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些老師的說教只能感動自己,學生不為所動,老師太難做了,你怎麼看?

數學大宇


我是老師,我覺得文中說的現象是真的。老師講課很精彩,學生不買賬,是因為學生情況有變化,老師的教法沒有改變。改變教法,多研究教法,從學生需求出發,真正落實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設計合理的課堂結構,激發學生自己興趣,打開學生的好奇心,推動他探索科目世界。這樣的課堂教師才有用。自己一言堂,照本宣科,自然吸引不了學生,教師自己感動自己不知道感動點是什麼。教師應該反省自己,琢磨教法才是正道。抱怨沒有用。與學情俱進。


大海貓567


感動這個事從來都是被動的。和孩子講理,可以,但必須有方法,還要有基本家教的配合。家長從小要給孩子灌輸要善良,要講道理的思想。後期在教育孩子其他道德規範的時候才有據可依。我以前的一個學生被爸爸罵了,嚴重影響上課情緒。我問了一下具體情況。大概原因是孩子自以為被委屈了,覺得整個世界都不好了。雖然在我們成人看來覺得不是個事,但在孩子的角度就是很嚴重。我告訴她,她爸爸這樣老是罵她肯定是不對的,但是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她的每一天對自己來說都是新的,會犯錯確實正常,但問題是她的錯對爸爸來說不管是具體到某一個還是普遍的問題,做爸爸的也一樣是沒經驗的,爸爸只是一樣不知道怎麼去幫助她解決問題,不知道怎樣才能對她更好。爸爸和孩子其實一樣是委屈的。這個道理大概講了有二十分鐘。還好孩子把這個心結解了。這不是感動,這是理解。要想讓孩子明事理,靠被動的感動是有限的,必須要讓他們自己處於問題的各個角度上,以己推人才能看到問題的各個方面。但這個基礎是孩子本身的三觀要正。如果遇到從小不講理,永遠把自己放在首位的的孩子是沒用的。所以,家長一開始的教育很重要,是基礎。這個,老師無非代替。


海音15


對於這一點,我深有感觸。

特別是當下,教師企圖再用苦口婆心的說教去改變學生,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你掏心掏肺給了學生,對一些學生而言,也未必能夠觸動他的心靈。

對一部分學生而言,沒有特別的體驗,沒有重要的經歷,沒有足以讓他感覺到危機和惶恐的壓力,他們是很難改變的。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學生內心沒有自我矯正,評判,期待和改變,教師就是磨破嘴唇,操碎了心作用也不大。



去年,我參加了九年級一個班的主題班會,真是感慨良多。

班主任老師把這個主題班會準備的特別的充分,設計的也十分的精彩。班會的主題是《青春的光輝》,班會上,有共唱班歌,有勵志宣誓,有激情演講,有談感想,特別是班主任老師的一席即興發言感人至深。

班主任的老師的公婆身患絕症正在住院,而自己竟然沒時間去到醫院探望一下。兩個孩子一個4歲,一個兩歲,由媽媽替自己照顧,她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學生身上。

班主任發言的過程中,多次哽咽,泣不成聲。班上的一部分孩子,特別是女生,被班主任的發言所感染趴在桌上抹眼淚。而班中那一部分所謂的後進生,卻目光呆滯茫然,毫無表情的看著班主任,沒有任何被觸動感動的跡象。

之後的一個禮拜,我和其他代課老師聊這次班會。老師們都說,感動和觸動只是一時的,過後就什麼感覺都沒有了。特別是對那部分不學習的同學來說,根本沒有任何作用,他們該怎麼樣還怎麼樣。



聽一聽老師們的談論,這是一個多麼無奈的感嘆啊。

對於人民日報所評論:教師的說教只能感動自己,學生不為所動,老師太難做了。我本人深有體驗,深感認同。這個就是當下,特別是中學和大學真實的教育狀況。


教育探微


上高一的女兒評價她物理老師一句話,讓我覺得很悲哀:我們物理老師吧,有一次她講課,講著講著把自己講惱了!說這話的時候,她一臉的漠然。我再問她問啥老師講課自己能講惱,她說,我們都不太會, 她生氣了吧。看著小王八蛋無所謂的臉,我一腳踹到她身上:真是狼心狗肺!

老師為學生學不會而生氣懊惱,學生卻冷漠如斯 ,老師一腔熱血撲到冷若冰霜的心上,真的令人心寒!



可悲的是,這並不是個例。我們老師希望學生都能學好能成才,我們滿腔深情,我們苦口婆心,我們恨鐵不成鋼,但這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單方面的,在學生看來,我們有些可笑,甚至莫名其妙。

也難怪有人說:老師帶學生,如同一場盛大的‘暗戀’,做的很多工作到頭來只是感動了自己,學生怎麼也不能心動。

為什麼?



究其原因,有兩個:一是孩子們的生活不需要他努力學習就可以過得很好,他們找不到學習和努力的意義;二是我們給他們的,都是我們強加給他的,不是他主動要的,甚至都不是他們想要的。這就像談戀愛,誰主動、誰付出的多誰卑微。

1.班級授課制的初衷是為了滿足產業工人對知識和技能的需求,那時的學生們或親眼目睹親或身經歷苦難的生活,他們的目標很明確,渴求很強烈:學知識,掙錢 ,改變命運。

  • 而老師是改變他們命運的人。所以,那時的學生認真學習,對老師很尊敬。我們很多家長懷念的、七八十年代的師生之間美好的關係就是這麼來的。
  • 而現代社會,促使他們好好學習的動力早就不存在了。孩子們啥都不用做,就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學習那麼苦,努力學習的意義又是什麼,幹嘛非要努力學習呢?


2.人都喜歡輕鬆自由,不喜歡強加給自己的任務,尤其不喜歡被人逼著做某件事,學習就是這樣的一件事,而逼孩子學習的是老師,學生不喜歡老師在情理之中,指望他們愛老師,真的不大可能!

  • 所以說,是社會發展和現有教育體制決定了師生之間的關係。大環境我們沒有辦法改變,所能做的就只有自己想開點,別太把學生的成績和看法當回事。學生成績不好,不管我們多麼苦惱煩心,都解決不了問題。
  • 其次要多多理解學生,多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多點同理心,不要天天恨鐵不成鋼,你的恨不是真的,但卻會換來他的真恨,何苦呢。


3.那麼,這種情況就沒辦法改變嗎?

  • 有,改變現有的教育體系、評價制度,不再唯大學論,不再唯分數論;老師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啟發者,真正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變老師的“管”為“幫”,老師不再管著學生學習,而是幫著他學習。
  • 當我們創造情景(全社會參與),讓學習真的成了孩子自己必須完成的事,孩子就會主動學習。老師的角色由一個要他學習的人變成了他求助的對象 ,這時,師生關係發生變化,我們就不會再為自己“自作多情”苦惱。

終將長大


這個題目好大,這個話題很廣。

我是一位在職老教師,最幸運的是下月即將退體,以從教近四十年的經歷淡點對現狀教育的看法。

1,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記得二十年前的八九十年代,我們的學校,不管農村學校還是 城市,條件是相當差,大都是破破爛爛的瓦房,高樓都不多,道路沒硬化,路燈更沒有,圍牆也沒砌,在這種環境中,我們的學子,那個尊敬老師,同學友好,那個勤奮學習的勁頭,現在還記憶腦海。記得89年我帶的一個畢業班,晚上下課後,仍不離開教室,非要我下“命令”才離開。我幾乎沒有批評過學生,更不用說體罰打罵學生。他們讓我感動得只有努力工作才感覺到心裡達實,後來有二個學生考上北大,現在一個是上市公司的老總,一個是北京協和醫院的博導。

那個時候我的工資很少,才幾十塊錢,給學生補課是義務無賞的,但那個時候的心情是愉快的。

後來國家地方加大了教育投入,學校高樓立起來了,路燈亮起來了,路也硬化了,圍牆也圍起來了,且錄化的漂亮極了,直至鄉村小學都一樣。

上課工作量也有獎了,補課輔導也有了補助。

學校環境變了,好了。但教師的思想,學子的人生觀,學習的態度,學子間的關係,師生的情感,也變了。

現在的教育不僅是競爭激烈,課業負擔重,作業量大,教師學生的壓力大,而是總感覺得缺點“味”,……人情,感情,精神,……

同事之間, 師生之間,學子之間,父子之間……

教師不是為祖國培養人才而努力工作,為錢而上課,為錢而捕導。

學生不是為“中華掘起而讀書”,而是拼爹,坐個位子送禮,編個班級吃飯,到個名校出線買。

2,當前教育現狀造成的因素

社會 學校 老師 家長

社會原因這個太複雜,不述。

學校――學校開設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所以所有學校都想爭取為重點學校,重點學校的資金,師資,生源等都優先。

老師――優秀的不優秀的老師都努力地往重點中學調,重點中學條件好阿,待遇高呀。所以找理由,託關係,請人,送禮。

學生――也拼命地去讀重點中學,考上了的歡天喜地,高高興興。沒考上的吵著父母。

家長――找領導,找關係。領導吶,扭不過情面,批條子,簽字。

後來越演越烈,越批越多,有智慧的領導,想了個好辦法,沒上線的多交錢,於是5000,8000,10000……

這就好了那些大戶,富商,平民百姓幹登著眼,只好告訴子女,爸媽無能,你只好去一般學校讀,好好努力吧……

教育就這樣演變著。。。。。

重點學校,條件設備好,師資好,生源優,這樣升學率自然會高,最後結論,重點學校好!


肖榮華1


老師的說教要先感動自己,才可能感動學生。

今天我又對班上的同學進行了說教,看得出,他們並非不為所動,只是在學習的道路上,有些同學落下的太多,已經失去了追趕的信心和勇氣,或者聽著老師的鼓勵,內心也激起了奮進的浪花,只是落實到行動上,一時難以從學習中獲得快樂,併產生持繼的動力。但我依然鼓勵他們做起來,學起來,因為開卷有益。並準備像一個虔誠的修行者一樣,將我的體悟、我的理念不斷傳遞給他們,渡一渡那些有緣人。

說教一:多年前給北京工程師的差評

2004年,我們家以近六千元的價格,購買了第一臺聯想鋒行遊戲電腦。這個配置在當時還是很NICE的。電腦買回來,工作人員已為我們裝好了系統及應用軟件,愛人又裝上大型遊戲“孤島驚魂”,高興地玩起來。打開遊戲,畫面清晰,景緻優美,手指在鍵盤、鼠標上起落,人彷彿就置身於場景中,真的是太震撼了!

後來,基於某種原因,使用“一鍵恢復”,重裝系統,再打開遊戲時,原來美麗的畫面變成了霧濛濛的樣子。電腦有毛病?那時關於電腦,我們基本一無所知。打售後電話,諮詢服務人員,對方說沒碰到過這情況,並把這個問題反饋給北京的工程師。北京的電腦工程師打電話給我們,說“下載一個新的顯卡驅動試試”。我們一聽就蒙了,那時學校和家裡都還沒有上網,還不知上網是怎樣的,就更別說“下載”“顯卡驅動”為何事何物了。我們花了那麼多錢買的電腦,出了問題你們不來解決,讓我們自己如何如何,要是我們會解決,還用得著你們啊!生氣之餘,給了北京的工程師一個“差評”。

再後來,愛人訂《電腦報》,買來與電腦有關的書籍學習,對電腦知識瞭解得越來越多。猛然有一次,在解決一個類似問題時,想起北京工程師的話,方悟到,人家說得很對。並感慨,認為人家敷衍客戶,給了一個“差評”,其實是自己無知啊!

結論:不學習,不但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還可能誤解、冤枉別人。

說教二:越是富裕、進步的家庭越重視教育,越是貧窮、落後的地方越意識不到知識的力量。

我們學的《詠雪》,那是東晉時的故事,那時的大戶人家,就重視孩子教育。“寒雪日內集”,不是玩遊戲,不是扯閒篇兒,而是“講論文義”。封建社會里一直講“女子無才便是德”,但大戶人家,從來都沒忽視過對女孩的培養。所以謝道韞能說出“未若柳絮因風起”的佳句來。

今天我們學的《你是人間四月天》,作者林徽因,詩人,建築學家,留學英國,曾與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新月詩人徐志摩相戀,丈夫是梁啟超的兒子,其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別說民國時期,就是現在,我們周圍留學的又有多少呢?

越是經濟富裕、思想進步的家庭,就越重視教育,他們的孩子也會更加優秀。相反,越是貧窮、落後的地方,人們越慵懶,意識不到知識的力量。一代一代的窮人,也越難超越自己的階層。

結論:老師說教時,同學們瞪大眼睛傾聽,一會兒發出會心的笑聲,一會兒又若有所思。我覺得,說教不是不能打動他們,而是說教之後,要輔以嚴格的管理,和不斷地督促、鼓勵,才能使他們有所改變。

教育須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作為一個老師,我左右不了那麼多家庭;一己之力,也改變不了社會。但我願作一個傳道者,將良善、進步、正義、堅持等等,不斷地說與我的孩子們聽。


樓臺明月


人民日報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一位女班主任的遭遇。


這位女老師做上班主任後每天以校為家,一日三餐帶著老公吃食堂,一個孩子還安排在學校寄宿。午休就睡在辦公桌上。

她的一心撲在學校,不僅令我們同行感動,也令她自己感動,有一次開班會時和同學談起,想感動學生,好好學習。當她講完,問同學“老師這是什麼精神,什麼行為時”?

一個學生在下面接口說:“這是神經!這是賤!”

聲音雖小,但是老師聽得一清二楚,當時眼淚沒忍住,當時就哭了,走出教室,向年級主任辭去班主任一職,並且從此再也沒有再接受年級認命。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感動自己不能感動學生的案例。教師的地位、收入、知識、才華能讓學生敬佩的很少,很多學生從內心是瞧不起老師的,“人微言輕”,老師這話肯定不可能感動學生了。


這從另個側面要求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以淵博的知識教化人,以高尚的品德陶冶人,以高超的教學能力征服人,以自己的成功激勵人。

這才是老師讓學生感動的秘訣。


青衫李探花


關於這個問題,我可以從個人專業和理解進行一下泛專業解讀,主要有以下幾點。

我大學本科畢業於教育學專業,本來是打算從事教育行業,但是因緣際會,讓我至今仍然還在其他行業奮鬥。但是我每每回憶起大學的崢嶸時光,歷史學科教授的話就回蕩在我的耳旁:教書不是像打針注射一樣,強制性地注入,而應該像吃藥一樣,外面的糖衣不會讓你本能的拒絕。

第一點,教育是要注意方法的,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循循善誘,而不是按照你所謂的方法強制灌入,說教只會是枯燥乏味的,味同嚼蠟又如何能讓你的學生讀懂你想要傳授的知識呢?反而易適得其反,最後你也累他也累罷了。

所以,我認為教育要有方法,甚至對於每個學生都可能用到不同的引導方法,如釣魚一樣,不同的魚需用到不同的餌和不同的鉤。只有如此,才能讓學生抖起十二分的精神和主動性,撥雲去霧,雲開月明。

第二點,教師要做到與時代接軌。如今社會變化日新月異,每天透過各種媒體報道,學生們都能掌握到來自各位大家解讀的知識以及無數野史、熱詞等等。如果老師們仍然保留生硬的課本知識,因循守舊,不懂創新和豐富,那麼你傳授的知識難以吸引注意,就算是學到了,掌握了,將來也容易忘記,難以實用。

同樣的知識,同樣的教材,為什麼有的老師總能讓學生樂此不疲地學習,而有的老師的課堂死氣沉沉,鼾聲四起呢?老師們或許也需要深思一下。

各位,你覺得呢?

個人意見,共賞共鑑。



小毅談PMP


我一直非常尊重老師,從小時候上學前班到技校畢業,後來我發現許多孩子對老師的信任也超乎尋常,只要是老師說的都對,總之上學聽老師的,工作聽領導的,看病必須聽醫生的…,老師的地位挺尷尬的,現在回頭看小學的老師,看中學的老師…,人生不同階段的老師總是在不同階段發揮著作用,這個看似接力棒,其實又不同於接力賽,小學老師自然不比中學,中學老師自然比不上大學老師,學生在一天天長大,學生就是接力棒,而老師只具備了各階段的水平…。

現在的學生不好管,不是學生不聽話,也不是老師的水平低,當今社會信息高度發達,只要打開手機你就可以瞭解世界各個角落,會上網就知道世界趣聞,我們的學生是接觸信最快的階層,學生接觸到的信息非常廣,思想非常活躍,特別到了中學階段老師的話已經不能感動學生了。孔子的話把人們感動了幾千年,諸葛亮的神算折服了多少豪傑,孫子兵法讓世界兵者跪拜…,但這些對今天的學生來說就是個智慧的符號,甚至還不及明星的感召…。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太多太廣了,老師真的難當了,現在恐怕只有幼師和小學老師可以左右學生的思想…。


思想的眼睛1


現在的老師自己言行都不一致,誰會信服?

1988年,我以前的幾任老師從不說教,為人正直,真心對待學生,從小因家庭原因我是班上最跳皮的二人組,都感化了,最後二人都成債優秀,百分制升學題我語文97,數學98,數學楊老師常年貧血,她住在醫院職工宿舍,只有一間房,非常儉清貧,愛人是醫生,記得有一次我數學考了29分,她把我們二個叫到家裡,一邊吊水一邊講解,還招待我們2個毛孩子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我當時就發誓一定要考進前三,好好學習,徹底改變!

我一輩子都記得她 ~ 楊老師!

知識改變了我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