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北宋时期,欧阳修为什么能够成为文坛领袖?

骑蜗牛走高速


欧阳修(1007一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唐五代以来。文章内容空洞,风格浮艳艰涩。欧阳修与尹洙等人,反对当时风尚,提倡平实朴素的散文。古文运动渐次展开,经过30多年。宋史说他"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苏洵父子,梅尧臣,苏舜卿,王安石曾巩,都是在他的直接或间接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他有这样的群众基础,才成为古文运动的领袖。除去散文,他在诗,词,史传,文学批评(六一诗话)各方面都有成就。散文名篇,有"朋党论","与高司谏书","泷岗阡表","醉翁亭记""秋声赋"等等。

"石林诗话":欧阳文忠公诗,始矫昆体,专以气格为主,故言多平易晓畅。

戏答元珍

春风曾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燕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他的词一改"庄重"的面孔,表现了风流蕴籍的情调。

踏莎行

候館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曫。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流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的文学成就,使他成为北宋当然的文坛领袖。





木山文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能成为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是跟他当时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文学成就,史学成就,和他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分不开的。

一,\t政治地位

政治上,欧阳修通过宋代科举,最后官至枢密副使、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最后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解甲归田,于宋熙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公元1072年9月22日 )逝世。赠太子太师。赐谥号“文忠” ,后又特赠太尉,加赠太师,追封康国公,再追封兖国公。其后又改封秦国公。最后改封楚国公。可谓荣宠之至。

二,\t社会地位

欧阳修一生桃李满天下,当时的很多青年才俊和大儒都得到的赞赏和推荐,“唐宋八大家”中的五人都出至他的门下。提拔了和指导了“王安石,苏轼,苏洵,苏澈,曾巩“等人。当世大儒“张载,程颢,吕大钧”的出名也与他密不可分。“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等人也同样得到了他赏识和推荐。堪称千古伯乐。

三,\t文学成就

欧阳修幼年喜欢韩愈之文,写作也以韩愈、柳宗元为学习典范,但他又不盲目崇古,欧阳修对骈体文的艺术成就并不一概否定,而是兼容并收,

欧阳修的散文形式多样,内容充实,有感而发,有为而作,如早年所写的的《与高司谏书》,

欧阳修的叙事文也都言之有物,叙之有理,细节描写栩栩如生,细腻逼真,

欧阳修语言流畅简洁,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进人,接近自然的新风格。例如《醉翁亭记》这篇优美的散文的开头一段语言就秀润晶莹,平易晓畅,既凝练简洁又轻快圆融,毫无滞涩窘迫之感。

欧阳修的诗作也有所革新,并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他的诗作清新流畅,委婉平易,形成了流丽宛转的风格。

四,\t史学成就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在史学的成就也很高。除了主修了《新唐书》,又独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史为戒。

五,\t诗文革新运动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继唐代古文运动而起的文学革新运动。欧阳修倡导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主张革除社会弊病,要求文学反映现实。主张诗文应有美刺,强调“道”对“文”的作用,提倡平易简朴的文风。为北宋诗文革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欧阳修奠基了宋代文化盛世的基础。所以说欧阳修是北宋当之无愧的文坛领袖。


廿一郎聊历史


欧阳修能领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走向彻底胜利的根本性原因,乃是他所生活的现实社会客观地要求改革弊政的时代潮流所促成。仁宗景右三年(1036),当时在朝任馆阁校勘的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百官图》所提出的革除官吏升迁弊端的意见,更由于他写了《与高司谏书》得罪了守旧派台吏,随着范仲淹被贬谪到饶州(今江西省波阳县),也被逐出朝廷,贬为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县令。以后,又调乾德(今湖北省光化县)作县令,接着又调滑州(今河南省滑县)作判官。历时四年多,才于康定元年(1040)回到京师,官复原职。欧阳修在这几年的贬谪生活中,对社会下层的一些情况较为了解,看到由于赋税的背重急切和大地主兼并挥霍的加剧,农民已越来越贫困。他同情人民,反对朝廷的横征暴敛和大地主、大官僚的肆意挥霍,又上书极陈弊事,但朝廷却不予理睬。

庆历年间,范仲淹也返回京师,并出任参知政事。庆历三年(1043)八月,范仲淹写了“条陈十事”,建议采取各种改革措施。这时,欧阳修已升为知制诰,他配合范仲淹的条陈,补充提出了不少革新项目,其中就有改革科考中声病偶切的陋习的倡议,这也就是他自觉地遥承唐代韩愈、柳宗元推行的古文运动以变革当时场屋盛行的四六时文的想法的具体化。范仲淹的条陈及欧阳修的建议,一度曾为仁宗采纳,著为诏令,颁行全国。这就是史书所称的“庆历新政”。后来因“新政”为守旧派如夏速、王拱辰等所阻挠,终于失败。虽然“新政”失败了,欧阳修也屡遭贬,可他却以自己的文名和声望,顺应时代朝流,继续推动古文运动的开展,促进北宋诗文不断革新,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欧阳修能领导北宋诗文革新走向胜利,除根本性的时代原因之外,自然也是他个人主观努力和长期坚持战斗的结果。其表现为:首先,从理论上为诗文革新运动作了精深的探讨和阐述。欧阳修坚持了韩愈关于“文”、“道”关系的基本观点,但又作了新的发展。对于“道”即文学作品的内容,他是十分看重的,认为它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他说:“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答吴充秀才书》)又说:“学者当师经,师经必先求其意,意得则心定,心定则道纯,道纯则充于中矣,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虽然他主张“文”以明“道”,他的道”也认为应从“师经”而得,但更认为要有现实内容,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主张文以致用,反对“舍近取远。”(《与张秀才第二书》)

这样,就使文学创作紧密地同现实人生、社会时事结合了起来,而不是某种抽象的哲租或道德观念简单的宣传工具。“道”对“文”(即作品内容对其形式)虽然具有决定性作用,然而“文”即作品的形式,也有相当独立性。他指出古代有“道”的人,“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送徐无党南归序》)可见一个人要写好文章,除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之外,没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语言表现能力,是不可能的。正因此,欧阳修对梅尧臣有关诗歌的内容与形式应相适应、相统一的一段话,是极为推重的,他特地在《六一诗话》中引了出来:“诗家虽主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就“文”而言,欧阳修又提倡平易自然的文风,力戒矜奇猎异。

这些议论,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指明正确的方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有目的地为诗文革新运动组成了一个坚强壮大的队伍。他对同辈的政治革新家以及提倡古文、反对晚唐五代华靡文风的进步作家,如范仲淹、梅尧臣、苏舜钦、尹沫、苏洵等,诚垦地结为至交,甚至虚心地向他们学习宝贵的诗文创作经验(如向尹洙学文,向梅尧臣学诗),或者代他们延誉(如写《荐布衣苏洵状》)。这样,就将大家团结起来了,成为推动诗文革新的中坚力量。对于在诗文革新运动初露才华的新秀,如曾巩、苏轼、苏辙、王安石等,则大力奖励和荐拔。这样,诗文革新运动就后继有人了,使之取得彻底胜利便有了可靠保证。他尝感“平生所怀,有所未毕。”显然,他是自觉地把取得诗文革新运动彻底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新的一代人物身上的。

所以每当他发现新的人才,他便无比高兴。王安石第一次登门拜访欧阳修时,他竟以翰林学士的身分,倒展而出,热情相迎。不久,他赠给王安石的诗说:“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樽酒(何)留连!”(《赠王介甫》)嘉右贡举中,欧阳修录取苏轼之后,接着又读到苏轼《上梅直讲书》,他激动地写信给梅尧臣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一头地也。可喜!可喜!”(《与梅圣俞》)所谓“避路”,就是尽力避免以自己较高的才能和地位妨碍新人的发展,为他人让路。看来,欧阳修当发现人才时,不仅欣喜若狂,更有意识地为着他们的成长创造着条件,甚至不惜压抑自己。由于欧阳修的帮助和爱护,苏轼后来誉满天下,继欧阳修之后成了当代文坛领袖,终于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推向全面胜利。


天天读诗


青年时代的欧阳修,在仕途上平步青云,但却因为一场不干不净的通奸案遭到贬谪,那么这件蹊跷案件的背后究竟掩藏着怎样的秘密?他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又是在怎么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时期当之无愧的文坛领袖,也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公元1007年生于江西吉安,公元1072年卒于安徽阜阳,终年六十六岁。

走进这个在北宋政坛和文坛都有丰厚建树的一代伟人,我们发现他留给世人许多匪夷所思的疑问,比如,青年时期的欧阳修,他在仕途上平步青云之时,为什么因为一场不干不净的通奸案而遭到贬谪,以骈文成功取仕的他为什么对古文情有独钟,并最终成为古文运动的领袖,在人才济济的科举考试中,他如何慧眼识珠,亲自提携了后来成为一代文坛宗师的苏轼。晚年时期德隆位高的他为什么被王安石百般阻挠,没能成为宋神宗时代的宰相?

欧阳修在“唐宋八大家”当中的地位很特殊,他有三个领袖的地位,首先,欧阳修是宋代政坛和文坛的领袖。他是北宋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不但在朝廷做过很多的官职,还在地方上做过官,而且他做过参知政事,副宰相,参与并且主持了很多的朝廷的政治改革的事件;

第二,他是一位很著名的史学家。他主持编纂的《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在史学上、在《二十四史》当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还是北宋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在北宋的政坛和文坛上他都是一个领袖人物,开先河的人物。这说的是当时在北宋的时候。

第三,他在宋代六大家里面也是领袖人物,为什么这么说啊?我们掰指头都能算出来,在六大家里面,先说苏轼,苏轼是公认的北宋最大的文学家,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数一数二的全才式的人物,他的弟弟苏辙也是宋代的大散文家,也是诗人,做官做到参知政事副宰相,还有一个曾巩,曾巩也是宋代有数的散文集,这三个人,全都是欧阳修的学生,他们都是在欧阳修主持的一次科举考试中同时录取的,这是多了不得啊,他做主考官的时候,选拔的这三个学生后来都和他一块儿进入“唐宋大当家”的序列当中。王安石虽然不是欧阳修的学生,但是曾巩把王安石引荐给了欧阳修欧阳修对王安石非常的器重,因为有了欧阳修的推荐和奖掖,王安石在政坛上的声名那就很大了。还有那个苏老泉苏洵,在这些人当中,他就等于是没做过什么像样的官,但是苏洵之所以在北宋的文坛上有那么大的名气,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欧阳修对他大力地褒奖,极力地推荐他,我们知道苏洵是“唐宋八大家”当中唯一一个被列到《三字经》里头的人,所以啊,这宋代的六大家里面,那五大家要么是欧阳修的学生,要么是由于他的奖掖和推荐而在政坛和文坛上获得声誉的,所以说,欧阳修在宋朝六大家当中地位很特殊。

再说整体的“唐宋八大家”里面,他的地位也很特殊。为什么很特殊呢,苏轼曾经对他的老师有一个评价“欧阳子,今之韩愈也”,那就说的是欧阳修就是宋代的韩愈,这评价可以说是非常高了,那就等于是说没办法,谁让欧阳修生的比韩愈晚呢╮(╯_╰)╭,他生在宋代了,他要是生在唐代了,那还说不定谁是韩愈呢。这话听着是有点别扭,但这不就是为了强调说欧阳修确实很重要嘛(^~^)

所以我们要是不按照这个出生的前后顺序来考虑问题的话,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唐宋八大家”里面真正引领整体的古文运动,带动了文学的潮流和思想潮流的人,有两个,他们是绝对的领袖人物,一个是唐之韩愈,一个是宋之欧阳修,所以这两个人是“唐宋八大家”里面的真正的领袖人物。


希伦宝贝


首先这个问题我认为要分两个方面回答!

第一,欧阳修自身的文学成就,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传世诗文1340篇,不朽名篇《醉翁亭记》传送千古,如果说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带潮人,那么宋代就算欧阳修,他还与宋祁同修《新唐书》,自修《新五代史》,文学成就巨大!

其二,欧阳修曾做过礼部贡举的主考官,提倡平实文风,一生桃李满天下,“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皆出其门下,司马光韩琦等人名扬天下都与其走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所以说欧阳修是宋代文坛领袖是当之无愧舍他其谁!!堪称一代文宗!!




爱喝汽水的公冶琦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文坛领袖,有以下五个原因:

第一,有意把诗文革新同范仲淹领导的政治改革结合起来,使古文、诗歌和文学理论批评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从而把运动更加引向了自觉和深入。

第二,阐明理论,指引革新。他提出了“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又认为道可充实文,而不能代替文,主张作文须简而有法,流畅自然,反对模拟。

第三,他论诗重视美刺劝戒,触事感物,提出“诗穷而后工”的著名论点,强调诗人的生活遭遇对于创作的重要作用。他推崇杜甫,赞赏李白。他首创“诗话”这一评论诗文的新体式,其《六一诗话》发表了不少精辟的文论、诗论见解。他的诗文理论,指导了作家的创作实践,指引着革新运动。

第四,改革科场积弊,罢黜四六时文。欧阳修在嘉靖二年(1057)权知礼部贡举,严格规定应试文章必须采用平实朴素的散文,坚决贬斥险怪奇涩和空洞浮华的文风。

第五,大兴创作之风,努力提举后进。欧阳修积极写出了许多优秀散文作品,内容充实,形式新颖,平易自然,流畅宛转,曲畅旁通地叙事、说理、抒情,从而开辟了一条古典散文创作的平坦大道。






吴刚作文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天下翕然师尊之”(苏轼《居士集叙》)。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

北宋以及南宋后很多文人学者都很称赞他的散文的平易风格。他的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对联诗词客


答:北宋时期,欧阳修领导诗文革新运动走向彻底胜利。这奠定了其作为北宋时期文坛领袖的地位。

欧阳修,(1007一1072),庐陵人(今江西吉安),四岁丧父,家境寒微,其母曾以草画地教他读书习字。24岁举进士,官至枢密使、参知政事。欧阳修为人性格刚毅,直言敢谏,善荐贤能,关心人民疾苦;为政主张“宽简”,轻赋税,除积弊。

欧阳修才能出众,积极从事文学理论、史学经学、金石考据等多方面研究和著述,均有重要贡献。他的散文、诗、词,都很有特色,取得了显著成就,他引导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及新古文运动走向圆满胜利,为世人景慕。

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和学者,传世著作有《欧阳文忠集》一百五十三卷,还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著述。欧阳修不愧是北宋文坛的领袖。


燕叟老王


1.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的出名与欧阳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

2.欧阳修对文与道的关系持有新的观点。首先,欧阳修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 其次,欧阳修文道并重。 此外,他还认为文具有独立的性质。 这种文道并重的思想有两重意义:一是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二是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这无疑大大地提高了文学的地位。

3.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他曾参与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编《集古录》,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国学经典推广


“经世致用,穷而后工。”欧阳修提倡文学为现实服务,不要泛泛而谈。在嘉祐年间,文坛流行晦涩怪僻、内容空虚的“太学体”古文。为正文风,欧阳修担任主考官主持科举考试时,要求考生写平易自然的古文,严拒行文华而不实者,成功选拔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一批优秀人才。

欧阳修领导的北宋古文运动开创了一代新文风,为后世文坛提供了一种便于论事说理、抒情述志的新型古文体。他秉持平易自然又寓意深刻的行文风格,文章道德深深影响了一代代庐陵人。

宋神宗御题赞其“功名事业三朝相,道德文章百世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