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怎麼看待“以前教孩子是老師的事,現在教孩子怎麼變成是家長的事了”這句話?

育兒這件事


我覺得這句話中,關於“以前”和“現在”的兩種說法,都有問題。教孩子從來都不只是老師的事,也不會僅僅變成家長的事。

當然,看他提問的語境,似乎是抱怨幼兒園裡手工作業多,不過想想現在陪小學生做作業家長氣得心梗住院的段子能引來同感一片,再加上學區房、擇校、乃至最後高考填報志願,學校裡活動也比我們小時候要多得多,家長們對孩子教育的捲入程度,的確比我這個七零後上學時要深入得多。

我想這和幾十年來中國經濟的巨大發展和社會變化相關。父母對孩子教育的期待,不再只是我們小時候認字不做文盲或學一門手藝將來可以養活自己就好,期望教育成為跨越階層的通道,不僅要考試成績好、大學要上985、211、top2、常青藤,還不能是書呆子,滑雪鋼琴演講戲劇樣樣拿得出手……能不累麼?義務教育和公辦教育提供不了的,可不就只能自己加餐。

其實,孩子的成長固然與家庭環境密切相連,同樣也與學校老師和同齡夥伴、乃至社會環境都息息相關。教知識、教做人,老師的為人師表、父母的以身作則,以及周圍的亞文化圈都是不可能截然分開的,與其糾結與抱怨“應該是誰的事”,不如好好承擔起相應責任,做父母的好好與孩子建立起親密信任的關係,做老師的不僅教書也要育人,每個人都做好社會中的自己。


克韓


教孩子是老師的事,這句話肯定是錯的。

如果這是以前的做法,那隻能說我們以前錯得離譜。

作為家長,自己的孩子應該自己負主要的教育責任。從孩子生下來開始起,就要逐漸給孩子養成好的作息、衛生和行為習慣,然後是給孩子閱讀,陪孩子做手工,鼓勵孩子參加體育活動,幫助孩子培養和其他孩子合作(哪怕是玩)的能力。孩子上學後,及時瞭解孩子在學校學習的內容,對孩子各學科掌握的程度心裡有數,幫助孩子應對有些困難的科目,對做得好的方面還要鼓勵孩子超越自我奔向新高度,對孩子交往的學生和老師要有側面瞭解等等,這些都是一個負責任的家長應該做的事情。

對一部分中國父母,我真的覺得更需要受教育,因為他們覺得把孩子交給學校就是學校的責任了,居然可以認為“每個學期開一下家長會,看一下孩子的成績單即可”。還有一些家庭是母親通管孩子學習,父親在孩子的教育中基本缺失,讓人很擔心這樣孩子性格的養成。還有一些人,把13、14歲的孩子往美國一送就放心交給寄宿家庭了,還美其名曰為孩子未來打基礎,實際上是很不負責任的一種做法,因為美國的寄宿家庭只管提供生活,一般不會協助學習,老師也不會強迫學生去學習,頂多通報家長或寄宿家庭學習情況,對成績不好的留學生壓力不小,沒人管的情況下成績很可能更會一瀉千里。

但是要說“現在教孩子怎麼變成是家長的事了”,也有點過。回家要做的幼兒園手工,雖然孩子小,但也應該讓孩子自己試試先,實在有困難家長再幫忙,當然,這樣的手工每天都有的話就是老師的問題了,幼兒園小孩子的作業實在不應該經常有,更不應該太多,但因此說老師在學校根本就沒有什麼作為也有點過了,國內的幼兒園每天還是教不少東西的,多到擠壓了孩子的玩耍時間,當然這是另一種很畸形的趨勢。


心路獨舞


應該這樣說,教孩子本來就是家長的事!

我對那些能把孩子完全放心交給外人來教的家長太佩服了!

一直以來,老師都背了很大的鍋!

孩子不聽話!孩子成績不好!孩子打架!孩子說髒話!全成了老師看管不嚴,沒有教好的鍋!

我談及的不僅是幼兒園教育,還包括小初高的學生。

一般公辦學校的老師工資都是兩三千,有些偏遠地區甚至更低。能理解大家都想用最低的代價,來得到最大的收穫,但是,有一句話叫做,一分錢一分貨!

公辦學校的學生多,老師工資低,教育一個孩子所花費的精力,各位家長自身也能知道,所以在學校,老師能做的除了教授自己的課程,能夠上課多點幾個同學起來回答問題就已經算很好了!甚至很多老師批改作業都是帶回家批改,這樣的情況下怎麼多帶孩子?

尤其越小的孩子,模仿力越強,大人教什麼,小孩子就學什麼。這樣的情況下,小到一個細節,都有可能給孩子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

比如大人的不耐煩,孩子是會察覺的,並且孩子不會表達,但有可能會認為是自己的錯誤,會認為自己不受大人喜歡,甚至會成為孩子安全感喪失的由頭。

這種情況,家長們,還敢讓老師事無鉅細地教孩子嗎?

自己的孩子當然是自家最疼,自己教最放心。

所以千萬別完全放心讓老師來教自家的孩子,父母對孩子的引導才是最重要的!


高考數學呆哥


作為一個最最普通的小學生家長。我覺得這句話太讓我有共鳴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對比我的小時候。

我是一個八零後,獨生子女。上小學的時候條件可以說是不錯了。從小學一年級我就自己背書包去上學了,放學也沒人接我,回到家就自己寫作業,寫完了才和小夥伴在衚衕裡玩耍。爸爸媽媽有時候給我檢查背誦作業,然後簽字。

現在我的孩子上小學了。接送是必須的,因為現在特別亂,車又多。回家來寫作業我得在邊上看著,遇到不會的字得教一下,原因是老師讓儘量少寫拼音。

從一年級考試就開始有作文,打了個措不及防,因為老師沒教過。我真是一點點的教給他怎麼開頭怎麼結尾,怎麼用形容詞之類的……不客氣的說,看圖寫話我覺得基本上是我教的。

每天作業都要檢查簽字,有錯了還得賴我。我覺得我上過小學這麼多年了。很多東西都不一樣了,我只會按照我會的教啊,我也不懂現在教學的內容~

經常有課外作業,超出孩子們的能力。都需要家長幫忙完成,畫畫帶作文,確實提升孩子的能力,但孩子有時候真不知道怎麼做。需要我們手把手去教去幫他做。

學校有事經常需要家長們大力配合,低年級值日,板報,美化校園基本都是家長們幫忙做的,有活動也是很多家長們幫忙完成~


我感覺我又上了一次小學一樣,但是時代在變,學校和家庭的關係也在變啊,我們也沒有辦法,只能儘量幫助孩子,配合教學,誰不希望自己孩子好啊?這就是父母心啊!


more的親子時光手帳


說實話,我既是老師,也是家長。我太明白這是什麼感受了!

上個週末,我剛幫家裡的小孩完成了一份手抄報。

不知道手抄報的朋友,看下面的圖片(來自網絡),這就是手抄報:

孩子還小,根本不可能獨立完成手抄報。

我又是寫,又是畫,終於完成了這份作業。

第二天,老師就在家長群裡公佈了沒有完成手抄報、手抄報完成不好的學生名單,並要求家長把孩子領回家,完成了再回來。

不僅僅是完成作業需要家長教;考不好,老師也是把名單公佈在家長微信群。

我想起了小時候,我的父母哪裡管過我的學習。他們只是唸叨讓我好好學習,然後,把我往學校一扔,壓根就沒管過教我知識。

當然了,他們那輩人文化也不高,想教也教不了。

到了今天,一般城市裡的父母基本上都有些文化,教孩子文化知識並沒有問題。

教育孩子,確實是家長的責任最大。

但是,教孩子知識,卻是老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老師當然知道教學生知識是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他們為什麼還要把教孩子知識的責任都甩給家長呢?

老師這麼做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就是班裡的學生太多了,老師顧不過來。

大家知道的公立學校難進。尤其是好的公立學校。

到目前為止,還有很多三四線城市沒有解決大班額的問題。

一個班裡七八十個學生。老師肯定顧不過來。

這個時候,有些老師就把教授知識的責任轉給了家長。

第二個原因,近幾年招收的大部分年輕老師缺乏教育、教學經驗。

現在很多城市的學校為了解決大班額問題,都在整合資源。

有的學校合併,有的學校擴建,新招了很多年輕老師。

這些年輕老師有工作熱情,卻缺乏教學經驗。

有些知識他們懂,卻不會教,或者教不好。

為了保證教學成績,這些年輕老師就會要求家長來教孩子知識。

正是因為上面的這兩個原因,家長就有了不好的感覺,覺得老師不負責,教孩子都變成了家長的事。

我們家長再生氣,這種現狀一時也改變不了。

所以,家長們消消氣。

靠山,山倒;靠水,水乾。

教孩子這件事,老師能指望上就指望,真指望不上,那我們就想其他辦法。

家長不滿意,可以向學校反應。

如果反應沒有效果,那麼,我們就自己教。

如果自己教不了,那就只有上輔導班了。

畢竟孩子是自己親生的。他將來不學好,還是我們吃虧。

不能因為跟老師鬥氣,耽誤了自己的孩子。


歡迎轉發。您的每次轉發,都是在幫助別人。

歡迎關注。更多的教育、心理、職場熱點知識推送給您。


柳柳老師


以前對這句話沒有太深刻的理解,自從我家大寶上小學後,我才發現這教孩子真的是父母的事情,每天晚上孩子做完作業,家長要檢查、簽字,對孩子錯誤的題目還要給予講解,想想我小時候,老爸老媽去學校開家長會的次數都沒超過3次。

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誤,老師會找家長談話,叮囑家長在家裡好好管教孩子,我家大寶上課愛說話,為此沒少挨老師的“特殊關照”,我也沒少操心,天天和大寶講道理,諄諄教誨啊!

昨晚還和朋友聊到現在的教育問題,朋友說了這樣一句話:“家長是孩子永久的老師,老師是上課時用的”,且不論這句話對不對,我只能說現在的教育不能與我們小時候同日而語,但不管怎樣,孩子是自己的,若我們自己都不上心,就別指望著老師能教好了。

因為很多時候老師與家長是互動的,你對孩子上學,課下輔導孩子功課,老師都能覺察得到,如果你對孩子的學習不關心,那麼,老師對你的孩子也會少了一些關注。

總之,現在的家長比之前的家長難當做了,一個字累!


沛澤媽讀心理


以前我也經常吐槽這句話,等我去了少兒培訓機構上班,經常跟學校的老師打交道後,才發現這個鍋,不應該由老師背。

看一組最簡單的數據:

20年前:一個年級兩三班最多,一班約20~30個學生。

現在:一個年級最起碼五六班,每班均超過50人。(廣州大名鼎鼎的天府路小學據說一個年級有17個班)


老師再怎麼增加,也不可能一節課同時有幾個授課老師。

老師再怎麼增加,一節課也只有40分鐘,而且為了“減負”,課時還越來越少了。


每節課,除了教授課本內容外,最重要的答疑輔導環節。

學生多,課時少,

教授課本內容的比重越來越大,答疑輔導環節自然就被壓縮再壓縮。


再加上現在教育為了“公平”,把不同水平的孩子強行編在同一個班。

學生越多,水平差異越大。

老師根本沒有辦法依據孩子的水平來制定授課計劃。

反正總有學生是被犧牲的。

種種策略之下,肯定是犧牲基礎較弱的孩子。


孩子在學校沒聽懂,老師也知道孩子沒聽懂。

那隻好提醒家長,讓家長在家幫孩子補習。

有些功利一點的老師,就乾脆開培訓班,收錢幫助孩子補習了。


據我的經驗,一個老師,在給6~10個學生授課時,效果較佳。

在給4~6個學生授課時,效果最佳。

(這也是大部分培訓、補習機構選擇的開班人數)

我覺得公立學校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讓你知道我是愛你的


怎麼看待以前教孩子是老師的事,現在教孩子變成家長的事了這句話。

覺得這句話要從兩個角度去看。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來看。以前社會上對老師是非常尊重的。尤其是學生對老師是存有敬畏心的。我記得原先做學生的時候,每次要進老師辦公室的時候,心裡是非常忐忑的。那個時候見到老師我是害怕的。犯了錯誤,老師不但批評你,而且有的時候還用戒尺打你的手掌。那時作為學生的我可不敢不完成作業。我記得如果不完成作業,讓老師捱了揍。回家裡是不敢跟爸爸媽媽說的。如果跟爸爸媽媽說了!爸爸媽媽是不會去找老師的。更不會去責怪老師!

我記得有一次,我不認真聽講。老師用戒尺打了我一下。回家我就沒敢跟爸爸媽媽說。我的同學嘴快,見到我的爸爸媽媽,告訴了他們我讓老師捱揍了,結果媽媽狠狠的批評了我,還找的老師對老師表示感謝。讓老師更加嚴格的要求我。你說作為學生的我,在老師面前怎敢造次!

現在不同了,可能那個時候孩子多,也可能家長忙無暇顧及孩子。現在孩子少啦!孩子都跟寶兒似的供著!老師可不敢批評學生!不要說像原先一樣用戒尺打學生的手掌,就是說兩句,學生不願意頂撞老師那是常有的事!現在的學生根本就拿老師不當回事兒。記得我教了一個高姓的學生,竟然給老師起外號,他不完成作業。還無理的謾罵攻擊老師。不願意坐著,就在地上躺著。有時候在地上叫喊起來,故意打擾老師上課。教師有什麼方法管理他?老師是打不得也罵不得也無計可施。


只能求助於家長長去教他的孩子,有的家長不但不批評的孩子,反而去抱怨老師。這老師就更沒有辦法了。只能能聽之任之!學生老師是真不敢管,因為你不知道說錯了哪句話?傳到家長耳朵裡,家長就會投訴到教育局。自己吃不了兜著走!

記得有個學生犯了錯誤,教師怎麼說他都不聽。每次都說你再這樣胡鬧,我就告訴你家長了。 學生才會安靜下來!教師沒有別的辦法,只是靠一張嘴。家長們教育有很多的方法。這到底是教師的悲哀呢?還是學生的悲哀呢?還是我們整個民族的悲哀呢?


第二,從家長角度來看。家長們總是反應老師給學生留作業總是要家長去幫忙判閱!家長對教師非常不滿意!他們這樣說:我們給孩子判閱作業,讓你老師幹什麼呢?你不就是教育我的孩子的嗎?

其實的老師的意思是讓家長幫助檢查作業。繼而瞭解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家長認為教育孩子都是學校的事,跟自己毫無關係。有的家長因為耽誤他自己打麻將,自己玩手機,就不住地抱怨老師。於是提出這樣的問題:教育孩子是老師的事,怎麼現在變成家長的事了呢?

他應該只有知道家長和學校密切配合,對孩子還講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是松高尋鶴,你身邊的教育專家。願意為您在教育上的問題排憂解難,期待您的關注!也歡迎您的轉發和評論!


景行說教育


這個確實深有同感。隨著時代的變遷及社會的發展,現在孩子在幼兒園都開始學習些基本的文化課及手工操作和科學探索課程了。本來呢,開設這些課程確實沒有任何問題。關鍵是老師還留回家作業。如學做模型手工啊,自制小科學實驗啊等等。可以說是明目繁多。而且每次假期都要發好幾本假期作業。包括閱讀繪本,手工模型及繪畫等。

特別像手工,我們那時候小時候上小學才開始學習,老師一般在課堂上都有指導,如怎麼剪啊、怎麼摺疊啊、怎麼去連接粘住等等。對於這些,我們都比較感興趣,個個都爭搶著做,因為這種動手能力的培養確實對於後續的性格習慣等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而現在老師基本上也不講,只是要孩子帶回家完成。但是具體應該怎樣完成、流程是什麼、完成標準是什麼,卻一概都沒有。只規定這個作業,明天老師要檢查。純粹一甩手掌櫃。於是家長在家還得耐心的給孩子講解,好的孩子經過家長的指導可以自己的做,不聽話的,愛玩的,聽都不聽,再加上不是每個家長都那麼有空願意給孩子去講解,因為他們會覺得自己工作了一天,回家還要做這些,實在是太辛苦,乾脆對孩子作業不聞不問。



老師在留作業給孩子完成時,至少應該先講解下把,不然孩子怎麼知道呢?而且,老師平常在時常備課時,確實應該在課堂上要帶孩子們做一個現成的作品出來,都孩子有了感覺,再發放作業回家做,孩子才會知道或有興趣去完成。畢竟,留作業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鞏固所學的內容嗎?拿一個從未講過的作業給孩子去完成,不就是給家長留的作業嗎?到底是鍛鍊孩子還是鍛鍊家長?本末倒置!這樣的作業即使交上去打了個優秀又有什麼含義呢?


我不否認老師每天要處理的事情可能很多,但是哪些是重要的,我想老師自己應該很清楚把。家長把孩子交給老師,當然是希望老師能在學校交給孩子相關技能及給孩子做好相應的心理輔導,實現孩子各方面的全面發展。那麼在教孩子時,希望老師能多在學習方面給予相應的指導,留作業時做好相應的的說明,這樣於孩子和家長都是有好處的。



家長在家也要配合老師做好相應的輔導,但前提是在老師已經交代好相應的作業的要求同時孩子已經知道怎麼做的基礎上。這樣孩子和家長一起完成這個作業,如手工,那這就是親子時光了,那感覺就不一樣了。不然全盤家長去完成則感覺就不一樣了。


其實,只需要做一點點改變,則效果就會不同。


教育新時論


我不同意這句話。

父母本來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終身教師。


以前父母不管,是因為沒有意識,也沒有機會,甚至不懂方式方法。

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時代不斷地進步,物質水平也越來越高,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特別重視。

“教孩子是老師的事”這樣的觀點,完全是在推卸責任。一位好老師對孩子三五年的成長是有益的,而好爸爸好媽媽對孩子的影響卻是終生的。

當今社會,每位父母都應該把“教育孩子”視為己任,而且任重道遠。我們不僅要對孩子的當下負責,更應該是對孩子的未來負責。

家園共育,家校共育,家在前,已經很好的詮釋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至於老師佈置的親子作業,不過是想讓爸爸媽媽也參與到孩子的活動當中,而且爸爸媽媽跟孩子一起動手,孩子很享受。親子時光總是樂在其中,又可以建立安全感,培養自信心。至於監督寫作業,更是不可推卸的。歸根結底,如果孩子從小培養了做作業的好習慣,家長也不用時刻監督。

總而言之,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還是得迴歸家庭教育。學校和老師,也就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