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果潛艇在交戰中在水下被擊毀,艇員可以如何逃生?

張淑苗


如果潛艇還在,可以通過在指揮圍殼的救生艙中逃脫,但是如果潛艇被徹底擊毀了,那麼士兵就只能靠自己往上游了。

潛艇的救生艙一般設置在指揮圍殼內。


俄羅斯還有一種救生方式是投擲救生鍾,也就是一種可以載人在內的封閉式救生設備,投擲在水中沉下去,人坐在裡面又拉上去,這樣的救生鍾雖然在部分情況下有用,但是交戰區域有這樣一艘投擲救生鐘的救援艦的概率並不大,一般都是事發後才能趕到。

還有一個辦法是集中人員到潛艇上的密閉艙室之中,等待救援。潛艇雖然很狹窄,但是他的隔艙卻很多,較大的核潛艇如果遭遇到了攻擊,即便是威力很大的魚雷攻擊,也不會導致整個潛艇都處於漏水和破裂狀態,潛艇的水密隔艙可以關閉,封鎖被損壞的區域,保持剩餘區域的良好條件,以便於集中剩下的水兵在這裡生存。

越大的潛艇,抗沉性越好。

這個時候,就要用到通訊設備了,要知道潛艇救援最大的難度就在於確定位置和通訊,要一個在水中沉沒的潛艇向外界發出信號需要投擲出拖曳式的天線,潛艇上都有這個設備,當然前提是他還保存完好,他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向周邊區域和衛星發送求救信號,這樣以來就可以安然的等待救援了。

想辦法不要讓潛艇被打中才是關鍵。

當然,這是在還有救的情況下,如果一艘潛艇被徹底摧毀的話,那還是不要寄希望於這些手段了,還是要默默的往上自己遊......


海事先鋒


謝謝頭條給我這次機會,我說的基本上都是真實的,因為機緣巧合我有幸遇見了418艇張明龍的兒子,也就是我的大隊長。我是91年當兵被分到潛艇學院,有幸分到了張明龍兒子,張健手下當了一名魚雷兵,就是新兵連,這裡要說明一下老隊長已經退休了啊,雖然退伍27年我本人學習保密守則還是槓槓的!經過一年的實地學習,我有幸成為一名合格的魚雷兵,在工作崗位上踏踏實實工作了4年,本來可以繼續幹下去的,因為本人家裡條件不允許我繼續幹下去。好了言歸正傳我們來說說水下是怎麼逃生的,潛艇上有事實浮標,這是第一時間要做的,因為浮標裡面有電話☎可以知道下面的情況,在就是穿戴潛水裝具,準備出艇用,基本上分組從魚雷發射管出去。現在我們國家環境好了,為我們潛艇兵想的很多,條件待遇都好了,如果祖國還需要我還想去幹幹,因為保密守則的原因細節就不說了,謝謝大家,勿噴,可以點贊👍謝謝😊。前幾天我們張健隊長到四川去旅遊,我們一年的戰友全程接待,本人有幸和隊長視頻聊天,非常開心。


再次想起2


潛艇在交戰中在水下被擊毀,不上浮的話,艦員是沒有可能逃生的,都會隨著潛艇的隕落而殉葬。人在艇在,艇毀人亡。

潛艇兵是失事死亡率最高的兵種。飛機失事飛行員能跳傘逃生,航母被沉也有希望通過小艇存活。潛艇在水下被擊中,如果無法通過排水上浮,不是中毒(儀器起火產生毒氣)而死就是溺水而亡。

給大家講講美國 “天蠍號”被沉事件吧!

1968年春,美國核攻擊潛艇“天蠍”號在返回本土港口時,途經亞速爾群島西南約400英里處意外沉沒,艇上99名工作人員含恨長眠海底。

“天蠍”號的神秘沉沒在美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其作為美國海軍現役攻擊型核潛艇,排水量達3500噸,整體造價昂貴,一艘就這樣憑空消失,造成的經濟損失十分慘重。同時,99名艇員的犧牲,也使得輿論將美軍推上了風口浪尖。

據美軍目前的解密資料和相關人物回憶錄介紹,該潛艇其實極有可能是被蘇聯潛艇擊沉,因為當時天蠍號在返回本土基地的途中臨時接到了靠近監視蘇聯海軍艦隊的任務。而在冷戰高峰時期,一國核潛艇抵近己方艦隊,自然會被視作重要威脅,所以天蠍號在被蘇聯海軍核潛艇發現後,在追擊戰中被一枚魚雷擊沉。


天蠍號↑



天蠍號殘骸

潛艇被沉,只要不上浮,就只有死路一條。

再講一個潛艇存活的案例。

美國航母被日本潛艇擊沉,日軍被追擊大米成救命草

中途島唯一損失的航母約克城號

在1941年6月的中途島戰役中,約克城號航空母艦受傷,除了無法獨自航行外,傷勢並非致命。然而,約克城號航母的好運很快就結束了,當它被驅逐艦拖出戰場時,被日本水上偵察機發現,不久,日本聯合艦隊的潛艇瘋狂追擊,特別是伊168潛艇。由於其地理位置,它很快在中途島東北部發現了緩慢移動的“約克城”號航空母艦。

6月6日上午,伊168潛艇在清晨這個讓人麻痺的時間幫助下成功突破了約克城號航母護衛艦的防禦圈,然後向約克城號航母發射了大量的魚雷,所有四枚魚雷都被擊中。在約克城號航空母艦遭到襲擊後,便迅速沉入海中,成為美國在中途島戰役中沉沒的唯一航母。

然而,伊168型潛艇的船員沒有時間為他們的成功襲擊而慶祝,他們很快被約克城號航空母艦護航艦追擊。大量的深水炸彈落在伊168潛艇的四周 。突然,一枚深水炸彈在伊168潛艇附近爆炸。結果,強大的爆炸力不僅在伊168潛艇的艇艏開了幾個洞,而且還使潛艇的內部照明中斷,電池倉滿是有毒氣體,整個潛艇都處於危險之中。原本,潛艇應該迅速上浮進行修理,但此時美國軍艦正在水面等待,伊168潛艇此時上浮簡直就是找死。

伊168潛艇機電長開始冒險進入電池艙修復艙體,但是在這個時候,大量的海水通過破損的魚雷管湧入潛艇。雖然伊168潛艇的水手堵住了破口,但由於大量的進水,潛艇開始傾斜了,隨即艇長田邊彌八命令所有船員都集中到潛艇尾,但此舉效果不大。無奈之下,田邊彌八有命令將食品艙的大米搬到船尾,結果潛艇迅速消除了傾斜的現象,而且電池艙也得到修復,伊168型潛艇迅速逃離戰場。

後案例來自企鵝號:趣說世界


書雄


直觀感受告訴我們:一艘正潛航於深海中的潛艇如果一旦遭到攻擊,內部艇員基本都難逃葬身魚腹的命運。但作為有人操作武器平臺,潛艇本身還是設有相應的逃生裝置。

通常情況下,如果潛艇受攻擊後還具備上浮的能力,那首選緊急浮出水面!畢竟出水後不用再擔心氧氣的問題。如果無法上浮,則根據實際情況的危險程度決定是否棄艇逃生……

我們可以參考美國海軍對於棄艇逃生的具體規定:1.出現無法控制的進水、火災;2.艙室內的二氧化碳含量迫近6%並持續上升;3.艙室內氧氣含量只有13%甚至更低;4.事故潛艇艙室內的氣壓接近1.7個大氣壓力前。

如果達到上述四點中的任意一點,就可以啟動棄艇逃生步驟。但是,逃生方式也會因實際情況有所不同:如果事故潛艇所處的深度在海平面以下兩百米或之內,經過專業訓練的艇員就不需要藉助太多設備完成自主逃生。

一般是通過逃生通道或者魚雷發射口離開。以魚雷發射管為例,逃生前快速攜帶好供氧設備和救生浮標,然後打開艙內一側的密封蓋,進入後再關閉,接著緩慢注入海水並壓縮空氣,然後再打開外側密封蓋後順著救生浮標繩子離開。

圖為救生鍾

如果事故發生時所處的深度超過兩百米,就需要藉助潛艇隨身攜帶的漂浮逃生艙。在一些大型核潛艇上,一般會裝有兩個逃生艙,這樣就可以一次性搭載標準配置的所有艇員離開,但前提是遭受攻擊時逃生艙沒有被破壞。

最後,如果深海中的故障潛艇無法展開任何方式的自救,那就只能依靠外部救援。最常見的一款外部救援設備叫救生鍾:該設備由救援母船連接纜繩投放,與潛艇逃生口對接後搭載艇員緩緩上浮。(總結的不夠詳細,請指正)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這個問題就讓W君來回答吧!

潛艇和水面艦艇不同,水面艦艇在沉沒的時候,可以釋放救生艇,落水的船員也可以依靠漂浮的物體短暫在海面上停留。雖然艦船沉沒時產生的壓強會將部分船員捲入水底,但通常來說,海面艦艇沉沒時船員的倖存率還是不低的。

但是潛艇由於常常航行在水面以下的位置,一旦沉沒,艇員想要逃生時的難度和危險性會大大增加。所以自打潛艇問世以來,關於潛艇水下逃生設備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止。

首先呢最簡單,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把人從魚雷管拋出去。

你看它衝出去的樣子,是不是很有感覺?

關於這個部分還有一些比較有意思的細節。

首先會確保成員是否做好彈射的準備,這裡的準備是指穿好衣服,做好姿勢這樣的準備。在這裡,一個比較傳統的方法是用錘子敲,然後成員再用手敲回去。當然準備好有準備好的敲法,沒準備好有沒準備好的敲法。

在準備完成之後,會給有魚雷管注水,基本上的量是三分之二,然後成員會被髮射出去,在發射出去後,成員會順著浮標爬到海面。這個浮標是之前放好的。

但是這樣方式,只適用於淺水逃生,如果深水逃生的話,成員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而死在上浮的路上。

所以深水逃生會用到整體式的逃生倉。

這個是俄羅斯某潛水艇的逃生倉,在潛艇失事後艇員會進入逃生倉,然後逃生倉會上浮到水面。

但財大氣粗的美國佬不會做這種看上去一點都不高大上的事情,他們將潛艇隔離好,每個區域都有配套的逃生設備,成員可以選擇等待救援或者自行逃離。

不過,說到底,潛艇由於作戰區域的其特性,所以即使做了很多逃生的措施,存活率相比水面艦艇,還是低一些的。


軍武數據庫


對於目前的常規柴電潛艇,還是核動力的戰略導彈潛艇和攻擊潛艇來說,在實戰中如果被敵方力量擊中艇身,導致內部艙室大面積進水,失去浮力而坐沉海床,那麼只能由如下三種方式進行逃生了:

1、從魚雷發射管逃離。

這種救生方式應該是最古老的方式,也是每一種潛艇都可以採取的救生從措施,畢竟只要有一具魚雷發射管就行。撤離時組織好艇員穿戴好救生裝備,依次從魚雷發射管中爬入,然後關閉魚雷管後部艙門,之後打開前端蓋,海水進來之後,魚雷發射管內部的艇員就可以爬出潛艇,上浮到海面上。

不過這種方法也有缺陷之處,首先,逃生效率不高,一次只能一個人;其次,上浮速度不能太快,否則後果很嚴重;第三,一般情況下只能照顧到距離魚雷艙附近的艇員,艇身中部艇員距離相對較遠,可能來不及撤離;第四,這種方式只能適用於比較淺的海底,要是深海就不行了。

2、搭乘潛艇自身攜帶的救生艙逃離。

部分潛艇,特別是核潛艇,由於噸位比較大,可以攜帶這種專用的救生逃生艙。這種逃生艙一般設置在指揮塔或者艇身外部,於艇身融合一體,內部配置專用的救生設備、乾糧、水、藥品、通信設備等,使用時,艇員從內部打開艙門,鑽入到救生艙即可,之後關閉艙門,救生艙脫離潛艇,上浮到海面。

這種方式救援更為安全可靠,不僅淺海適用,就是深海也可以,就是救生艙數量和承載量有限,未必能夠照顧到所有艇員。

3、等待潛艇救援船釋放的救生鍾前來救援。

在第一種和第二種方法都用過了之後,就可以適用這種方法,依靠海面上的救援船釋放救生艇或者救生鍾來於水下的潛艇艙門對接,成功之後,接到艇員返回海面,如此反覆,就可以把整艘潛艇的艇員都救到海面上。這種救援方式也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方法,掌握的國家並不多,咱們現在也有了。

這個問題呢就回答到這裡吧。

想了解更多軍事、航空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

老鷹航空堅持原創回答,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襲;

回答中引用的部分圖片素材來自互聯網,如侵則刪;

他人請勿抄襲,發現必舉報。


老鷹航空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潛艇被擊中,只有迅速上浮才有逃生機會。

如果上浮失敗,潛艇水兵基本都是全部犧牲,一個也不會剩下。

所以說,海軍中最危險的兵種就是潛艇。


解放軍海軍四大悲慘事件之一:一罐餅乾救了唯一的倖存者,418潛艇沉沒事件


新中國歷史上,解放軍海軍曾經發生過4起重大事件,造成很大人員傷亡和影響。今天要說到的,就是第一起事件:418號潛艇失事事件。它導致38名海軍官兵犧牲,潛艇全毀。聽薩沙說一說吧。

新中國建立以後,立即開始海軍的建設工作。1954年6月中國從蘇聯手中接收了2艘M級小型潛艇。M級潛艇是二戰期間蘇聯使用的一種老潛艇,排水量只有200多噸。它屬於近岸潛艇,不具備遠洋作戰能力,只能容納40人。蘇聯在二戰中使用這種潛艇防禦沿海,僅僅在黑海地區就部署了50多艘。M級潛艇相當落後,黑海艦隊到1943年就損失了30艘,一部分是被德軍擊沉,一部分是因為自己的故障。今天的主角,就是這種M級潛艇,編號為418號。潛艇部隊組建以後,官兵都在旅順接受蘇聯軍官的訓練。到1959年大體完成訓練,開始和潛艇的磨合期。當時中國潛艇部隊根本沒什麼經驗,全國一共也只有8艘潛艇。

1959年12月1日,418號潛艇奉命參加舟山海域反潛演習,充當敵方潛艇對抗我軍護衛艦。此次演習的部隊為東海艦隊護衛艦6支隊18大隊“昆明”、“成都”、“衡陽”3艦,與潛艇22支隊416艇、418艇,口號是解放臺灣。到了中午,演習接近尾聲,但成績很不理想。M級潛艇過於老舊,加上技術不過硬,所有魚雷攻擊演練全部失敗,沒有一發擊中目標。418艇正副艦長對此都感到很自責,勉勵官兵下面要好好訓練。418艦長名叫張明龍,副艦長叫做王明新,都是海軍的優秀軍官。王明新還是蘇聯列寧格勒海軍學院的畢業生!

下午1點40分,演習結束。根據事前約定,418艇配合訓練的“衡陽”號護衛艦按計劃到預定海區發佈信號,讓418艇上浮。

正常來說,衡陽號護衛艦不能關閉發動機,而應該保持低速行駛狀態。為什麼這樣?是因為潛艇比較落後,潛艇只能通過水下監聽聲音,確定上浮是否安全。

1959年是大躍進期間,政治運動很多。護衛艦6支隊18大隊大隊長與政委,“成都”、“衡陽”艦艦長和政委,418艇政委均在岸上參加批判“彭、黃”(彭德懷、黃克誠)的資產階級軍事路線,未參與演習。衡陽號軍艦隻能由實習艦長負責指揮。這個艦長缺乏經驗,竟然命令停船下錨,然後再發信號。

這樣一來,418艇就無法聽到聲音,認為護衛艦已經不在附近,上浮是安全的。

衡陽號向水下投射了三枚陸軍用的手榴彈,潛艇聲納兵聽到三聲爆炸後,報告艇長可以上浮。在當年M級潛艇很落後,只能採用這種方法聯絡。艇長和全體水兵都聽到了手榴彈的三聲爆響,艇長張明龍下達了“準備上浮”的口令。全體艇員就位,通過監聽判斷護衛艦已經駛離,隨後從30多米深度開始上浮。

中國潛艇部隊剛剛組建不就,各方面管理都不嚴格。根據條例,上浮時本應該關閉所有的水密艙,但418艇卻沒這麼做。

輪機長王發全是個老兵,接受過蘇聯專家長達5年的嚴格訓練。接到命令後,他下令啟動排水系統,15個大氣壓的高壓氣迅速注入水櫃,海水在強大的高壓氣下被擠出水櫃,艇體開始迅速上浮。

長時間在水下訓練,目前418艇內空氣混濁,官兵們都高興的希望回到水面,呼吸新鮮的空氣。誰知道,就在潛艇就要浮出海面之時,突然王發全他們聽到一聲巨響,然後是劇烈的晃動。所有人都跌倒在地上,一些水兵還被撞得頭破血流。

原來,此時衡陽號護衛艦正好就在418艇的正上方。護衛艦的艦首將418艇的艦橋一下子切開!後來打撈潛艇發現,潛艇被撕開一個長1.6米的大口子。

幾乎一瞬間,洶湧的海水湧入潛艇。不到一分鐘,第二艙就被海水淹沒。如果其餘水密艙關閉的話,418艇還可以浮在水上。但除了第五艙以外,其餘水密艙門都是打開的,短短3分鐘內,二三四共3個艙全部被海水淹沒,艇長張明龍等7名軍官和17名士兵當場遇難,潛艇也緩緩沉到40米深的海底。需要說明的是,艇長張明龍在犧牲之前,仍然盡全力搶救潛艇。418艇第一時間釋放了呼救浮標鋼纜,這個鋼纜不但可以確定失事潛艇位置,還有一條有線電話可以同海面聯繫。

另外還有第一艙的5名官兵因水密門關閉,僥倖沒有被淹死,也被困。

正在五艙的輪機長王發全經驗豐富,聽到巨響後他就知道出事了。他一邊指揮官兵打開排水閥,一邊用力敲打傍邊第四艙的水密門。但第五艙很快被海水淹沒膝蓋,而傍邊一度高聲求救的第四艙也安靜下來。

王發全判斷第四艙官兵已經全部犧牲,第五艙也不能留了,必須立即撤退到第六艙。

於是,王發全帶著僅存的4個戰士轉移到第六艙,這裡有6名戰士。

此時全艦僅剩下著10人,其餘官兵都已經犧牲,另有5名官兵被困在第一艙,不知道死活。在第六艙內,王發全就成為軍銜最高的軍官。當時海軍慣例是:沒有指揮員命令,不準逃生,但要儘量自救。

王發全利用氧氣瓶和從蘇聯進口的昂貴氧氣再生板,苦苦堅持,等待救援。此時潛艇內電力早已中斷,官兵們在黑暗中互相鼓勵。

在418艇沉沒時,海軍已經開始了全力的救援。但當時中國海軍非常落後,根本沒有潛艇救援的器材和任何經驗。當天出現8級大風,將418艇釋放的呼救浮標鋼纜吹斷了,由此水面救援艦隊壓根就不知道418艇在哪裡。高達59艘的救援艦隊在失事海域急的亂轉,始終找不到418艇的位置,救援也就無從談起了。

潛艇內的官兵支持了整整15個小時!此時第6艙的氧氣幾乎消耗光了,再生板也用光,如果不考慮逃生恐怕一個也活不了。王發全想起電力中斷前,他曾經看過潛艇的深度表,顯示水深為8米。一般來說,只要超過10米,潛艇逃生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深水的水壓太大,隨意上浮會導致嚴重的減壓病,導致內臟器官嚴重受損而送命。8米並不算深,上浮只需要2到3秒,完全可以靠自行上浮獲救。王發全認為現在只有逃生這一個辦法了,必須試一試。因船艙進水和扭曲,深度表已經被破壞,實際上他們在海下深達40多米的海底。

王發全是老兵,他一再叮囑戰友上浮時候不能太快,儘量找一些重物抓著,一點點上浮。但此時艙內氧氣幾乎耗盡,官兵呼吸艱難,人人都比較驚恐,已經顧不上考慮這些。在王發全的命令下,其餘9名戰友在黑暗的艙內胡亂尋找重物。結果有的人摸到一把比較重的扳手,有的人只摸到一個輕飄飄的水杯,甚至還有剛上艇的新兵急著出去,乾脆空著兩隻手。

離艇之前,10名戰友互相握手鼓勵,說大家一定要活下去。王發全還告誡大家,出去之後,先抓住艇邊,停一會兒再上浮,防止減壓病。

於是,其餘9名官兵陸續進入魚雷發射管,一個個的爬了出去。王發全是最後一個!

作為軍官,王發全考慮比較周全。他當時想,如果大家浮出海面以後沒有遇到救援船隻,就要在海上漂浮等待獲救,必須帶一些吃的和用的東西。王發全從艙內找了些餅乾和罐頭抱在手裡,並帶上了鉗子、扳手和防鯊刀之類的一堆工具,這樣他的負重就比其他戰友大的多了。

誰也沒想到,就是這些罐頭餅乾救了他的命。

王發全多年後回憶:我一出水就感到了可怕,艇外海水漆黑一團,我抱著那包餅乾,深吸一口氣便鑽出艙口,一出艙,立即感到身體像被一隻大手攥著一樣,耳膜生疼,這哪止8米啊?

明知犯了巨大錯誤,已經無法回去,王發全只能硬著頭皮上浮。

王發全又回憶:還是那包餅乾和罐頭幫了大忙,它有一定的重量,所以上浮的速度慢,不像他們那麼快。我浮一段,就扔一點東西,但那包餅乾沒捨得扔。越往上壓力就越弱,我不斷呼出肺裡的膨脹空氣,以免肺部被氣壓傷,但也不敢呼出得太快,因為快了,空氣不夠用,人會憋死。快接近海面時,已經是身不由己了。海浪把我推來推去。當時已經精疲力竭。海面黑糊糊一片,不見一個人,風嗚嗚地刮,浪頭一個接一個打過來,12月份的海水冷得夠勁兒,這時也覺不出來了,只是拼命地喊。不遠處的艦上有燈光,我就朝那邊游過去。昆明艦發現了我,放下舢板來救我,但風太大,6只槳劃斷了4只。沒法子,他們就朝我扔救生圈,可惜一個也沒套住。最後艦上朝我拋過來一根纜繩,我死死抓住繩子不撒手。雖然離船很近,我自己已無力爬上去,手也被勒得快露出骨頭,鑽心地痛,沒辦法只好用牙咬住繩子。甲板上的人連拉帶拽總算把我拉了上去。上去以後一低頭,吐出兩顆門牙來。

王發全剛剛被救上船,就因為嚴重的減壓病昏死過去,臉色蒼白,生命垂危。負重最大的他尚且如此,其餘戰友自然凶多吉少。

王發全回憶:就這樣,我得救了,那9人全部犧牲。這次逃出的10人中,除了我,只撈出4具屍體,其餘人失蹤。

除了王權發以外,第一艙被困的5名官兵也在氧氣耗盡之前留下遺書,自行上浮逃生,但也無一生還。

王發全被救以後,陷入瀕臨死亡狀態,昏迷不醒,只剩一口氣。在海軍司令員蕭勁光親自命令下,各單位盡全力搶救王發全。總參謀長羅瑞卿大將親自打電話指示:“組織力量搶救,誰也不能讓他死,誰給弄死了誰負責。”最終,王發全奇蹟般的活了下來,又活了40多年最後善終。

418艇重大事故中,全艦39人除王發全以外,其餘38人全部犧牲。這38人多是年輕人,年紀最大的艦長張明龍的妻子幾個月後就要生產,孩子從沒見過父親。

418潛艇海難後,中國海軍未處分臨時指揮編隊的“昆明”艦艦長和“衡陽”艦實習艦長。


薩沙


潛艇一旦遭到攻擊損傷不能上浮,那麼潛艇內的人幾乎不可能逃生。所以潛艇兵在二戰時期陣亡率最高的兵種。


在水面上被擊中還有足夠的時間逃生

因為潛艇的交戰都是在公海,而公海的深度一般都會超過200米,潛艇進入攻擊深度約為水下10以內,潛艇被發現後唯一能做只有下潛躲避攻擊。但是因為水的不可壓縮性,深彈只要在潛艇附近爆炸通過水來傳播到艇殼,就有可能對潛艇造成破壞。

一旦潛艇被擊中喪失了動力和上浮能力,那麼基本上可以宣告這艘潛艇完了。但是如果在淺水區域(100以上),仍有機會逃生。但是難度特別大,因為水下50米到水面的壓強差,在上浮時沒有把肺裡的氧氣完全排出,也會在這個壓強差也會要了你的命。所以基本上各國的海軍潛艇兵的待遇是最高的,因為他們的危險性是最高的。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答:自潛艇誕生之日起,水下逃生就成為重要研究課題,隨著潛艇各方面技術日益完善,潛艇水下逃生裝備與方式也日益豐富。

總體上,潛艇水下逃生設備分成兩種類型:中淺深度逃生裝置與深海逃生裝置,這主要以潛艇下潛深度來分。中淺深度逃生裝置產生較早,發展也比較充分,一些比較詳細且可信的材料記載大致產生於19世紀末,當時德美兩國潛艇研究人員都曾設計出一些簡易中淺深度逃生裝置,但由於美國海軍反對裝備潛艇,所以當時德國潛艇相關逃生裝置發展更勝一籌,也基本奠定今天潛艇中淺深度逃生裝置發展主基調,即壓力艙配個體減壓裝備。具體操作是一旦潛艇被攻擊或因故障失去上浮可能則所有人員集中到壓力艙,壓力艙高壓短暫抵住海水灌注然後所有艇員換上減壓裝備,依次從壓力艙逃生。早期所設計減壓裝備往往比較重,這是為控制上浮速度以避免倖存艇員肺部受到不必要傷害。此後壓力艙的設計和個體逃生裝置設計都大大進步,但總體上中淺深度逃生設備主設計基調尚未出現明顯改變。

深海逃生則是隨著核潛艇產生而產生,由於核潛艇極大刷新潛艇下潛深度,原有逃生設備設計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於是海軍強國們紛紛開始設計具備自身特點的深海逃生裝置,其中以美蘇兩大國設計最為出彩。蘇聯深海逃生裝置最為簡單粗暴,直接在原有基礎上設置加大版壓力艙,只不過當倖存艇員換好裝備後再引入海水回灌,利用海水平衡艙內壓力,之後艙頂開啟,艇員可逃出昇天。

美國方面則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在潛艇內部設計由電子系統自動控制合金閘門,一旦出現緊急情況會自動隔離,除底艙外都可得到安全隔離,隔離區內有逃生必備物品與通訊器材,艇員可自由選擇等待救援還是自主逃生。

然而,無論怎樣發展都無法降低潛艇事故傷亡率,美國長尾鯊號與俄羅斯庫爾斯克號都是鮮活例證,所以潛艇逃生依舊是各國海軍重要課題之一。


環球快資訊


潛艇兵為什麼要享受最高伙食標準?為什麼享受極高的補貼?為什麼享受極高的醫療水準?潛艇兵的作業環境惡劣、心理壓力大、事故逃生率低。如果是水面艦艇那麼大不了沉沒之前棄艦上救生艇在海面飄著,但是潛艇可能連上來都上不來,即便有艇員能成功逃生那麼也有可能引發一些後遺症。下圖為2000年俄羅斯海軍沉沒的949型K-141“庫爾斯克”號核潛艇,該艇118人全部遇難

潛艇遇到事故或者交戰中被擊中第一反應就是上浮,而且是緊急吹水+水平舵+動力全開的緊急上浮,如果上浮過慢可能浮上來之前就已經完蛋,只要能浮到水面一切都好說,這個動作最有可能挽救潛艇和保全大部分艇員的生命。下圖為美國“梭魚”號核潛艇大角度緊急上浮

如果沒有緊急上浮那麼還有一些救援設施和逃生措施,比如爬魚雷發射管,潛艇一般都是配備533毫米甚至650毫米魚雷發射管,容納人的“直徑”是沒有問題的。爬魚雷管一般要艇員穿好救生服以此爬入魚雷發射管,以此一般2-3人,然後關閉魚雷發射管→注水→艇員啟用自身氧氣→打開魚雷發射管外倉口→艇員爬出發射管。但是這種逃生方式其實還是比較危險的,因為受到環境影響太大。如果逃生深度太深會直接送命;即便生存也要把握上浮速度和減壓次數,如果上浮過快會因為壓力急速變化而造成嚴重的減壓病,輕則留下後遺症重則直接送命。所以一般艇員從魚雷發射管逃生的時候必須帶夠配重,418號潛艇事故10名在水下8米處由魚雷發射管逃生艇員中9人犧牲,倖存的1人身上帶了一些工具等雜物延緩上浮速度才得以倖存。

再就是逃生艙逃生,這種逃生艙大都位於潛艇指揮圍殼當中,逃生時不受潛艇自身供電限制,可以攜帶多人直接彈射逃生,而且安全性比爬魚雷發射管強多了。下圖為032型實驗常規潛艇,畫紅框的部分就是救生鍾(逃生艙)

這種逃生艙俄羅斯海軍裝備的比較多,下圖那個飄走的就是逃生艙

再就是水下等待救援,將倖存艇員集中在艇艏或艇尾的艙室,裡面有一定數量的食物和水。當潛艇救援艦找到你之後會釋放水下救生潛艇,通過緊急出口與潛艇進行對接然後轉移艇員。2000年爆炸的“庫爾斯克”號曾經被認為有一部分艇員倖存,但是最終沒能等到救援

但是無論是那種辦法其實成功率都很低,而且逃生還要看指揮員的指揮能力,如果指揮員指揮果斷說不能還能保住大部分艇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