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心理諮詢真的有用嗎?

芷卡


我是心理學專業,我來回答。現實而言,總是有人讓你不要想那麼多,要向前看,言外之意,你應該把這段不快的往事忘 掉才對,但那只是一種迴避、逃避問題的做法。本質上沒有解決問題,就好比你把一堆發黴的食物掃到地毯底下,表面上看來,那堆垃圾是消失了,但事實上,它並沒消失,而是藏在地毯下面腐蝕著你的地毯。直到爛掉它的一角,使你蒙受更大的損失。而現在,你學會與當初的精神痛苦平靜相處,通過科學的心理調適緩解、認知那些事情,就好比把,那堆垃圾從地毯下面清掃去一樣,使它不再來干擾你的情緒,折磨你的心靈。

說的在簡單一些,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遭遇各種各樣的精神心理衝擊,每個人都會有不完善的經歷,都會有大大小小的創傷經歷。如同地震過後的書房,你心愛的書籍被震碎,散亂了一地。心理學要做的則是把這一地的凌亂重新歸置整齊。很多消極經歷猶如一些消極的種子,一旦被掩埋,可能會長出惡的果實。而心理諮詢的終極目標很簡單:“你可以靠著自己的力量,重返內心的寧靜,體驗那些消失很久的快樂感。”

如您題目裡面所說的,我需要強調一點:很多社會中打著心理諮詢牌子的從業人員並不是真正的心理學者,由於我們國家心理學建設還在逐步完善,早期很多人只是打著心理學的旗號,大肆牟利而已。您哥哥的變化,我非常遺憾,一般來說,心理諮詢是需要對你哥哥的情況做一個詳細的評估,首先要劃定來訪者是否屬於心理諮詢的對象,例如,排除一些器質性的問題,如果是神經官能生理等方面的問題,應該及時轉介求助於精神科的醫學治療。其次,對你哥哥存在的問題進行類別以及程度的區分,最後結合諸多因素,綜合考慮運用何種心理諮詢方式。

希望你的哥哥會好起來。加油!


檸檬心理


記得之前聽過一個段子:

在一次治癒性的心理學工作坊之後,過了一段時間,學員回來問帶領工作坊的老師,老師,我發現參加了工作坊之後,我和我家人的關係更差了,我參加這個課程有什麼意義!這看起來像是一種質問。

諮詢師的回答更讓這個學員氣惱,諮詢師說,現在你不是有所改變了嗎?

學員繼續質問,哪裡有改變,我跟家人的關係更糟糕了,改變在哪?

諮詢師回答說,誰說這個改變一定會是好的改變呢?

好吧,這個段子到這裡就結束了,但是它反映出來的一些現象和問題其實遠遠沒有短短的百餘字那麼簡單。

我們姑且先不說題主哥哥的諮詢師是否專業是否合格,先來談談在心理諮詢中會讓諮詢起作用的因素。

其實在諮詢中對諮詢影響最大的就是諮訪關係,只有諮訪關係建立得好,諮詢才可能產生好的效果。在題目的描述中,看起來諮訪關係是比較緊密的,不然來訪者也不可能讓家人去接受心理諮詢,至少在來訪者的眼中,自己接受的心理諮詢是有效果的。

然後,這個效果是好的效果還是不好的效果,其實最重要的是來訪者和諮詢師雙方的評估,來訪者的家人、朋友和身邊人的評判可能重要性沒有來訪者當事人的感受那麼重要。

我們不知道在諮詢中發生了什麼,也不知道諮詢師和來訪者說過什麼,說以我們也沒有辦法判斷這個諮詢師是否合格。單從題目的描述來看,來訪者的狀態好像處於一個退行的狀態,也就是回到了一個小孩子的本能的狀態,這在諮詢室中當然是一個會發生療愈效果的狀態,但是回到現實中還一直是這個狀態,那麼其實是很破壞來訪者的社會功能的,尤其是在來訪者的身邊人不能夠包容和接納這個狀態的情況下。如果諮詢師對來訪者的這種狀態是縱容的,那麼至少說明諮詢師在這個方面是不合格的。

可能如題主描述的一樣,這個諮詢師是不靠譜的,可能諮訪關係本來就不是對等的。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向有關部門提出檢舉,由專業協會來對這個諮詢師的諮詢過程進行審核,同時也對諮詢師的資質進行審核。

最後,談談我們怎樣確定一個諮詢師是否靠譜。

首先,諮詢師是否接受過系統的專業培訓,專業基礎永遠是心理諮詢師專業性的最基本的保障;

其次,心理諮詢師有沒有接受過個人分析,處理好自己存在的問題,才能在諮詢中不被自己的問題牽著走,想成為一個心理諮詢師,至少內在的自己要比大多數人健康;

另外,是否接受督導,心理諮詢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和進步的行業,有師傅帶領和自己探索差別還是很大的;

最後,心理諮詢師積累的個案數量時間,和所有其他的行業一樣,諮詢經驗也是衡量一個諮詢師是否靠譜的重要指標。


最後的最後,如果我們能夠找到一個靠譜的並且和自己匹配的諮詢師,當然,心理諮詢就是有效的。


葉浟心理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記得之前聽過一個段子:

在一次治癒性的心理學工作坊之後,過了一段時間,學員回來問帶領工作坊的老師,老師,我發現參加了工作坊之後,我和我家人的關係更差了,我參加這個課程有什麼意義!這看起來像是一種質問。

諮詢師的回答更讓這個學員氣惱,諮詢師說,現在你不是有所改變了嗎?

學員繼續質問,哪裡有改變,我跟家人的關係更糟糕了,改變在哪?

諮詢師回答說,誰說這個改變一定會是好的改變呢?

好吧,這個段子到這裡就結束了,但是它反映出來的一些現象和問題其實遠遠沒有短短的百餘字那麼簡單。

我們姑且先不說題主哥哥的諮詢師是否專業是否合格,先來談談在心理諮詢中會讓諮詢起作用的因素。

其實在諮詢中對諮詢影響最大的就是諮訪關係,只有諮訪關係建立得好,諮詢才可能產生好的效果。在題目的描述中,看起來諮訪關係是比較緊密的,不然來訪者也不可能讓家人去接受心理諮詢,至少在來訪者的眼中,自己接受的心理諮詢是有效果的。

然後,這個效果是好的效果還是不好的效果,其實最重要的是來訪者和諮詢師雙方的評估,來訪者的家人、朋友和身邊人的評判可能重要性沒有來訪者當事人的感受那麼重要。

我們不知道在諮詢中發生了什麼,也不知道諮詢師和來訪者說過什麼,說以我們也沒有辦法判斷這個諮詢師是否合格。單從題目的描述來看,來訪者的狀態好像處於一個退行的狀態,也就是回到了一個小孩子的本能的狀態,這在諮詢室中當然是一個會發生療愈效果的狀態,但是回到現實中還一直是這個狀態,那麼其實是很破壞來訪者的社會功能的,尤其是在來訪者的身邊人不能夠包容和接納這個狀態的情況下。如果諮詢師對來訪者的這種狀態是縱容的,那麼至少說明諮詢師在這個方面是不合格的。

可能如題主描述的一樣,這個諮詢師是不靠譜的,可能諮訪關係本來就不是對等的。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向有關部門提出檢舉,由專業協會來對這個諮詢師的諮詢過程進行審核,同時也對諮詢師的資質進行審核。

最後,談談我們怎樣確定一個諮詢師是否靠譜。

首先,諮詢師是否接受過系統的專業培訓,專業基礎永遠是心理諮詢師專業性的最基本的保障;

其次,心理諮詢師有沒有接受過個人分析,處理好自己存在的問題,才能在諮詢中不被自己的問題牽著走,想成為一個心理諮詢師,至少內在的自己要比大多數人健康;

另外,是否接受督導,心理諮詢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和進步的行業,有師傅帶領和自己探索差別還是很大的;

最後,心理諮詢師積累的個案數量時間,和所有其他的行業一樣,諮詢經驗也是衡量一個諮詢師是否靠譜的重要指標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世本常態1234


我是一名諮詢師,看到你的陳述,真的很理解你對心理諮詢提出這樣的質疑!

我最初學習心理,考取心理諮詢師,主要動力就是源於要解決自己的【問題】——職場中的人際關係,婚姻中的家庭關係,以至於後來和自己父母的關係。

2005年取得心理諮詢師至今,接觸最後的個案就是家庭關係問題,以及由家庭問題而引發的情緒情感問題。比如青春期叛逆、厭學、懼學等

下面我對心理諮詢做一下簡單介紹:

第一,心理諮詢不同於思想工作。心理諮詢本質上是做潛意識的工作,良好的諮訪關係是諮詢工作開展的前提。

第二,心理諮詢的收費原則。付費不僅是對諮詢師勞動的尊重與回報,更主要在於諮訪雙方關係的建立。換句話說,付費不僅是義務,更是承諾!同時,付費可以篩查來訪者的求助動力,願意付費意味著來訪者願意面對自己的問題,承擔自己的責任。

第三,心理諮詢師有兩條生命線——界限和侷限。

首先諮詢師要守住自己的界限,遵守諮詢原則——助人自助,幫助來訪者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不要越界。

其次,諮詢師要明確自己的侷限。每個諮詢師都有自己時間、空間及能力的侷限,本著對來訪者負責的原則,超出自我侷限要適時轉介。


侯翠新


首先心理諮詢當然是有用的。

從題主描述的信息來看,你和你的家人都認為,應該為哥哥的行為負責任的人不是他自己,卻是他的心理諮詢師,這本身是值得商榷的。因為心理諮詢師的工作是幫助來訪者更好地認識和理解自己(並不包括禁止來訪者在諮詢室之外的衝動行為),然而來訪者的生活(如果來訪者在諮詢室之外打人了,那麼犯法的是來訪者,而不是諮詢師),還是要由他自己負責任。

在很多人的想象裡,如果一個人去做了心理諮詢,那麼他就應該能很好地管理情緒,就應該要和家人好好相處,好好說話。所以如果他們看到家人在做了心理諮詢之後,還是表現得像原來那樣情緒化,還是不能好好跟家人說話,就會攻擊他們的諮詢師,諮詢師是騙子,或者覺得心理諮詢根本就沒有用。

但實際的情況卻是,不同的來訪者有著不同的人格基礎。有些來訪者剛進入諮詢沒幾周,就開始明顯感到心理諮詢的效果。他們是那種只要有人提供一段安全穩定的關係,就能自行成長,很好發展的人。還有些來訪者,可能諮詢了幾十次,乃至一兩年之後,情緒還是容易崩潰,人際關係還是不能得到改善,這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來訪者自身的人格基礎非常差,他們可能在很小的時候有過虐待、遺棄、嚴重忽視等經歷,這使得他們自身的安全感非常差,信任人的能力也很弱,換言之這是非常困難的來訪者。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這個來訪者生活在一個過多刺激的環境裡。他的自我調整剛剛好一些,就被家人的某些反應激惹到退步,剛剛進步了一點,又被家人拉回去。從題主的描述來看,有可能你的哥哥就屬於後者。

你的哥哥看起來應該是成年人了,不知道為什麼他還住在父母家裡,沒有去談戀愛,也沒有去探索自己的人生。你的媽媽好像在情緒管理方面有很大的困難,她如果不開心了就會離家出走,或者對自己的兒子下跪哀求。你的爸爸在自己的兒子那裡好像沒什麼威嚴,也不能被自己的兒子所尊重。而你這個妹妹好令人心疼,本來你是妹妹,應該要被哥哥照顧,被全家人呵護的,結果你卻要陪著哥哥去做心理諮詢,還要替全家人抱不平,去聲討那個被認為犯了錯的心理諮詢機構。然而被你聲討的那個機構也很委屈,因為他們的職責範圍,並不包括為你哥哥的行為負責任。

題主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也是很無奈的。心疼你,抱抱你,祝福你!



心理師肖雪萍


我認為有用,我認識一個學生,他中考考試成績非常優秀,考上我們當地的一所重點高中,這所高中住校制,但正式上課不久就產生很嚴重的厭學傾向,動不動就回家鬧情緒,後來經過心理諮詢,重新回到了學校,並且很快適應了高中生活,性格也變得開朗了,我覺得心理諮詢就是疏導你的情緒,幫你認清問題實質!


幸運紅蛇


近年來未成年人殺人案等惡性刑事案件頻發使得大眾對於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發展建設工作的關注度也逐日提高,但是如何才能建設更標準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諮詢與服務中心呢?需要哪些心理設備呢?

在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諮詢與服務中心建設中最關鍵的要了解現階段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問題,根據現階段我們所提供的信息來看,中國每年自殺的兒童約為2580人,有40.1%的小學生說過“不如死了的好”。由此看來,情緒問題和抑鬱心理正成為困擾青少年甚至兒童心理健康的最大障礙,所以在進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諮詢與服務中心建設時需要注重情緒問題和抑鬱心理。

提醒在進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諮詢與服務中心建設時要注重兩方面一方面是心理設備,另一方面是心理諮詢服務團隊兩方面,接下來為您詳細解讀。

第一、心理設備的配備

由於現階段未成年人現階段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體現在青少年患者中兒童癔症、網絡綜合症、抑鬱障礙、兒童強迫症等心理疾病患者在逐年增加;小學生、中學生和大學生遭遇的心理問題不同,小到嬰幼兒都可能存在心理問題。所以在進行心理設備配置時需要做好防治、治癒這些心理健康問題的考慮。

所以推薦心理沙盤、心理綜合測評系統(教育版、綜合版)以及房樹人繪畫測評管理系統這三方面的心理設備,它們主要是能夠通過諮詢者主動參與的過程中來達到心理自愈效果,在進行服務中心總體建設中可以考慮心理掛圖以及綠植等的細節配置。

第二、心理諮詢服務團隊的建設

這是10部委文件中所提出的,要求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諮詢與服務中心,並且可以通過培養心理諮詢服務團隊或是購買心理健康服務的形式打造自身的心理諮詢服務團隊,在對購買心理諮詢服務團隊服務時,推薦向專業的心理諮詢研發生產商以及有著專業諮詢服務團隊的提供商購買心理諮詢服務,因為這些廠家他們往往有更多的項目經驗,能盡最大程度滿足用戶的需求,就像這般,由於有著很多的項目經驗以及10餘年的行業經驗,可以為用戶量身定做打造適合的心理設備以及心理諮詢室建設方案。

綜上所述就是對於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諮詢與服務中心建設的總體建設方案介紹,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歡迎諮詢,願為您竭誠服務。


琅覃


如果您真的要問心理諮詢是否有用的話,我可以給您很多的解釋告訴您諮詢是怎麼起作用的。但是具體從你的問題描述中,感覺你在這方面有很多的困惑,好像並不是在問心理諮詢是不是真的起作用。而是在問,為什麼你哥哥做心理諮詢卻沒有效果呢?

所以想要針對這個方面做一個回應。

第一,諮詢是一個很長時間的過程。這就表明了很多問題並沒有辦法通過一次或者兩次得到解決。有些人的人生可能一直很順利,在她的人生中突然遇到一些比較重大的事件,她無法協調,通過幾次短程的諮詢可能就可以幫助她解決問題,或者並不是幫助她解決問題,就是幫助她陪伴她走過比較困惑的階段,對她有一個比較好的支持,以便順利度過。

第二,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我們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會遇到一些比較艱難的來訪者,這些來訪者她們身上的問題是由她本身的人格所帶來的,簡單來說,她們有人格的障礙。解釋一下,她們的人格是她們從小到大所形成的,她們的人格是穩定的,堅固的,無堅不摧的。這個人格一次又一次讓他們的人生無比艱難,造成了很多的問題。如果來訪者們有人格的障礙,諮詢師要工作起來,有時候需要長達幾年的時間可能才有一點改善。短短的幾次諮詢可能是沒有很大效果。

第三,諮詢起作用還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比如諮訪關係的建立等等。

從你的表述中,感覺你哥哥的問題應該在比較嚴重的狀況中。如果他願意,希望還是可以從靠譜諮詢中獲助。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希樸羊


心理諮詢真的有用嗎?當你在問這個問題時,說明你可能已經在懷疑心理諮詢是有效性。

懷疑影響有效性

這種懷疑可能就影響了心理諮詢的有效性。心理諮詢的第一步,建立諮訪關係,就是要建立你和諮詢師的信任度,如果說,你不相信諮詢師,那麼諮詢相對來說,就會比較艱難,結果就可能不太有效。但也有諮詢師會利用這種不信任,反而當做一種技術,來讓諮詢結果有效。

人格與經驗相似提高有效性

心理諮詢是否有效還要從匹配度來說,如果你和這位諮詢師正好匹配,那麼有效性就會增強。

人是第一技術,經歷是第二技術,方法是第三技術。如果你的人格和諮詢師匹配,經歷有相似,諮詢師且有過與你相似的問題,並已經解決了,那麼這位諮詢師和你的匹配度就很高,再用上一些心理學的方法,很可能就能幫助到你。

記住諮詢師關鍵性的語言,不段重複體驗

諮詢時間,不要過長,在諮詢過程中,如果諮詢師有某句話觸動到你,不要輕易就跳過去,而是要記住,甚至不斷重複體味這句話,然後再到生活的事件中去不斷的實踐體驗。來訪者有時急於求成,會和諮詢師交流很長時間,有些關鍵性的語言很快就忘記,這樣的話,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諮詢的效果就會下降。

方法要具體

由於每個人的體驗是不一樣的,教給不同的來訪者相同的方法,實施起來也會不一樣,所以對於每個來訪者必須要具體的每個細節,不清楚一定要問諮詢師,或者諮詢師也要演示給來訪者看或聽,這樣才能讓諮詢更有效。

(作者:陳一香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本會團體心理諮詢與心理成長繫系主任)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大家好,我是回想,我來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心理諮詢當然有用,但是它只是輔助,而你才是決策者。

任何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心理問題,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研究。已經形成了這麼一套對待心理問題的方法。在我看來,心理問題更多的是自身存在的問題,思想盲區或者是思想角度的問題。而心理諮詢不過是將自己的想法和問題講述出來,心理諮詢師根據你的描述來“對症下藥”,用心理學的方式將你引導出來。而該怎麼去做,最終還是你來決定。

心理諮詢並不能一定解決問題,當然也有一定的風險。

千萬不要盲目相信心理諮詢。因為基於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處理問題的方式也是千差萬別。沒有經歷過別人的人生,你怎敢輕易妄言?這其中,不乏很多打著心理諮詢旗號的人出來招搖撞騙,急病亂投醫的人又不在少數。很多時候,兩者相遇,只會令問題越來越嚴重。還有精神上面的風險:如果引導方式錯誤,可能導致的結果也迥然不同,甚至會加深患者的心理問題。所以,即便是心理真有問題,也要量力而行。保持自己的一份清明也很重要。

有問題不要憋著,容易積勞成疾。

現在快餐式的社會,讓人感覺什麼都是一陣風的事情。人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和挫折,因為人情世故很多事情不能說出來。所以,就一直憋在心裡,時間久了,積累的事情多了,就容易讓人心累、疲憊。我覺得發洩也很重要,遇到問題,沒有合適的方法解決,也不要憋在心裡,發洩出來,告訴自己沒什麼大不了的。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只要還在世上,有什麼是過不去的事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