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周国平:理想主义者,终将被世界偏爱

周国平:理想主义者,终将被世界偏爱


01.

理想主义,源于18世纪的启蒙主义和19世纪的理性主义,又被成为“规范主义”或“思潮主义”,最初提倡和宣扬,是为了约束各国主权,以实现世界秩序的稳定。

美国前总统威尔逊的《论国家》和1918年发表的一次关于战后和平方案的演说,被认为是理想主义的代表作。

通俗一点来讲,理想主义其实就是基于信仰的一种追求,以精神层面为核心,但并不排斥物质。理想主义跟信仰紧紧联系在一起,有信仰的地方,理想主义才会形成。而那些有信仰、有追求的人,我们一般称之为理想主义者。

理想主义对社会的认知与宣扬,常常导致乌托邦主义。

我们都知道,乌托邦式的爱情,美好的不现实,代表着人类对于爱情最高的追求和向往。从思想层面上讲,理想主义不过是人们思想意识层面,对美好社会的憧憬,并且当做未来社会的一种可能性。

安慰记的咨询师,曾经开过一场哈佛公开课,提出“不做理想主义理论者,做理想主义实践者”,认为只有将理想照进现实,才不会局限在理论层面。

而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也将会因为理想主义的实践,而多一些成功的几率。

周国平:理想主义者,终将被世界偏爱

哲学家周国平先生,在《对理想主义的温和坚持》中说:

——“一个人如果在14岁时还不是理想主义者,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40岁时仍是理想主义者,又未免幼稚得可笑。

我们可以引申说:一个民族如果全体陷入某种理想主义的狂热,当然太天真;如果在它的青年人中,竟然也难觅理想主义者,又实在太堕落。

由此我相信:在理想主义普遍遭耻笑的年代,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理想主义者,就必定不是因为幼稚,而是因为精神上的成熟和自觉。

周国平:理想主义者,终将被世界偏爱

02.

曾几何时,我也曾是一个十足的理想主义者。

少女时代的我,经常在课堂上做梦,那时候我总想着逃离教室,到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流浪。私以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在无人山谷,建一木制小屋,从此和深爱的人晨钟暮鼓,安之若素。

写作,旅行,读书,走千里路,不被世俗所困扰,不循规蹈矩,只按照自己的心怀意愿度过一生。直到现在,我依旧在做这样的梦,依旧向往诗和远方。

我常常在想,一个人究竟要多努力,才能随心随遇地做自己?多努力才能不顾及他人目光,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朋友经常跟我说:你太理想化了,你要现实一点。

其实我已经很现实了,因为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我都在努力地工作,努力地生活。只是理想主义一直深谙在心,让我在精神层面对于未来世界,总有着五彩缤纷的美好向往。

周国平:理想主义者,终将被世界偏爱

理想主义,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社会理想,一种是人生理想,我属于后者。

周国平先生说:“人生理想仅仅关涉个人的灵魂,在任何社会条件下,一个人总是可以追求智慧和美德的。如果你不追求,那是你不想,绝不能以不切实际来为自己辩解。”

但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人和人终究是不同的。

面对同样一件事物,不同的人往往会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和看法。只是就“人生理想”这个观点,就不乏有人反驳,理想有什么用?

理想有什么用,这个问题无从回答。因为问出这个问题的人,从根本上就将理想否定了,理想的存在,不是为了有用,不是为了给人带来多少实际和现实的东西。

理想是一种精神上的引领和指导,一个看重内在灵魂和精神世界的人,理想主义不仅不会过时,还是被坚信。因为只有这样,人才能追求更美好的东西,有追求便是有约束,有信仰便有坚持。

周国平:理想主义者,终将被世界偏爱

周国平先生提到:“对于不同的人,世界呈现不同的面貌,在精神贫乏者眼里,世界也是贫乏的。世界丰富的美,依每个人心灵丰富的程度而开放。

对于音盲来说,贝多芬不存在;对于画盲来说,毕加索不存在;对于只读流行段子的人来说,从荷马到海明威整个文学宝库不存在。”

不要再说对崇高精神生活的追求是无用的,精神世界丰富的人所看到的世界,和精神贫瘠的人看到的世界,不仅不同,甚至还截然相反。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富甲一方,腰缠万贯,却依旧精神贫瘠,脏话连篇,为人恶毒且粗俗的原因。因为再多的钱财,都无法买来一个高贵的灵魂。

灵魂的高贵,和钱财无关,而和一个人的内在精神世界有关。

如果你是善良的,温和的,有教养的,那么即便你一贫如洗,依旧被人尊重和高看。

从这一层面来说,理想主义,便是灵魂世界的寄托。一个内心有信仰的人,必然会有所坚持,他对自己有着极高的要求,不会允许自己做伤害他人的事,不会逾越自己内心深处的道德底线。

这样的人,灵魂是立体的,精神世界是伟大的。

周国平:理想主义者,终将被世界偏爱

03.

余光中先生在去世之前,曾经给自己的孩子写了一封信,每每读来都深感戳心,他说:

——“孩子,我希望你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你可以是农民,可以是工程师,可以是流浪汉,但你必须是个理想主义者。

童年,我们讲英雄故事给你听,并不是一定要你成为英雄,而是希望你具有纯正的品格;少年,我们让你接触诗歌、绘画、音乐,是为了让你的心灵填满高尚的情趣。

理想会使人出众,理想纯洁你的气质,通向理想的途径往往不尽如人意,而你亦会为此受尽磨难。但是,孩子,你尽管去争取,理想主义者的结局悲壮而绝不可怜。

理想不是实惠的东西,它往往不能带给你尘世的享受,因此你必须习惯无人欣赏,学会精神享受,学会与他人不同。”

以上是这封信的一部分,余光中先生留给孩子的财富,从来都不限于物质层面,而是一种无人能及的精神高度,并且希望他有着极高的精神追求。

他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因为他相信精神的力量。即便无人欣赏,依旧要做一个思想上的巨人。

在他看来,孩子若能伴理想而前行,即便物质层面并不富有,依旧可以是精神上的富翁。而精神世界富裕的人,无论面对怎样糟糕的境遇,都能活出伟大和不朽。

若内心有坚守,何惧未来之风雨,这便是精神的力量。

周国平:理想主义者,终将被世界偏爱

就像周国平先生在《对理想主义的温和坚持》中的最后一段说:

——“圣徒是激进的理想主义者,智者是温和的理想主义者。在没有上帝的世界上,一个寻求信仰而不得的理想主义者,会转而寻求智慧的救助,于是成为智者。”

从这一层面来说,温和的理想主义者,终将被世界所偏爱。因为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世界的幸运儿。日益浮躁的人心啊。在趋于贫瘠的精神世界里,内心有所坚持且有信仰的人,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存在。

而这些存在,恰恰是理想主义最好的实践,当理想照进现实,世界将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周国平:理想主义者,终将被世界偏爱

END.

今日话题:

你觉得自己,算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