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德文有用

遊說 | 德文有用

在中國我問學生,你們最喜歡看的作品是什麼呢?他們會回答馬克思、歌德、荷爾德林、里爾克、卡夫卡、策蘭等。這些作家雖然不一定是德國人,但他們都用德語寫作的。圖為德國文學家歌德與詩人席勒在一起的雕像。 (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9年11月21日《南方週末》)

人們對德文的偏見不少。他們會說德文太木,聲音太難聽,語法太複雜。好像都有一點道理。那麼,誰想學德語呢?我幫助很多中國朋友,包括作家、學者和學生,去德國寫作、做研究、讀博士。到德國之後,他們之中只有幾個人學一點點德語,大部分用英語或者用中文來交流。德國是多語言的國家,因此人們用其他語言交流,一般沒有太大的問題。

1990年代末我在香港中文大學教過三個月的書。我的任務是給學生介紹歐洲旅遊文學史,從荷馬開始,到歌德結束,最後要講德國的文化貴族,我不得不去圖書館借他的作品。沒有想到我需要的書不光落滿了塵土,它的封面也沒有被打開過。雖然那部大作是1880年代出版的,過了一百多年以後連一個人也沒有看過!我是第一個和唯一的讀者!應該承認我在麥迪遜市的威斯康星大學講課時,我也碰到同樣的情況。區別是作者不是歌德,是蘇東坡!

有一天我給汕頭大學美麗的圖書館贈送我的書。那裡的圖書館員告訴我,他們不接收德語寫的書。雖然該大學沒有德文系,還是有學生自學德語。為什麼呢?

在中國我問學生,你們最喜歡看的作品是什麼呢?他們會回答馬克思、歌德、荷爾德林、里爾克、卡夫卡、策蘭等。這些作家雖然不一定是德國人,但他們都用德語寫作的。

北京、上海、香港、臺北都有歌德學院。在那裡有人學德文嗎?有,但是為什麼呢?有一些姑娘們發現學德語很有用。有什麼用呢?首先我應該承認,這是別人告訴我的:香港的1、2月份很冷,因為家裡沒有暖氣,那裡的姑娘們需要一個地方可以暖和暖和。因為香港歌德學院有暖氣,所以女生們很喜歡在那裡。德文給她們帶來了暖和。不錯吧。

另外還有一些女孩子不想跟她們的同胞結婚,寧願跟一個德國小夥子跑。先學一點德語,再去德國,再找合適的男的。最近我的一個大陸來的年齡大一點的女博士生,通知大家她想結婚,從18歲的男孩子到70歲的老頭子都可以,年齡無所謂。最後她找到了一個可愛的、好看的男孩兒,他們倆結婚了。這一對夫婦年齡差別20歲。他們幸福嗎?非常幸福。為什麼呢?女人是好人,男人是美人。那麼女生還會跟我讀博士嗎?恐怕不。可是她跟他的男人肯定會學好德文,也不錯。因為這可以說明學德文有用,能夠幫助姑娘找到合適的丈夫。我認識這個小夥子,是寫詩的,開的士養活他妻子。因此有新的口號:中國女孩與德國小夥子團結起來。

德國一個有名的說法是:愛情之路是通過肚子的。意思就是說,女的給男的吃好的,他會多愛她。那麼,現在該說,中國女孩兒學德語,德國男孩兒會多愛她。請問,你還會說學德文沒用嗎?

顧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