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乾貨」創業者到底要不要過早曝光、怎樣制定曝光的策略?

中國存在太多營銷炒作,依靠公關方式拉流量等事情,對於正常的宣傳報道,反而出現了錯誤的理解。比如,看到有創業者炒作一次就是10萬+,甚至還帶來了用戶的增長,還帶來了投資意向,其他創業者也躍躍欲試。

實際上,這樣早期爆款的創業者並沒有幾個能跑到最後;實際上,從最終的結果看,並沒有哪個成功上市後的企業當年是這樣起家的。

也就是說,在創業馬拉松過程中,太多人羨慕百米衝刺速度起步的創業者,甚至不在乎他們是否跑到了終點。

媒體曝光也是一項伴隨著創業的馬拉松項目,需要創業者正確的使用。


「乾貨」創業者到底要不要過早曝光、怎樣制定曝光的策略?


1、曝光的節奏

大家還記得馬佳佳嗎?當年特別特別火。熱愛90後的真格基金投資人徐小平給她投資說,人家這麼火,做什麼都有理。

但是呢?我相信馬佳佳一定還活得挺好的,但是徐小平的投資恐怕就獻給他熱愛的90後了。

當然,我們也見過更多的好的產品,因為沒有渠道缺乏曝光最終倒在了馬拉松的路上。

這兩件事說明什麼?沒有曝光當然會完蛋,曝光過度就會變成言過其實。最終也同樣會被用戶拋棄。

因此,不要覺得好像我需要曝光了,或者競爭對手有曝光我就要曝光,這樣的節奏根本就是錯誤的。

那麼,什麼時候應該去做曝光呢?我給出的建議是:當你做出了自己的產品,這個產品你能用一句話精確表達它的價值,而且在小範圍測試中取得了滿意的成績。這個時候,你可以考慮尋找一些曝光的渠道了。


「乾貨」創業者到底要不要過早曝光、怎樣制定曝光的策略?


2、無數次的練習

採訪過一個人,他說,我自己說大實話,希望你給我拔拔高。我很努力去做,但是,如果你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沒有人能該你你想要的東西。

沒有人天生就能搞定別人。如果有一個人把事情做得特別好,背後一定是一次又一次的練習。

比如,雷軍做小米之前,曾經和很多媒體人深度溝通,不斷的表達,看媒體人有沒有被說服,到底有哪些地方沒有說明白,怎樣講才能讓大家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

當你選擇曝光的時候,是希望通過曝光,讓你的信息更高效的傳遞到目標用戶那裡。那麼怎麼才能做到這一點呢?除了產品好之外,準確有力的表達能幫你做到這一點。如果你自己不能做到這一點,就沒有權力指責別人聽不懂——對於路人,聽不懂他們就笑笑走了;但對於目標用戶,如果他們沒真的愛上這個產品,以後就不會再愛了。表達是一門細節的藝術,同樣的話,一句話把別人說笑,另一句話就把人說跳。

在這個過程中,你還可以不斷的鍛鍊自己的表達和控場能力。早期在不忙的時候,約幾個媒體人和業界的大牛(比如投資人或者行業顧問)一起喝茶聊天,探討行業熱點。慢慢鍛鍊自己提煉和聚焦的能力。一句話控場,能把話說到對方心裡,都是非常重要的事。


「乾貨」創業者到底要不要過早曝光、怎樣制定曝光的策略?


3、曝光什麼?

最好舉的例子就是手機產業了。

大家都知道羅永浩的曝光度,簡直隨便說啥都能火的節奏。但是,這麼大的曝光,手機卻賣不出去多少。當年“慶幸喬布斯死了”,想要來統治手機的那個人,到現在好像也轉型了?

其實還有很多大家可能忘了的,很多明星當年也出了手機。以為IP會帶來銷量,結果發現,IP最多帶來認知,並不會直接增加購買。

因此,我希望創業者能記住一句話:鎂光燈是給你的產品準備的。如果你的吆喝不是在賣產品,你的前景就不會很明晰。因為你聚焦的地方一開始就錯了。

喬布斯平常不參加活動不參加論壇也不外出社交,只有在產品發佈的時候他會出來講幾場,而且無一例外的,都是圍繞新產品。現在的庫克也是如此。如果喬布斯和庫克都是這樣做的,你出來講什麼創業乾貨,又不是賣產品的,最後有什麼意義呢?


「乾貨」創業者到底要不要過早曝光、怎樣制定曝光的策略?


4、迴歸初心,守正出奇

很多人認為自己不懂媒體,這很正常,畢竟是一個行業。但是不懂媒體的具體操作不意味著整個過程會偏離自己的初心。你始終還是要記得,你為什麼要來曝光,曝光的目的是什麼。

媒體的目標和你的目標並不一致,你始終要確保:寧可不發聲,也不能讓曝光偏離自己的航線。

寧可有一個人準確的報道了你的新聞,只有10個人看;也好過有人錯誤的解讀了你的產品引發全國轟動要好。當我回溯所有的成功,無論是微軟、蘋果,還是Facebook和谷歌,他們的成功都是因為他們做好了自己的產品,而非早期曝光多多。恰恰相反,早期他們都是寧可發廣告也不出來講話的。因為服務於賣家本身是建立品牌的前提。如果提前建立品牌而後續服務跟不上的話,最後只會自我毀滅。

因此,不必急於曝光,與媒體的對話,任何時候開始都不算晚。只要創業者記得自己的初心,然後守正出奇,未來就會進一步,然後更進一步。


「乾貨」創業者到底要不要過早曝光、怎樣制定曝光的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