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海昏侯墓棺材上的這隻怪獸,和祕魯納斯卡荒原外星人遺蹟撞車了?

飛翔的朱雀

2015年,江西海昏侯墓發掘工作迎來高潮,工作人員在墓主,漢朝廢帝劉賀的棺材內板上發現了一個神秘的標誌。

海昏侯墓棺材上的這隻怪獸,和秘魯納斯卡荒原外星人遺蹟撞車了?

這看起來似乎是一頭飛翔的紅色神鳥,卻極具畢加索超現實主義的畫風

海昏侯墓棺材上的這隻怪獸,和秘魯納斯卡荒原外星人遺蹟撞車了?

一瞬間,這竟然讓人想起了1939年在秘魯納斯卡荒原發現的神秘地面繪畫

那裡面也有兩千年前繪製的飛鳥形象,與海昏侯墓中的神鳥迥然不同,又存在著某種佈局上的神似。

有人會說,南美那隻鳥,是隻有飛行員從空中才能看清,長達一百二十二米的巨型怪物,海昏侯棺材板裡面那隻鳥呢,跟iPhone手機大小差不多,就算神似也不應該有什麼關係吧?

也不好說啊,您仔細想想,納斯卡的怪鳥地面上根本感覺不到,只有飛在空中才能看明白,海昏侯墓的那隻神鳥則藏在棺材裡面,顯然設計上就都不是給人看的,同樣屬於神秘主義的作品。如果再結合傳統文化一想,這種相似甚至會讓人感到恐懼。

這是因為海昏侯棺木上的神鳥,被認為是朱雀(也有學者說是朱鳥,但按照《禮記》,朱雀就是朱鳥),而中國古代的神話中,朱雀是掌管南方的神鳥。中國古代強調天人感應,天文學家在天空上用星座畫了地圖,認為最核心的區域是三垣,即象徵皇帝的紫微垣,象徵官員的太微垣和象徵百姓的天市垣,在它們外面則是四七共二十八個星群組成的“四象”,二十八個星群即二十八宿,每個方向有七宿,分別由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種神獸掌管。朱雀掌管南方七宿,海昏侯死於南昌,當時屬於漢朝南部地區,棺木上繪有朱雀,可能代表王侯出行時朱雀在前的傳說,也可能是向這南方的天上神鳥表示敬意,在先秦朱雀被認為能接引死者靈魂上升於天。

海昏侯墓棺材上的這隻怪獸,和秘魯納斯卡荒原外星人遺蹟撞車了?

漢朝瓦當上的朱雀

天地對應,朱雀掌管南方,最南到哪裡?

南美洲的納斯卡,夠南的吧?

思之令人冷汗直冒,如果中國古人四象的邊界已經囊括了南美洲,那四象更外面的六合八荒,是不是已經超過了地球的範圍?

這種想象雖然宏大,但從歷史學上看是不大靠譜的。這是因為按照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在諸多古典文明中,南美洲是人類創造的一個獨立的文明,它甚至與中美洲以北的文明都沒有交流。但它的確很輝煌,比如說,世界共有二十三種主要動物被人類馴化,絕大多數馴化都發生在歐亞大陸,只有一種不是,那就是南美洲的羊駝。

海昏侯墓棺材上的這隻怪獸,和秘魯納斯卡荒原外星人遺蹟撞車了?

經常有一萬頭這樣的生物在你心中跑過

儘管是一對二十二,人家畢竟有自己獨到之處對不對?假如人類進化中歐亞大陸突然陸沉,那什麼四大發明、工業革命就都得指靠南美了,因為別的地方都不具備它這種發展出一個歷史的獨立性。

當然,如果真是那樣,人類發展史會變得更加漫長,因為歐亞大陸是一個面積廣闊的橫向大陸,同緯度不同地區間氣候較為一致,所以一種糧食作物或馴化動物很容易從一個地區傳播到另一個地區,而在不同地區安營紮寨,於是一個個次生文明開始多元化地發展。這種易於傳播性和多樣性大大加快了人類發展進程,而南美洲是一個縱向大陸,同樣一種糧食作物,在緯度不同的地區種植結果很不一樣,難以進行推廣,只能在本地區慢慢發展。

說這些話顯然是跑題了。真正要說的是海昏侯的朱雀和納斯卡的怪鳥應該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它們的神似而形不似正說明人類文明發展的異曲同工。

納斯卡的怪鳥,後來被學者認為其原型是安第斯山的禿鷲。

海昏侯墓棺材上的這隻怪獸,和秘魯納斯卡荒原外星人遺蹟撞車了?

這是一種翼展超過三米的巨鳥,也被稱作“安第斯神鷹”,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

那麼,中國的朱雀,有沒有自己的原型呢?

一般認為,中國象徵四象的神獸,其文化來源是複雜的。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可以認為其來源於不同部落的圖騰或宗教——例如青龍位置在東,原型是黃帝部落的龍,按照五行而言,東方屬木,木就是樹就是森林,自然應該是青色的。而朱雀位置在南,原型或與越人的圖騰鳳凰有關,五行中南方屬火,火一般用硃紅色代指,故此掌管這一方的神鳥的名“朱雀”。

然而,這並不能解析朱雀的生物學來源,因為鳳凰的來源不明,本身也是個複合體。目前出土文物顯示朱雀的產生應比戰國更早,屬於和鳳凰同樣古老的古代神鳥,究竟是從鳳凰衍生出了朱雀,還是朱雀和其他神鳥合併,形成了鳳凰,還是件說不清楚的事情。

海昏侯墓棺材上的這隻怪獸,和秘魯納斯卡荒原外星人遺蹟撞車了?

中國郵政發行的兩張郵票,一張是新石器時代的玉鳳,一張是中山靖王劉勝墓中的朱雀銜環杯,可見兩種神鳥還是有些區別的。鳳凰更強調其修長的尾部,其尾部和翼部都有精美的花紋,顯示其原型的這兩個部位可能有多彩的羽毛,與孔雀和雉雞更為接近,而朱雀強調其有強健的雙腿,但又能飛,顯示它可能是一種大型涉禽。朱雀的造型中有單足獨立的形態,也很像大型涉禽縮起一條腿站立水中的形象。

海昏侯墓棺材上的這隻怪獸,和秘魯納斯卡荒原外星人遺蹟撞車了?

被我國古代奉為仙鶴的丹頂鶴,便是這樣的大型涉禽,但它肯定不是朱雀的原型

這是因為根據我國古典文化,朱雀的原型應該具備幾個特別之處——

第一,它應該生活在南方,但能見於中原地帶,推測是一種候鳥,人們見其從南飛來,故此將其定位為南方神鳥。

第二,它應該是一種以紅色為主要顏色的大型涉禽,而且較為美麗,否則難當朱雀之名。

第三,它應該與火有一些聯想,因為南方屬火,鳳凰也有浴火重生之說,與它關係密切的朱雀,也應該有一些有關的暗示。

條件似乎苛刻,但還真有一種大鳥,似乎正好符合這些要求。

海昏侯墓棺材上的這隻怪獸,和秘魯納斯卡荒原外星人遺蹟撞車了?

這便是我國特產的“鳥種大熊貓”——朱䴉

海昏侯墓棺材上的這隻怪獸,和秘魯納斯卡荒原外星人遺蹟撞車了?

今天僅在我國生存的朱䴉,正是一種以紅色為基調的美麗大鳥

朱䴉,是東亞特有大型涉禽,曾廣泛分佈於中國、俄羅斯、日本等地,以優美典雅著稱,尤其在日本被視為皇室的象徵,備受矚目。其越冬分佈區在臺灣、福建、浙江等地,而夏季則飛回北方。所以,古代中原人把它視作南方的代表是可能的。

同時,它還真和“火”有些聯繫——朱䴉在繁殖季節身上會出現酷似燒焦的灰黑色,而且不是羽毛本色,可以洗掉,就像沾了灰燼一樣。百思不解之下,科學家們通過近距離觀察揭開了這個謎——原來朱䴉到了繁殖期頸部有一塊皮膚會分泌灰黑色的粉末,抖落到身體上便形成了“火裡逃生”的藝術效果。

海昏侯墓棺材上的這隻怪獸,和秘魯納斯卡荒原外星人遺蹟撞車了?

彷彿經歷“火焚”的朱䴉

如此說來,如果說朱䴉是朱雀的原型或其原型之一,有一定的可信性。

然而,這裡面也有一點奇怪的地方,那就是今天的朱䴉是一種留鳥,而不是一種候鳥。這其中,還有一個令人嘆息的故事。

朱䴉曾經數量甚多,且其並不怕人,經常到稻田中啄食螺螄、蛙類為食,人類也將其視為瑞鳥。但隨著人類進入現代農業社會,朱䴉的數量卻驟然減少。1964年,在最後一次於野外見到朱䴉之後,這種曾廣泛分佈的大鳥便消失了蹤跡,以至於人們將其列入滅絕動物的名單。對於朱䴉的滅絕,人們曾百思不得其解,比如日本,因為喜歡這種動物,古代竟然有射殺朱䴉或丹頂鶴者處死的嚴酷法令,但朱䴉依然越來越少,乃至絕滅,這是為什麼啊?

就在人們惋惜之時,1982年,中國的科學家經過長期跟蹤,終於在陝西洋縣發現了一群野生朱䴉,這七隻朱䴉,成了其種群得以繁衍的根苗。

這個消息迅速傳遍了世界,如獲至寶的科學家們是何等狂喜,可想而知。這七隻朱䴉立即獲得了最高的保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如今,陝西的野生朱䴉群已經恢復到一千多隻,曾經被認為消失了的神鳥“朱雀”,終於復活了。

海昏侯墓棺材上的這隻怪獸,和秘魯納斯卡荒原外星人遺蹟撞車了?

根據科學家從基因角度判斷,一萬年前獵豹也曾瀕臨滅絕,所有今天的獵豹都來自於當時一個倖存的家庭,不料朱䴉也經歷了這樣的故事

那麼,為什麼陝西洋縣的朱䴉得以倖存呢?經過科學研究,人們終於揭開了這個秘密——原來,朱䴉的滅絕,與大型喬木的消失、氣候的變遷都有關係,但最主要的因素,是農業走向現代化之後,大量農藥和化肥的使用,使田間的螺、蚌、蟲等生物大大減少,倖存者也往往積蓄有致命的毒素。於是,以它們為食的朱䴉便難以避免地受到影響而大量死亡或絕育,最終滅亡。

然而,陝西洋縣的朱䴉是幸運的,當地還在實行比較傳統的農耕方式,而且自然環境較為完好,因此為朱䴉保住了一個棲息的園地。更重要的是,由於當地氣候冬季也較為溫暖,這些朱䴉偏巧是不遷徙的,也就是說,已經從候鳥變成了留鳥。這成為它們倖存的關鍵。

如果它們是候鳥,無論當地條件多好,它們在遷徙途中難免要覓食,便難免遇到其它朱䴉同樣的命運。作為留鳥,它們不遷徙,也就沒有這個問題了。結果,因為反常規的生活方式,它們反而避開了滅頂之災。

海昏侯墓棺材上的這隻怪獸,和秘魯納斯卡荒原外星人遺蹟撞車了?

對朱䴉來說,這是一個幸運的故事,然而,卻折射出了無數野生動物,在人類文明面前的脆弱和無奈。

也許,我們人類真的應該做點兒什麼,因為,只有我們,才能在這個地球上,為它們提供一個共同生存的機會。

這個它們,不是神鳥朱雀,只是和我們曾千年萬年共同生活在這裡的朱䴉和其它的野生動物們。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