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德國再強,也有弱點,不解決這幾個問題衛冕只是空談

從整體上講,德國毫無疑問是本屆世界盃最強的球隊。這裡的“整體”,不僅是所有位置的球員,也包括戰術的恰當性,球員的默契,以及調整心態的能力。因此綜合來看,德國是最有可能奪冠的球隊,這一點毫無疑問。不過,世界盃的魅力在於,球隊在場上表現出來的實力差距遠沒有紙面差距那麼大,從而使比賽產生了大量的不確定性,因此德國並不是不能被擊敗。

德國再強,也有弱點,不解決這幾個問題衛冕只是空談

勒夫棄用了在曼城風生水起的薩內。球迷們意見不一,有的說薩內在國家隊確實差強人意,也有人說勒夫捨棄了一個板凳上的變著。勒夫的思路倒是非常清晰:薩內無論發揮好壞,他是德國隊的一種不確定性,而他四年前獲得成功的經驗,就是最小化球隊的不確定性。國家隊在一起磨合的時間畢竟有限,在世界盃這樣的舞臺上,犯錯更少的一方多數情況下就是獲勝的一方。想想四奪世界盃的意大利,對比昨天的主角阿根廷,這個道理似乎不言自明。

德國再強,也有弱點,不解決這幾個問題衛冕只是空談

那德國是怎麼做到“少犯錯誤”的呢?首先,我們要意識到,世界盃踢到半決賽之後,很大程度上時體能的較量。淘汰賽階段平均每三天一場比賽,沒有教練敢於冒險輪換主力球員,於是到了半決賽已經接近極限了。德國擁有磨合得非常成熟的中場,他們的控制力不遜於西班牙,這種控球能力能夠幫助德國隊節省很大一部分體能。兩名中衛強大的個人能力免去了中場球員過多補防帶來的體能消耗。因此,德國隊進入半決賽的時候,體能往往是佔優勢的一方。

德國再強,也有弱點,不解決這幾個問題衛冕只是空談

可是德國除了四年前的世界盃,最近幾次大賽還偏偏總是倒在半決賽。這就要說說勒夫在戰術上的結構性缺陷了。面對實力強勁且有被而來的對手,德國的攻堅能力實在談不上出色。由於穆勒的存在,德國隊的球權重心一直在自己的左路,也就是克羅斯所在的這一側。右邊的穆勒和赫迪拉憑藉自己出色的無球跑動在禁區尋找機會,而右後衛基米西也可以趁機插上獲得大片空間。然而,一旦左邊的向前推進被鎖死,右路的球員就變得碌碌無為了。兩年前孔蒂率領的意大利隊就是順著這樣的思路,逼得德國隊只能在左邊屢次嘗試45度角傳中,甚至厄齊爾都要進禁區搶第二落點。這種打法的成功率很難保證。

德國再強,也有弱點,不解決這幾個問題衛冕只是空談

左邊後衛赫克託在俱樂部的位置是後腰,他的傳控技術尚可,往返能力和速率是他的缺陷。出於穩妥起見,他可能不會壓上的太過激進。而一旦左邊鋒失去支援,他將不可避免的陷入單打獨鬥。即便是羅伊斯,現在他的爆發力也無法獨立完成推進任務。薩內可以,但是勒夫為了體系的穩定沒有帶他。而如果德國輸掉左邊路的攻防主動權,兩個邊衛赫克託和基米西的防守問題就會暴露無遺。

德國再強,也有弱點,不解決這幾個問題衛冕只是空談

只是,除了主教練的戰術博弈之外,球員的執行才會最終影響場上的結果。勒夫想必也針對兩年前對法國和意大利的比賽準備了變著,維爾納,羅伊斯和布蘭特,很大程度上會決定這支德國的上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