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分佈式可再生能源會遇到哪些“成長的煩惱”?

全文2552字,閱讀大約需要

4分鐘,建議收藏觀看

南方能源觀察

微信號:energyobserver

[email protected]

eo記者 姜黎

為了回應“531”文件,2018年6月6日上午,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與光伏行業協會部分企業代表進行了座談,其中再次提到切實推動分佈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

“531”文件發佈後,業界紛紛判斷,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光伏產業將進入低谷。對於分佈式光伏,文件在規模上提出限制,並且降低了補貼標準,原本“半推半就”的分佈式市場化交易,連帶增量配網等相關改革舉措被普遍視為“救命稻草潛力股”。

然而,發展包括光伏在內的分佈式可再生能源遇到的“煩惱”可能比想象中要多。除了要承受不斷減少的補貼壓力外,分佈式要體現其對用戶及電力系統的價值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分佈式可再生能源+增量配網:沒有捷徑

2017年底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佈發改能源〔2017〕1901號《關於開展分佈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的通知》的時候,也正是增量配網改革繼2016年的沉寂之後突然加速之際。分佈式可再生能源與配網結合的相關研究在彼此的報告中屢見不鮮。

華北電力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院相關專家指出,對於分佈式電源來說,找準需求是其發揮作用,體現經濟效益的基礎,與電源自身去尋找合適的用戶相比,和配網結合能夠獲得更豐富的需求組合;對於增量配網來說,引入分佈式電源,一方面因為縮短了送電距離,減小損耗,從而減少中間成本,另一方面還能為配網整體帶來電費收入,可以說是集眾優點於一身。

增量配網改革剛開始時,以電力能源供應見長的眾多大型發電企業對配網表示出一定興趣。但在國家明確電源不可為增量配網拉專線供電之後,不少發電企業認為,只有“網”的生意,無法做到“自力更生”,很難在配網業務中發揮自身優勢,因此對增量配網的熱情漸漸淡了下來。

部分增量配網業主對接入分佈式可再生能源的風險也有所研判,主要集中在營收和系統安全兩方面。一是由於電網規劃超前於分佈式發電項目准入,當區域電網大規模接入分佈式發電,間接增加增量配電網冗餘投資;二是根據相關政策文件,區域內分佈式發電項目,由電網企業支付國家度電補貼,由於可能生能源電費補貼滯後現象普遍,若由配網公司代收,將影響配網資金流;三是由於光伏、風力發電負荷具有階段性、隨機波動性、不可控性、季節性等特點,將增加區域電網調度難度,同時考慮到棄風棄光等電量指標,可能需要強制消納,進一步增加電網調度難度。

分佈式可再生能源要減少對大電網的依賴,為用戶提供價值,甚至做到“自力更生”沒有捷徑可走。英國巴斯大學電子與電力工程系教授李芙蓉認為,分佈式電源的市場實際上是負荷曲線變化產生的市場,不少分佈式項目都是以能源供應方參與為主,對電網運行不一定精通,如果缺乏精確的控制技術,配網引入電源將是新的麻煩。

“為實現系統實時平衡,相比分佈式電源,尤其是間歇性的可再生能源,大電網可調用的資源可以說是極其豐富的,分佈式接入配電網,要充分體現分佈式的價值,必須對電源和負荷特性進行精確匹配。”

據瞭解,英國的分佈式項目,尤其是分佈式光伏、風電,如今對電池產生了較大興趣,因為儲能應用能夠讓原本彈性很低的分佈式電源“動”起來。儲能系統能給分佈式光伏業主帶來額外收入,讓在夜間無法運作的光伏電源依然有電力送給電網。隨著英國政府削減可再生能源補貼,在光伏電源中加裝儲能設備的案例開始出現。

但因為分佈式能源的電錶和設備位置大多是固定的,缺乏彈性的調整空間,如何配置儲能系統還有待更多政策細則出臺,同時,增設儲能系統勢必會提高成本,需要準確評估分佈式電源是否有能力加裝,以及如何分配利潤等風險。

“無論在英國還是中國,分佈式都還很年輕,尚處在嘗試階段,需要政府和企業一起探索。”李芙蓉說。

分佈式供能VS集中式供應:兩個賽道

2017年10月底,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關於開展分佈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的通知》(發改能源【2017】1901號)。《通知》指出,分佈式發電“過網費”標準按接入電壓等級和輸電及電力消納範圍分級確定。“過網費”核定前,暫按電力用戶接入電壓等級對應的省級電網共用網絡輸配電價(含政策性交叉補貼)扣除分佈式發電市場化交易所涉最高電壓等級的輸配電價執行。

eo曾報道過,業內人士認為,分佈式發電中的“過網費”採用電壓等級為單一衡量維度,但目前的電價體系中包含政策性交叉補貼,而交叉補貼又是多層次、多維度的體系,可能存在於同一省區不同地市之間,工商業與居民用戶之間等等,相互交錯。因為有交叉補貼的存在,分佈式發電市場化交易的“過網費”很難用“電壓等級扣減”的思路算清楚。

李芙蓉指出,其收入應體現其為負荷曲線所做出的貢獻,與電網間的結算需要逐條列清各項費用,如果糾纏在一起,不利於雙方後期的發展。

長遠看來,根據分佈式在歐美等國的發展情況,發電企業和電網公司還擔心另一件事情,那就是電力集中化生產供應模式受到威脅。

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電力工業組織愛迪生電力協會在其發佈的一份報告中警告說,電力行業正在面臨“破壞性的挑戰”。電力公司擔心,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和家庭啟用太陽能、風能和其他新能源自行生產電能,他們將失去顧客和收入,與此同時還得繼續負擔維繫龐大電網的費用。這樣一來,電力公司將不得不提高電價,導致更多顧客流失,境況更加雪上加霜。在業內他們稱這一連鎖反應為“死亡螺旋”。

類似的情況在英國也正在發生。分攤大電網成本的用戶越來越少,必將抬升電網用戶的用電成本,這又會導致更多用戶尋求“自給自足”。據悉,目前可能的解決方案是輸配價格被抬升的部分由分佈式電源和用戶共同承擔,但如何對抬升部分進行測算,分攤標準等都在艱難博弈之中。

為了應對“死亡螺旋”,一些電力公司已經開始進軍分佈式發電領域。2017年,亞利桑那州最大的公共電力公司啟動了住宅太陽能計劃,為約1500個家庭提供太陽能;新澤西電力公司NRGEnergy的首席執行官大衛·克萊恩宣佈推出小型天然氣發電系統,允許連接天然氣的公司和家庭脫離電網;類似的邏輯促使太平洋電氣和南加州愛迪生公司和分析消費數據的新企業FirstFuel合作,為消費者提供節能服務。

“除了以發電為主營業務外的企業,綜合能源集團對發展分佈式的興趣似乎更為明顯。”李芙蓉說。

綜合能源系統作為集中式供能的補充方式,能夠促進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高能效水平,若能與自身產業形成循環,多種能源互補應用,對行業發展有益,但安全可靠性和經濟性在一定時期內,都將是世界範圍內的兩大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