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人到中年,口袋裡有錢,就是你最大的底氣


之前同事問過我這麼一個問題:“人到中年,需要賺多少錢才能安心?”我當時有點愣,沒答上來。後來想想,這個問題不可避免的都會牽扯到眾多人的心。

人們都會到達這個年紀,不同的只是時間上的差距。那麼,我們在社會上生存,最先要想的就是怎樣讓自己過得安心。而讓自己的生活有保障,也是成了我們最關心的問題。因此,賺多少錢才能安心這個問題,關鍵看人。一個懂得理財的人,肯定是賺多少都覺得安心,也活得很自由通透,因為,他們有存款。

有人說:“進入社會這麼久,打拼了這麼久,誰還不會有點存款。”這很在理,但是有沒有想過,這份存款,它,體面嗎?紀伯倫說:“錢就好像琴一樣,誰不會演奏,它就只會讓他聽到刺耳的噪音。”

我們一生,都少不了跟錢打交道,俗話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錢作為生活的必需品,不管有多少,我們都需要靠它生活,多有多的過法,少有少的活法。

而年齡越大,就越要意識到存款的重要性,別到中年再意識到問題有多嚴重,這個時候什麼都挽不回來,只留下後悔。

人到中年,口袋裡有錢,就是你最大的底氣


一、沒存款,只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一個人,如果年輕的時候不懂事,胡亂花錢,中年的時候才來悔改,那就會像老許那樣,天天生活都沒法清淨。

老許,年輕的時候就是不懂得節制,沒有存款,以至於在外面混不出什麼名堂,自己帶著家人灰溜溜的回老家,跟父母住在了一塊。就這樣,三代人便住在了一塊。他們搬回來一開始,還沒有什麼問題,而隨著相處的時間越來越長,問題就來了。

婆媳關係,一直以來都是讓人很頭疼的一個問題,由於她們倆都是愛計較的人。自從出現點摩擦開始,互相看不上眼。現在動不動就吵架,老許勸了也沒用,整個家到現在都沒得消停。

老許也是開始後悔,說自己沒有想那麼多,年輕的時候,只想著如何讓自己過得好一點,到處揮霍,跟別人出去玩,才把自己現在買房的錢都給揮霍完了。現在的他,每天只能跟著別人去做一些累活髒活,一天累死累活的,回家還不能安心的休息。他對生活,已經沒有了信心,這樣下去,遲早會被拖垮。


人到中年,口袋裡有錢,就是你最大的底氣


二、沒存款,生活才會沒有底氣

人到中年,應該說是社會壓力最大的時候,這個年紀的人們,上有老下有小,老人要撫養,孩子需要的開支也越來越大,大部分人身上還扛著房貸車貸。對於經濟實力不太好的人來說,時常都需要特別小心的盤算著自己的開銷,不然,稍不注意,生活就把你無情的拋棄。

生活中,只要碰到跟錢有關的活動,很多人都不太想去接觸。人們之所以“談錢色變”,就是由於自己沒有“餘糧”,也沒有底氣。遇上這些問題,基本自己就慌了。因為自己也要生活,只能剋制自己不融入別人,不然一旦放鬆自己的想法,錢就拽不住了。

沒有“餘糧”,也就讓自己沒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社交,只能把自己封閉起來,久而久之,也就跟別人沒了來往,自己也就開始“孤僻”起來。這對中年人來說,無疑是最大的麻煩。

所以,人到中年,有存款才能過得踏實,這樣遇見一些事情,也不會畏畏縮縮,不敢去參加,沒有底氣,還會讓自己更加孤僻。


人到中年,口袋裡有錢,就是你最大的底氣


三、社會很現實,沒有錢,生活就沒了安全感

電影《飛馳人生》裡有一句臺詞:成年人的崩潰,是從借錢開始的。這句話說得很現實,也很實在。當一個人沒錢的時候,什麼手段可以來錢快,排除非道德因素,也就只剩下借錢了。通過借錢得來的快樂,不是真正的快樂,留下更多的是擔憂。

很多人都是這樣,平常沒有節制的花錢,一到出現問題,自己就招架不住了。比如在這次的疫情期間,很多人都是被這次的病毒,弄得措手不及。有的因為這次事件,在家待了將近一個月。可是,有的歡喜有的愁。

歡喜是因為自己無端端,多了這個在家安逸的機會。而愁的,是錢的問題,因為平常就沒有什麼存款,一時間沒工作了,自己又要在家待這麼久,就開始擔憂了。

這個時候,有的人就開始後悔了,後悔自己當初的放縱,後悔自己沒有多存點錢,來應付這次的突發事件。因為自己沒有一份體面的存款,才會什麼都幹不了,讓自己的生活一下子遭遇滑坡,停不下來。

所以,這些人為了能夠撐下去,只能低聲下氣的去跟別人借錢。有時候,社會就是這麼現實,一些突如其來的事情,就能打亂你原本還覺得愜意的生活節奏。而從你借錢開始,生活,就沒了安全感,也沒了底氣。

所以啊,人到中年,有存款,生活才能過得去。社會往往就是這麼現實,如果不節制,存點錢,一旦過了自己能夠奮鬥的年紀,留下來的只會是無盡的後悔和哀傷,甚至會讓自己走上一條不歸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