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溫州一家人的“錢”途

溫州一家人的“錢”途

蒼南縣金鄉鎮,有著600多年曆史的浙南古鎮,至今仍然保留著發音獨特的金鄉方言,鎮中的幾條老街上,還可以見到清末民初時建造的老式四合院。

不久前,央行行長易綱在博鰲論壇上宣佈要放開銀行存款利率,我國將進一步加快利率市場化進程。這一信息不僅引發了全球金融界的討論,更是勾起了這個偏遠古樸小鎮上不少老金鄉人的回憶。

“我們金鄉信用社正式啟動利率浮動是在1980年10月1日。”金鄉信用社原主任陳加渠對這個特殊的日子記憶猶新,“當時是冒著極大的風險進行試點,是全國最早搞利率浮動改革的,現在回想起來,能夠參與對全國都有影響的事情還是很自豪。”

而對於鎮上的浙江興豐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宇來說,上世紀80年代初的利率改革更是他們一家跟錢打交道的一個轉折點,“之前家裡的資金來源全部是民間借貸,那是第一次聽到父親說去銀行貸款。”

溫州一家人的“錢”途

金鄉信用社已改製為蒼南農商銀行金鄉支行。我國利率浮動改革的“第一槍”曾在這裡打響。陳聳 攝

供鋁大戶

請來“記賬先生”

“父輩那一代特別敢闖敢拼。”陳宇的父親陳光鈿以及叔伯是改革開放下海的第一波弄潮兒。那時,金鄉鎮上的徽章、商標作坊悄然興起,訂單不斷,作為原材料的鋁走俏,陳光鈿便瞄上了這塊生意。

跟所有白手起家的溫州人一樣,民間借貸是啟動資金的來源。當時金鄉的民間融資渠道異常豐富,基於鄉里鄉親的信任,獲取資金相當方便。由於經商頭腦好,陳光鈿的鋁板廠很快就打開局面,成為金鄉鎮的供鋁大戶。

陳光鈿的創業階段帶著資本原始積累的瘋狂。當時陳家還特意請了記賬先生打理賬目,“賬本都有厚厚的十幾摞,上世紀80年代初就上百萬元資金往來。”陳宇回憶。

1980年,與陳光鈿相識的信用社主任陳禮栓帶來了一個消息:信用社放開利率,比社會借款低,鼓動陳光鈿去信用社貸款。陳光鈿第一次試貸了1萬元。

當時陳光鈿還不知道自己這一貸,是“破天荒”的,金鄉信用社也因為這個創舉被譽為“全國浮動利率啟動點”載入史冊。

在1984年接任金鄉信用社主任的陳加渠回憶,浮動利率改革,為農民提供了較為優惠的創業資金,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生機。在他泛黃的筆記本里,記錄著上世紀80年代初,金鄉鎮金星村歷年產值的鉅變:1980年342萬元,1982年840萬元,1984年1734.09萬元。

陳家的鋁板廠向信用社貸款的額度不斷攀升,經營產值也走出了陡峭的上升曲線。後來,陳家買地蓋廠房,成立浙江度豐實業有限公司。陳宇也正式加入公司,跟父親各佔一半股份,開始專業印鐵製罐,並且貸款買下了當時省內很稀缺的制鐵機。

1986年11月,被譽為全國首批“民間銀行”東風城市信用社、鹿城城市信用社誕生。1987年9月21日,經央行批准,《溫州市利率改革試行方案》實施,溫州成為全國首個進行利率改革的試點城市。

對於陳家來說,民間借貸提供了創業階段的支撐,而金鄉信用社利率浮動改革讓他們接觸到正規金融體系,多元融資理念得到啟蒙,陳家公司也逐步成長壯大。

“葉文貴、王均瑤他們當年的第一筆貸款都在我們信用社借的。”回憶起那段“摸著石頭過河”的時期,陳加渠頗有感慨。如今在外的金鄉人已經創建了五家上市企業。

買斷父親股權

“獨立門戶”

進入上世紀90年代末,在政策桎梏與宏觀經濟週期調整的雙重掣肘下,民間資本多、投資難,中小企業多、融資難開始考驗著溫州。溫州出現了“逃廢債”風波,並由此催生了第二次金融改革。

“父親習慣了社會融資,金額很大,企業的負債率太高。”2000年,陳宇和父輩開始在企業融資槓桿上出現分歧。“老一輩用民間借貸來騰挪資金不符合企業發展需求。”先後在中科大和清華進修過金融的陳宇記住了一句話:看不懂金融和財務報表的企業家是做不好企業的。“盤根錯節的民間借貸消耗精力,而且藉資隨時要拿走,很沒安全感。”

正當陳宇想逐步剝離民間借貸、重整企業融資結構的時候,溫州又迎來新一輪金融改革。

2002年,溫州又被央行批准為全國唯一的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這次改革的目的是為了理順農村金融機構發展路徑,商業銀行產品、服務創新成為改革重點,以便更加有效服務民營企業。

當時,很多農村信用社的門口都條幅飄飄,“歡迎到XX信用社來存款”“XX農信社在全國率先實行存款利率上浮30%”等。條幅在告訴人們,這裡是金融改革的“試驗田”。

作為溫州金融改革的一項內容,在2002年瑞安、蒼南全國試點的基礎上,2003年2月溫州農信社大面積鋪開浮動利率改革。這一改革大大吸納了民間資金進入正規金融渠道,推動了民營經濟的新一輪發展,同時又打擊了民間高利貸行為。

本次金融改革主要涉及六大領域,包括創新國有商業銀行經營機制、民資入股城市商業銀行、加大對“三農”支持力度、推進存貸利率改革、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像推行小額貸款營銷的“三包一掛鉤”制度後,銀行辦理抵押貸款的時間從8個小時縮短為1個小時。

各項改革方案一路推進,給溫州經濟注入了一股全新的活力。“不僅貸款的金額有傾斜,速度也快了很多。銀行服務跟上後,企業也好發展。”陳宇欣喜地發現去銀行貸款更方便了。在2006年,陳宇用3000萬元將父親的股權全部買下,改名為浙江興豐文化用品有限公司,開始獨自經營。

企業“重生”

希望女兒接班

2002年啟動的金融改革,開啟了溫州金融業發展的“輝煌十年”,讓溫州成為與上海、深圳並列的全國金融生態最優城市。但進入2011年,金融風潮又來了。過度借貸在溫州吹出一個巨大的信貸泡沫,以一場慘烈的民間借貸危機終結。

陳光鈿因為投資鐵礦失敗,欠下數千萬元債務。因失去償還能力,債務大部分交由陳宇負責。“父親是一夜白頭,我在剛開始的那幾年因為太焦慮睡不著,全身長滿了疹子。”

2012年3月28日,國務院批准溫州設立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12項金改任務涵蓋規範發展民間融資、金融機構准入、金融產品創新、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等方面。第三次金融改革也創下15項全國“首創”:首批民營銀行、首家民間借貸中心、首家民間資本管理公司、首個地方金融管理局……為全國金融改革提供了一條可鑑之路。

陳宇注意到,這次金改對活躍的民間融資釋放出“疏”的強烈信息,全國首部專門規範民間融資法規《溫州市民間融資管理條例》施行。“如果在當時民間借貸就有登記制度和這麼多的融資渠道,父輩可能就不會經歷這樣的失敗。”

風險處置被稱為金改的“最難之戰”。為了剪斷擔保鏈和投資鏈,政府啟動企業幫扶。陳宇的興豐文化用品有限公司也成為幫扶對象。因為民間借貸的拖累,企業資金週轉困難,員工從原本400人縮減到200人。

“在今年年底應該就能還清了。”經過五年掙扎和努力,陳宇又看到了希望,緊皺的眉頭終於慢慢打開。2012年以來,我市共協調幫助1800多家企業處置風險,全市不良貸款率也從高峰期的4.68%下降至1.7%,從中能感受到金改給溫州帶來的積極變化。

而陳家的故事也在繼續。“女兒明年就大學畢業了,按照計劃她將接班。”陳宇說。

(應採訪對象要求,陳家姓名和公司皆為化名)

記者 鄒雯雯 尤成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