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李強一週|交給區委書記的“問題清單”

李強一週|交給區委書記的“問題清單”

李強一週|交給區委書記的“問題清單”

端午小長假的前一天,上海的8位區委書記被市委書記請到了康平路。

這是李強第二次主持召開“部分區委書記座談會”,就經濟發展、城市功能、民生、社會治理、黨建等各方面問題逐一作了梳理。一個月前的5月16日,上海16位區委書記中的另8位,也曾一同與李強交談整整半天。李強曾表示,這個座談會當天算是開個頭,今後考慮“隔一段時間就開一次”。

在各種全市會議和一些專題性的工作會議外,這個參會範圍很小的座談會,為市委書記同區委書記提供了更直接的溝通方式。其用意也不難理解。在上海將“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列為整座城市工作重心的當下,各區扮演的角色無疑舉足輕重。

而這類小範圍的溝通加上實地調研,一同構成了工作推進閉環中的重頭環節。

第一次座談會上,李強曾向各區“一把手”闡述過這個工作閉環:首先通過調研發現問題、看到問題,然後圍繞解決問題進行部署並抓落實,推進落實過程中再展開督查調研,發現新問題並加以研究解決,由此構成從謀劃、部署、執行到反饋的完整閉環,並在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中推進工作。

這是李強對他反覆強調的“問題導向”的具體闡釋,也是其本人習慣的工作方式。而李強對上海各區——包括各區“一把手”——的期待,很大程度上也是經由這樣的路徑來解決問題,並通過解決問題來實現發展。

第一次座談會前,李強剛剛完成他對上海全部16個區的首輪實地調研。此後,他繼續造訪各區,但調研重點已有明顯變化,從最初相對以熟悉各區面上情況為主,綜合考察經濟、社會、民生、文化和黨建等工作,逐漸轉向針對專門領域、具體問題的點上突破。

此前圍繞生態環境保護主題去寶山、圍繞“上海購物”主題去靜安,包括早先就“改革開放再出發”專門二赴浦東等,均有這樣的特點。第二次座談會前兩天,李強則去了一次黃浦。

黃浦是其主政上海後調研的第一個區。時隔大半年之後,他把半天時間花在了老城廂,調研在上海中心城區頗為繁重、被稱為“老大難”的舊區改造問題。在需要各區解決的眾多民生問題中,這是一個尤為特別,也頗具代表性的切口。

在黃浦老城廂,李強實地探訪了多戶人家。這是他首次對舊改進行專題調研。當天的報道寫道,“看了幾戶居民家裡逼仄狹小的居住環境,聽到他們至今還要拎馬桶、沒有獨立的廚衛設施,市領導感到十分揪心”。

李強一週|交給區委書記的“問題清單”

早在今年3月初的一次會議上,李強就曾打斷一位區委書記的發言,與其探討中心城區消滅手拎馬桶的問題。在此前後的不同場合,他也多次表達過對此問題的揪心感。

作為一個典型的底線民生問題,以及舊區改造這一複雜問題的縮影,能不能解決好“馬桶問題”,不僅僅事關地方官員的為民情懷,也是對政府治理能力的現實考驗。

“群眾關心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李強說。對區委書記們來說,這顯然是“問題清單”上亟待解決的優先項。按照市委書記要求,他們應當及時瞭解群眾的急難愁盼,從馬桶這樣的具體事、小事抓起,“真正抓到點子上”

這顯然需要清晰地認識“痛點”和“難點”,並且對症下藥、精準施策。按照李強的設想,針對這類複雜問題,要在立足區域實際的前提下打開思路,通過創新方式“千方百計推動問題解決”“真正把難事辦成、把好事辦好”。

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移植到其他方面,尤其是強調了大半年的優化營商環境上——作為最重要的環境塑造者和制度供給方,地方政府和官員們需要真正明白,企業的“痛點”在哪裡,政策和服務的“點子”又應當在哪裡。

從去年11月最早提出營商環境建設問題開始,李強就始終強調“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要求政府部門“關注企業需求,摸清企業‘痛點’‘堵點’,幫助解決難題”,並將企業是否有獲得感作為評價標準。半年多後,在各區已就營商環境優化競相出臺政策措施的大背景下,這樣的導向和遵循仍值得反覆重申。

在兩次同區委書記座談時,李強都表示,“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各區要把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值得注意的是,他特別提出“集成度”三個字,要求各區在密集出臺政策之餘更加重視政策間的協調聯動,從而使得各項點上突破產生“1+1+1>3”的效果。對上海各區而言,這顯然是解決問題過程中時遇到的新問題,正待通過進一步的改革予以優化解決。

而能否有針對性地提出措施,本身也意味著一個區域是否正視自身的特色、優勢與不足,找到一條“揚長補短”的發展路徑——當然,前提是“把發展放在心上”。

在前一次座談會上提醒區委書記們認識到“淡化GDP不是不要GDP”,要求大家“一定要頭腦清醒”之後,上週的座談會上,李強再次強調各區要“聚焦重點關鍵,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特色鮮明的現代產業體系”。這是市委書記對區委書記們更深的期待——在發展這個 “第一要務”面前,區一級的“一把手”們需要習慣“親自動手”,更要明白“何處著手”。

早在剛到滬不久,李強就曾表示,一個區域“要從最有條件、最有優勢的領域入手,不斷髮揮優勢、突出特色,增強競爭力”,而整座城市的能級和競爭力,正來自各區的優勢組合。如今,區委書記們——當然包括更多領導幹部——需要基於各區的稟賦和基礎,拿出各種“抓到點子上”的辦法,來逐項處理他們的問題清單。

辦法五花八門,但可以確定的是,真正具有針對性和創造性的思路和舉措,會更容易帶來“高質量的GDP”,也更容易幫助解決“馬桶問題”。

  • 來源:解放日報·上觀新聞(作者:朱珉迕 題圖攝影:陳正寶 微信編輯:胡雨松 )
  • 法治上海綜合編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