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輕易送出的戰略要地燕雲十六州:奪回不易,最終也造成北宋滅亡

我們曾經講到盛極一時的大唐在安史之亂之後一蹶不振,慢慢在走下坡路。唐朝末年黃巢起義,致使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參加平定黃巢起義的朱溫,慢慢積攢實力,最後奪走了大唐的天下,建立了後梁,歷史進入了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

不多年之後,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一位這樣“喪權辱國”的皇帝:他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換取北方遊牧民族政權對自己的軍事支持,他竟然割讓出了對當時中原地區最為重要的一道戰略屏障,燕雲十六州。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兒皇帝”後晉高祖石敬瑭。

輕易送出的戰略要地燕雲十六州:奪回不易,最終也造成北宋滅亡

燕雲十六州地區圖


我們看著地形圖就可以知道,這燕雲十六州的重要地位。燕雲十六州指的是今天河北北部,山西西部等地區,也就是今天華北平原的北部山區。為什麼說它重要呢?如果沒有了這道屏障,那麼北方遊牧民族的精銳騎兵便可以肆意馳騁華北平原大地,中原政權那時將無險可守,任憑摧殘。

由此可見這燕雲十六州的戰略地位如何重要,但石敬瑭只考慮到了自己的皇權私利,不顧中華民族的安危,將它輕易地送給了契丹。這一舉,也讓今後中華大地400餘年難得太平。我們接著來看。

後晉之後的朝代與皇帝,無不知燕雲十六州的重要,可失去容易,想要再得回來那就很難了。時間開到13年後,那是後周統治時期。有“五代唯一明君”之稱的周世宗柴榮,趁著此時契丹在位的是一位昏君,趁機北伐,意圖奪回燕雲十六州。柴榮文韜武略之強,僅用了短短的一個半月時間,便奪回了三州十七縣的土地。只不過柴榮不幸染病英年早逝,不得不撤退,而北伐之事也就此耽擱。

輕易送出的戰略要地燕雲十六州:奪回不易,最終也造成北宋滅亡

周世宗柴榮畫像


不久後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了宋朝,北宋在統一了南方几個割據政權後,開始逐漸把目光放到了北邊與齊丹爭奪的燕雲十六州這個位置。雖然柴榮當面的軍事行動為北宋扳回了一些戰略劣勢,也積攢了一些與契丹的鬥爭經驗,但此時的契丹在另一位賢明的君主的治理下不斷髮展壯大,不再是當年那個只會被動挨打的契丹了。

因此宋遼之間也爆發了幾場大戰,北宋敗多勝少。到宋真宗時成功擊退契丹的兵臨開封城下,簽訂了澶淵之盟,保證了雙方今後百餘年關係的穩定。後世的宋朝皇帝雖然不忘奪回燕雲十六州的國家和民族大業,但北宋已經沒有奪回燕雲十六州的可能了。

輕易送出的戰略要地燕雲十六州:奪回不易,最終也造成北宋滅亡

宋遼合約圖


之後北方的多個遊牧民族紛紛崛起,燕雲十六州也幾度易手,但都不是在中原王朝的手中。金滅北宋,蒙古滅金,蒙古滅南宋,中原王朝蒙受了百年的屈辱,皆因為這燕雲十六州的拱手相讓。

直到朱元璋率領的明朝北伐蒙元,成功奪回燕雲十六州之後,這片土地才又重回中原王朝之手。從石敬瑭的拱手相讓算起,到此時已過了400多年,此間圍繞燕雲十六州戰亂不斷,也讓中原王朝蒙受了多年的屈辱。歷史給予我們教訓,告誡我們要珍惜祖國的每一寸土地,我們需要用我們的生命來捍衛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