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國象棋裡的「車」為什麼讀作 jū

因為自古以來,這個字在表示「戰車」的意思時,都可以讀作 jū。

中國象棋裡的「車」為什麼讀作 jū

關於象棋中的「車」會讀作 jū 的原因,在中文網絡上,還流傳著一種說法,即所謂韓信被「蕭太后」陷害,被囚牢中,為了傳承自己的兵法絕學而發明象棋。而韓信之所以把「車」讀作「居」音,就是要用隱喻的手法來表示自己蒙冤被囚的事實。

當然,韓信時代的漢朝並沒有什麼「蕭太后」,而韓信發明象棋的故事也只是一個傳說。

中國象棋裡的「車」為什麼讀作 jū

因此,要回答這個問題,還是要從中國象棋棋子的歷史演變以及「車」字在古漢語中的讀音說起。

實際上,全世界類似中國象棋的這種模擬兩軍對抗的棋盤遊戲,都起源於公元 6 世紀印度笈多王朝時期出現的「恰圖蘭卡」棋。

這一遊戲後來傳到波斯,演變成了「波斯象棋」,並進一步西傳至歐洲,逐漸演化成今天的國際象棋。

中國象棋裡的「車」為什麼讀作 jū

在古代標準語音字典「韻書」以及各種古籍中,都提到「車」字本身就有兩種發音,而這兩種發音也對應著兩種稍有不同的含義。

其中的一個含義所對應的發音,其上古漢語發音為 /kʰlja/,中古漢語中的發音則是 /t͡ɕʰia/(發音基本與現代漢語中的 qia 相同),這一發音到了現代漢語中,就是「車」字在現代的通用讀音 chē。

「車」字的這個含義,在古代「韻書」以及《說文解字》等字典中,被解釋為「輿輪總名」,即對一切帶輪子的運輸工具的統稱。

同時,根據古籍記載,讀作 chē「車」字,也還有「牙車」「牙下骨之名」的含義,即牙床或下頜骨。

中國象棋裡的「車」為什麼讀作 jū

至於另一個含義,在上古漢語中的發音為 /kla/,中古漢語中的發音則是 /kɨʌ/ 或者 /kjo/。這一發音後來逐漸轉變為類似漢語拼音 gü 的發音,最終變成了現代漢語中的 jū。

早在《詩經》的時代,當「車」字特指一種載人交通工具或戰爭載具時,便已經與諸如「琚」(音 jū )「且」(讀作 jū )等在今天讀 jū 音的字押韻。

中國象棋裡的「車」為什麼讀作 jū

隋末唐初學者陸德明所著專門為古代儒道典籍注音的《經典釋文》中,也說類似《詩經》中這種意義的「車」字「又音居」且「與居為韻」。


到了《康熙字典》,更是明確說明,這個讀作 jū 的「車」字,就是特指宋代《論語疏》中所提到的諸如「駟馬車、田車、兵車、乘車」這樣用來乘坐或用於戰爭的車。

中國象棋裡的「車」為什麼讀作 jū

《康熙字典》引用包括《廣韻》和《說文解字》在內的前代韻書與字典說明「車」字在作「載人車」或「戰車」等意思時讀作 jū,而作「有輪子的工具總稱」和「牙床」等意思時讀作 chē

上面所提到的種種「車」中,包含了用於作戰的「兵車」(戰車),即中國象棋中「車」這個棋子所代表的東西。那麼自然,在「車」這個字指戰車時,無論是在日常使用中還是在象棋中,理論上應當讀做 jū。

中國象棋裡的「車」為什麼讀作 jū

而隨著漢語語音的發展,「車」字在現代被無差別地普遍讀作 chē,只有在中國象棋以及諸如「車師」(讀作 Jūshī )「莎車」(讀作 Shājū 或 Suōjū )等古代外文地名譯名中,還勉強保留著一絲古音的痕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