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美麗的城牆

在陝西省的省會城市西安,蘊藏著一座歷史悠久,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西安城牆。

西安城牆又名西安明城牆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中心區。西安城牆完全圍繞“防禦”戰略體系,城牆的厚度大於高度,穩固如山,牆頂可以跑車和操練。牆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周長13.74千米。城門有四:東長樂門,西安定門,南永寧門,北安遠門。每門城樓三重:閘樓、箭樓、正樓。正樓高32米,長40餘米,為歇山頂式,四角翹起,三層重簷,底層有迴廊環繞,古色古香,巍峨壯觀。

現存城牆為明代建築,全長13.7千米,始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1370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竣工,是在明太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政策指導下,在隋、唐皇城的基礎上建成的,當時是西安的府城。明太祖朱元璋將次子朱樉冊封為秦王,藩封、府治同在一城,因而城池規模宏大堅固,再加上後來明清屢次修葺、增建,至今保存完好。

此城牆雖為明代城牆,但時間跨度從隋唐至現代,歷經五次大的修築而成。

西安城牆主城門有四座:長樂門(東門),永寧門(南門),安定門(西門),安遠門(北門),這四座城門也是古城牆的原有城門。從民國開始為方便出入古城區,先後新闢了多座城門,至今西安城牆已有城門18座。

美麗的城牆

東門(長樂門)

長樂門俗稱東門,在建造明城牆時構築,正式名稱叫長樂門。明末李自成由東門攻入西安。李自成看到懸在城門上的“長樂門”匾額,對身邊將士說:“若讓皇帝長樂,百姓就要長苦了。”部下隨即縱火焚燬了這座城樓,直到清代重新建造。“西安事變”前,張學良將軍曾在東門城樓上組建教導隊和學兵隊。這一舊址已被修復作為西安事變紀念地。長樂門規格為6+1式門洞。

美麗的城牆

南門(永寧門)

永寧門俗稱南門,是西安城門中資格最老、沿用時間最長的一座,建於隋初(582年)。當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門中偏東的一座,叫安上門,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留作南門。明代改名永寧門。城上的箭樓在西安保衛戰(也稱二虎守長安)中被毀,城牆上的的箭樓是於2013年在原址上重建而成。南來北往的車輛行人均從正門東西兩側另闢券洞穿過。永寧門規格為6+1式門洞。

美麗的城牆

西門(安定門)

安定門俗稱西門,原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門,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被保留下來。明代擴建城牆時位置略向南移,取名安定門,寓意西部邊疆安泰康定。

美麗的城牆

北門(安遠門)

安遠門俗稱北門,明代構築城牆時建造的北門,正式名稱為安遠門。“安遠”二字是繼承中原漢族朝廷對邊遠少數民族採取的懷柔安撫政策,希望邊遠少數民族對朝廷知恩歸順。辛亥革命時,起義軍進攻滿清,安遠門戰爭激烈,交戰中北門城樓被焚燬。1983年整修城牆時,恢復了原來的箭樓。安遠門規格為4+1式門洞。

西安城牆現有城門18座,從永寧門開始順時針依次為:永寧門、朱雀門、勿幕門、含光門、安定門、玉祥門、尚武門、安遠門、尚德門、解放門、尚儉門、尚勤門、朝陽門、中山門、長樂門、建國門、和平門、文昌門。這18座城門的形成時間和規格各不相同。

據統計,城牆斷面從早至晚分為五大期:

隋唐期:現存斷面接近三角形;

唐末五代期:加厚舊城牆一點五米至兩點五米以上,頂部也加高將近一米;

宋元期:增補層處於明城牆斷面中心,土色暗褐,質地密實,夾有少量磚瓦;

明清期:將以前所築城牆的牆體全部包築於內,即是現今的西安城牆;

現代修葺層,主要是20世紀80年代初西安有關部門進行的加固處理。

美麗的城牆

敵樓

敵樓,城牆上禦敵的城樓,也叫譙樓,供各段城守部隊進行指揮瞭望傳令,放置器械物資等,平時則供守城軍士巡邏者遮風避雨休息之用,屬於一種增強城牆防禦的設施。

美麗的城牆

角樓

角樓是建在角臺上的閣樓建築,是城牆防禦工程的重要組成設施,起瞭望和防禦作用。

美麗的城牆

閘樓

閘樓是建在月城正面城門洞上的樓,因其控制著入城必經的護城壕“閘門”吊橋而得名。

閘樓也稱炮樓,是因樓內駐守士兵,置放火器火炮,以炮火封鎖入城通道,消滅進犯城門之敵,故名。

美麗的城牆

箭樓

箭樓原意思是古城牆上週圍有遠望、射箭窗孔的城樓。

其他圖片欣賞

美麗的城牆

美麗的城牆

美麗的城牆

美麗的城牆

美麗的城牆

美麗的城牆

美麗的城牆

美麗的城牆

美麗的城牆

美麗的城牆

美麗的城牆

美麗的城牆

美麗的城牆

美麗的城牆

美麗的城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