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令人魂縈夢繞的五種潮汕小吃

令人魂縈夢繞的五種潮汕小吃

吃牛肉記得燙一下就撈出

每次自我介紹是汕頭人,大家第一反應都是:“哇你們的牛肉火鍋好好吃啊!

此言不虛,牛肉火鍋鍋底原汁原味,沒有太多複雜佐料,牛雜筋道有嚼勁,牛肉丸爽口彈牙,瘦肉滑而不膩。

但潮汕不僅有牛肉火鍋,還有隱匿在街頭巷尾的各色誘人小吃。偶爾也會炸一兩個福建人來吃。

以下是我個人輾轉各地,依舊心心念唸的家鄉美食:

一 無米粿

令人魂縈夢繞的五種潮汕小吃

韭菜餡的無米粿

都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偏偏有一種潮汕小吃叫囂道:我們即是無米之炊。

相傳,有位巧媳婦在做飯時發現大米沒有了。於是她靈機一動,用番薯粉做粿皮,用現成的韭菜做餡料,製成了這種美食。這種不需要大米的食品很快推廣開來。

小時候最喜歡吃小學門口的無米粿,餡料不止韭菜,還有土豆,包菜。

看阿姨煎無米粿簡直是一場視聽盛宴。

一個個無米粿裹挾一層鵝油,在油鍋裡奮力掙扎,翻滾逃竄,逐漸變得焦黃。

嗶咔一聲,鵝油與粿皮相見恨晚,一點就著,纏綿在一處,耳邊響起它們相知相融的愛的交響曲。

如此聲色犬馬,令人接過新鮮出爐的無米粿就顧不得燙,狠不得當場對這金黃剔透之食生吞活剝。

二 番薯粿

令人魂縈夢繞的五種潮汕小吃

炸得金黃的番薯粿

不是我獨愛煎炸之物,是這廝實在太撩人。番薯裹挾一層面粉經過煎炸,外酥裡嫩,噴香沖鼻。既保留了番薯原本入口的柔軟,又額外增添了一絲酥脆。

兩種口感在口腔中馳騁,廝殺,最終合為一體,完美融合。

除了打個優雅的飽嗝,我找不到其他表達敬意的方式。

小學門口的炸番薯檔也賣菜頭丸,以一條馬路為界,與對面的無米粿檔劃分楚河漢界,共同侵襲我們這些小學生的味蕾。

三 牛筋丸

令人魂縈夢繞的五種潮汕小吃

牛筋丸

我酷愛牛筋丸,而我潮州的朋友崇尚牛肉丸。要說這兩者的區別,大概還是主要成分的不同。

牛肉丸的主要成分十成十是牛肉,且肉質細滑,咬下去是緊實的感覺,較為純粹;而牛筋丸因為額外添加了嫩筋,吃起來很有嚼勁,口感較為豐富。

至於像《食神》裡面可以打兵乓球的牛肉丸,抱歉我還沒親眼見過。不過咬一口牛肉丸汁液四射,噴灑到電腦屏幕這種事就太常見了。

需要說明的是,牛肉一斤在我們這邊也得四五十塊。因此,網絡上販賣的二三十塊的牛肉丸,到底是摻了多少豬肉,或者其他牛肉粉,就得各位食神自行甄別了。

四 腸粉

令人魂縈夢繞的五種潮汕小吃

加牛肉番茄生菜,菜脯要多

第一次在廣州吃到當地的腸粉,我是拒絕的,與我印象中的腸粉大相徑庭。

汕頭的腸粉首先得皮薄。厚厚的餅一團的腸粉何來吃頭?

其次,材料要足,還要葷素結合,要因地制宜地包裹食材。

蠔,蝦,牛肉是首選,豬肉雞蛋也可。

菜的搭配以生菜豆芽為佳,也有番茄來增色。

再次,個人很愛吃菜脯,所以菜脯要多。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滷汁要鹹香,稍微透著一絲甜,又不能過鹹。這樣才能令腸粉皮增色添味,而又不喧賓奪主。

“老闆來一份牛肉腸粉,加一條粿,菜脯要多,給我淋多點汁。”

五 菜脯蛋

令人魂縈夢繞的五種潮汕小吃

爸媽拿手好菜

這並不是汕頭特色的小吃,但確實家家戶戶都會做的小菜。

每每家裡缺乏食材,只有有蛋,有陳年老菜脯,即可變成一道佐飯上佳的菜脯蛋。

做法每家各不相同,也有加蔥,加豬肉的。

每次回家,家裡的桌上放著這道菜脯蛋,我總忍不住多夾幾筷子。

不知是因為那香過頭的蛋香味,還是因為隱藏在小小美食背後父母的心意。

其他還有菜頭粿,蠔烙,水晶包,獅頭鵝,落湯錢等等出色選手,但本次只獲得提名,不再額外篇幅介紹。

不說了,我得再燙幾顆牛肉丸來解解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