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古代武狀元怎麼考試?人人抓舉300斤,耍120斤的大刀前後胸舞出花

古代武狀元怎麼考試?人人抓舉300斤,耍120斤的大刀前後胸舞出花

中國古代很少有職業軍人,除了北魏府兵,以及其後的募兵之外,大多數軍人都是上馬為軍,下馬為農。到了明清之際,國家邊患嚴重,為了提拔軍事技術出眾的人才,武舉的地位慢慢高了起來。跟文科舉考試類似,武舉的第一名武進士稱為武狀元。武舉考試的激烈程度超出現代人想象,想要獲得武狀元稱號更是難上加難,體能要求堪稱超人。

古代武狀元怎麼考試?人人抓舉300斤,耍120斤的大刀前後胸舞出花

俗話說“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普通人想要鯉魚化龍,燒尾登殿,要麼日夜苦讀,通過進士科當上翰林;要麼打熬筋骨,通過武舉當上校尉。前一種,只要肯吃苦,所有人都能試一試,但後一種武舉,可不是普通人能試的內容了。古代沒有生物學和營養學,沒法系統鍛鍊身體和力量,一般人根本通過不了武舉的考試科目,只能由天賦異稟,身大力沉的壯漢去試試。

古代武狀元怎麼考試?人人抓舉300斤,耍120斤的大刀前後胸舞出花

以清朝武舉考試為例,考試分一、二、三場進行。一、二場測試弓馬技勇,主要檢驗身體情況,稱為“外場”;第三場試策論武經,檢驗戰術素養和戰略眼光,稱“內場”。每一項考試合格後方有資格參加後面的考試,所以淘汰率驚人。

第一場考馬上箭法,騎著快馬飛馳三趟,射九枝箭,最少三箭中靶才算合格。乾隆年間,第一場又增加了馬上伏射項目,俗稱“拾帽子”,要求在飛馬上射中地上的目標。

古代武狀元怎麼考試?人人抓舉300斤,耍120斤的大刀前後胸舞出花

如果順利通過第一場考試,就要考第二場的步射和技勇。步射稍微簡單,發九箭三中靶就合格。但後面的“技勇”就難了,要測試考生的臂力,前後有三項。第一項是拉硬弓。清朝時候,弓分三種——獵弓、戰弓和力弓。考試時候測試拉力弓,分為十二力、十力、八力三號,另備有十二力以上的出號弓。一力大概13磅,開八力弓需要47KG的力,開十二力需要70KG的力。應試者弓號自選,限拉三次,每次以拉滿為準。全部拉滿才算合格。一般來說,沒有人選低號弓,最低要拉十二力的弓。

古代武狀元怎麼考試?人人抓舉300斤,耍120斤的大刀前後胸舞出花

光緒十一年江南武舉鄉試的名冊,可以看到生員最低都是十二力的弓

技勇的第二項是舞大刀,刀有80斤、100斤和120斤三種,考試人抓刀先耍一個左右闖刀過頂,再接一個前後胸舞花,必須一次完成。技勇的第三項是拿石擔子,大概算是舉重中的抓舉。考場上有專為考試而備的石塊,長方型,兩邊各有可以用手指頭摳住的地方,石塊分200斤、250斤、300斤以及300斤以上的超級石擔子。考試人自選重量,要求將石擔提到胸腹之間的高度,再借助腰腹力量將石擔底部左右各翻露一次,叫做“獻印”,一次完成為合格。

古代武狀元怎麼考試?人人抓舉300斤,耍120斤的大刀前後胸舞出花

所有考生,弓、刀、石三項中,任意兩項必須要選擇最高難度的物件,如果挑選最簡單的物件超過兩次,直接取消考試資格。

如果天生神力,身體素質爆表,通過了第一、二場考試,最後還要考策論武經,在方寸稿紙之間,寫出國家攻防戰守大計。只有身體好,頭腦足夠清晰的人才能闖過三關,最終踏上金鑾殿,面聖見君,成為人人歎服的武舉人。如果三項成績都獨佔鰲頭,就能成為光宗耀祖的武狀元,笑傲群雄。

你對古代武狀元的考試怎麼看,歡迎點贊、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