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電視劇《渴望》中劉慧芳和王滬生真的相愛嗎?

劉盛榤


慧芳和滬生之間的愛情,有那個年代的痕跡,就是人與人之間那種質樸的情感。可能連當事人的劉慧芳和王滬生自己都搞不清楚,到底是愛還是一種同情或者憐憫。初次相遇的兩個人,可能都對彼此有點新鮮感。

滬生一個文弱的知識分子,生的俊俏,巧言花語,生性浪漫,比起陪慧芳一起長大的木訥,沉穩的大成,的確會讓年輕的慧芳芳心大亂,主要是慧芳這個人心地善良,就是我們俗話說的“爛好人”,見不得別人過的不好。處在人生低潮的滬生,慧芳宛若一股溫暖的眼光,走進他的世界,給他帶來慰藉和力量。

這就是兩個人之間的愛情,特殊背景下質樸的情感。如果滬生能安心的在小衚衕過一輩子,慧芳也會守護她一輩子,為他生兒育女,一個質樸的中國傳統婦女。無奈愛情終究抵不過現實,滬生本來就是一個心大的人,他不甘心只過著普通人柴米油鹽的日子。他就那麼一意孤行的走了。

滬生過上了自己要想的生活,卻失去了人生最大的幸福,留下了人生最大遺憾,在驀然回首,自己已經無法回頭,只有一生的悔恨和愧疚。他再也不配對慧芳說愛,慧芳的愛,滬生給與不了。相對慧芳來說,滬生就像一個跳樑小醜,只能在自己所追求的世俗的圈子裡跳來跳去,始終跳不出自己的狹隘和自私。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似乎也能理解滬生,感情要不負對方很難,只能說有緣無份,就像歌詞說的當年好睏惑。慧芳還是一如既往的生活著,善良的給予身邊的人溫暖,她就是一個寫故事的人,把曾經悠悠歲月寫成了一首歌。


禾苗苗苗


學生的代表作四十三萬字的長篇小說希望之歌,就是從看到渴望之後而萌生的寫作念頭,經過近三十年斷斷續續的構思,草擬,反覆修改,直到笨腳笨手地將其變成電子稿,再在屏幕上精改一年,出版前又細校半年,終於由鳳凰出版社付梓面世了。它反映了大西部人民真實生活和精神面貌及其追夢歷程。沒有渴望就沒有希望之歌,後者正是前者的續篇,使整個歷史不至於有斷裂的痕跡,渴望是一種精神,希望之歌是這種精神的延續,當中國夢在祖國大地實現時,再將兩聯繫起來觀看分析總結,將有新的發現和收穫。希望之歌作者杜鵬黃,即孤雁長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