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浮生六記》:贏了一人心,卻失了全世界,芸孃的一生,輸在哪?

“初讀滿是愛意,再讀一聲嘆息”,這是我多年後再讀《浮生六記》的感覺,這本由清朝文人沈復所著的回憶錄,描寫的那些家常理短、那份真情流露,打動了很多人,流傳至今成為經典。

《浮生六記》說是六篇,實際僅存四篇,分別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浮生”出自李白詩中“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他描寫得是布衣文人的日常,更貼近普通人。

此書動人之處就在於,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沈復如此深情地描寫自己的夫人陳芸,實屬罕見。林語堂先生曾對沈復妻子做出了極高的評價:“芸,我想,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這話一點也不誇張,可以說陳芸是整本書的靈魂。沈復在書中用大量篇幅描寫妻子,一個蕙質蘭心、可愛有趣的女主人公形象躍然紙上。

縱觀陳芸的一生,她的確聰慧、貼心,是丈夫的解語花。日子雖然清貧,但是她卻能過出清暖溫柔的味道,裡裡外外,無一不是她的光彩。但人無完人,在為妻、為媳的身份切換中,她確有做的不當之處,而正是那些她自以為的周全,才導致了最終骨肉分離、因病早逝的不幸。

《浮生六記》:贏了一人心,卻失了全世界,芸孃的一生,輸在哪?

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浮生六記》,瞭解這位可愛又可憐的女子一生的故事。

01、苦難,是成長中最沉重的禮物,越努力的人越能遇見幸福

陳芸,字淑珍,是沈復舅舅親戚家的女兒,四歲時,她喪了父親,親眷只剩下母親和弟弟。她自小聰穎明慧,學說話時,聽講一遍《琵琶行》便能背誦,年紀稍長後,她女紅習得嫻熟,便做針線活貼補家用,家徒四壁,無所憑依時,三口人的生計全靠她十指操勞過活,甚至還擔負起弟弟求學的費用。

她原本不識字,因為能背誦《琵琶行》,便對著書上一個字一個字的認,閒暇時,漸漸通曉了吟詠詩詞,寫過“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這般句子。

自學識字已十分難得,通曉詩詞更是難能可貴。看,對待苦難,她有一種向陽而生的態度,她的身體裡裝著獨一無二的靈魂,即使生命的土壤再貧瘠,她也能努力開出花來,這種能將辛苦自甘的能力,也許就是生命的饋贈。

而沈復,生在衣冠仕宦的體面人家。十三歲時隨母親回家探親,見了芸做的詩,一時不能釋懷,便告訴母親:“若為兒擇妻,則非淑姊不娶。”沈復母親也愛芸性子柔和,脫下金約指訂下了婚約。後再相遇,芸的裝扮、才情及為他藏粥的貼心,都令他愈發欣賞。

少年的一見傾心,並非門當戶對,但在芸身上,我們看不到苦難的痕跡,她的淳樸和才思,宛若渾金璞玉,有種不加修飾的美好,她的努力終究與幸福不期而遇。

《浮生六記》:贏了一人心,卻失了全世界,芸孃的一生,輸在哪?

02、有趣,是平淡生活的調味劑,布衣蔬飯,可樂終身

新婚燕爾,夫妻二人曾形影不離、耳鬢廝磨。因沈復外出求學,幾個月的分離,對相思的人來說,極盡折磨。被允假後,沈復帶著芸到臨水軒消夏,夫妻整日談論古史、品月評花、飲酒作樂,度過了一段歡樂的時光。

芸的癖好與沈復相同,而且能察言觀色、推敲眉目,他使個眼色,她便心領神會。她還喜歡蒐集殘缺不全的書,分門別類彙集在一起,也喜歡用舊紙補貼殘破損的字畫。她在女紅、刺繡、主持家務的閒暇,每天忙碌於舊書畫中,不厭其煩。

她的心路活潑,還體現在平常女子不敢為上:適逢盛會,她敢女扮男裝去看廟會;想遊太湖,便藉口跟家裡說回孃家,與沈復在異地會合,在船上,持絹扇、吃西瓜,又與船家女在萬年橋下船中飲酒,朋友撞見,誤會沈復帶了兩個歌伎娛樂,悄悄告訴了芸,芸打趣說其中一個歌伎是自己。

喜歡李白的她,實則對閨房外的世界嚮往不已,只是當時諸多無奈,好在有個懂她心意的丈夫,帶她領略了一番不同尋常的風景。後因家中變故,他們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雖然日子清苦,夫妻二人卻不曾敷衍度過。

《浮生六記》:贏了一人心,卻失了全世界,芸孃的一生,輸在哪?

菜花黃的時節,芸居然能想到僱餛飩擔子為丈夫的賞花會溫酒,為大家的興致添色不少。房屋窄小,就仿照古法,用隔斷方式增大空間。沈復也曾參照芸的建議,用撿來的紋路可觀的石頭做了一個美不勝收的假山,放到屋簷下,夫妻一起品題。沈復愛插花,芸建議他效仿草蟲之法,將螳螂、蝴蝶之類用針刺死,用細絲扣著,系在花草之間,或抱花梗,或踩葉子,栩栩如生,看到的人無不叫絕。

芸還會在靜室焚香、用白紙糊牆壁、用竹簾代替欄杆,夏荷初放時,用小紗囊撮少許茶葉,放在荷花心,第二天早晨取出,烹雨水泡茶,香韻絕妙。

芸的確是個慧心有趣的的女子,她善於將平凡瑣碎的日子過得浪漫精緻,即使處於窘迫潦倒的境地,她仍有一顆熱愛生活的玲瓏心,將並不寬裕的生活營造得充滿詩意,將貧困流離的生活過得妙趣橫生。

《浮生六記》:贏了一人心,卻失了全世界,芸孃的一生,輸在哪?

03、委屈,是因為做得太多,想得太少

隨著身份的轉變,所有成年人的世界都不單單隻有閨房你我,在我們的關係網中,親情始終佔據著重要地位,更何況那時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個人命運與家庭背景息息相關。處處為別人著想的芸,因為家庭矛盾、因為思慮不周,漸漸與婆家人心生間隙,遺憾終生。

①為媳:本想左右承歡,卻落得兩頭誤會

婚後不久,沈復隨侍父親到海寧官舍,父親看芸能寫字,便將家書交由她來寫,後因家中起了閒言碎語,婆婆怕她信中說不清,便不讓她寫。明知被公公誤會成“不屑代筆”,沈復想去澄清,為親近婆婆,芸竟執意阻攔。

說她有心,她卻又失了分寸。得知公公有意納妾時,她倒是體恤,先去物色了一位姚家姑娘,因不確定是否能成,便對婆婆撒謊稱是鄰居來遊玩,事成之後,在婆婆那裡自然受了冷落、失了歡心。

②為嫂:過於信任別人,疏於防範小人

後來,她為小叔子作擔保,被催債時,啟堂不認賬,芸被公公冤枉讒言誹謗小叔。加之寫給沈復的私信落到公公手中,信中稱公公為老人,稱婆婆令堂大人,還建議找理由把公公的小妾接走,本想息事寧人,不料激化了矛盾。如此一來,公婆均對她有不滿。

被逐出家門幾年後,公公才漸漸知道了前因後果,曾親自去夫妻借住的蕭爽樓請他們回家。事已至此,本該皆大歡喜,從此逍遙自在,而錯就錯在,芸一心為夫,為沈復納妾時又出差池。

《浮生六記》:贏了一人心,卻失了全世界,芸孃的一生,輸在哪?

③為妻:大度博愛,卻又固執己見

要說主動為夫納妾,這本體現了她的大度,奈何她只顧得給丈夫找個“美而韻”的女子,竟相中了妓女溫嶺香的女兒憨園,用玉鐲做禮,與憨園結為姐妹。在沈復都明白此女非金屋豪廈養不起,窮光蛋不能妄想,且夫妻本伉儷情深,無需納妾時,芸非要執意操辦。而憨園母親也一心想讓女兒嫁人豪門,最終因憨園被豪門奪了去,芸自認被愚弄,而血疾復發。

當公婆得知她竟與妓女私下訂約後,對芸的憎惡日益嚴重。縱使沈復在中間拼命調停,仍無濟於事,沈復言壓力大到不可承受。

這前前後後,芸的確付出了真心,為婆婆、為公公、為小叔、為丈夫,而獨獨未考慮自己,不曾多思忖一些,做了些“出力不討好”的事。稼夫公自認衣冠之家書香門第,篤定兒媳不守閨閣訓令,與娼妓拜姐妹,兒子不求上進,與各類小人為伍,再次將他們趕出家門、自謀生路。

原本並不和諧的家庭關係,在各種矛盾交織中分崩瓦解。她委曲求全、不能抗爭,為人妻的委屈,常常是做得太多,而想得太少,不計後果的付出未必有等值的回報,許多時候,當謹言慎行才好。

《浮生六記》:贏了一人心,卻失了全世界,芸孃的一生,輸在哪?

04、婚姻,不是兩個人的簡單結合,而是大家庭的磕磕絆絆;生活,不是隻有風花雪月,還有柴米油鹽

縱觀芸的一生,從小喪父、家境貧寒,過早擔起了生活重擔的她,其實心底是略自卑的,在沈復的字裡行間,她嫁入沈家後,做事總是謹小慎微。

新婚蜜月,芸每日早起,因怕公婆說她懶惰。剛進門那段時間,她很是沉默寡言,愛吃“臭腐乳”,依她的話說是不敢忘了本來出身。給弟媳下催妝禮時,家裡獨缺珠花,她便拿出自己當初所受彩禮偷的珠花,呈給婆婆,頗識大體。弟弟結婚,他們騰房搬至倉米巷,芸雖然仍對滄浪亭懷念不已,但是知道很難回去,遂嚮往老僕婦的農家,想去住又怕堂上公婆不許。女扮男裝逛廟會時,打扮妥當後,又忽然變卦,怕公婆聽說不好。

從言行舉止都要考慮夫家印象的她,在面對公婆要求的時候,才會言聽計從。她本意是好的,只是不解釋會錯,解釋了又出錯,更何況當時那種封建禮數下,大家庭的和諧美滿才有小家庭的安穩,婚姻不單是兩個人的簡單結合,她是家庭的磕磕絆絆愛恨交織。另一方面,芸的性格又多敏感,用情太深,才疾病纏身。

臨終前她說:“妾病始因弟亡母喪,悲痛過甚,繼為情感,後因忿激,而平素又多過慮,滿望努力做一好媳婦,而不能得。”病入膏肓的她反省自己:“郎君之所以不得父母歡心,如此流離顛沛,都由於妾身的緣故。”也許,她平生唯一的幸事就是倒在了沈復懷裡:“憶妾唱隨二十三年,蒙君錯愛,百凡體恤,不以頑劣見棄,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無憾!”

沈復曾言“情深不壽”,誠然,用情至深的人容易傷情傷身,“恩愛夫妻不到頭”也是他們婚姻的真實寫照,但這並不能將悲慘結局歸咎於天意。

《浮生六記》:贏了一人心,卻失了全世界,芸孃的一生,輸在哪?

“處家人情,非錢不行”,生活,終究不是隻有愛情,風花雪月之外還有柴米油鹽。初看他們的婚後生活,簡直如神仙眷侶般愜意,然而當他們沒有自給自足的能力,那些田園詩酒花就成了空中樓閣。

沈復性格爽直不羈,且厭倦官場,年輕時做酒水生意折了本,隨侍父親也未有成績,人到中年,又連遭失業、裁員,他沒有成為家庭經濟支柱,芸也沒能處好家庭關係,使得子女未能照顧周全,女兒做了童養媳,兒子不幸夭折。

有句話說“生活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 沒有經濟支撐的他們人微言輕,剝離了原始家庭,猶如無根的浮萍,才落得半生飄零。

《浮生六記》裡芸孃的美,在於將平凡的生活過得詩意浪漫的驚豔,她的悲,源於太為別人著想的用情至疾和對貧窮生活的潰敗無力,她輸給了環境,也輸給了自己。

《浮生六記》:贏了一人心,卻失了全世界,芸孃的一生,輸在哪?

她一直奢望的理想生活是“布衣暖,菜飯飽,一室雍雍,悠遊泉石”,而這些我們唾手可得的幸福,卻是她一生都無法企及的夢境。

相較而言,我們的生活早已幸福百倍,作為女性不再那般被動,出門可憑雙手走遍天涯,回家可依爐灶暖粥當下。許多時候,幸福真的與物質無關。生活裡有很多有趣的事,但前提是我們要做個有趣的人,要學會享受生活、憐取眼前人、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論生活是貧是富,只要有心,我們總能發現柴米油鹽中也藏著平凡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