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紅樓夢》中賈元春是不是討厭林黛玉?

用戶53372966347


《紅樓夢》中賈元春是不是討厭林黛玉?

  《紅樓夢》中,賈元春是不是討厭林黛玉?

  其實題主問這題,多半是因為元春在端午賜禮時,把寶釵的禮定為和寶玉一個等級,而把黛玉定得和三春一樣。其實清揚覺得,元春沒有特別喜歡寶釵,也沒有特別討厭黛玉,一切都是出於利益考慮。當然了,如果一定要選一個喜歡的話,那她的確是喜歡寶釵多一點點。

  賈元春身為皇妃,能回孃家的機會實在少,就那麼一回,對住在賈府的兩位表妹薛寶釵和林黛玉,瞭解不會太多。她和她們,也不過是一面之緣,就是省親那一天,一大群人見了一面,各寫了點詩,要說喜歡不喜歡的,實在也談不上,就算是說了句“終是薛、林二妹之作與眾不同,非愚姐妹可同列者。”也不過是禮節性的客套稱讚。對兩人並沒有誰高誰低,喜歡或討厭的意思。對於她來說,初次見面的兩位姑娘,都挺好,畢竟誰也不會把客人給踩下去。

  回宮後,元春對寶釵和黛玉,也是和其他人一視同仁,沒有厚此薄彼。只是,端午節到了,元春給她們的禮物就不一樣了,黛玉和其他三春一樣,而寶釵,則是和寶玉一樣的,東西不多幾件,但這個意思就很明顯了,她就是中意寶釵。雖然賈府很奇怪,鳳姐照樣開寶玉黛玉的玩笑,老太太依然說他們是冤家,但是娘娘的意思到了,至於是不是執行,她暫是也沒法管。

  她為什麼會傾向於寶釵?

  其實元春和寶釵,是同一類人。

  元春入宮前,替母親分憂,教弟弟讀書,把個三四歲的寶玉教得聰明靈秀,幾本書都讀完了,幾千字都認識了。可以想見她在家中的樣子,那絕對是左一個這不行,右一個那不對,把寶玉往正道上引。這和寶釵不是很像嗎?寶釵雖沒有弟弟,卻有個不成器的哥哥,看看薛蟠犯了事後,寶釵對哥哥的說教,薛姨媽的幫腔,可不就是翻版的元春嘛。或許這些,元春處在深宮不一定知道得很清楚,但是王夫人知道啊,某時某地告訴元春,這個姑娘多麼懂事就行了。元春聽得多了,也就對這姑娘有好感了,這不就是當年的自己嗎?好咧,讓她接自己的班照顧弟弟吧。

  林妹妹呢,長得也不錯,也很聰明靈秀,但是身體那麼不好,她連自己都照顧不好,怎麼可以達成目標呢?

  在元春看來,寶釵穩妥,看起來就沒什麼爭強好勝的心(溝通不便,真害人。)你看看要做詩,那首《凝輝鍾瑞》,含蓄渾厚,大方得體,讓人飄飄然地,一看就是個會替別人著想的,這誰不喜歡聽好話啊,好話好啊,可以團結家族。當然了,處在深宮的她,未必真喜歡這種風格,但是深諳內宮生存之道的她明白,不爭即是爭。薛寶釵不是沒有詩才,但是她善於藏拙,不出風頭,不會象林妹妹那樣公然作弊——現場可是有好多眼睛啊。

  做主子奶奶,不需要才華橫溢,也不需要鋒芒畢露,要的,是穩妥,是宜室宜家,如寶釵這般穩妥,又玲瓏的女子,還特別像她,肯定是最合適的,她還是自己的表妹,喜歡多一點,也不難理解。

  在元春看來,林妹妹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表妹,和自己的妹妹同一檔次,禮節上不虧,也就行了。(宛如清揚)


宛如清揚



說元春討厭黛玉純粹是無稽之談,沒什麼事實根據。但要說元春不喜歡讓黛玉成為弟媳也是真的。

整部書中,元春的出場次數很有限,雖然隆享,卻也寥落。

元春和黛玉是姑表親關係,和寶釵是姨表親關係。作為賈府的冢孫長女,元春自有隆遇,況且又進宮做了賢德妃子,這禮遇更是非比尋常,甚至可以一言九鼎,予取予奪。說元春就是賈府的政治支柱也不為虛妄。

從情理上說,元春絕對知道厚薄遠近直近親疏。姑舅親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至親,和姨娘之親不可同日而語。而且,元春打心眼裡是喜歡黛玉這個小妹妹的,她也深知奶奶賈母的心事——喜歡她的聰靈毓秀文采卓然,還喜歡她的蘭心蕙質巧笑嫣然。

但元春對家族的未來卻不能不考慮周詳,一則因為黛玉本身多愁善感體弱多病,經不起風吹雨打鞍馬勞頓,二則過於敏感細膩,情慮太深,也怕出現不繼之狀。就如時人所說的:慧極必傷,情深不壽。

這種隱約的擔憂又因為其母的介入而突然變得強硬,直接通過贈物的形式表現出來。也算是給其祖母、父親和母親的叮囑和交代。也讓黛玉、寶釵姐妹兩個明瞭她的心跡。

元春身在內宮,自然不知道家中的一切事物,都要經過他人之口傳給深宮大內的她。這就天然的給王夫人進宮灌輸一己之見埋下了伏筆。王夫人和薛姨媽兩個親姊妹,正是否定“木石前盟”、鑄定“金玉良緣”的始作俑者。王夫人的意見自然會通過各種方式透露給自己的女兒,也必然會添油加醋的傾訴黛玉和寶釵的優劣之差,這種背後的陰風鬼火必然會在元春的心裡激起層層漣漪波瀾,加上自己先時的擔憂,自然會迅速得出一個明確的判斷——娶寶釵以為賈府之繼,舍黛玉而保全生兆。

所以說,元春不是討厭黛玉,而是出於家族的利益進行的兩難抉擇。


龍吟148119260


沒有任何情節描寫了賈元春對林黛玉的不滿意。讀者熱議的端午節賜節禮也不表示什麼,甚至逆向思維反倒提現了元春對薛寶釵的客氣,對林黛玉視若親姐妹!

一,元春稱呼二人“薛林”恰表明林黛玉更親近。

元春省親大觀園,作者濃墨重彩描繪賈家的繁盛之餘,也一一展現了寶釵和黛玉的才能。元春看後大為讚歎,說出“終是薛林二妹之作與眾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元春是把薛寶釵和林黛玉放在一起稱讚的,但順序有別。


元春稱呼薛寶釵林黛玉為“薛林二妹”,這是有講究的。而不是隨意的亂叫。之所以這樣稱呼,第一因為薛寶釵是兩姨姐妹,親緣上比不上林黛玉的姑舅姐妹。古人在稱呼人的時候一定是先讓疏遠的一方,再讓親近的一方。

這一點後面賈母大宴的時候就有體現,賈珍、賈璉敬酒就先敬的李紈的寡嬸李嬸孃,其後才是薛姨媽。這也是雙方親疏的提現。元春這裡稱呼薛寶釵和薛林而不是林薛,正是雙方親疏有別的原因,而絕不是因為不喜歡林黛玉。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薛寶釵年紀比林黛玉大兩歲,也就先提長後提幼。但主要原因一定是血緣親疏的關係。

二,元春賜節禮既是作者有意為之,也表明黛玉是自己姐妹。

端午節元春賜節禮是被廣受爭議的。大家都認為這是元春沒定了薛寶釵是自己弟媳婦的舉動。其實並不是!


首先那時候他們的年紀還小。賈母,賈政,王夫人都不止一次出口賈寶玉年級還小,要再過個兩年再考慮結婚和賜給房中人。元春愛護弟弟,更應該以他學業為重,不可能有暗示。這恰恰是曹雪芹給讀者的一個暗示,告知大家薛寶釵和賈寶玉的結局。但沒想到這地方暗示的太明顯,反倒讓元春背鍋了。

元春賜節禮,獨寶釵和寶玉相同。林黛玉卻和三春相同。並不是元春不喜歡她,恰是元春將她當成自家姐妹,不見外的表現。而給予薛寶釵的卻不同,也說明薛寶釵是家裡的客人,要更豐厚一點才禮貌。將薛寶釵和弟弟做一樣的恩賜,就是將薛寶釵奉為寶玉一樣的地位。但男尊女卑的社會,真要有賜婚的意思,薛寶釵無論如何要比賈寶玉少一點的才好。


還有大家容易忽略的一點是薛寶釵其後就要過十五歲生日了。十五歲也是成年禮。所以賈母還單獨給她過了生日。元春賜節禮,未嘗不是提前將成人禮賜予的意思。畢竟成年女子和林黛玉還是小姑娘的身份也要不同。

綜上,無論是省親的題詩,還是元宵節的賜節禮,賈元春都將林黛玉視作更近親的姐妹,而和薛寶釵客氣。薛寶釵的節禮和賈寶玉的一樣,第一是作者的結局暗示,第二也是元春從薛寶釵十五歲成人禮的提前賜出。真要賜婚賈寶玉,別說還太早,就算不早,也應該給薛寶釵略遜一籌的禮物才合乎禮儀,再有也自己還有一項比“芙蓉蕈”更明顯的暗示才好。

就到這裡!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非常感謝


君箋雅侃紅樓


探春在寶玉過生日時,論起大家生日,從賈母王夫人寶釵都說了,又說了每月日期及對應的人。生日趕在一起的人。說二月沒人,襲人說林姑娘是二月十二,探春說我忘了。並說林姑娘不是咱們家人。有人說襲人與林姑娘一天生日,只此一處看似對黛玉有意見。其它處開海棠詩社起名也林黛玉與探春互開玩笑。毫無惡意。

探春說這話時,寶釵已替幫探春持家代管家政。但二人從一次談話探春說你這麼個“通人”,便有對寶釵不滿,嘲諷之意。後來寶釵就園子歸老婆子們管出主意對眾人說,是姨娘再三要我來幫忙的。

從探春心理,更傾向的應是林黛玉,幾個人一起長大,又是姑母女兒。而寶釵是王夫人外甥女。探春對王夫人是一種生存上的依附,因為母親怕受不待見,她們二人也沒好果子吃。因此她處於主動狀態,不甘於上,爭勢而上。藉此上位,贏得威望。她在心裡與王夫人是不相容的,有趙姨娘在那裡。

薛蟠從南迴來帶了禮物給寶釵,寶釵給了賈環一份,趙姨娘感激寶釵好認為比林黛玉強。向王夫人誇寶釵,結果王夫人眉眼不抬。趙姨娘鬧個無臉。趙姨娘的見識與探春完全兩樣。

螃蟹宴時寶玉對林黛玉談探春理家,專拿我和鳳姐做閥子,最有心計。便是賈政兩房子女不合,妻妾不合之事顯露,一向寬容的寶玉也發了話。

探春寶玉生日發此話,是她不支持金玉良緣的反語。她已漸漸見出王夫人之意,抬舉寶釵。不喜歡林黛玉,連用她理園子也是藉此抬舉寶釵,寶釵外姓人,一個姑娘不好獨理。用探春做了陪,起初,探春治理興致高,後來也不管事。只說回大奶奶。她也看出她不過是王夫人拋磚引寶釵實現金玉良緣浮上水的誘餌,手段。

探春意在讓大家注意此事,寶釵嫁寶玉對她沒有任何好處,王夫人又多了一個臂膀,多用了一份力。而黛玉是不一樣的。因此寶玉對黛玉說探春為人,黛玉並不搭,只說我也替你們算過。照此下去出的多進的少後續不接。都是舅舅的兒女,不能厚此薄比,不至攆壓人。只有紫娟感覺到並試寶玉。所以探春對黛玉沒有不好。對王夫人查園子也不滿,想身為男兒身離家幹一番事業不受這氣。這樣的人家不是人從外面往裡殺,都是自相殘殺。對奴才欺負迎春斷案,對林黛玉被薄待做發言人。外面人被抬舉進來,自家人倒被落了後。對寶釵管家及其對林黛玉被忘的不滿,以另種方式提出來。


青木皮




一、是王夫人不喜歡黛玉!

要知道在深宮裡的元春主要是通過自己的母親瞭解家中事情的,王夫人的好惡必定影響元春.

二、是在省親中黛釵行為對比

黛玉對元春並不迎其好惡,而寶釵則細心推測元春的一舉一動,而且推測的十分準確,這也讓身居高位習慣奉承的元春大生好感.



三、寶釵的種種表現

無不顯示出她是一個比黛玉更為合適的當家奶奶,看中賈家以後的元春必定喜歡寶釵多點.

四、是家世

寶釵出身於皇商,而黛玉只是一個普通官宦的女兒.寶釵比黛玉相比,更為門當戶對!



五、身體健康狀況

黛玉福淺命薄,寶釵則顯的福多了很多。

而且,我們可以發現:元春不喜歡黛玉,最主要的並不是個人喜好的原因,元春從家族利益出發,她是皇妃,賈蘭很小,賈環不中用,能夠肩負起家族興旺的只有寶玉,寶玉又是王夫人唯一的兒子了,選擇怎樣的妻子關係到賈府未來幾十年的興旺發達!



元春和寶釵的出發點是一樣的,寶釵、襲人、湘雲、探春都或多或少地勸過寶玉多讀些孔孟之書,多會會為官作宰的人,走仕途經濟道路。惟獨黛玉從來不說這些混帳話,而是用一顆與寶玉靈犀相同的火熱的心和純潔珍貴的愛情,給了寶玉極大的支持鼓勵,使這個封建逆子在叛逆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同時,黛玉在愛情上的大膽追求,不遵父母之命,媒的之言,試圖由自己掌握自己未來命運,也從根本上背離了封建禮教,這更是想要弟弟懂得振興家業的元妃所深惡痛絕的。另外, 是的,林黛玉十分美麗,感情豐富,細膩,談情說愛應當是很好的對象,足以令愛情豐滿曲折,心情激盪。但對於婚姻來說,卻會有許多的不足。譬如,林黛玉十分敏感,而敏感必然導致過多的猜疑;其身體虛弱,遺傳很可能有不少問題,難以長壽則是可以肯定的;體弱多病需要太多的照顧,會分散去做丈夫的很多心力和時間;且性功能很可能有所欠缺,能否生育和生育時有否危險都會成為比較現實的問題。   



那麼,薛寶釵呢?   

我們都知道,就婚姻來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個能夠有力支持他的女人”。林黛玉顯然難以做到,她最多也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多數情況下只會分心去丈夫的太多精力。 薛寶釵則顯得綽綽有餘。   

首先,薛寶釵與林黛玉相比,一樣十分美麗。以現代人的觀點,林黛玉是一位時下頗為時尚的骨美人,薛寶釵則是大唐盛世十分推崇的一位豐美人,是謂芍藥和牡丹,各擅勝場。



而薛寶釵身體健康,頭腦冷靜,頗有心計,且比較熱心於“仕途經濟”;又由於家庭富裕的背景,對於錢財並不怎麼在意,如果丈夫混跡官場,她不僅可以提供適當的謀略參考,而且不至於輕易就使得丈夫落入貪汙受賄的為官窠臼,正可見對於丈夫實在是不可多得的賢內助。 所以,元春應該選擇寶釵而不是黛玉!


悅言紅樓


元春不討厭林黛玉反而欣賞林黛玉,之所以端午賞賜禮物🎁寶玉和寶釵一樣,應該是王夫人攛掇的結果,不是元春本意。原因如下: 一,元春,寶玉和黛玉都是賈母一手調教出來的,他們的價值觀,審美觀,以及興趣愛好都是相似的。🎵🎧 寶玉小時候,元春曾經代母教養,寶玉與元春心意❤相通。寶玉聽說元春封妃不高興,元春省親時,也表達了宮裡不如粗茶淡飯的家裡有趣味的想法。💔 寶玉和黛玉在所有方面都是一致的,黛玉視寶玉為知己。❤ 元春,寶玉和黛玉是志趣相投的人,元春不可能不喜歡黛玉。💝 二,從元春省親的表現來看,元春喜歡黛玉。❤ 元春看過大家的詩後,指出寶釵和黛玉比賈家姐妹略勝一籌。但是看了寶玉寫的四首詩後,對黛玉替寫的詩大加讚賞,並改“浣和山莊”為“稻香村”。🍀🍀🌻🌻 三,元春為了家族的利益,犧牲了自己的終身幸福。她不希望弟弟走她的老路。當她通過賈母之口全面瞭解薛林二人後,她定能猜測出寶玉喜歡誰。元春不希望弟弟走自己的老路,沒有真愛的過一輩子。後來元春再也沒有干涉寶玉的婚事。🌺🌺 四,黛玉替寶玉作詩,不會影響黛玉在元春心中的分值,反而會給她加分。黛玉的行為說明她不計名利,甘心做寶玉背後的人;同時也說明黛玉會在寶玉遇到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為寶玉排憂解難。這樣的弟妹,元春不會不喜歡。 作者潤楊閬苑,歡迎關注!歡迎留言轉發!


潤楊閬苑


很多人在問問題的時候不看前因不看後果,僅憑想象問出一句沒頭沒腦的事來。

我們不禁要問:賈元春哪裡看出來討厭林黛玉?她又為什麼要討厭林黛玉?

賈元春省親,在參觀園省親別墅即後來的大觀園之後,覺得寶玉題的匾額不錯,因此,命舊有匾聯俱不必摘去。自己先題一絕雲:“銜山抱水建來精,多少工夫築始成。天上人間諸景備,芳園應錫大觀名。”  寫畢,向諸姊妹笑道:“我素乏捷才,且不長於吟詠,妹輩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責,不負斯景而已。異日少暇,必補撰《大觀園記》並《省親頌》等文,以記今日之事。妹輩亦各題一匾一詩,隨才之長短,亦暫吟成,不可因我微才所縛。”

寶玉小時候是元春手把手教的,寶玉的詩才可以說有元春的一半,對寶玉題匾的肯定也是對她自己的肯定吧。她毫不謙虛地先自己題一絕,除了她的身份在那兒之外,也表明了元春對自己的自信,雖然讀者對元春的這一絕高低各有各的看法。讓姊妹們題來考考他們,一方面說明元春的興致不錯,二來也說明她喜歡這個。

題過的結果相信看過紅樓的人大家都知道:賈妃看畢,稱賞一番,又笑道:“終是薛林二妹之作與眾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可以說元春對薛林給出了很高的讚賞。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如果是謙虛的說法,愚姊妹應當也包含元春自己在內。這時候,賈元春對薛寶釵和林黛玉是抱著欣賞的眼光的。而且題完之後,元春讓太監發賞,提前準備好的從宮裡帶來的賞賜寶釵和黛玉甚至是寶玉也是一模一樣的。

到這裡,元春對寶釵和黛玉完全沒有厚此薄彼的做法,除了讚賞還是讚賞,討厭根本談不上。至於後來禮物上出山了區別,按照曹公的春秋筆法,中間出了什麼樣的變故,大家自己去猜。我想,元春雖然同為賈家的女兒,但是她的身份早就與政治掛上了鉤,家族的興旺才是她要考慮的問題。如果王夫人在她面巾前以黛玉身體不佳,不能勝任賈家兒媳的重負,我想這樣的理由於元春而言完全是可以聽得進去的。即使作出這樣的選擇,並不代表她討厭黛玉,或許她心中仍舊很喜歡這位聰明機靈的小表妹,可是,喜歡不能替代理性。理性的現實告訴她該為寶玉作出怎樣的選擇。


蘇小妮


紅樓夢前八十回裡,元春真正的出場只有一次,就是省親一回,也就是說,她跟黛玉還有眾姊妹,都只見過這一次,還是在賈府所有人都在場的情況下,所以,根本談不上元春討厭黛玉。

元春不僅不討厭黛玉,甚至還非常喜歡黛玉。省親一回,她要考寶玉並眾姊妹的才學,就讓寶玉等人作詩,元春看了之後,對黛玉寶釵大加讚賞。

原文:賈妃看畢,稱賞一番,又笑道:“終是薛林二妹之作與眾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由此可知,這一次見面,她對黛玉的詩才是喜歡的,是肯定的。

後來黛玉替寶玉作的“杏簾在望”一首,又得到了元春的高度評價。原文:賈妃看畢,喜之不盡,說:“果然進益了!”又指“杏簾”一首為前三首之冠。

從這些情節都可看出,元春至少對黛玉的詩才是非常欣賞的,毫無不喜或討厭之意。

很多人都會說,元春既然那麼喜歡黛玉,為什麼沒有支持寶黛姻緣,甚至端午節賜禮時寶玉和寶釵一樣,而黛玉跟迎探惜三春一樣?這難道不是明顯的厚此薄彼嗎?

如果元春喜歡黛玉,她為什麼要通過賜禮表現出自己對寶釵和黛玉的親疏,甚至暗示自己支持金玉良緣而不是寶黛姻緣呢?這其實不能怪元春了。

元春省親時,已經說了: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一會,不說說笑笑,反倒哭起來。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來!

可見,生活在深宮中的元春,是不能隨意出入宮門的,但賈府之人尤其是賈母、王夫人等人每月都是可以去看元春的,原文說:如今當今貼體萬人之心……每月逢二六日期,準其椒房眷屬入宮請候看視。

細讀紅樓我們會發現,真正不喜歡黛玉的不是元春,而是王夫人,最終支持並促成金玉良緣的也是王夫人。她是怎麼促成的呢?自己上面還有賈母,而賈母是支持寶黛姻緣的啊?

這就牽扯到了元春,也許有這樣一種可能,王夫人知道賈母有意促成寶黛姻緣時,就頻繁進宮,向元春訴說此事,並表示自己中意的兒媳是寶釵而非黛玉,元春自然會順從母意,這就有了端午賜禮的分別。

最後寶玉寶釵成婚,也極有可能是元春旨意,賈母自然無法抗旨了,但這不能說是元春不喜歡黛玉,她只是順從了母親王夫人的意思,算是盡孝,黛玉寶釵在元春心中,應該是齊頭並舉不相上下的,比她的幾個妹妹都要好。

而且,元春身為堂堂貴妃,能夠被選中,自然是德才兼備,不可能因為自己的弟弟寶玉的姻緣,或因為母親的不喜歡,而就對黛玉討厭起來。說到底,她也只見過黛玉一面,瞭解都談不上,何來看不上或討厭一說?

所以,如果沒有王夫人為了寶玉姻緣一事,在背後使力的話,單就詩才甚至品貌上說,元春省親一回,對黛玉寶釵等人,都是非常欣賞和喜歡的。


少讀紅樓




賈元春應該不支持林黛玉與寶的婚姻,但卻不至於討厭黛玉。

在賈元春省親之前,黛玉與賈元春並沒有接觸過,賈元春沒有理由討厭黛玉。在第十七十八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榮國府歸省慶元宵》中,賈元春對薛寶釵和林黛玉一視同仁的。賈元春在接待眾人的過程中,曾經問過“薛姨媽,寶釵黛玉因何不見”,可見元春待寶釵與黛玉無甚差別。賈元春遊覽大觀園時,命諸姐妹為大觀園的一些院落題詩。詩成,元妃看後,欣賞一番,又笑曰:“終是薛林二妹之作與眾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言語之間,對寶釵和黛玉甚是欣賞。對他們的賞賜也是一樣的:“寶釵、黛玉諸姊妹等,每人新書一部,寶硯一方,新樣格式金銀錁二對。寶玉亦同此。”並且在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制燈迷賈政悲讖語》中的賞賜寶釵與黛玉以及探惜、寶玉、賈蘭也都是一樣。



直到第二十八回《蔣玉菡情贈茜香羅,薛寶釵羞籠紅麝串》一章中,端午前夕的賞賜才有了區別:寶玉和寶釵得了上等宮扇兩柄,紅麝香珠二串,鳳尾羅二端,芙蓉簟一領。林黛玉與迎春,探春,惜春得了扇子與數珠兒。並在不久後的清虛觀打醮中,張道士要為寶玉提親,提親對象是一個15歲的姑娘。許多人據此來猜測賈元春不喜林黛玉,其實這是有失偏頗的。元春插手寶玉婚事,與喜歡黛玉或討厭黛玉沒有半毛錢關係。因為賈元春是賈母一手教養大的,從小生活在賈母身邊,與賈母的關係非常的非常深厚。而黛玉是賈母心尖尖上的人,愛屋及烏,賈元春也不會討厭黛玉。況且元春以“賢德”著稱,非常注重倫理觀念,她在省親之時又表現出過對親情的渴望:“田舍之家,雖齏鹽布帛,終能敘天倫之樂。今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表現出她對骨肉親情,人倫之樂的渴望。更不會做有違倫理忤逆長輩的事情。



元春那為什麼要插手寶玉的婚事呢,這主要是元春與寶玉的感情非常的非同一般,“當日這賈妃未入宮時,自幼亦系賈母教養,後來添了寶玉,賈妃乃長姊,寶玉為弱弟,妃之心上念父母年將,始得此弟,是以憐愛寶玉與諸弟不同。,且同隨祖母,刻未暫離語,未入學堂之先,三四歲時,已得賈妃手引口傳,教授了幾本書,數千字在腹內了,其名為姊弟,情狀有如母子。”賈元春處處以寶玉優先,自然處處為寶玉考慮,林黛雖然人物超逸,文采風流,但無父無母,性格乖張,身體羸弱,不離藥湯,實不堪當當家主母之重任。以賈元春對寶玉疼寵,喜愛,對寶玉婚事的考慮必是多方面的。她支持金玉良緣,只是出於對寶玉的愛護,並不能因此就定論為討厭林黛玉。

賈元春一開始雖然支持薛寶釵與寶玉的“金玉良緣”,但在清虛觀打醮後,賈母亮明瞭自已的觀點,並巧妙破解了所謂的“金玉良緣”後,賈元春再沒有插手過寶玉婚事。這更表明賈元春對黛玉無厭惡之感。


萍風竹雨123


有人說從省親詩寶釵讓寶玉把【綠玉】改【綠蠟】可以看出不喜黛玉,但是寶玉的名字也帶有玉,所以有些牽強;

端午禮寶釵和寶玉一樣,也只能說明元春是站在王夫人一邊的,但也不至於說討厭;

有人說凹晶館時黛玉說自己題的匾沒有改動可以證明喜歡黛玉,但是不知道元春去沒去那片區域也不知道她清楚不清楚是誰題的,只能證明賈政不否認黛玉才華;至於元春有沒有看到黛玉幫寶玉作詩就更無從查證了;

而最後元春賜婚一事是八十回後的事,所以不能參考;

僅憑兩三事,應該在元春眼裡也就是一個有才華的親戚而已,沒有什麼特別的好或者壞的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