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有擔當的人不畏懼逆境!“國士無雙”鍾南山,帶給孩子的三點啟示

“初一一動不動,初二按兵不動,初三紋絲不動,初四巋然不動,初五依然不動,初六原地不動,初七繼續不動,幾時能動?鍾南山說動才動! ” 最早聽到“鍾南山”這個名字,是有人在群裡發了這一句順口溜。

當時,我們大多數人還沒有意識到,這一場疫情會這麼漫長和恐怖。只是從不同渠道獲悉今年春節的特別,起因於一種名叫“新型冠形病毒肺炎”的病毒。就是它,讓我們開啟了“家裡蹲”模式,打亂了我們原本的節日計劃,還使孩子們的種種願望和期待都落了空。那麼,“鍾南山”是誰?是病毒的剋星嗎?

有擔當的人不畏懼逆境!“國士無雙”鍾南山,帶給孩子的三點啟示

隨後,在關注各大媒體的報道時,我才漸漸後知後覺,瞭解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是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面對此次疫情,雖然已經84歲,但事事衝在抗疫第一線。

《人民日報》微博這樣評價鍾老:“84歲的鐘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一路奔波不知疲憊,滿腔責任為國為民,的的確確令人肅然起敬。”

鍾老是這樣評價自己的,“我老有一種感覺,好像專門喜歡跟誰較勁,老覺得不管走到哪兒,自己都不太受歡迎。”

但事實上,鍾南山院士是最受民眾歡迎的“抗病毒英雄”。所以,朋友說自己家裡讀書不多的奶奶都說:“終南山是一座名山,鍾南山是一個名人。”是的,鍾南山院士,在祖國和人民最危機的時刻挺身而出。作為我國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院士在非典防治、重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等領域都是領軍人物,對整個人類作出了不可磨滅的突出貢獻!

這一次,面對疫情肆虐,他再次披甲上陣,

不顧個人安危,第一時間成為“逆行者”,支援武漢,抗擊疫情,不論是專業知識,還是敬業精神,都孩子們去學習。更重要的是,可敬的鐘南山院士這種勇於擔當、心懷天下,戰“疫”的優秀品質,給了現今孩子三個寶貴的人生啟示。

有擔當的人不畏懼逆境!“國士無雙”鍾南山,帶給孩子的三點啟示


【有擔當的人不畏懼逆境】

不論是面對17年前的非典,還是今天的疫情,鍾南山都用自己的實際行為彰顯了一名勇敢者的擔當精神。

2003年,面對非典,不僅普通人感覺恐慌,就連專業的醫護人員也深感恐懼。鍾南山院士說:“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這裡來。”彼時,他還對同仁說,說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自己不衝上去,就沒有人能夠上去。他不僅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

2020年,再次面臨大疫,鍾南山又是第一時間衝到了第一線。就在1月18日,武漢已經成為災情最嚴重的區域,又正面臨春運,四面八方的人流要經過武漢這個交通要道,才能回到老家,鍾南山一面告訴大家儘量能不去武漢,就不去武漢,一面自己卻擠在高鐵餐車的一角,晝夜兼程地趕往了武漢。

面對疫情的突發情況,不怨天尤人,不沉湎於焦慮悲涼,而是前去支援。這種向逆風而行的勇氣以及擔當的能力。就是現代孩子嚴重缺少的“逆商”。

缺少“逆商”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較弱,遇事膽怯、不知所措,易怒易走極端。

2019年4月13日,重慶市大足區有一10歲小男孩因父母不準看電視,選擇從20樓跳下去,當場死亡。

同年9月,同樣因為看不了電視而選擇跳樓的,還有成都城南華府小區的一8歲女孩,她從21樓縱身跳下。

真實的案例,慘痛的教訓,值得每一個人警惕和反思!

所以,心理學家表示,對孩子挫折商的培養,刻不容緩。現代家庭中的孩子,衣食無憂,處處順利,面對逆摬,完全沒有抵抗能力。但是,俗語說:“人生之事,十之八九不如意。”在小的時候,父母可以幫助解決,長大以後,父母不在身邊,你要怎麼辦呢?你是否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呢?是不是還要把失敗歸於他人、天賦不足等外在原因?是不是乾脆就自暴自棄了呢?


人的一生,就是一個遇見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經歷生命裡的風雨,才是生存法則,也是成長的基石。

所以孩子,要明白有擔當的人,不畏懼逆境的人生道理!


有擔當的人不畏懼逆境!“國士無雙”鍾南山,帶給孩子的三點啟示


【內心的強大源自於多讀書】

著名作家曹文軒說:“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

雖然鍾南山上學時逃過學,工作最初業務水平也並不高。但在母親的鼓勵中,父親的沉默打擊之下。35歲奮起直追,苦練本領,至43歲時,終於考取了去英國留學的資格,不僅如期完成學業,還贏得導師尊重和褒獎。他在英國的導師,專門還寫信給中國大使對他進行了稱讚。

雖然在“高齡”時,學習和工作上不出色,但鍾南山沒有氣餒和放棄,而是用努力和執著,提高業務水平。因此,在17年前,他成了最先報告非典病例、建立隔離病房、制定出臨床診斷標準、總結出救治方案的專業人士。在這一次肺炎疫情中,鍾南山又是最先果斷地提出冠狀病毒人傳人特點的專家,同時提出封城的明智應對措施。

很多人稱讚鍾南山是“敢醫敢言”,這話當然沒錯,但我要說的是隻有心中有底的人,內心才能夠如此強大,而內心的強大是多源自於知識的力量。

疫情的無情蔓延,究其根源,是無知的結果:有些人不清楚隔離的意義,拒絕嚴護措施;有些人哄搶口罩、護目鏡、中藥等,有些人趁機囤貨高價賣出生活必需品……

我們對些不明白這些人為什麼這麼恐懼,甚至置他人的生命而不顧。我們也不理解這些人為什麼要“睜著眼睛說瞎話”,要發“國難財”!

孩子,這些人的內心,註定恐懼、荒涼和寂寥,因為他們的無知,導致他們永遠看不到生命的真正價值和意義所在!

多讀書可以解決無知的問題。正如英國哲學家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當危機突然降臨,你在讀書時所學的知識,就是你戰勝危機最強有力的武器,同時,也能夠你成為一個有格局、有溫度的人。

比如在武漢方艙醫院重疫區,那個躺在病床上讀書的“小哥哥”,比如借別人家的WIFI也要上網課的那名學生……閱讀和學習,就像黑暗中的一盞明燈,使他們身處逆摬,生活充實,內心平靜且樂觀。而這種內心的豐盈,不僅有利於他們身體的健康恢復,還會讓他們的未來充滿了無限希望!

正如尹建莉老師所寫:“書籍就是一根魔杖,會給孩子帶來學習上的一種魔力,能讓他的智慧晉級。愛讀書的孩子,就是被魔杖點中的孩子,他是多麼地幸運。”

由此看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閱讀都是重要的。而越是在疫情蔓延的危急關頭,越能顯示出讀書的好處來。

所以孩子,為了不陷入迷境,為未來可期,多讀些書吧!讓書籍成為你的人生導師,讓自己成長為一個明智和靈秀的人,這才是人生中最可靠、最能夠受益終生的事,一定要記住這個重要的人生道理!

有擔當的人不畏懼逆境!“國士無雙”鍾南山,帶給孩子的三點啟示

【健康的體質來自平時的鍛鍊】

眾所周知,如今鍾南山院士雖已經年逾80,仍保持著健康的體魄!

我們也可以看出,在鏡頭之下,院士身材挺拔,整個精神狀態良好,絲毫不遜色於年輕人,這得益於他幾十年如一日的運動與健身鍛鍊。鍾院士自己也坦言:“運動對我保持身體健康起到了關鍵作用。”

《廣州日報》也曾報道,鍾南山酷愛競技運動。比如足球、籃球、跑步都是他願意去做的運動。他對運動的愛好從小養成,一度曾在校運動會上創下幾項紀錄,至今無人能破。鍾院士的愛人,也是運動員,兩人因運動結緣,醫生與運動員的組合,非常健康和幸福。

在這次的疫情中,我們發現疫情有著“吃軟怕硬”的特點,免疫力強弱是戰勝疫情的關鍵。從得病患者群來看,被感染並迅速發展重病的,多是一些中老年人,以及本身體質差,有著慢性病的人群。年輕的、或是身體健康,免疫力強的人,即使不幸被感染,無症狀,或症狀相對輕一些,治癒率也相對高一些。

由此可見,免疫力差,病毒容易入侵併擴散。所謂免疫力,就是人體的防禦機制。一個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規律作息,缺乏均衡飲食,缺乏適度運動,就很容易生病,面對病毒的襲擊,生命會變得不堪一擊。如果連生命都逝去了,你還怎麼為夢想去奮鬥?你還如何去創造有意義的人生?

這一場無情的疫情提醒了我們,並給了我們一個重要的人生啟示,那就是身體健康,是一切的根源。因此,所以孩子,為保持健康的體質,請把鍛鍊變得日常好習慣,一直堅持下去。

有擔當的人不畏懼逆境!“國士無雙”鍾南山,帶給孩子的三點啟示

寄結:

這次疫情,讓我們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考驗,有人把這種生活比作全國人民共同的一場修行,因為宅家帶娃,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和內省:要渡過危機時刻,有時並不是財富有多少,也不是房子有多大,而是一個人的內在品格有多優秀,以及日常習慣有多堅持!

雪萊說,“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時候表現出來,但它卻是在無關緊要的時候形成的。”好品格來自教育、環境和社會的磨鍊。因此,宅家帶娃的日子裡,有遠見的父母,不只是讓孩子在家裡安心學習,還會讓孩子看到那些奮戰在一線的“逆行者”:他們不僅是可敬的鐘南山院士,還有那些被口罩遮住臉容的醫生護士,還有為我們運送食材的社區工作人員,以及在街頭堅持的警察等等,是他們的默默堅守,讓整個社會保持了正常的運轉。他們無私的貢獻,他們的擔當和責任感,他們大義之舉,就是對孩子最好的品格教育。

當然,培育孩子良好的品格,以及優秀的生存能力,主要還是要在於父母的日常引導和以身作則。

畢竟,父母才是孩子人生中最早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孩子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底,並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所以,作為父母,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應該主要在精神上呵護、培養、引導孩子,並善用榜樣的力量來引導孩子,唯有如此,才能促進孩子在健康成長的同時,成為一個既優秀又有溫度的社會人。


有擔當的人不畏懼逆境!“國士無雙”鍾南山,帶給孩子的三點啟示



今日一語:你有信仰就年輕,疑惑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輕,絕望就年老。

今日話題:各位老師家長,對於疫情之下的“逆行者”,對您的育兒可有什麼啟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