卡斯爾的Nobbys Head附近,並於1799年運離紐卡斯爾。


我們不能否認的是,煤礦業早就成了澳大利亞200多年來歷史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也為成千上萬的幾代澳大利亞人提供了工作、機遇與財富。哪怕至今,煤礦業也仍然是澳洲不少地方的經濟支柱產業。


可是在未來的十年後、甚至五十年後,煤礦業在澳大利亞還能繼續如今的“輝煌”嗎?


參考來源:Bloomberg、The Conversation、AFR、ABC等綜合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