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樓市泡沫和天量債務何去何從

樓市泡沫和天量債務何去何從

“中美貿易戰”的戰火持續升溫,中國的產業結構面臨全新的調整與升級,中小民營企業該如何發展?2018年6月3號下午,長沙博商會邀請到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魏傑教授以未來機會與風險為核心,解析中美貿易戰以及十九大後民企發展新思路。

如果說,十九大和兩會宣告了中國進入新時代,並描繪了中國的未來藍圖。那麼魏教授此次演講更是為我們梳理其中的內在邏輯和外在表現。不管是對於理解國家意志,還是企業成長,亦或是個人投資,都具有前瞻性意義。

雖然文章較長,但是魏傑教授的分享深入淺出,條理清晰,詼諧幽默,乾貨滿滿。博商湖南同學會特整理成文,以饗各位博商企業家。

楼市泡沫和天量债务何去何从

以下為魏傑教授演講內容:

非常高興今天下午和諸位有一次分享。

我看這次給我出的主題是關於中美貿易戰以及十九大之後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新思路這樣一個主題。我想圍繞這樣一個主題和大家溝通這樣幾件我認為需要溝通的問題。

01

第一個就是關於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的影響以及下一步的走勢。

這次中美貿易戰不是我們要打,是美國要打。美國要打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貿易赤字太大,我們的順差太大。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對美國出口的總量是五千多億美金,美國對我們的出口是1300億美金,所以美國的逆差是4000多億美金。我們的順差是4000多億美金,所以美國認為他們的利差太大。所以要求中國要解決這種貿易逆差的問題。

其實中國是比較理性的。對中美貿易逆差很大的問題,一直表示非常的關注。其實我們也不希望有這麼大的比例。這麼大的順差,我們其實是想實現貿易平衡。所以美國提出以後,中國提出來的方案是在想能不能積極的來解決個美國貿易逆差太大這個問題。

中國有兩個建議給美國,第一個是希望美國對中國擴大出口,對中國出口大逆差相對就會縮小。希望美國可以對中國加大出口。其實我們想要的產品來得越多越好。

第二個建議就是希望美國放開中國往美國的投資。因為中國往美國投資的話,我們就不一定需要往美國出口產品了。我們到美國投資,美國有稅收,也有就業。我們也獲得資本收益。實際上是雙贏的。能解決中國對美國出口太多的問題。

中國提出積極解決的貿易順差兩個建議,美國不幹,美國非要採取另外一個辦法。要動用關稅,對中國開徵關稅。提高對中國的產品關稅。減少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這個問題雖然可以減少中美之間的貿易順差,但是比較消極,對雙方都不利。

美國這樣做以後,中國宣佈,奉陪到底。

美國和中國打貿易戰桌面上的理由是這個理由:美國對中國出口貿易少,中國對美國的出口貿易大,逆差大。所以要打貿易戰。另外還有兩個不能拿到桌面上的原因,第一美國現在特害怕中國下一步換成中國的2025規劃。中國一旦實施2025規劃,兩國之間就不是互補的關係,而是競爭的關係。所以他要想辦法阻止2025規劃。防止中國的產業結構升級。所以也要打貿易戰,這個他拿不出來。

第二個原因就是美國老防著中國,怕中國成為世界老大。而且老幹不贏中國,還要觸及他底線。

因此中國的發展美國他總是會想辦法阻止你。比如說中國十九大已經提出來,中國將建設現代化強國。要成為世界現代化強國的話要擁有金融話語權。美國是二戰以後才拿到金融話語權。美國之所以有金融話語權的重要原因就是拿美元與石油掛鉤。世界的所有石油交易都用美元結算才能交易。這個紅線誰都不能碰,誰碰美國就收拾誰。比如薩達姆宣佈石油可以用其他貨幣交易就導致了殺身之禍。

而中國不僅要挑戰,而且3月份在上海宣佈成立石油期貨交易所。我們正式宣佈,上海石油交易所實行人民幣交易。石油生產國可以直接拿人民幣在上海買黃金。所以許多產油國已經行動起來,用人民幣作為交易。這下完全出不了美國的底線了。將來可能還會觸動更深的底線。所以對中國一定會動手。

另外一個害怕中國實施2025規劃拿到技術話語權。因為一個強國在世界上沒有技術話語權,你不可能成為強國。很顯然,這兩個原因足以觸碰美國底線,所以必須打貿易戰。以上是中美貿易戰的原因。也是我們探討的第一個問題。

02

第二個給大家討論的問題就是建議我們民營經濟要放棄高增長高負債的模式,把這個模式要轉向務實高效的發展模式。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建議。

中國在宏觀上在去槓桿,什麼叫去槓桿就是去負債。槓桿就是告訴我們,大家負債太高了,要降低負債。中國的槓桿太高了,目前我們的槓桿是GDP總量的250%。如果中國不去槓桿,繼續讓槓桿上升。有學者推算,當我們槓桿率達到270%的時候,中國會爆發一場非常嚴重的經濟危機。這場危機可以使中國的經濟倒退5到10年。所以中央要堅持去槓桿。一定要在未來的三年內保證槓桿降下來。在中央降槓桿的模式下,你那個高負債的模式就沒辦法玩下去了。

最近有兩大對策,第一控制現有債務增長, 第二,控制好兩個政策,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政策。我們第一次在黨的報告裡把它寫進去,就是防範金融風險,必須控制好這兩個政策。首先是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怎麼控制?就是從寬鬆的貨幣政策,要轉變為穩健的貨幣政策。另外一個政策是宏觀審慎政策。

首先是控制好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控制的目標提出,將實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是貨幣政策的基本屬性。過去長期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貨幣發行量太大了。2002年我們貨幣供應量只有16萬億,去年年底到167萬億。因為我們長期持有寬鬆的貨幣政策,現在將轉向中性穩健的貨幣政策。

一直是寬鬆,一旦轉向穩健,就出現錢荒,資金緊張。去年導致不小利益群體要求鬆動貨幣政策。十九大報告和兩會再次強調堅定不移的實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我看有人寫預判,不能再抱有幻想了,只好自己拯救自己,大量拋售資產。這種高負債需要寬鬆貨幣政策支持,一旦貨幣政策轉向穩健中性的政策,就運轉不了。不少集團開始拋售資產,因為知道已經不可能回到寬鬆貨幣政策。

如果繼續寬鬆下去,總有一天會引爆金融風險。金融風險一旦爆發,經濟增長最少倒退五年到十年。所以慢一點不要緊,只要不爆發風險就可以。現在和過去不同,現在一爆發風險,不可收拾。所以寧可慢一點,也不能爆發風險,所以絕不會鬆動貨幣政策。

我估計2018年還會出現錢荒,資金緊張。央行當流動性太緊張時,可能調整一下,滿足一下發展的需要,但絕不會恢復到寬鬆的貨幣政策來。貨幣政策是穩健中性。大家絕不能抱過去的幻想搞高負債高增長的模式,這個在中國已經過去了。因為我們把防風險提到了首要位置。這是貨幣政策,要有清醒的認識,叫穩健中性。

另外一個政策,宏觀審慎政策。什麼叫宏觀審慎政策?和西方一個經濟學家有關係。西方有一位很活躍的但非主流的經濟學家,叫明斯基。他1985年寫過一本書,叫《穩住不穩定的經濟》。這本書對宏觀審慎的基本理論已經提出,但沒有太大引起人們的注意。因為他的理論成功預計到2008年美國的金融危機,這本書一下就火起來了。

宏觀審慎政策要強調兩個要點,第一個要點,叫順週期理論。經濟發展是順週期時,人們一般沒有風險意識,盲目擴張、加槓桿、負債。導致整個社會槓桿率太高。所以政策強調順週期必須去槓桿。因為順週期人們盲目容易加槓桿,會導致下一輪金融風險。我們為什麼對這個要點有共識?因為中國順週期40年,1978-2018。高速增長40年,改革開放剛好40年,順週期的40年。在順週期過程中,大家沒有風險意識,盲目擴張、盲目加槓桿,整個槓桿太高。如果不去槓桿,會引爆下一波金融風險。

未來幾年內我們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去槓桿,整個社會的槓桿率必須降下來,因為槓桿率太高了。整個社會槓桿太高,就會引爆下一輪金融風險。我們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去槓桿,包括企業槓桿、個人槓桿也包括政府槓桿。宏觀審慎政策一個要點,順週期必須要去槓桿。

宏觀審慎政策第二個要點,防止市場之間得傳染病。這個市場生病了,會傳到別的市場,一旦市場之間得了傳染病,就會引爆金融風險。

宏觀審慎強調在市場之間要打隔斷,你得病了不能傳染給別人。比如說房地產市場,一旦出現房價大跌,傳染給銀行、實體經濟、個人,金融風險就爆發了。要給房地產市場打隔斷,你出問題了不能傳染給別人。

隔斷是一個重要辦法,今年對房子抵押和土地抵押要做新規定。不做新規定,某年房價暴跌會傳染給銀行,給別人,金融風險就爆發了。比如說銀行一般原則上不接受房子抵押,如果要抵押,現在按現有價格80%給你放貸,未來可能按30%給你放貸,按風險來計算給你放貸量。

在土地抵押上,借別人的錢買的地一律不能抵押,只有拿自己的資金真金白銀買的地能抵押,而且也要按照風險來計算可以抵押的量。一旦抵押,房地產出問題就傳染給別人了。

再比如說資本市場,股價暴跌一下影響別人,要隔斷。隔斷的重要辦法,股票質押要做新規定。如果不做新規定按照現在質押,有人躺著中槍。現在規定大股東把股票往外抵押,不能超過抵押率的60%。有人把自己的股票的97%質押,引爆金融風險。股票質押今年有新規定,不能像過去一樣,最後出了這麼大事。這是防止市場之間得傳染病,要在市場之間打隔斷。這是宏觀審慎政策的重要觀點。

宏觀審慎政策,第一,順週期時必須去槓桿;第二,防止市場之間得傳染病。在市場之間要打隔斷,不能你生病傳染給別人。2018年這些工作陸續會展開,對宏觀審慎政策不是口號,是實實在在的要進行操作的東西。

第二個策略,控制債務。

債務分三種:第一種,個人債務。

我們原來以為個人債務不高,因為中國的國民性格,一般不會借錢消費,存錢的慾望很高。十九大開會期間,央行周小川同志有一個發言,反覆強調要注意個人負債率上漲太快的問題。我查了一下,個人負債率上升確實太快。2015年個人負債率是GDP總量的30%,到2016年底上升到45%。一年上升15個百分點,確實太快。現在估計個人負債率在50%以上。上升太快的重要原因是房貸上升太快。

2018年的政策是抑制個人負債率過分上漲,主要要約束房貸的上升。我估計2018年個人房貸將繼續嚴格控制。2018年穩住債務的第一句話就是抑制個人負債率過分上漲。個人負債率上漲最快的是房貸,所以一定會嚴格控制房貸。2018年底控制房貸的政策會比2017年更加嚴厲。

第二種債務,企業債務。企業債務明顯偏高,已經是GDP總量的167%,遠遠超過紅色警戒線。但民營企業負債不高,主要是國有企業負債高。中央提出企業去槓桿的重中之重是國有企業,對企業債務的問題重點是解決國有負債太高的問題,民營企業負債率不高。

三件事可以反映決策層要下大力氣降低國有負債:

第一件事情是聯通混改,聯通非國有資本已經超過國有資本,國家喪失了絕對控股權。但國家寧可喪失絕對控股權也要把負債降下來。

第二件事東北特鋼,東北特鋼破產重組,第一是宣佈我們不再搞剛性兌付,中國未來不會有保本的理財項目。這個信號就告訴你,你跟國有企業借錢也要注意了,也可能還不回來。這個情況誰還敢跟他借錢。

第三件事情是準備拿一部分優質資產搞債轉股,寧可把優質資產放出去也要把負債降下來。這說明決策層去槓桿的決策。作為企業負債的重點是把國有企業槓桿降下來。三年時間必須完成,2020年要確定完成。

第三種債務,政府債務。政府債務中央負債率不高,因為中央政府一直堅持一個原則,赤字數量不超過當年GDP重量的3%。今年兩會預算出來,赤字是經濟總量的2.6%,沒有超過3%。

現在主要是地方政府負債率太高。地方政府負債裡,帳面看好像也不高,但實際很高。政府的潛在債務太大。什麼叫潛在債務?表面上看不是政府債務,實際上是政府債務,潛在債務太大。過去地方的負債一般是搞一個融資平臺,這個融資表現為企業債務,實際是政府債務。

2015年以後這個事情做不成了,從2016年開始地方政府通過兩種路徑增加了債務。第一,把20年前要做的事拿到現在來做,這堆項目都是企業負債政府來買單,好像是企業債務,實際上是政府項目。這批項目基本都是公共產品,要政府回購的。這幾年這類項目增加的量到4萬多億。

另外一點,搞產業引導基金。我們這幾年搞產業調整,政府要扶持一批企業。這個可以搞,但必須拿政府財政的錢。有的政府沒有錢,借銀行債搞,給企業擔保。等於把這個搞成政府潛在債務。PPP項目,所謂產業引導基金應該在6萬億以上。太大了。再不解決,總有一天會搞出一個金融風險。

現在提出,一定要抑制地方潛在債務。之前有關部門講得很清楚,最擔心是地方潛在債務。如果不抑制,未來很麻煩。今年下定決心要控制地方潛在債務惡性上漲,提了一個原則叫終身追究責任。去年年底叫停了包頭地鐵、呼和浩特的機場,叫停了一大批基礎設施,為什麼?寅吃卯糧。發改委按照新標準,已經批准有13個城市不能修地鐵,因為你不符合修地鐵條件,寅吃卯糧最後是麻煩的。今年主要是查PPP項目,防止地方潛在債務。

控制債務今年是三句話,遏制個人負債率過分上升,企業債務明顯偏高,地方財政過分上漲,要全面穩住債務。

03

第三個要和大家探討的問題是建議民營經濟樹立良好的投資觀念,不要想賺快錢。中國正在做幾件事,治理金融亂象。金融亂象如果不清理,也會引爆金融風險。2018年要治理金融亂象。

把金融亂象分兩類:

一種是新技術引起的金融亂象。

新技術進入金融領域,產生了許多現象。像比特幣、ICO等等。這些現象到底是方向還是亂象,一下搞不清楚,就看一下。結果一看就變成亂象了,出問題了。有一個小夥子告訴魏老師,不就兩萬塊錢,虧了就虧了,賺了就賺大了。

2015年時,英國一家大學在清華大學開了一次論壇,叫區塊鏈技術進入金融今後的發展。我去到現場一看都是比特幣的ICO公司董事長。我一看你拉我站臺來了,這個臺我一定不站的。今天一定講講,區塊鏈技術進入金融以後,是不是改變了金融的本質。如果沒有改變金融的本質,金融的本質就是風險與收益的事情。如果沒有,那得出一個結論,用別人的錢都必須監管。ICO沒有被監管,所以是違法的。第二年8月份全關了。英國的教授打電話說你有先見之明,我說我沒有,你得搞清楚那些是方向,那些是亂象。

上次一個朋友請我吃飯,一去發現是幾個比特幣的大炒家,甚至有一家是國際性的。我說比特幣,有一個問題,全世界是不是打破這個原則,只有主權國家才能發貨幣,而你們是個人發貨幣。如果區塊鏈技術讓主權國家發貨幣這個原則推翻了,比特幣就正常了,誰都可以發貨幣。這個原則如果沒有被推翻,你在中國就是違法。所以中國宣佈比特幣不能和人民幣兌換,因為我們還堅持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印貨幣,不承認個人可以印貨幣,那你就是不行的。

講完之後我就走了。區塊鏈技術和比特幣不是一回事,區塊鏈技術是一個物理學概念,去中心是它的特點。我們在現實世界裡都有中心。所以許多人把區塊鏈和比特幣混為一談,不是一回事。區塊鏈進入人類社會,哪一個領域可以使用它實現社會管理,還得探討。現在炒得很熱,就炒出亂象了。2018年治理亂象裡有一部分是對新技術進入金融之後要做一個交代。

中國正式宣佈我們不承認任何虛擬貨幣,那就是在中國沒有合法。今年這方面的亂象要做一些解釋,要把它搞清楚,什麼是亂象,什麼不是亂象。

第二種金融亂象是改革所引起的。

過去搞了不少金融改革,改革方向是正確的,但配套措施沒有跟上,結果引發了金融亂象。過去改革中有一件事情推動得快,放開非銀行金融機構、放開各類投資公司、各類基金、各類保險公司等等。這種改革是對的,因為一個國家如果主要是銀行融資,整個社會槓桿率很高。要把債務槓桿降下來,就必須要放開非銀行金融機構,總體社會槓桿就會降下來。所以我們放開非銀行金融機構。

這個改革是對的,但措施沒有跟上,出現了亂象。

第一,放開了各類投資公司,結果沒有準入條件。誰都能辦投資公司,租個門面房裝修一把,錢騙來就跑了。大量投資公司是這樣的。我們全面放開投資公司是2013、2014年。

2015年後半年我曾經做過一件事,調研一下投資公司對整個經濟的影響。我跑了70多家投資公司,既包括線上也包括線下。跑完之後我第一個感覺,感覺到害怕。我發現他們的商業模式基本都不能維繫。商業模式不能維繫,一旦斷了,就爆發問題了。

為什麼他們商業模式不能維繫?我發現他們給所有投資人的承諾,回報率都是百分之二三十以上。你給投資人百分之二三十,你能搞到百分之四五十才行。現在幹什麼有這麼高的回報率,怎麼可能?基金,拿自己的錢幹叫基金。而我們不是拿自己的錢,拿銀行外圍資金。這出問題了,不能把別人的債券變成你的股權,這違規了。

現在有些有意思的事情,不知道他幹什麼的,錢從哪兒來不知道,但忽悠了好多上市公司。從銀行貸了20億,收購上市公司控股權,把控股公司股票都質押了。好多基金就是空手套白狼,這個事情絕不能維繫,2018年將全面清理!包括放開各類保險公司,像安邦,政府只好託管,再不託管就要出大事。

有錢人都清楚,辦保險公司比辦銀行好,所以好多有錢人願意辦保險公司不願意辦銀行。保險公司不能破產,出了問題政府必須力保。像安邦,一出事政府馬上託管,託管一年以後再放入市場。但保險公司必須要資本金才行,但許多虛假注資。在國內銀行借很多錢,在國外買一個很貴的酒店拿回來裝到保險公司裡,成為資本金。這種很麻煩。我估計下一步要嚴格清理這些問題,這屬於金融亂象。一旦不清,會引爆下一個金融風險。

04

第四個問題還是想和大家討論一下,因為在座的1/3都和房地產相關。所以還是提醒一下在座的諸位,對房地產風險的警惕。一定要警惕。因為有些人不知道內部情況。還在貿然的進駐房地產,我看最近的搖號非常的擔心,不知道有多少人又要陷進去。要關注這個問題了。一定要注意這個風險。

你們知道,房地產的核心問題其實不是你們所想象的。真正爆發風險的問題是因為房地產剛性需求出現問題了。住房供給一旦超過剛性需求一定會爆發泡沫。不用講,因為房子最終是用來住的。很多家庭已經有五套房了,還要房子幹嘛?

住房泡沫是剛性需求遠遠超過了,中國的房地產不是十年前,不是20年前。10年前,20年前房子短缺,買房子必然賺錢。現在中國房子度過了短缺時代。你去問一下週邊有錢人,誰沒有幾套房?要房幹嘛?如果房子沒有居住功能,就沒有金融屬性和投資屬性了,有居住功能才有金融屬性和投資屬性,一旦沒有居住功能這麼多了,就必然會形成資產泡沫。

買房必然賺錢時代過去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原來我下去的時候聽到的聲音都不是這樣,都要求買房,都老問我魏老師不投資買房幹什麼。地方政府清楚不賣房幹啥?不賣地怎麼還債?開發商告訴魏老師,你們老講結構調整很好,但問題我不蓋房,不會做什麼,就會蓋房。就蓋出每家五套房了,到時一起完蛋。

日本房地產的泡沫就是這個原因,住房剛性需求遠遠超過了,現在都還沒有完全走出來。日本東京成了鬼城。前年我去日本看房地產,我發現北京賣掉一套房子,在東京可以買三套。中國不敢出問題,中國出問題後果非常嚴重,比日本可怕。

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我們個人資產65%表現為房產上,第二個我們所有關係都建立在房價的基礎上,一旦崩盤,所有信用關係都將崩潰。所以我們現在反覆強調,不能把泡沫繼續吹大,更不敢刺破。繼續捶打未來很麻煩,現在刺破現在就很麻煩,所以現在很糾結。所以想平穩著陸,不想把泡沫刺破。那怎麼辦呢?一再呼籲要理性理性,但是我看難度非常大。

所以大家看到中短期對策還在持續,也在不斷的退出長效機制。北京已經安定下來了,為國家規劃了雄安新區的建設。非首都功能都將轉向雄安新區了,總部經濟,大學,醫院都將遷往雄安新區,人都走了,還有多少要房子的呢,不可能要誰都明白這個道理。

再加上房產稅一定要出臺了,今年兩會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要徵收房產稅了,現在是討論怎麼收,不是要不要收,而讓財政部調查了一下,全世界收房產稅的國家的共性,總結了四條,這4條是徵收房產稅的起點,但今年不會出臺,今年沒有啟動立法程序。今年可能起草出來,明年可能進入立程序,這種稅涉及到千家萬戶,至少三上三下,估計2020年出臺,但是效果出來了,誰都知道國家要開徵房產稅。

我們現在能徵稅的房產一共是180萬億。按1%算是1.8萬億,政府不用賣地也夠了,而且是地方稅,地方政府一定積極性很高。而且年年按評估價格徵,那你想還能買這麼多房子嗎?有人拋,有人接就不會跌,有人拋沒人接就會跌。

一線城市基本已經安定下來了。我們國內萬科,碧桂園,恆大三大住房銷售商去年的銷售額基本都在5000億以上,但你注意一線城市只有一兩百億,其他的都是來自四五線城市,等於中產階級把所有的資產都變成鋼筋水泥了。你想那樣的城市還有誰接盤?例如北京,因政府的各項政策出臺,已經下跌百分之二三十了。在調研中發現北京一套房子三四百萬交流沒問題,一上千萬流動就很慢很慢了,三四千萬基本沒有流動性,誰接盤是主要問題。

所以建議大家現在要理性再理性。要注意不要看一手,要看二手房的那個價格怎麼回事。不然的話我估計大家都這樣買個泡沫出來,大家都完蛋。要注意這個問題了,我現在一聽到搖號就緊張。最近我去無錫調研,無錫的房價不貴,最好的太湖邊上房子2萬一平方,我問大家為什麼不買房啊?老百姓回我都五套了,還買啊。大家都有房了,以後賣給誰呀。不來人口就沒有剛需,未來誰接盤。人家當地人都明白了,所以不買了。

而現在誰也不知道我們到底有多少超過了剛性需求。就像我們長沙房價是不高,但問題不能看,房價高不高,要看未來的剛需是誰,長沙還能不能繼續集聚人,大家還在集聚的話,有剛性需求就不會跌。如果剛需沒了,你要賣的話就沒人接了,最終結果就會跌。所以中國房地產這個領域總有一次,現在中國人沒有受過這個罪,你提個建議他不聽的,人有時候就是打一巴掌就清醒了,所以我估計建議大家還是關注這個問題。

人家老問我不投資房產投資啥?你要注意到,我們還是有很多可投資的地方。不是大家所想的,已經那麼沒有空間了。還是很有空間的,所以老有人問我,現在民營經濟很難做,上頭是不是想國進民退?上頭從未想過要國進民退,是現實情況引起的,不是決策層故意搞成國進民退。是政策主義結構調整,有些產業民營企業沒法介入,現在一介入很多的技術,資金門檻都很高,所以有個過程。

所以要走分工協作的路子才行,你像國營背後帶著四五萬家民營企業,我的就是做小螺絲釘的,他是國家性的分工協作,只要你做得好都沒問題。所以建議大家對房地產的問題上要警惕。因為這是個人選擇,誰也不能強迫誰,但是一定要注意謹慎再謹慎,因為各種信號反映情況都挺麻煩,近來反映的灰犀牛黑天鵝,大部分都與房地產有關,我還是從民營企業發展,愛護這個角度來講建議大家要關注這個風險。

和大家要討論的第四個問題是關於房地產的風險問題。我不想更多的展開談。但是直接的這個風險非常大,因為有感覺,不跑不知道,一跑嚇一跳。所以我覺得風險現在是蠻大的。所以建議大家能夠關注。

謝謝大家!

往期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