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北宋時期,歐陽修為什麼能夠成為文壇領袖?

騎蝸牛走高速


歐陽修(1007一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唐五代以來。文章內容空洞,風格浮豔艱澀。歐陽修與尹洙等人,反對當時風尚,提倡平實樸素的散文。古文運動漸次展開,經過30多年。宋史說他"獎引後進,如恐不及。賞識之下,率為聞人"。蘇洵父子,梅堯臣,蘇舜卿,王安石曾鞏,都是在他的直接或間接的培養下成長起來的,他有這樣的群眾基礎,才成為古文運動的領袖。除去散文,他在詩,詞,史傳,文學批評(六一詩話)各方面都有成就。散文名篇,有"朋黨論","與高司諫書","瀧崗阡表","醉翁亭記""秋聲賦"等等。

"石林詩話":歐陽文忠公詩,始矯昆體,專以氣格為主,故言多平易曉暢。

戲答元珍

春風曾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夜聞歸燕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他的詞一改"莊重"的面孔,表現了風流蘊籍的情調。

踏莎行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曫。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流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歐陽修的文學成就,使他成為北宋當然的文壇領袖。





木山文


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史學家,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能成為北宋時期的文壇領袖是跟他當時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文學成就,史學成就,和他倡導的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分不開的。

一,\t政治地位

政治上,歐陽修通過宋代科舉,最後官至樞密副使、翰林學士,參知政事。最後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解甲歸田,於宋熙寧五年七月二十三日(公元1072年9月22日 )逝世。贈太子太師。賜諡號“文忠” ,後又特贈太尉,加贈太師,追封康國公,再追封兗國公。其後又改封秦國公。最後改封楚國公。可謂榮寵之至。

二,\t社會地位

歐陽修一生桃李滿天下,當時的很多青年才俊和大儒都得到的讚賞和推薦,“唐宋八大家”中的五人都出至他的門下。提拔了和指導了“王安石,蘇軾,蘇洵,蘇澈,曾鞏“等人。當世大儒“張載,程顥,呂大鈞”的出名也與他密不可分。“包拯、韓琦、文彥博、司馬光”等人也同樣得到了他賞識和推薦。堪稱千古伯樂。

三,\t文學成就

歐陽修幼年喜歡韓愈之文,寫作也以韓愈、柳宗元為學習典範,但他又不盲目崇古,歐陽修對駢體文的藝術成就並不一概否定,而是兼容並收,

歐陽修的散文形式多樣,內容充實,有感而發,有為而作,如早年所寫的的《與高司諫書》,

歐陽修的敘事文也都言之有物,敘之有理,細節描寫栩栩如生,細膩逼真,

歐陽修語言流暢簡潔,文氣紆徐委婉,創造了一種平易進人,接近自然的新風格。例如《醉翁亭記》這篇優美的散文的開頭一段語言就秀潤晶瑩,平易曉暢,既凝練簡潔又輕快圓融,毫無滯澀窘迫之感。

歐陽修的詩作也有所革新,並提出了“詩窮而後工”的詩歌理論。他的詩作清新流暢,委婉平易,形成了流麗宛轉的風格。

四,\t史學成就

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在史學的成就也很高。除了主修了《新唐書》,又獨撰《新五代史》,總結五代的歷史經驗,意在引史為戒。

五,\t詩文革新運動

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是繼唐代古文運動而起的文學革新運動。歐陽修倡導反對以“西昆體”為代表的浮靡文風,主張革除社會弊病,要求文學反映現實。主張詩文應有美刺,強調“道”對“文”的作用,提倡平易簡樸的文風。為北宋詩文革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是歐陽修奠基了宋代文化盛世的基礎。所以說歐陽修是北宋當之無愧的文壇領袖。


廿一郎聊歷史


歐陽修能領導北宋詩文革新運動走向徹底勝利的根本性原因,乃是他所生活的現實社會客觀地要求改革弊政的時代潮流所促成。仁宗景右三年(1036),當時在朝任館閣校勘的歐陽修,因支持范仲淹的《百官圖》所提出的革除官吏升遷弊端的意見,更由於他寫了《與高司諫書》得罪了守舊派臺吏,隨著范仲淹被貶謫到饒州(今江西省波陽縣),也被逐出朝廷,貶為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縣令。以後,又調乾德(今湖北省光化縣)作縣令,接著又調滑州(今河南省滑縣)作判官。歷時四年多,才於康定元年(1040)回到京師,官復原職。歐陽修在這幾年的貶謫生活中,對社會下層的一些情況較為了解,看到由於賦稅的背重急切和大地主兼併揮霍的加劇,農民已越來越貧困。他同情人民,反對朝廷的橫徵暴斂和大地主、大官僚的肆意揮霍,又上書極陳弊事,但朝廷卻不予理睬。

慶曆年間,范仲淹也返回京師,並出任參知政事。慶曆三年(1043)八月,范仲淹寫了“條陳十事”,建議採取各種改革措施。這時,歐陽修已升為知制誥,他配合范仲淹的條陳,補充提出了不少革新項目,其中就有改革科考中聲病偶切的陋習的倡議,這也就是他自覺地遙承唐代韓愈、柳宗元推行的古文運動以變革當時場屋盛行的四六時文的想法的具體化。范仲淹的條陳及歐陽修的建議,一度曾為仁宗採納,著為詔令,頒行全國。這就是史書所稱的“慶曆新政”。後來因“新政”為守舊派如夏速、王拱辰等所阻撓,終於失敗。雖然“新政”失敗了,歐陽修也屢遭貶,可他卻以自己的文名和聲望,順應時代朝流,繼續推動古文運動的開展,促進北宋詩文不斷革新,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歐陽修能領導北宋詩文革新走向勝利,除根本性的時代原因之外,自然也是他個人主觀努力和長期堅持戰鬥的結果。其表現為:首先,從理論上為詩文革新運動作了精深的探討和闡述。歐陽修堅持了韓愈關於“文”、“道”關係的基本觀點,但又作了新的發展。對於“道”即文學作品的內容,他是十分看重的,認為它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他說:“大抵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也。”(《答吳充秀才書》)又說:“學者當師經,師經必先求其意,意得則心定,心定則道純,道純則充於中矣,中充實則發為文者輝光。”(《答祖擇之書》)雖然他主張“文”以明“道”,他的道”也認為應從“師經”而得,但更認為要有現實內容,反對“棄百事,不關於心。”(《答吳充秀才書》)主張文以致用,反對“舍近取遠。”(《與張秀才第二書》)

這樣,就使文學創作緊密地同現實人生、社會時事結合了起來,而不是某種抽象的哲租或道德觀念簡單的宣傳工具。“道”對“文”(即作品內容對其形式)雖然具有決定性作用,然而“文”即作品的形式,也有相當獨立性。他指出古代有“道”的人,“自詩書史記所傳,其人豈必皆能言之士哉!”(《送徐無黨南歸序》)可見一個人要寫好文章,除了提高思想道德修養之外,沒有一定的文學藝術修養和語言表現能力,是不可能的。正因此,歐陽修對梅堯臣有關詩歌的內容與形式應相適應、相統一的一段話,是極為推重的,他特地在《六一詩話》中引了出來:“詩家雖主意,而造語亦難。若意新語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為善也。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然後為至矣。”就“文”而言,歐陽修又提倡平易自然的文風,力戒矜奇獵異。

這些議論,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指明正確的方向,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其次,有目的地為詩文革新運動組成了一個堅強壯大的隊伍。他對同輩的政治革新家以及提倡古文、反對晚唐五代華靡文風的進步作家,如范仲淹、梅堯臣、蘇舜欽、尹沫、蘇洵等,誠墾地結為至交,甚至虛心地向他們學習寶貴的詩文創作經驗(如向尹洙學文,向梅堯臣學詩),或者代他們延譽(如寫《薦布衣蘇洵狀》)。這樣,就將大家團結起來了,成為推動詩文革新的中堅力量。對於在詩文革新運動初露才華的新秀,如曾鞏、蘇軾、蘇轍、王安石等,則大力獎勵和薦拔。這樣,詩文革新運動就後繼有人了,使之取得徹底勝利便有了可靠保證。他嘗感“平生所懷,有所未畢。”顯然,他是自覺地把取得詩文革新運動徹底勝利的希望寄託在新的一代人物身上的。

所以每當他發現新的人才,他便無比高興。王安石第一次登門拜訪歐陽修時,他竟以翰林學士的身分,倒展而出,熱情相迎。不久,他贈給王安石的詩說:“常恨聞名不相識,相逢樽酒(何)留連!”(《贈王介甫》)嘉右貢舉中,歐陽修錄取蘇軾之後,接著又讀到蘇軾《上梅直講書》,他激動地寫信給梅堯臣說:“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一頭地也。可喜!可喜!”(《與梅聖俞》)所謂“避路”,就是盡力避免以自己較高的才能和地位妨礙新人的發展,為他人讓路。看來,歐陽修當發現人才時,不僅欣喜若狂,更有意識地為著他們的成長創造著條件,甚至不惜壓抑自己。由於歐陽修的幫助和愛護,蘇軾後來譽滿天下,繼歐陽修之後成了當代文壇領袖,終於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推向全面勝利。


天天讀詩


青年時代的歐陽修,在仕途上平步青雲,但卻因為一場不乾不淨的通姦案遭到貶謫,那麼這件蹊蹺案件的背後究竟掩藏著怎樣的秘密?他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記》又是在怎麼的情況下創作出來的?

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時期當之無愧的文壇領袖,也是北宋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公元1007年生於江西吉安,公元1072年卒於安徽阜陽,終年六十六歲。

走進這個在北宋政壇和文壇都有豐厚建樹的一代偉人,我們發現他留給世人許多匪夷所思的疑問,比如,青年時期的歐陽修,他在仕途上平步青雲之時,為什麼因為一場不乾不淨的通姦案而遭到貶謫,以駢文成功取仕的他為什麼對古文情有獨鍾,並最終成為古文運動的領袖,在人才濟濟的科舉考試中,他如何慧眼識珠,親自提攜了後來成為一代文壇宗師的蘇軾。晚年時期德隆位高的他為什麼被王安石百般阻撓,沒能成為宋神宗時代的宰相?

歐陽修在“唐宋八大家”當中的地位很特殊,他有三個領袖的地位,首先,歐陽修是宋代政壇和文壇的領袖。他是北宋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不但在朝廷做過很多的官職,還在地方上做過官,而且他做過參知政事,副宰相,參與並且主持了很多的朝廷的政治改革的事件;

第二,他是一位很著名的史學家。他主持編纂的《新唐書》和《新五代史》在史學上、在《二十四史》當中都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他還是北宋最重要的文學家之一,在北宋的政壇和文壇上他都是一個領袖人物,開先河的人物。這說的是當時在北宋的時候。

第三,他在宋代六大家裡面也是領袖人物,為什麼這麼說啊?我們掰指頭都能算出來,在六大家裡面,先說蘇軾,蘇軾是公認的北宋最大的文學家,是中國古代文化史上數一數二的全才式的人物,他的弟弟蘇轍也是宋代的大散文家,也是詩人,做官做到參知政事副宰相,還有一個曾鞏,曾鞏也是宋代有數的散文集,這三個人,全都是歐陽修的學生,他們都是在歐陽修主持的一次科舉考試中同時錄取的,這是多了不得啊,他做主考官的時候,選拔的這三個學生後來都和他一塊兒進入“唐宋大當家”的序列當中。王安石雖然不是歐陽修的學生,但是曾鞏把王安石引薦給了歐陽修歐陽修對王安石非常的器重,因為有了歐陽修的推薦和獎掖,王安石在政壇上的聲名那就很大了。還有那個蘇老泉蘇洵,在這些人當中,他就等於是沒做過什麼像樣的官,但是蘇洵之所以在北宋的文壇上有那麼大的名氣,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歐陽修對他大力地褒獎,極力地推薦他,我們知道蘇洵是“唐宋八大家”當中唯一一個被列到《三字經》裡頭的人,所以啊,這宋代的六大家裡面,那五大家要麼是歐陽修的學生,要麼是由於他的獎掖和推薦而在政壇和文壇上獲得聲譽的,所以說,歐陽修在宋朝六大家當中地位很特殊。

再說整體的“唐宋八大家”裡面,他的地位也很特殊。為什麼很特殊呢,蘇軾曾經對他的老師有一個評價“歐陽子,今之韓愈也”,那就說的是歐陽修就是宋代的韓愈,這評價可以說是非常高了,那就等於是說沒辦法,誰讓歐陽修生的比韓愈晚呢╮(╯_╰)╭,他生在宋代了,他要是生在唐代了,那還說不定誰是韓愈呢。這話聽著是有點彆扭,但這不就是為了強調說歐陽修確實很重要嘛(^~^)

所以我們要是不按照這個出生的前後順序來考慮問題的話,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唐宋八大家”裡面真正引領整體的古文運動,帶動了文學的潮流和思想潮流的人,有兩個,他們是絕對的領袖人物,一個是唐之韓愈,一個是宋之歐陽修,所以這兩個人是“唐宋八大家”裡面的真正的領袖人物。


希倫寶貝


首先這個問題我認為要分兩個方面回答!

第一,歐陽修自身的文學成就,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諡號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又與韓愈,柳宗元,蘇軾並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傳世詩文1340篇,不朽名篇《醉翁亭記》傳送千古,如果說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帶潮人,那麼宋代就算歐陽修,他還與宋祁同修《新唐書》,自修《新五代史》,文學成就巨大!

其二,歐陽修曾做過禮部貢舉的主考官,提倡平實文風,一生桃李滿天下,“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皆出其門下,司馬光韓琦等人名揚天下都與其走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所以說歐陽修是宋代文壇領袖是當之無愧舍他其誰!!堪稱一代文宗!!




愛喝汽水的公冶琦


歐陽修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文壇領袖,有以下五個原因:

第一,有意把詩文革新同范仲淹領導的政治改革結合起來,使古文、詩歌和文學理論批評為現實政治鬥爭服務,從而把運動更加引向了自覺和深入。

第二,闡明理論,指引革新。他提出了“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又認為道可充實文,而不能代替文,主張作文須簡而有法,流暢自然,反對模擬。

第三,他論詩重視美刺勸戒,觸事感物,提出“詩窮而後工”的著名論點,強調詩人的生活遭遇對於創作的重要作用。他推崇杜甫,讚賞李白。他首創“詩話”這一評論詩文的新體式,其《六一詩話》發表了不少精闢的文論、詩論見解。他的詩文理論,指導了作家的創作實踐,指引著革新運動。

第四,改革科場積弊,罷黜四六時文。歐陽修在嘉靖二年(1057)權知禮部貢舉,嚴格規定應試文章必須採用平實樸素的散文,堅決貶斥險怪奇澀和空洞浮華的文風。

第五,大興創作之風,努力提舉後進。歐陽修積極寫出了許多優秀散文作品,內容充實,形式新穎,平易自然,流暢宛轉,曲暢旁通地敘事、說理、抒情,從而開闢了一條古典散文創作的平坦大道。






吳剛作文


歐陽修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他大力倡導詩文革新運動,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義文風和詩風,取得了顯著成績。由於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創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於唐代的韓愈,“天下翕然師尊之”(蘇軾《居士集敘》)。他薦拔和指導了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等散文家,對他們的散文創作發生過很大的影響。其中,蘇軾最出色地繼承和發展了他所開創的一代文風。

北宋以及南宋後很多文人學者都很稱讚他的散文的平易風格。他的文風,還一直影響到元、明、清各代。



對聯詩詞客


答:北宋時期,歐陽修領導詩文革新運動走向徹底勝利。這奠定了其作為北宋時期文壇領袖的地位。

歐陽修,(1007一1072),廬陵人(今江西吉安),四歲喪父,家境寒微,其母曾以草畫地教他讀書習字。24歲舉進士,官至樞密使、參知政事。歐陽修為人性格剛毅,直言敢諫,善薦賢能,關心人民疾苦;為政主張“寬簡”,輕賦稅,除積弊。

歐陽修才能出眾,積極從事文學理論、史學經學、金石考據等多方面研究和著述,均有重要貢獻。他的散文、詩、詞,都很有特色,取得了顯著成就,他引導著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及新古文運動走向圓滿勝利,為世人景慕。

歐陽修是北宋卓越的文學家、政治家、思想家和學者,傳世著作有《歐陽文忠集》一百五十三卷,還有《新唐書》、《新五代史》等著述。歐陽修不愧是北宋文壇的領袖。


燕叟老王


1.歐陽修對有真才實學的後生極盡讚美,竭力推薦,使一大批當時還默默無聞的青年才俊脫穎而出,名垂後世,堪稱千古伯樂。不但包括蘇軾、蘇轍、曾鞏等文壇巨匠,還包括張載、程顥、呂大鈞等曠世大儒的出名與歐陽的學識、眼光和胸懷密不可分。他一生桃李滿天下,包拯、韓琦、文彥博、司馬光,都得到過他的激賞與推薦。“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門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攜而名揚天下。

2.歐陽修對文與道的關係持有新的觀點。首先,歐陽修認為儒家之道是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 其次,歐陽修文道並重。 此外,他還認為文具有獨立的性質。 這種文道並重的思想有兩重意義:一是把文學看得與道同樣重要,二是把文學的藝術形式看得與思想內容同樣重要,這無疑大大地提高了文學的地位。

3.歐陽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績斐然。他曾參與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編《集古錄》,有《歐陽文忠集》傳世。


國學經典推廣


“經世致用,窮而後工。”歐陽修提倡文學為現實服務,不要泛泛而談。在嘉祐年間,文壇流行晦澀怪僻、內容空虛的“太學體”古文。為正文風,歐陽修擔任主考官主持科舉考試時,要求考生寫平易自然的古文,嚴拒行文華而不實者,成功選拔了蘇軾、蘇轍、曾鞏等一批優秀人才。

歐陽修領導的北宋古文運動開創了一代新文風,為後世文壇提供了一種便於論事說理、抒情述志的新型古文體。他秉持平易自然又寓意深刻的行文風格,文章道德深深影響了一代代廬陵人。

宋神宗御題贊其“功名事業三朝相,道德文章百世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