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現在的聊天軟件為什麼市值好幾百億,靠什麼盈利?

進擊得榮耀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先講一個新聞,請耐心看完。

五月八號那天,瀚葉股份收購了一家叫做量子云的新媒體公司,其中現金支付9.5億,髮型股份方式支付28.5億,合計38億。

那麼為什麼說,是公眾號賣了38個億呢?

因為這家量子云公司,就是一家專門運營微信公眾號的公司。

他家旗下共有微信公眾號981個,粉絲合計共有2.4億!

其中粉絲數超過100w的賬號有86個,粉絲量最高的賬號1500w粉絲。

同時2016、2017年該公司淨利潤分別是:8713.21萬、1.53億。


同時,咪蒙作為現在的頭部大號,近一年接的廣告,一條50w-120w不等。

而這只是咪蒙公司旗下的一個公眾號而已!


說了這麼多,其實只是想側面向大家描繪一下,微信下面的市場有多大!

我估計,微信下面直接間接的市場份額,大概能有萬億以上。

微信的流量有多牛?可以說一手造就了京東、拼多多等巨無霸公司。

那麼承接了這麼大一個市場的載體,相當於一個縮小版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微信,估值2000億,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至於怎麼盈利?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騰訊入股京東,然後給京東開通微信的接口,將流量向京東傾斜。

然後截止今日,京東市值532億美元,騰訊佔股15%。

算算這是多少錢啦?


姑婆那些事兒


必須要糾正兩點:第一,現在一般不說聊天軟件了,而是叫“社交軟件”,聽起來很高端的領域。第二,社交軟件市值是很高,但並非都盈利,應該問的是,他們靠什麼獲取收入更貼切。

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先看一下騰訊的故事,會更有感覺。

1998年,馬化騰山寨以色列人的ICQ,弄出了OICQ,這就是QQ的前身。第二年,OICQ用戶量就達到了10萬,但是,只賺吆喝不賺錢。馬化騰想把軟件賣給搜狐的張朝陽,被拒絕了。各種努力之下,OICQ依靠李澤楷旗下盈科數碼的資金,挺了過來。2000年改名為QQ,抓住移動夢網的機遇,靠著給移動運營商提供增值服務,終於盈利了。2001年,在南非MIH公司控股後,騰訊開始以QQ為基礎發展橫向增值業務,集成廣告、捆綁瀏覽器、推出QQ遊戲等,QQ用戶規模劇增,2003年達到2億。2004年,騰訊在香港上市,業務開始多元化,並推出了微信,馬化騰最終成為首富。

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社交軟件本身是不賺錢的,賺錢的都是其他業務。主要有:

一,廣告收入。流量是移動互聯經濟的核心,也是廣告收入的基礎。社交軟件的特點就是有流量,所以,廣告投放取得收入最為簡單直接。包括橫幅、啟動頁、內容植入,很多軟文,以及悄悄插入的品牌LOGO等等,讓人不知不覺被影響。

二,增值服務。比如,虛擬禮品,付費表情等。這實際上是一種服務付費,相對比廣告好接受一些,畢竟客戶感覺到自己還是得到了一點東西。

三,會員收費。雖然社交軟件是免費的,但是可以設置VIP會員啊,收點費用,給點特權,大家還是可以接受的。

四,電商收入。微信上面有微店,頭條上面也有小店,這些都是賺錢的買賣,做得好不好,就看各自的本事了。

黃鼠狼給雞拜年,小區裡的野兔買單,互聯網時代,就是這麼亂亂的。社交軟件能發展到哪一步,我們也不知道,且看且珍惜吧。


沉默的磚家


一、現在的聊天軟件可以說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經常用到的有騰訊QQ、YY語音、陌陌、探探、微信、阿里旺旺、京東咚咚,飛信等等



二、聊天軟件盈利模式

1、廣告模式

免費聊天軟件的生存方式可謂是多種多樣,依託廣告收入、贊助、與收費多種產品線的組合、技術服務、應用服務託管、軟、硬件一體化、開發附屬品、搶佔市場等等,

2、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作為移動互聯網的產物,更是離不開流量和關注度的支撐,通過龐大的流量和用戶關注度可以帶來經濟價值。

3、遊戲創收支撐但是遊戲內的附屬品和服務需要另外購買。

4、購物支付功能這塊盈利模式是近幾年才在社交應用嘗試的一個新的探索,包括應用內置自營網絡商店,把用戶從線上引導到線下進行到店消費,實體周邊產品的開發販售。


5、增值服務模式遊戲裝備,付費表情和贈送的虛擬禮品,這塊盈利相對於廣告來說,比較討喜,是很自然用戶需求的延伸,有需求的用戶付費也是自然而然的。

生財之道各有所長,當你還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人家已經盆跛滿盈。


看見光


不邀自來。

很顯然題主所指的聊天軟件是微信或QQ。除了微信和QQ,國內市場上比較出彩的聊天軟件就是易信之類的差距過大的聊天工具。

而在微信和QQ之間,更能hold住這個身價的只能是微信。

為什麼市值好幾百億?

因為微信發展至今已經不單純是一個聊天軟件,它的全稱叫做微信社交生態圈。如上圖所說,它代表的已經是一種生活方式。

微信發展到今天,其全球用戶數量已經突破10億,月活躍人數也超過8億。對於中國人來說,微信已經成為大部分人一天之中花費時間最久的一款手機應用。

你或許還無法意識到這個數據的可怕。

那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微信開放開屏廣告,那麼也就意味著每天至少有數十億次的展示,以目前的市場行情,幾乎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夠給出合理的廣告價格,因為這個曝光量是真正覆蓋全國、高頻次展示,一天花個一億元都不虧。所以也並一定是張小龍堅守初心才不願意拿微信開屏廣告換錢,而是沒人能給出好價位,而能給出好價位的企業也不需要在這裡打廣告(比如阿里巴巴)。

好了,如果你意識到微信流量多麼可怕了,那我再說點別的,比如說微信公眾號。

這是微信在成為國民聊天工具後很快推出的深度內容及服務整合平臺,換而言之,是在微信中給所有人和組織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影響力的平臺,然後幾千萬個公眾號誕生了,他們相互影響相互滲透,並且同時也增強了普通用戶的粘性。

當我們能夠在公眾號裡除了聊天還能獲得很多見識之後,我們將更無法推出微信。而在公眾平臺做大之後,其商業效應也出來了,這裡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好的品牌推廣窗口之一(另一個是微博)。

公眾號促進了一個新行業的誕生——新媒體行業,而微信生態就在公眾號突破千萬之後蔚然成勢。

從此之後,熟人社交工具+深度內容定製+社會關係維持工具,以及後來更大的野心——小程序的植入,將微信打造成一個幾乎自洽的生態系統。

這個系統就像一個網絡上的國家,人們在這裡聊天,分享見解,建立信任感,消費,獲取服務,聽到品牌的聲音,玩遊戲,進入關聯的APP等等。

而微信就是這個國家的財政部門,收各種各樣的稅,微信認證交三百,微店推廣交幾千,域名幾十元,騰訊雲服務器幾百元……瑣瑣碎碎,卻能夠遍佈微信所能觸達的所有地方,這個人口基數是很可怕的,即便只有一百萬人從這裡付費,那麼微信每天有個數千萬收入完全不在話下。

所以值幾百億的並不是微信這個聊天工具,而是構建在這個聊天工具之上的龐大生態。

以上。


我是好人長安君,喜歡分享自己對科技財經的看法,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指正;如內容得到您的認可,歡迎點贊關注!😊


好人長安君


隨著科技的發展,從一開始的QQ到現在的微信,已經有很多人離不開聊天軟件。那這些聊天軟件是怎麼盈利的呢?

有一部分的盈利是來自於用戶的收費,用戶收費從哪裡來?拿QQ來說,QQ會員,各種顏色的鑽,就是用戶收費,如果想要使用一些特權,就需要充值消費來獲得特權,還有一些來源於遊戲充值,大家都知道微信的王者榮耀這款遊戲吧,這款遊戲的皮膚基本上都是需要充錢買的,有些玩家就會為了這些皮膚投入大筆的錢,這就是用戶收費。

還有一大部分的盈利是來自於廣告,這也是聊天軟件最直接的盈利方式。很多聊天軟件都是有廣告的,就像是微博,廣告是真的隨處可見,或者微信朋友圈,是不是也會有一些小廣告出現。基本上所有的聊天軟件都是有這些廣告的,只是多跟少的差距而已。而這些廣告的投放,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一筆資金的,平臺越大,需要的資金也就越大。

這就是聊天軟件最主要的盈利方式。現在的聊天軟件市值都有好幾百億,但是不要忘了,這是個競爭殘酷的世界,現在還能看到的聊天軟件都是經過互相廝殺之後存活下來,其他的,早就被淘汰了。


互聯網深科技


1)用戶數量就是人氣,人氣就是流量,流量就能帶來收益。

經常用qq的人就知道了,你聊天的對話框裡,你發動態的個人空間裡,幾乎隨時都有廣告投放,這個投放的廣告本身就是能帶來收益的,今日頭條為什麼估值增加的這麼快,首先一點就是它的用戶數量增長太快了,各種投放的廣告,如果有有效的點擊,哪怕最後不發生交易行為,商家都要付費的。當初百度為什麼這麼厲害,一個競價排名賺了多少錢,就是靠用戶和他的點擊流量帶來的收益。

2)用戶習慣就是信息,互聯網時代,信息就能帶來收益。

大數據、雲計算時代,我們使用任何互聯網軟件,都會留下記錄,這些記錄被儲存下來,分析之後會集成到這個人的”綜合畫像“上,我們的消費習慣、瀏覽習慣、甚至說話習慣、思維習慣都是可以被統計分析出來的,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APP會讀取你的電話薄,甚至監控你的電話的原因,前段時間有個非常有名的新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就是有個用戶在使用百度的時候,總髮現有捲簾門的廠家廣告,幾乎每次點開的時候都有,後來他才想起來和別人在手機通話時候,提到自家的捲簾門壞了,需要更換和維修。你說可怕不可怕,最關鍵的是這哥們打電話的時候用的方言啊,方言都能監聽,厲害吧?所以很多app推廣也是這樣,利用讀取你的電話薄來推廣,目前國內保護個人隱私安全的法規還不夠完善,這些人就肆無忌憚的盜取或者騙取個人信息。

3)用戶信息可以用來建立徵信系統,這個是正在做的新機會。

大家都知道現在互聯網金融p2p發展得非常快,有些信用貸款是隻要一個身份證就可以貸款了,但平臺為什麼貸給你呢,萬一不還怎麼辦,這個在最初的時候的確是這樣的,但現在正在建設中的個人徵信系統慢慢完善後,那些沒有償還能力或者老賴賬的人就不會有機會了,這個徵信信息從哪裡來,一方面自然來自於我們傳統的銀行等金融系統,另一方面與現在各種app或者聊天軟件也是有關係的,現在聊天軟件很多都是實名制的,要綁定手機和身份證,如果涉及到金錢,比如收發個紅包什麼的,還要綁定銀行卡,如此下來,個人的各消費信息和信用信息基本也就暴露無疑了,那麼這一點其實也是非常非常值錢的。


投資和理財那些事兒


道理大家都明白,流量為王,掌握了人的流量,錢自然是沒有多大問題,下面做一下分類:

1)鏈接入口:

比方說微信中的微信公眾號甚至可以直接購物,又可以直接滴滴打車,這些都是鏈接,從這個連接中點進去,相應的公司是需要付費給流量公司的。

2)廣告

嚴格來說,鏈接也是可以說是廣告的一種,不過入口屬於硬廣告,各種推送屬於軟廣告,廣告商需要支付大量的費用來宣傳品牌;比方說前段時間有一個專門做微信公眾號的公司被收購了,平均一個公眾號的價值高達5w+

3)導流

這一點以騰訊最為明顯,一開始很多遊戲都是以qq為賬號進行導流的,比方說qq遊戲,地下城與勇士,CF等等。成功將免費用戶變成付費用戶。

4)差別化服務

比方說qq的會員等等,都是屬於提供差別化的服務來收費的。

5)數據變現

幾億人的大數據價值是不可估量的,比方說可以看出現在流行什麼,未來可以會流行什麼,用戶的習慣是什麼等等,這些都是潛在的非量化的盈利,也是最大的部分。比方說,我可以通過數據發現某些問題,用戶對某一類商品的需求十分旺盛,那麼我就可以去投資這塊產品,開發這塊產品等等。


以上就是基本的途徑,當然還有很多新的方式有待開發。不管怎麼變,社交的精髓是把握住了客戶,那麼接下來怎麼玩都是賺錢的。難得不是賺錢,而是如何留住客戶。


以股易金


現在,的確有一些聊天軟件的市值達到幾百億,有時候真的難以想象一個簡簡單單的聊天軟件能有如此大的市值。

(今年主要聊天軟件市值,數據來自網絡)

其實這些年有很多聊天軟件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死掉了。光阿里就死掉了阿里旺旺還有更早的旺信。百度的百度hi也沒落掉,人人網、開心網,其他倒掉的不知名聊天軟件更多。

聊天軟件的戰場廝殺,是一場場資本大戰,也是一場場流量和客戶粘性的戰爭。如果留住用戶,成為軟件開發者最為頭疼的事情,尤其是沒找到自我定位,和其他軟件具有很強同質性的聊天軟件。

第一種,聊天軟件最傳統的盈利方式就是廣告收入。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新浪微博和微信。尤其是新浪微博。

打開微博,隨處可見廣告。甚至有段時間,微博會自動幫你關注一些營銷號,手段有些low了。2017年第一季度,新浪微博營收13.7億元,廣告收入佔85.4%,廣告成了新浪微博的主收入,也成為了其過渡營銷的軟肋。微信公眾號下面會有營銷號,偶爾朋友圈裡還會有廣告。2016年,有媒體報道,騰訊財報顯示,騰訊微信上的廣告收入增長了80%。

第二種,用戶付費。在這方面,騰訊簡直像個神話。騰訊的QQ作為一個聊天軟件,其承載的功能不僅僅是聊天軟件這個簡單。其是連接騰訊的遊戲、電商、支付業務、音樂、視頻的橋樑,是個大平臺。想想自己多多少少都在QQ上花過錢,充黃鑽、綠鑽、紅鑽,而且騰訊的美工真是沒的說,將某種模式做的美輪美奐,讓你想去消費。

這也就是為什麼新浪微博的市值很難和微信與QQ抗衡的原因。新浪微博的收入主體太單一了,其作為一種社交軟件,打通連接的內容也有限。

第三種,是現在一些新型的方式,比如直播收入。聊天軟件靠直播收入轉型發展最成功的就是陌陌。

2017 年 6 月,陌陌月活用戶達到 9130 萬,創下了歷史新高。而造成月活用戶近億的一個關鍵誘因,是其 2015 年開始不斷創新的直播業務,僅 2017 年第二季度,該業務就產生營收2. 594 億美元,直播服務的付費用戶達到 410 萬。而上半年,該業務在陌陌的營收中佔比,更達到了81%。

第四種,周邊文化。這種方式成功了也能創收不少。最成功的莫過於韓國開發的Line,Line最吸引人的是幾百種表情貼圖,可愛又特色鮮明。Line的形象出了不少周邊,還和Innisfree等韓國化妝品牌合作,打造限量版的化妝品套裝。我覺得騰訊也是可以做出很好的周邊文化的,但是我國的很多公司似乎不注重周邊文化影響力,畢竟這種特色從日韓而來。而日韓通過周邊文化,帶動了品牌的影響力。

第五種,大數據、信息資源。把用戶信息變為數據資源,能成為定點準確投放廣告的收入,還能變為商戶非常想要的資料。但出於對用戶隱私的保護,很多時候一些公司知道自己手裡掌握很多資源,但是沒有其他相應的平臺作呼應,很難發揮其巨大的價值。在這方面,阿里的釘釘就掌握了幾百萬家企業的信息,但是如何發揮這些信息的作用,將其變為資金,阿里還在摸索。

更多優質回答,請持續關注鎂客網頭條號~


鎂客網


觀點:社交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僅憑這一點市值幾百億美金就沒有什麼奇怪的了。至於盈利方面,只有大量的湧入到你的社交生態,盈利可以通過滿足人們的其他的需求來實現。


一、社交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


在遠古時代,還沒有發明語言的時候,社交就已經不可避免的發生了。只不過隨著語言的出現,隨著技術的進步,社交的形式一直在不斷變化著,但是社交的需求是永遠存在的。


二、互聯網時代,社交軟件是最大的流量入口之一


隨著互聯網的出現,人們在網絡上溝通的需求愈發強烈。這時候如果有人能夠提供一種服務,能夠滿足人們在網絡上進行社交的需求。那麼這家公司或者說這個社交軟件就是具有巨大價值的。

美國的facebook 如此,中國的QQ、微信也是如此,至於他們的價值到底有多大呢?

事實是:facebook的市值高峰曾經達到過8000億美金,騰訊市值也在5000億美金級別。

據統計,騰訊的社交產品---微信的滲透率已經達到了97%…這是多麼可怕的一個數字,這意味著只要是中國的網名,幾乎都是微信的用戶。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這家公司想不值錢都難。


三、社交軟件靠什麼盈利呢?


社交軟件最大的價值就是它巨大的用戶量,只要用戶足夠多,盈利點是比較好找的。按照梁寧的三級火箭的理論,社交軟件的一級火箭就是它的社交屬性,它能夠滿足人們在互聯網上社交的需求,並且他還是免費提供的;社交軟件的二級火箭就是它的呈現形式,舉個例子:在PC時代,是網頁版QQ,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就是移動QQ;社交軟件的第三級火箭就比較多了,比如它的會員業務、遊戲業務、音樂服務...

這些都是可以在社交成功後延伸出來的盈利點,所以,社交軟件一旦成功,盈利將是非常可觀的,這從騰訊身上就可以看出來了。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謝謝!


小強Talk


聊天軟件能夠有高估值主要是騰訊公司的崛起案例帶動起來的,不過騰訊時代已經不會再來了,有高估值也是投資公司一種操縱的一種手段。

看看騰訊的10元大生意,QQ有會員,8億用戶量,如果1千萬會員數,那麼每個月就有1億收入,一年12億。

QQ各種鑽,藍綠等等,也是10元一個月,如果總數加起來5千萬,那麼一年60個億,這樣一來單QQ的各種增值業務就已經很可觀了。

然後是遊戲的收入,遊戲的收入會佔到聊天軟件公司的大頭,基本要佔比40%左右,不然這個聊天工具根本沒有商業價值,微信在2013年春節一個月的遊戲收入就有2千萬,當時很多人都是沒有充值玩的,相比現在的微信遊戲,很多人是充值的。

最後就是廣告收入,遊戲廣告、商品廣告等都會給聊天公司分成或直接廣告費,類似於淘寶平臺前期主要靠展位、直通車等廣告手段來獲利。

現在要加上支付端口的分成了,比如接入微信、支付寶的端口,用戶成交後,支付寶、微信支付後臺與聊天工具分手續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