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黔江加快建成重慶東南部開放高地

“日本的訂單已經簽了,這個月就要發貨過去。”日前,在黔江區正陽工業園區內,重慶市佰裕佳食品有限公司麵條生產車間裡機器不停地轉動,工人們忙而不亂,加緊生產將出口至日本的順香春小面。該公司負責人白秀林說,日本是公司短短兩年時間裡打開的第6個海外市場,在此之前,順香春小面已在葡萄牙、西班牙、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國家暢銷。

一把小面漂洋過海,在國外市場打開一片“新天地”。這是黔江加快發展外向型經濟,加快建成重慶東南部對外開放高地的一個縮影。今年,黔江區牢牢把握改革開放創新這個根本動力,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積極培育發展新動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黔江加快建成重慶東南部開放高地

交通樞紐

夯實開放強基礎

逶迤武陵山,奮進新時代。黔江區與武陵山片區的州、市、區、縣水同源、山同脈,文化相通、習俗相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特別是近年來武陵山片區脫貧攻堅的深入實施,為黔江區借勢發展、融合發展、開放發展,拓展了更大發展空間,也為黔江加快建成渝東南中心城市、武陵山區重要經濟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創造了更多機遇。

今年2月,黔江機場正式開通揭陽潮汕-黔江-成都航線,每日一班。這也是黔江機場繼重慶、北京、上海、昆明、成都、杭州、寧波、西安、海口航線後開通的第10條航線。該航線的開通,進一步優化了黔江機場的航線網絡佈局,為黔江機場構建“武陵山區重要航空門戶和旅遊中轉港”打下堅實基礎,併為黔江及武陵山地區與成都、潮汕的經貿、旅遊交流合作提供更好的交通條件。

在鐵路建設方面,今年即將開工建設的渝湘高鐵主城至黔江段,將搭建起成渝城市群與長江中游城市群、海西經濟區的大通道,有效促進“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的深入實施,對促進沿線城市群城鎮化發展和土地綜合開發,帶動地區旅遊資源開發,加快武陵山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實現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如果說機場、鐵路建設為黔江區對外開放繪就了大格局,那麼,高速公路、區內交通建設等,則為黔江的外向型經濟發展織密了聯繫網。

黔江加快建成重慶東南部開放高地

日前,在黔石高速公路4#預製梁現場,中鐵二十局黔石高速的參建者正迎著“項目成敗、責任在我,大幹二季度,全面提升安全質量意識”競賽活動熱潮,以追趕超越的精氣神搶進度、保工期,預計今年12月20日前完成所有制梁任務。隨著黔石高速公路建設的不斷提速,渝東南、渝東北的交往將更加全面深入。

圍繞建成武陵山區綜合交通樞紐目標,黔江區著力構建區域性鐵路運輸樞紐、區域性公路運輸樞紐、武陵山區重要航空門戶和旅遊中轉港,到2020年,鐵路建成“3幹線2樞紐”,高速公路建成“1環4射”,民航4C機場全面達標。今年,全區將提速推進綜合交通樞紐建設,著力構建開放的交通格局,拓展對外開放新空間。將開工建設渝湘高鐵重慶至黔江段、黔江綜合交通換乘樞紐、鐵路黔江客站和黔江南貨場;加快在建重大交通項目建設,確保黔張常鐵路、渝懷複線鐵路形象進度85%以上,黔石高速公路形象進度60%以上,黔江東南環線高速公路形象進度20%以上;加快黔江機場改擴建工程建設,力爭新開或優化1~2條航線,旅客吞吐量達到35萬人次;積極推動忠黔鐵路、黔遵昭鐵路、黔恩鐵路、黔利高速公路等項目前期工作;提檔升級區內幹線公路,啟動青槓至太極、黑溪至黎水、蓬東至馬喇3條二級路改造。

黔江加快建成重慶東南部開放高地

一關一檢

搭建開放大平臺

“我們2017年開始做出口業務,就是看準了黔江海關、檢驗檢疫局這兩塊牌子,為對外貿易搭建了很好的平臺,創造了好的環境,潛力巨大。”日前,重慶市黔江區駿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劉興兵說,黔江有了“一關一檢”,企業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決心更大、信心更足。

2017年12月28日,黔江海關的正式開關,結束了渝東南片區企業異地報關的歷史,打通了黔江、武隆、彭水、石柱、酉陽、秀山等渝東南片區各區縣通向世界的“出海口”,徹底改變了渝東南片區無海關的歷史,大大縮短了企業的通關時間,降低通關費用以及生產成本,為企業實現貿易效益最大化提供了保證,推動重慶形成了以主城開放為支撐的全域開放新格局。

今年3月8日,黔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掛牌開檢。這是繼黔江海關開關後又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它將使黔江外向型經濟功能更加完備、輻射範圍更廣闊,必將推動黔江乃至渝東南外向型經濟發展實現新突破,為加快把黔江建設成為武陵山對外開放高地注入新的強大動力。

“一關一檢” 為黔江完善開放環境、做大開放規模、提升開放影響地搭建了重要平臺,創造了重大機遇。今年來,黔江區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充分發揮“一關一檢”功能作用,著力引進培育外貿龍頭企業及配套服務業,吸引周邊進出口企業來黔報關或落戶,力爭全年進出口總額突破4000萬美元。為了更好發揮“一關一檢”功能作用,黔江將統籌外貿發展資金資源,重點支持自營出口、加工貿易等實體企業;積極推動在黔江設立航空口岸和鐵路口岸,統籌推進海關監管場所、保稅物流中心規劃建設;加強與重慶自貿區、中新合作等平臺對接,力爭建成國際郵件服管局黔江分理點,爭取在保稅倉建設、跨境電商、外資利用、對外經濟合作等方面取得突破。

黔江加快建成重慶東南部開放高地

改革創新

優化開放大環境

從阡陌農田,到產業大發展。短短几年間,黔江區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創造了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新速度,寫下了新篇章。正因其更高水平的開放,倒逼改革,加大市場主體培育力度,加強人力資源建設,大力改善營商環境,促進企業創新發展。

佰裕佳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順香春小面能夠出口多個國家,靠的是實力和創新。走進該公司生產車間,映入眼簾的是全自動的先進機器和一個自主研發的無塵無菌大烘房,衛生、整潔,生產出來的麵條口感更佳、質量更好、安全有保障,順利通過了日本“嚴苛”的質量檢驗。

白秀林說:“日本人喜歡吃麵食,他們對面條的質量要求比其它國家更高,能夠出口日本,說明我們的麵條質量和安全領先於很多國家的產品。”

到目前為止,黔江區有產品出口的企業達到10餘家,農產品出口基地面積達到16萬畝左右,出口產品包括高山娃娃菜、獼猴桃、辣椒、麵條等特色農副產品;青蒿素、藥用百合等生物醫藥製品;白蠶絲、服裝、紡織品等紡織服裝產品;機電、摩托車配件等優質工業用品以及鋁、硅等礦產品。主要銷往香港、臺灣、新加坡、德國、日本、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或地區。

今年,黔江區深入推進“工業強區”建設,以“三大產業園”建設為重點,以提高工業增加值率為核心,以推進重大工業項目為抓手,完成工業產業投資50億元,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30%以上。將啟動建設年產30萬噸無鹼玻纖項目第二條生產線,引進培育玻纖下游企業,發展玻纖複合材料,促進玻纖產業集群發展;推動桐鄉絲綢改進加工工藝,引進一批企業落地建設,培育高檔繅絲、紡織面料、服裝及家用紡織品產業鏈條,打造出口絲綢服裝加工基地;突破推進工業固廢填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引進環保領域新技術新產業,加快發展具有循環經濟效益的環保產業;依託清華大學遙感大數據研究中心,加快推進重慶啟迪科技園落地建設,著力發展物聯網、雲計算、智能化運用產業;提速創建市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0家以上,新增授權有效發明專利20件以上,推進發明專利推廣應用,力爭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增長20%以上,打造全市智能製造產業承接轉移基地;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積極發展數字經濟;加強產學研合作,積極引進國家級、市級科研院所到黔江設立分支機構,推進黔江區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後工作站一批成果落地。

記者:周豔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