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繁昌:兩重點考古發掘項目獲國家文物局批准

近日,安徽省7個2020年度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獲國家文物局批准,總髮掘面積6160平方米。繁昌縣兩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人字洞遺址、繁昌窯遺址位列其中。

繁昌:兩重點考古發掘項目獲國家文物局批准

資料照片:人字洞遺址發掘現場

繁昌人字洞遺址是距今200—260萬年已發現亞洲地區最古老的人類活動遺址之一,自1998年5月發現以來,先後經過7次正式發掘,發掘深度8.5米。此次發掘工作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主持,目前繁昌縣已與該所簽訂合作協議,時隔21年重啟人字洞遺址發掘和綜合研究項目,並將在繁昌成立“中科院古脊椎所工作站”,系統開展考古發掘、修復及科研工作。截至目前,人字洞史前文化遺址公園項目已徵地157畝,拆遷12戶。

繁昌:兩重點考古發掘項目獲國家文物局批准

繁昌窯遺址保護展示大棚

繁昌窯遺址位於繁昌縣城南郊,創燒於五代,興盛於北宋早、中期,最早採用“二元配方”制瓷方法,比景德鎮還要早300餘年,是中國青白瓷的發源地之一。2002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正式發掘,其龍窯是目前我國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龍窯。此次獲批發掘面積800平方米,發掘工作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繁昌窯考古遺址公園在去年10月1日對外試開放基礎上,並將加快入口建設,早日對公眾正式開放。截至目前,繁昌窯考古遺址公園核心區已徵土地650畝,拆遷57戶。

此次兩項考古發掘項目的獲批,對推動人字洞、繁昌窯遺址保護利用項目建設和古人類、古窯址相關領域學術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繁昌縣將以人字洞遺址發掘和綜合研究成果為基礎,打造人字洞史前文化遺址公園,積極申報人字洞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打造國內唯一的古人類博物館,持續擴大人字洞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遠古文化影響力。同時,以繁昌窯遺址發掘為契機,進一步提升繁昌窯青白瓷文化在國際國內的知名度,著力打造具有獨特陶瓷文化內涵的考古類遺址文化公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