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河南農村沒有兒子會怎樣?

呂梁山道哥賀利斌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有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所以自古以來就有許多根深蒂固的觀念和傳統,其中“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更是在農村中有較強的認知!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特別是農村大集體生產時,男孩子作為家庭的主要勞動力,也是家庭的主要抓公分的成員,所以在以人為主的純勞動力時代,男孩子還是每個家庭的主要承擔著,是家庭生產力的重要象徵!

再到後來,在農村家庭對於人丁興旺的意識是很重視的,家裡有男孩子會覺得家裡的一切都會傳承下去,對得起列祖列宗;還有一點就是家裡男孩子比較多,會顯得門戶不單薄,人丁興旺,不會受欺負!所以男孩子扮演的角色是無法替代的!

但是到了近期,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對於子女的認知也在慢慢改變。特別是在子女撫養和成長中父母的付出和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所以即使在放開二胎的現在,人們對於男孩女孩和生產下一胎都會很謹慎持之! 所以,我們更應該摒棄舊觀念,以嶄新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對待子女性別問題,根據自身情況自我計劃性的生育,關愛子女,細心呵護,精心教育,家庭會越來越和諧、幸福!


東方今報


越是偏遠的落後的農村,越是重男輕女,不僅僅是河南。哪為什麼在農村沒有兒子會很難過呢?如何改變的?是不是大部分地區都如同河南農村一樣的?

1、不只河南,山東等我熟悉的北方大部分省份農村,尤其是偏遠的農村,還存在事實上的在農村沒有兒子就受欺負的情況。我老家,有個老哥三(若是大哥在世的話,現在超過80歲了),老大哥一連生了4個女兒,最後也沒生出兒子來。自從40多歲就註定了老大沒有兒子後,他的兩個弟弟因為都有兒子(其中老二竟然生了5個兒子,真實服氣了),這個老實巴交的老大哥的在家族的位置就江河日下,當年父母還在世的時候,涉及到宅基地的兄弟拆分問題,因為老大隻有女兒,所以,家族的宅基地就只有老大住的這一個院子留用,另三處宅院就分給老二老三,因為他們有兒子。老大媳婦不滿意,老二老三就說,你這個絕戶,等將來侄子們給你養老就行,要宅基地幹啥。。。。

這就是典型的受欺負的情況,不止宅基地,也不止這種受欺負只存在於親兄弟,左鄰右舍的瞧不起也是根深蒂固的。

2、入贅的女婿很難做。在農村,招養老女婿,古代是那種改名換姓,甚至聽老人家講,在女方家拜堂的時候,女方村裡的人要求入贅的新女婿,必須改姓,並且要在拜堂的時候,高喊三生“小子無能,更名換姓”,聽到這些侮辱人的做法,除非萬不得已,誰會入贅呢?更別說入贅後受到的排擠了,畢竟一些叔伯兄弟,就會排擠他,因為也許將來這些侄子們要分的財產的。

我大學同學,河南魯山縣的,他父親就是入贅的,聽他說,為了趕他們一家離開,他父母種的莊稼,到收穫的時候,一夜之間就被他的堂兄們收完,只給他家留一點口糧,剩餘的據為己有,去村裡和鄉里告狀,那些領導做做工作,但是絕對不還。

3、什麼情況下,入贅女婿在農村可以獲得正常有尊嚴。只有兩點。一是女孩子本身異常潑辣,能打能鬧。所謂的女孩也是傳後人,這就要求這個招女婿的女孩,必須和他的堂兄弟們,能打能鬧,比他們都狠,比他們都會過日子,替他的女婿遮擋風雨,把自己的日子過好;二是,這個女婿,非常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

4、沒有兒子,那就一條,好好培養女兒,讓她去城市生活,然後等老了的時候,跟著離開農村。河南農村,沒有兒子在農村,就是很難過的,這一點,無論原來還是現在都是一樣,只是說,人們不像以前那麼激烈罷了。


大河尾閭


前些年,在農村家裡能有個兒子在絕大多數人的眼裡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很多人的思想還是比較傳統,如果家裡邊沒有兒子,對於某些家庭來說就有點像一個人少了一條手臂一樣,因為很多家庭都認為兒子可以為家族續香火,為自己養老送終,如果沒有兒子絕對是件很沒有面子的事情,甚至部分人會感覺在村裡抬不起頭!但是近幾年,農村的這個觀念已經開始發生改變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生女兒了!

1.前些年,在農村沒有兒子對父母而言:

家中的女兒一旦嫁出去,就成了別人家的了,所以很多人常把“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掛在嘴邊,家裡沒有個兒子他們會覺得很不光彩,心裡會有陰影,而且還會被村裡人瞧不起!

2.前些年,在農村沒有兒子對於外人而言:

連個兒子都沒有真窩囊,在現實生活中各種排擠和背後說三道四,甚至在發生矛盾時,直接拿這說事,一般發生這種事真的很惱火,很多父母都難以忍受!

現在,家裡有個女兒的好處:

越來越多的農村大齡男子找不到媳婦兒,為了找個媳婦越來越多的女婿在丈母孃面前那比自己親孃都好,女孩子很貼心,比較戀家,有事沒事就給家裡打電話,給父母買衣服、買鞋,還是一肚子的話,嫁女兒的時候光彩禮至少幾萬,農村的上門女婿也越來越多!

現在,家裡有個兒子的缺點:

娶到媳婦的:娶個媳婦得買房買車,還得給彩禮,辛辛苦苦一輩子全部搭進去,到頭來欠了一屁股的債,兒子光自己的家庭都顧不過來,有時候壓力大了無處發洩可能還會和家人吵架,很少想的起自己的父母,心裡就是老婆天下第一。

沒娶到媳婦的:父母整天不要命的在外掙錢,為了滿足兒子娶媳婦兒的條件,整天一籌莫展,啥時候心裡這塊大石頭能放心,操碎了心也無濟於事,到最後娶到了還好,娶不到反而會被女瞧不起,那時候很多人會想:生兒子是為了續香火,現在拿什麼續!



其實,生活中我們真的沒必要把生兒子或生女兒看的那麼重,血濃於水,不管是兒子或女兒,只要用心去教導,有本事了都是一樣的,兒子有出息了,媳婦兒自己談,自己的事情能處理的過來,家人操的心少,他們自己壓力小了,自然就有更多精力去照顧大家和小家了!

我僅是將自己的想法寫出來,可能有點偏激,大家可以給我留言,認同的朋友們別忘了關注、點贊


生活閱錄


在以前的農村老家,如果沒有兒子就是絕戶頭,感覺在爺們面前低人一等,處處受人排擠,做什麼事大家都不願意給這些人來往。有幾戶沒兒子的,小時候都是跑外地抱養的,但孩子長大了又找他的親生父母去了,白給人家養兒子。
農村沒有兒的人家,感覺遇到事沒有人幫忙,很多人都會這樣說,這家只有閨女,沒有男孩,絕戶頭,不給絕戶頭來往。在農村絕戶頭的確是受人欺負,有時候給鄰居或者吵架磨嘴,鄰居說氣話的時候就會說沒有兒子是絕戶頭。其實說絕戶頭就是揭短,沒有兒子人家已經很傷心了,更不要說絕戶頭。


我一個兒時的夥伴,他就是養父養母沒有生兒子,只有兩個女兒,我的小夥伴就是從江蘇的無錫抱回來的,他的養父母對他特別好,兩個姐姐雖然不是親生姐姐,對他也是嬌生慣養。上學的小夥伴學習不行,啥也學不會,只會寫他自己的名字,上到小學三年級就退學了。
長大後結婚生子,我的小夥伴把他的養父母也都養老送終了,養父母都不在了,但養父母臨死的時候給他留封信,因為他的學問有限看不懂一直放著。我們兩個關係好,他拿給你看,把信打開才知道是他親生父母家的地址,他讓我陪著他去無錫按照地址找他的親生父母去了。

我們兩個到無錫是人生地不熟的,下了火車見人就問,還是好人多,按照地址找到了他的親生父母。他的親生父母家庭條件不錯,兩個姐姐一個哥哥,對我的小夥伴也不錯。最後我的小夥伴全家搬離了我們一起生活的村子,今年過年回家我還問起他,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搬到什麼地方去了。在農村沒有兒子的父母心裡壓力很大,保養的孩子永遠都會離開,現在時代不同了,大家也都要一個,不管兒子還是閨女。以前沒有兒子,在農村的確受氣。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歡迎你和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瞭解更多的農村信息。


周口視窗


重男輕女的現象在農村,可以說是見怪不怪,很常見的一種現象,越偏僻的地方這種現象越嚴重!

不過隨著社會的進步,這種現象也在逐步減少,也說明了社會的進步和人們觀念的改變。

都說養兒為防老,難到只有兒子能養老送終,女兒都不能?我感覺男女都一樣都是母親懷胎十月生下來的,都是自己的骨肉,有什麼不一樣?

拿我自己來說吧,我老婆姊妹三個個個都很孝順,我岳父岳母過得也都幸福,但是你有兒子,兒子不孝順不也是白搭嘛!

有些人心裡總是想沒有個兒子我的家產誰繼承啊,我的血脈不就斷了,但是我想說難道女兒流的不是你的血嘛,女兒就不能繼承嗎?

在農村總是有些人愛說這說那的,人生在世幾十年,難道要為了那些流言蜚語所活嗎,自己一家人幸福快樂不就行了!


安逸的夢想


我就是河南農村的,看到這個問題我仔細的想了想,我身邊還真沒有沒兒子的家庭,都會想盡一切辦法拼個兒子。有的是有了兩個閨女之後,第三胎若還是女兒就會流掉,有的是一直生,生到是兒子為止。

不可否認我們這大都是重男輕女的,女兒早晚是別人家的人,兒子才是傳宗接代延續香火的延續。要是沒有兒子,那就是絕了後。我一同學她是父母抱養的,因為養母身體殘疾不能生。現在她結婚了,她養父母年齡也大了。前段時間聽說她二叔家兒子因為家裡兩個兒子宅基地不夠,就跟她養父商量把他們家宅子給買了。說是買其實就給了2000塊錢,跟送差不多,因為按市場價那片宅子至少6萬塊。但即使這樣也都沒有意見,按老話講,父母百年後女兒去燒紙是要把籃子放到哥哥或弟弟家的。要是沒有兒子,那女兒燒紙的籃子就沒處放,所以只能放到堂哥堂弟家。所以沒有兒子的老人去世後所留下的宅子都是會給自己的侄子的。

現在再看家裡有三四個女兒的家庭,大家的態度不再是鄙夷而是羨慕,因為女兒都長大結婚,逢年過節都會帶著很多禮品回孃家,再帶上外甥外甥女,坐上好大一桌,很是羨慕人。再看看只有兒子的家庭,逢年過節都去丈母孃家,滿滿一車的禮品往外送,只剩下冷冷清清的孤寡老人。

可是在以前這種現象是相反的,誰家要是有兩三個兒子,說話做事就很硬氣。我們街上有一家生了四個兒子,前幾年真是沒人敢惹,只要是一個兄弟跟人打架,其他三個就全上了。而有三個四個女兒的家庭,見面說話都覺得低人一等,在婆家的地位更是不言而喻。我們鄰居有個阿姨,長得很漂亮,前兩個生的都是閨女,她婆婆就整天指桑罵槐,家裡活都讓她一個人做,還整天挑撥他們夫妻的關係。後來生了兒子,她婆婆態度立馬大轉彎,以前兩個月子都沒伺候,有了孫子後月子伺候的好好的,家裡活也不讓她幹了。這個阿姨也終於覺得能抬起頭挺直腰板做人,開始對她婆婆吆五喝六的。

現在農村重男輕女的現象好了很多,但若是沒有男孩,依然會受傳統糟粕思想的影響。像我自己,我就一個女兒,並且只打算生一個。我媽就說把我的房子以後給我侄子,我呵呵了,難道我不能給我女兒?不能賣掉環遊世界?嗨!總之重男輕女的思想在農村是很難轉化的,要是沒有兒子真的會比較艱難。


笑靨如花的女子


沒有兒子的父母老了一樣會過得好,無兒子的父母甚至比有兒子的父母在晚年過得更舒適、體貼。因為女兒是父母小棉襖!



不說河南,就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尤其是在過去的舊社會中,體現的愈加明顯。而如今的這個年代“重男輕女”的思想已慢慢被部分人群所摒棄!

不管是河南還是中國,每個地方都有貧富差距!在文化越落後,經濟越落後的地方,對於“沒有兒子”的思想也就愈重。因為人的思想跟不上時代的變化,使他們還會“孤注一擲”的認為沒有兒子老了就會老無所依……


小編的老家就屬於河南農村。作為一名80年代的人群,我們的小時候對於爺爺奶奶來說,還有著“重男輕女”的思想。那個時候如果誰家媳婦生不出男孩,就會被人們議論。70、80年代是計劃生育最嚴的階段,很多人為了能躲一個“兒子”而成了“超生游擊隊”……

而現在人們的思想隨著社會的發展也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變換。就現在的婚姻狀況來說:現在男女比例的失調,讓很多條件不好的男方娶不到媳婦。娶的到媳婦又需要大筆豐厚的禮金,這讓很多人認為現在女孩“吃香”而男孩比較“折本”。

就養老問題來說:就不是家中無兒子父母晚年就不能“善始善終”。從很多生活實例來說,現在基本上誰家的女兒多誰家的父母最有福!如今的女兒更不會像過去那樣“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從此再不聞孃家事世。現在的女兒養老,女兒像兒子一樣承擔家裡的一切已是常事。


有兒有女固然好,可只有女兒沒有兒子,也不要斷然去強求。一切隨緣……


環視信陽


農村沒有兒子,首先面臨的是傳統傳宗接代的思想壓力,雖說是隨著社會的進步,農村也翻天覆地的變革,但是這種舊思想尚有之。老王家和老李家吵架,李大娘一蹦老高,大罵王大爺絕戶頭,百年後連個摔老盆的也沒有,你說上輩子你是造了啥孽?這樣的無奈古今有之。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百年後見到列祖列宗,祖宗問:你兒子在那工作?狀況如何,讓人無言以對,現在我們漸漸走出迷信,但是還是有個別人信之!

沒有兒子連個頂門立戶的都沒有,雖說有女兒,政府也說女兒也是傳後人。老百姓說一個閨女半個兒,但是終歸一世家業大去之時給了女兒隨了外姓,咋樣也有些憋屈。

一個女兒,將來沒有個做伴的,父母去後,也沒個孃家,受了欺負,哥哥或弟弟也去和閨女婆家人倫理一翻!

農村沒有兒子,也大概上是心理不踏實。面子上過不去兩個方面吧!

實際上,現在一個閨女或者兩個閨女比有兒子幸福多了。到時候姑爺還不是當兒子使?不聽行嗎?晚上搓衣板咱閨女預備好了!


遠方2005


其實,這個問題不管是不是河南農村,我想在大多數農村都差不了多少。我結合自己周邊的環境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在農村以前如果沒有兒子會被說三道四,還會被稱為“絕戶頭”,因為沒有兒子傳宗接代,甚至會被欺負,因為沒有人撐腰。而現在,大家都看開了很多,兒子女兒都差不多,因為以前農村要靠工分分糧食,而女兒出嫁之後,就沒人了,現在只要女兒嫁的好,對自己也不會差,並且,女兒同樣是自己的孩子。

其次,即使都是女兒,現在依然很幸福,畢竟時代不一樣了。我們這,兩個女兒出嫁,而自己去城市給人家看個大門,晚年生活很好,不用操心什麼,土地就交給女兒種,他們老兩口掙得夠自己花就好了。

最後,說下那些沒有孩子的單身漢,雖然有些孤獨,最起碼現在有國家補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自己生活是不錯,可能就是內心有些孤獨,這個也可以理解,誰不想有個親近的人呢。


平凡的農村小子


第一,假如沒有兒子生幾個丫頭,也不是什麼見不得人抬不起頭的事情。男女都是自己的娃娃既然生下了就好好撫養長大,養育之恩是任何人都不會忘記的。沒有兒子也不會怎樣,你的日子你過,跟別人沒有關係。

第二,舊社會要兒子是培養家裡的勞動力和權利,免得讓人欺負。其實舊社會沒有兒子會被別人看不起,會給你揭短讓你生氣。但是現在新社會養兒養女都一樣,有的時候女兒比兒子孝順的多。現在社會男女性別失衡沒有女兒哪有兒子的誕生。

第三,沒有兒子也是可以獲得瀟灑,因為現在養了兒子的並不是幸福的。據我所知很多有兒子老人生活並不幸福,而養了女兒的老人生活有保障們很幸福。

所以嗎,兒子被人們視為傳承香火的後人,要是真的沒有兒子對生活也沒有影響,現在種地也是機械化,所以兒子只是面子上的繼承人,其實有兒子的人有很多都是被兒子折磨的沒辦法了。所以,我說有兒子沒兒子活好每一天,把丫頭帶好了照樣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