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周國平:理想主義者,終將被世界偏愛

周國平:理想主義者,終將被世界偏愛


01.

理想主義,源於18世紀的啟蒙主義和19世紀的理性主義,又被成為“規範主義”或“思潮主義”,最初提倡和宣揚,是為了約束各國主權,以實現世界秩序的穩定。

美國前總統威爾遜的《論國家》和1918年發表的一次關於戰後和平方案的演說,被認為是理想主義的代表作。

通俗一點來講,理想主義其實就是基於信仰的一種追求,以精神層面為核心,但並不排斥物質。理想主義跟信仰緊緊聯繫在一起,有信仰的地方,理想主義才會形成。而那些有信仰、有追求的人,我們一般稱之為理想主義者。

理想主義對社會的認知與宣揚,常常導致烏托邦主義。

我們都知道,烏托邦式的愛情,美好的不現實,代表著人類對於愛情最高的追求和嚮往。從思想層面上講,理想主義不過是人們思想意識層面,對美好社會的憧憬,並且當做未來社會的一種可能性。

安慰記的諮詢師,曾經開過一場哈佛公開課,提出“不做理想主義理論者,做理想主義實踐者”,認為只有將理想照進現實,才不會侷限在理論層面。

而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也將會因為理想主義的實踐,而多一些成功的幾率。

周國平:理想主義者,終將被世界偏愛

哲學家周國平先生,在《對理想主義的溫和堅持》中說:

——“一個人如果在14歲時還不是理想主義者,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40歲時仍是理想主義者,又未免幼稚得可笑。

我們可以引申說:一個民族如果全體陷入某種理想主義的狂熱,當然太天真;如果在它的青年人中,竟然也難覓理想主義者,又實在太墮落。

由此我相信:在理想主義普遍遭恥笑的年代,一個人仍然堅持做理想主義者,就必定不是因為幼稚,而是因為精神上的成熟和自覺。

周國平:理想主義者,終將被世界偏愛

02.

曾幾何時,我也曾是一個十足的理想主義者。

少女時代的我,經常在課堂上做夢,那時候我總想著逃離教室,到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流浪。私以為世間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在無人山谷,建一木製小屋,從此和深愛的人晨鐘暮鼓,安之若素。

寫作,旅行,讀書,走千里路,不被世俗所困擾,不循規蹈矩,只按照自己的心懷意願度過一生。直到現在,我依舊在做這樣的夢,依舊嚮往詩和遠方。

我常常在想,一個人究竟要多努力,才能隨心隨遇地做自己?多努力才能不顧及他人目光,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朋友經常跟我說:你太理想化了,你要現實一點。

其實我已經很現實了,因為活著的每一分每一秒,我都在努力地工作,努力地生活。只是理想主義一直深諳在心,讓我在精神層面對於未來世界,總有著五彩繽紛的美好向往。

周國平:理想主義者,終將被世界偏愛

理想主義,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社會理想,一種是人生理想,我屬於後者。

周國平先生說:“人生理想僅僅關涉個人的靈魂,在任何社會條件下,一個人總是可以追求智慧和美德的。如果你不追求,那是你不想,絕不能以不切實際來為自己辯解。”

但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人和人終究是不同的。

面對同樣一件事物,不同的人往往會有著截然不同的想法和看法。只是就“人生理想”這個觀點,就不乏有人反駁,理想有什麼用?

理想有什麼用,這個問題無從回答。因為問出這個問題的人,從根本上就將理想否定了,理想的存在,不是為了有用,不是為了給人帶來多少實際和現實的東西。

理想是一種精神上的引領和指導,一個看重內在靈魂和精神世界的人,理想主義不僅不會過時,還是被堅信。因為只有這樣,人才能追求更美好的東西,有追求便是有約束,有信仰便有堅持。

周國平:理想主義者,終將被世界偏愛

周國平先生提到:“對於不同的人,世界呈現不同的面貌,在精神貧乏者眼裡,世界也是貧乏的。世界豐富的美,依每個人心靈豐富的程度而開放。

對於音盲來說,貝多芬不存在;對於畫盲來說,畢加索不存在;對於只讀流行段子的人來說,從荷馬到海明威整個文學寶庫不存在。”

不要再說對崇高精神生活的追求是無用的,精神世界豐富的人所看到的世界,和精神貧瘠的人看到的世界,不僅不同,甚至還截然相反。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明明富甲一方,腰纏萬貫,卻依舊精神貧瘠,髒話連篇,為人惡毒且粗俗的原因。因為再多的錢財,都無法買來一個高貴的靈魂。

靈魂的高貴,和錢財無關,而和一個人的內在精神世界有關。

如果你是善良的,溫和的,有教養的,那麼即便你一貧如洗,依舊被人尊重和高看。

從這一層面來說,理想主義,便是靈魂世界的寄託。一個內心有信仰的人,必然會有所堅持,他對自己有著極高的要求,不會允許自己做傷害他人的事,不會逾越自己內心深處的道德底線。

這樣的人,靈魂是立體的,精神世界是偉大的。

周國平:理想主義者,終將被世界偏愛

03.

余光中先生在去世之前,曾經給自己的孩子寫了一封信,每每讀來都深感戳心,他說:

——“孩子,我希望你自始至終,都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你可以是農民,可以是工程師,可以是流浪漢,但你必須是個理想主義者。

童年,我們講英雄故事給你聽,並不是一定要你成為英雄,而是希望你具有純正的品格;少年,我們讓你接觸詩歌、繪畫、音樂,是為了讓你的心靈填滿高尚的情趣。

理想會使人出眾,理想純潔你的氣質,通向理想的途徑往往不盡如人意,而你亦會為此受盡磨難。但是,孩子,你儘管去爭取,理想主義者的結局悲壯而絕不可憐。

理想不是實惠的東西,它往往不能帶給你塵世的享受,因此你必須習慣無人欣賞,學會精神享受,學會與他人不同。”

以上是這封信的一部分,余光中先生留給孩子的財富,從來都不限於物質層面,而是一種無人能及的精神高度,並且希望他有著極高的精神追求。

他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因為他相信精神的力量。即便無人欣賞,依舊要做一個思想上的巨人。

在他看來,孩子若能伴理想而前行,即便物質層面並不富有,依舊可以是精神上的富翁。而精神世界富裕的人,無論面對怎樣糟糕的境遇,都能活出偉大和不朽。

若內心有堅守,何懼未來之風雨,這便是精神的力量。

周國平:理想主義者,終將被世界偏愛

就像周國平先生在《對理想主義的溫和堅持》中的最後一段說:

——“聖徒是激進的理想主義者,智者是溫和的理想主義者。在沒有上帝的世界上,一個尋求信仰而不得的理想主義者,會轉而尋求智慧的救助,於是成為智者。”

從這一層面來說,溫和的理想主義者,終將被世界所偏愛。因為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世界的幸運兒。日益浮躁的人心啊。在趨於貧瘠的精神世界裡,內心有所堅持且有信仰的人,是一種多麼偉大的存在。

而這些存在,恰恰是理想主義最好的實踐,當理想照進現實,世界將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周國平:理想主義者,終將被世界偏愛

END.

今日話題:

你覺得自己,算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