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中企“走出去”為世界帶來國際治理新理念

“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中國企業‘走出去’將不僅有利於帶動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更為重要的是將為世界帶來一套全新的、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發展的國際治理理念。”6月5日,由國務院參事室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共同主辦的中國企業“走出去”50人論壇2018年年會在京舉行。國務院參事、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在會上如是表示。本次年會以“中國企業走出去:創新贏在世界”為主題,政、企、學、研代表共聚一堂,從國家戰略與企業發展結合的視角,聚焦“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路徑、機遇、挑戰,梳理總結中國改革40年來對外開放的經驗。

擴大開放是中國自身發展所需

世界經濟發展所向

國務院參事室主任王仲偉認為,進一步擴大開放是中國自身發展所需、世界經濟發展所向、大國責任擔當所繫,更加開放的政策將為中國和世界發展帶來更多機遇。對世界而言,中國對外投資的增長將使全球分享中國發展的紅利。對中國而言,對外投資是中國企業通過積極參與全球化快速提升技術水平,從而推進整個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戰略選擇,也是促進“一帶一路”建設、形成互利共贏的國際環境的重要途徑。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蔣慶哲在致辭中表示,實施“走出去”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全球化和國民經濟發展內在的需要作出的重大決策。同時,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為世界經濟合作發展搭建了新平臺,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做大做強創造了新機遇,開拓了廣闊的前景。

林毅夫指出,隨著國際治理格局出現新的變化,中國應在國際發展合作中發揮更大作用。實踐證明,發展中國家推行發達國家的發展理念和道路模式都不可能成功。由於發展階段和條件同廣大發展中國家有相似之處,中國的經驗和理論可借鑑性強,對其他發展中國家有較高的參考借鑑價值。

與國家戰略同行以全球視野搶抓機遇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走出去”參與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但如何才能走得穩、走得遠?

王仲偉提出,中國企業“走出去”要與國家戰略同行,以全球的視野搶抓機遇,以市場的視角謀劃未來。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對外部環境還要深化認識,對自身的優勢和不足還要有更加清醒的認知,對“走出去”的策略和行動還要作進一步的創新和探索,對“走出去”的機遇和風險還要有更加全面的評估和考量。相信在政府統籌推動國際產能合作的努力下,在國家外交、財稅、金融和發展援助等政策的支持下,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將更加穩健,成果將更加豐碩。

對外經貿大學全球價值鏈研究院執行院長武雅斌對記者表示,目前,中國企業“走出去”正處於高速增長期、初級成長期和轉型發展期“三期疊加”階段。未來十年中國將湧現出一批真正的跨國企業。為此,要加強國際合作和創新驅動,提高中國產業全球價值鏈地位,實現高質量發展。

武雅斌提醒中國企業,當前部分發達國家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抬頭對海外投資增加了障礙和不確定性,中國企業走出國門進行“綠地投資”或跨國併購時,要堅持以合作共贏為原則,不能未富先驕、獨享其利,要努力做好“社會企業”。“獨行快,眾行遠”,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我們要說得多,更要做得好,這方面吉利沃爾沃公司有很多成功經驗。

中國企業“走出去”50人論壇是在國務院參事室倡導和支持下成立的,旨在集聚政商學研各方精英,探討中國企業在對外開放中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健康發展,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實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