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以生態為支撐 促進懷化創新融合發展

以生態為支撐 促進懷化創新融合發展

6月16日,湖南省懷化市生態創新融合發展項目建設現場推進會暨懷化九豐現代農博園開園,18個項目簽約落地,總投資123億元。(6月16日紅網)

今年來,懷化加快了生態創新融合發展項目建設力度。今年6月9日,30個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開工和簽約,投資總額近800億元。這次簽約,是懷化在生態創新融合發展項目建設方面又一大手筆,簽約落地的18個項目總投資達123億元。據介紹,6月份以來,有11家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進駐懷化,總投資900多億元。

近來,為何懷化生態創新融合發展項目建設來勢兇猛,格外引人注目呢?通過梳理,我們不難發現,關鍵是當地黨委政府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以良好生態為支撐,促進了懷化生態創新融合發展。

首先,提高了政治站位,把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關係中華民族長遠利益的重大戰略,對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懷化“一江六水”匯聚洞庭,連通長江,在長江經濟帶“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發展新格局中,地理獨特、作用特殊。基於此,懷化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切實履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政治責任,聚焦重點領域、重點部位、薄弱環節,以最堅決的態度、最嚴格的要求、最過硬的措施,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為推動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其次, 牢固樹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不是不要大的發展,而是要立下生態優先的規矩,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懷化在謀發展、抓工作同時,既要算好經濟賬,又算好生態賬、環境賬,絕不能把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對立起來,割裂開來,搞成“兩張皮”。在工作中切實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昇華為堅定的生態信條和高度的生態自覺,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要求落實到產業升級、通道建設、開放合作、城鄉發展等方方面面,以高質量發展助推長江經濟帶建設。

第三,搶抓歷史發展機遇,推進綠色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對長江經濟帶建設高度重視,對懷化來說,是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懷化作為全國九大生態良好地區之一,全市森林覆蓋率已達70.97%,活立木蓄積量8713萬立方米,林業總產值373.4億元,懷化被譽為一座“會呼吸的城市”。綠色是最大優勢,生態是最大資源。懷化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聯結海上絲綢之路與陸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空間佈局中的“南翼”運輸通道節點城市、“多點”支撐中的生態創新特色城市,也是湖南“一帶一部”戰略定位、“一核三極四帶多點”發展格局中的西南開放門戶和新增長極。因此,懷化市委市政府乘借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浩蕩東風,堅持優勢優先發展、特色特殊發展、區域互補發展,集中精力加快產業綠色發展,把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產品供給,全力培育一批綠色經濟增長點,充分釋放生態潛能,造福一方百姓。

總之,美麗生態是千百年來人們繁衍生息的詩意棲居地。我們記憶中的城市和鄉村,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河裡可以游泳,溪裡可以捉魚,池塘可以洗菜,空氣中都透著股甜味。懷化以良好生態為支撐,促進懷化生態創新融合發展的經驗啟示我們:各地切莫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我們既要算好眼前經濟賬,防止局部受益全局受害;更要算社會賬,因為汙染導致生態環境惡化,危害幾代人的健康,環境治理的經費高且週期長。“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