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荒謬!中國“貴”為世界第一汽車市場,CR-V車主只能“站街”維權

圖:網絡

荒謬!中國“貴”為世界第一汽車市場,CR-V車主只能“站街”維權

今天,5月22日,是東風本田正式啟動CR-V召回的日子。6天前,5月16日,東風本田公佈了最新的召回方案,新方案承認發動機“存在設計缺陷”,並拿出了一系列具體的補救措施。但是,很多消費者對新方案依然不滿意,5月21日,齊齊哈爾市質監局關於170餘位車主聯名反對東風本田CR-V召回方案的文件刷爆各社交平臺。

荒謬!中國“貴”為世界第一汽車市場,CR-V車主只能“站街”維權

與此同時,一封由吉林省松原市CR-V車主發佈的題為《2017款思威(CR-V)用戶致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及其特約銷售服務店的聯名信》廣泛流傳,成為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的熱點。

顯然,東風本田1.5T車型機油增多事件遠沒有畫上句號,就算不考慮思域、冠道等尚未召回的其它車型,首先被召回的CR-V也沒有完全過關,導致很多消費者因對召回方案心裡沒底而一直心情焦慮。

荒謬!中國“貴”為世界第一汽車市場,CR-V車主只能“站街”維權

擠牙膏式的召回

是消費者無理取鬧?還是東風本田沒有誠意?簡單回顧一下東風本田應對此次事件的經過吧,在有消費者反應“機油增多”的問題後,東風本田第一次在北京、長春舉行媒體見面會時,強調是因為天冷的原因,並且其技術負責人還強調“不會召回”、“不會刷ECU”。

荒謬!中國“貴”為世界第一汽車市場,CR-V車主只能“站街”維權

而其2月12日第一次提出的召回方案,恰恰是“刷ECU”,當然還有“修改機油尺”和“修訂用戶手冊”。消費者當然不滿意,於是3月1日起CR-V停售了,成功躲過了3·15。70多天後,東風本田拿出了新的召回方案,並恢復銷售,這次最大的進步是承認了發動機存在設計缺陷,但是依然強調“低溫”是重要原因,但事實在南方問題也一樣存在。

荒謬!中國“貴”為世界第一汽車市場,CR-V車主只能“站街”維權

從整個過程看,東風本田雖然表現出“很積極”的態度,但是在具體的方法上卻像“擠牙膏”,直到現在也沒有完全讓消費者滿意。消費者質疑的點主要集中在如下幾個方面:1、執行召回後能否解決質量問題?2、召回措施是否犧牲了油耗和功率?3、如何對消費者的損失進行賠償?4、車輛延保的免責條款,“不當使用”和“不當維修”如何界定?等等。

是法律不健全嗎?

對於東風的這次召回,很多中國消費者不禁會聯想到一些國外的召回案例,以及企業犯錯誤之後對消費者的態度和受到的懲罰。

印象最深的就是豐田2009年至2010年間在美國大批量召回,導致產品殘值下跌,美國消費者就此提起集體訴訟,最終豐田支付了11億美元與消費者達成和解。還有就是“大眾排放門”,僅僅是因為排放造假,尚沒有影響車輛的使用,就被罰了約15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000多億。

荒謬!中國“貴”為世界第一汽車市場,CR-V車主只能“站街”維權

這個對比讓人震撼,同時也讓人氣憤。如今,中國早就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結果汽車比美國貴很多不說,在服務環節也差距如此之大,問題出在哪兒?是我們的法律不健全嗎?

誠然,汽車召回制度起源於美國。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律師拉爾夫發起運動,呼籲國會建立汽車安全法規。他努力的結果,就是《國家交通及機動車安全法》。該法律規定,汽車製造商有義務公開發表汽車召回的信息,且必須將情況通報給用戶和交通管理部門,進行免費修理。隨後,日本、加拿大、英國等發達國家迅速推廣。

中國也於2004年3月15日正式發佈《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2004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並於2013年升級為《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2016年又頒佈實施了《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至此,企業實施召回的積極性和汽車召回的數量才有了明顯的提升。

可見,單就召回制度而言,中國基本和國際接軌。但是在具體的賠償環節,差距還是很大的,目前中國的召回企業在“承擔消除缺陷的費用和必要的運送缺陷汽車產品的費用”這個方面基本做到了,但是對於消費者因召回造成的損失卻很少有涉及,比如現在CR-V車主提出的“二手車殘值降低”問題,廠家並沒有相關的賠償。

對於繼續維權的車主,開始有一些不理解的聲音,甚至有人用了“刁民”、“訛詐”這種不友好的詞語,這其中甚至有很多同樣是受害者的CR-V車主。其實,《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一條說得很清楚,“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所以消費者的訴求是合理的。

荒謬!中國“貴”為世界第一汽車市場,CR-V車主只能“站街”維權

荒謬!中國“貴”為世界第一汽車市場,CR-V車主只能“站街”維權

可以說,從2016年起,中國汽車召回正式進入“常態化”階段,然而召回常態化之後,由召回衍生出來的諸多問題,仍然缺乏具體可行的規定。除了經濟賠償,還有對召回實施情況的監督,目前都還處於無法可依的狀態。

因此需要通過進一步立法,來規範召回後續的若干事項,切實滿足消費者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期待,全方位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而在法律沒有規範之前,正是這些不惜時間和精力“較真兒“的消費者,對社會的發展起推動作用,就像60多年前那個美國律師一樣。

這幾天,中美針對貿易問題達成共識,雙方都做出了一定的讓步,中國的讓步就是降低關稅,增加對美國商品的進口,而汽車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在聲明中有一句話是“為滿足中國人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也就是說,中國進口的前提是與中國消費升級一致的,這就要求必須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

荒謬!中國“貴”為世界第一汽車市場,CR-V車主只能“站街”維權

而對於消費者來說,更好的產品和服務也都需要自己爭取,很多人固有的“怕麻煩”的思想,被商家利用,所以在產品和服務上自然就不給力。隨著關稅的下調,會有越來越多的商品湧入,如果消費者不提高自己對產品和服務的標準,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

因此,我們應該為那些為了自己的權益繼續和東風本田“死磕”的CR-V車主點贊。我們非常希望,東風本田“機油門”事件能夠成為中國汽車召回制度和相關法律體系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標誌性的轉折點,也能成為中國消費者權利意識跨越式提升的轉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