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朱元璋究竟殺了多少開國功臣?他是為百姓,還是為兒孫?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起自布衣,驅逐蒙元重光華夏,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功越千古。然而,他在有生之年大殺開國功臣,株連甚廣,也一直飽受詬病。

朱元璋殺功臣的直接原因,便是是為了讓自己那些在大明軍中根基淺薄的兒孫,能夠世世代代坐穩皇位,才要除掉那些在軍隊中親信甚多的開國元老宿將。

而朱元璋大殺功臣的根本原因,則是這個人僅視天下為他一家一姓打下的私產,不肯與任何別人“共天下”,骨子裡的冷酷自私到了極致。所以才不願與其他任何開國功臣共享富貴,而根本無論這些功臣是否對明朝江山真有實質威脅。

朱元璋究竟殺了多少開國功臣?他是為百姓,還是為兒孫?

朱元璋誅殺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功臣,是他唯一在世的親侄子朱文正。尚在大明王朝正式建立之前。在朱元璋名義上還在“龍鳳皇帝”韓林兒的麾下做吳國公的時候,他的長子朱標年紀尚小,威信全無,因此朱文正也是當仁不讓的西吳軍二號人物。軍中上下誰都知道,如果朱元璋萬一有什麼意外,就必然是由朱文正來繼承他的基業。

然而,等到朱文正在洪都(即南昌)保衛戰據城死守,力抗陳友諒號稱60萬的大軍圍攻,令其士氣低落、師老兵疲,為西吳軍在之後的鄱陽湖大戰中大獲全勝,立下首功後不久,就被朱元璋以“私通張士誠”的罪名處死。

朱元璋究竟殺了多少開國功臣?他是為百姓,還是為兒孫?

那麼問題就來了,朱文正死守孤城力抗幾十萬敵軍,危如累卵的時候都沒起異心,偏偏要鄱陽湖大戰打完,人人都知道天下差不離就要姓朱的時候,作為此役首功之臣、西吳軍武將之首的大都督,居然大發神經,去投靠已經是等死狀態的蘇州張士誠?

這就和後來朱元璋處決大明丞相胡惟庸的罪名,居然是裡通賣國、“通倭”一樣,簡直就是侮辱當時後世所有人的智商。

朱文正之罪,當然只是因為他立下世人皆知的蓋世功勳,偏偏又不幸並非朱元璋的親兒子,因此就成了極大的威脅,等到天下大局已定時,當然要騰出位置來,給投胎技術更好的朱標朱棣們。

朱文正比之後來那些大明功臣,“幸運”也在他畢竟還是朱元璋的親侄子,因此極重視自己親族(當然不能和親兒子比)的朱元璋,開國後還是封了朱文正之子為靖江王,封藩廣西,世襲罔替,待遇雖然肯定不及皇子親王,但又遠高於尋常的郡王。

而那些異姓功臣們,可就沒這麼好的待遇了,朱元璋在位期間,不止是先後處死了李善長、藍玉、馮勝、傅友德、常升(常遇春之子)、鄧鎮(鄧愈之子)這六個國公,更一共斷絕了六個公爵三十三個侯爵的蔭封,其對功臣的殘酷程度,遠遠超過了此前以誅滅功臣而聞名的漢高祖劉邦,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空前絕後。

朱元璋自己開列了一個“一公十三侯二伯”的逆臣錄,其實被他殺的遠遠不止這些人,以下且看名單:

  • 韓國公李善長,滅族;

  • 涼國公藍玉, 滅族;

  • 宋國公馮勝, 處死;

  • 穎國公傅友德,處死;

  • 江夏侯周德興,滅族;

  • 南雄侯趙庸, 滅族;

  • 臨川侯胡美, 處死;

  • 定遠侯王弼, 處死;

  • 德慶侯廖永忠,處死;

  • 永平侯謝成, 處死;

  • 崇山侯李新, 處死;

  • 延安侯唐勝宗“坐胡惟庸黨”,滅族。

  • 吉安侯陸仲亨“坐胡惟庸黨”,滅族。

  • 平涼侯費聚 “坐胡惟庸黨”,滅族。

  • 河南侯陸聚 “坐胡惟庸黨”,滅族。

  • 滎陽侯鄭遇春“坐胡惟庸黨”,滅族。

  • 宜春侯黃彬 “坐胡惟庸黨”,滅族。

  • 靖寧侯葉升 “坐胡惟庸黨”,滅族。

  • 鶴慶侯張翼 “坐藍玉黨”,滅族。

  • 景川侯曹震 “坐藍玉黨”,滅族。

  • 會寧侯張溫 “坐藍玉黨”,滅族。

  • 普定侯陳桓 “坐藍玉黨”,滅族。

  • 舳艫侯朱壽 “坐藍玉黨”,滅族。

  • 懷遠侯曹興 “坐藍玉黨”,滅族。

  • 淮安侯華雲龍,其子華中“坐胡惟庸黨”,處死,爵除;

  • 鄂國公常遇春早死,其子開國公常升,“坐藍玉黨”處死,爵除;嘉靖年間,常遇春後人襲封懷遠侯。

  • 衛國公鄧愈早死,其子申國公鄧鎮“坐胡惟庸黨”,處死,爵除;嘉靖年間,鄧愈後人襲封定遠侯。

  • 汝南侯梅思祖早死,被追罪為“胡惟庸黨”,滅族。

  • 東平侯韓政早死,其子處死,爵除。

  • 濟寧侯顧時早死,被追罪為“胡惟庸黨”,爵除。

  • 靖海侯吳禎早死,被追罪為“胡惟庸黨”,爵除。

  • 鞏昌侯郭興早死,被追罪為“胡惟庸黨”,爵除。

  • 營陽侯楊璟早死,被追罪為“胡惟庸黨”,其子處死,爵除,

  • 臨江侯陳德早死,被追罪為“胡惟庸黨”,爵除。

  • 六安侯王志早死,被追罪為“胡惟庸黨”,爵除。

  • 南安侯俞通源早死,被追罪為“胡惟庸黨”,爵除。

  • 永義侯桑世傑戰死,其子桑敬封徽先伯, “坐藍玉黨”,處死,爵除。

  • 燕山侯曹良臣戰死,其子曹泰封宣寧侯, “坐藍玉黨”,處死,爵除。

  • 金山侯濮英戰死, 其子濮璵封西涼侯, “坐藍玉黨”,處死,爵除。

以上一共是六家公爵、三十三家侯爵被除封。此外,還有:

  • 右丞相、忠勤伯汪廣洋,處死,

  • 誠意伯劉基,被宣佈為“被胡惟庸毒死”,

  • 曹國公李文忠,被宣佈為“被庸醫害死”,那些醫生都遭滅族,

  • 信國公湯和,雖然善終,然而他的子孫也不得嗣爵,爵位停襲,嘉靖年間,湯和後人襲封靈壁侯。

因此,史書上才會有【及洪武末年,諸公、侯且盡,存者惟耿炳文及武定侯郭英二人】的說法。

但是和燕王朱棣的岳父魏國公徐達一門相比,和子孫世鎮雲南的西平侯沐英相比,長興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又算不得什麼了。徐家和沐家才是洪武一朝真正僅有的大贏家。

魏國公:徐達

朱元璋究竟殺了多少開國功臣?他是為百姓,還是為兒孫?

然而,就在朱元璋先後以“胡惟庸”“藍玉”兩大案,大殺功臣、或論罪其子孫,殺戮滅門無數的同時,卻又給自己那二十四個兒子和一個侄孫盡數封王,更讓他們世襲罔替,裂土封藩一方。

朱元璋究竟殺了多少開國功臣?他是為百姓,還是為兒孫?

朱元璋一邊給明朝官員們制定了歷史上最低的工資標準,另一方面又給了自己兒孫遠超之前歷朝皇子親王的物質待遇,禮絕百僚的尊崇地位、代代不減的肥田厚祿。

他規定皇子封為親王后,年俸萬石,是官員最高俸祿的七倍,還不包括大量的土地等其他賞賜。諸王的府第、服飾規格和出行儀仗,只差天子一等,其他公侯大臣見了這些龍子龍孫,都要“伏而拜謁”。

需知道此前的唐宋時期,親王如不另加官銜,品級不過三品,和宰相見面是互相持平禮;更早的秦漢時期,連皇帝都需禮敬丞相,行賓主之禮。普通皇子更需反過來禮敬丞相和三公大臣。

足見朱元璋對自家子孫之優厚,以至於明人感慨,“我朝親親之恩,可謂無所不用,其厚遠過前代矣”。

所以,朱元璋殺功臣,究竟是為國家為百姓,還是為自己兒孫,顯而易見,一目瞭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