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鐵甲艦、前無畏艦、無畏艦和超級無畏艦究竟該怎麼區分?

Nelson5193


下面來依次介紹一下鐵甲艦、前無畏艦、無畏艦和超無畏艦。

鐵甲艦

鐵甲艦,是19世紀下半葉出現的一種以蒸汽機為動力來源,外部覆蓋有鐵或者鋼製裝甲的艦艇。

法國海軍“光榮”號戰列艦(鐵甲艦)

早期的風帆戰列艦,因為都是木材製造的,所以難以抵禦炮彈的攻擊。19世紀中葉後,隨著科學技術和造船工業的發展,風帆戰列艦逐漸被採用蒸汽機作為動力來源的戰列艦所取代。後來,為了加強戰列艦的防禦能力,人們開始用熟鐵或者鋼材來製造戰列艦的船殼。1859年11月24日,世界上第一艘鐵甲艦——法國海軍光榮號戰列艦下水,並於隔年8月進入法國海軍服役。後來,各國都開始將木質的風帆戰列艦,逐漸換成採用熟鐵或者鋼製船殼、蒸汽機/揚帆(由於蒸汽機動力不足仍需要揚帆)作為動力來源的鐵甲艦。

前無畏艦

前無畏艦,是19世紀90年代至20世紀初出現的一種戰列艦,它取代了早些時候的鐵甲艦,成為各國海軍中的主力艦。

美國海軍德克薩斯號戰列艦(前無畏艦)

19世紀70年代,各國海軍中的鐵甲艦發展迅速,已經逐步將輔助蒸汽機的風帆去掉,蒸汽機成為當時戰列艦的唯一動力來源。因為科學技術發展迅速,所以鐵甲艦上的武器裝備也逐漸增加。19世紀90年代,各國海軍對戰列艦的設計已經基本定型。這一時期內,戰列艦的武裝一般為4門305毫米主炮、6到18門119毫米至191毫米的副炮,另外裝甲厚度也比先前的鐵甲艦有所增加。前無畏艦的戰術通常是,遠距離用大口徑主炮,近距離用小口徑射速快的副炮摧毀敵艦,通常決定海戰勝負的並不是大口徑重炮,而是小口徑副炮。

無畏艦

無畏艦,是20世紀初出現的一種戰列艦,它取代了早些時候的前無畏艦,成為各國海軍中的主力艦。

無畏號戰列艦(無畏艦)

無畏艦的出現,起源於20世紀初,各國海軍對戰列艦進行遠距離射擊的嘗試。當時,由於魚雷這種武器的射程逐漸增大,已經超越了前無畏戰列艦副炮的射程,這時,出現了一種裝有中間炮的“混合口徑全重炮艦”。這種戰列艦上裝備的中間炮,口徑介於主炮與副炮之間,主要用於主炮裝填過程中發揚火力。

後來,隨著交戰距離越來越遠,這種配置逐漸變得落後(因為裝有兩種不同口徑的大口徑重炮,在射擊時需要計算的過於複雜)。1906年,英國皇家海軍的“無畏號”下水服役,由於採用的設計思路和使用的技術非常先進嗎,遠超過同時代的戰列艦,故按照其名字,分出一種新型戰列艦的類別,這就是無畏艦。而落伍的舊式戰列艦則全部被歸為前無畏艦。無畏艦具兩種革命性的創新設計,一為採取“全重炮”武裝配置,就是其裝備的大口徑火炮,口徑和倍徑統一(在射擊時需要計算的工作少),數量遠超過以往的戰列艦。

超無畏艦

超無畏艦,是20世紀初期,在無畏艦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戰列艦。

扶桑號戰列艦(超無畏艦)

在無畏艦出現之後,各國開始了規模巨大的無畏艦造艦競賽,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德海軍之間爆發了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日德蘭海戰。在這場海戰中,人們發現了無畏艦的各種問題。後來,各海軍強國設計師根據海戰中暴露的問題,對無畏艦的設計進行改進,例如增大主炮口徑,改進炮塔、火藥庫等部位的防護,加厚重要部位的裝甲,減少或取消非重要部位的裝甲,這導致一系列設計思路的變化,誕生了超無畏艦。

超無畏艦,它們的特徵大多是,主炮口徑增加到342毫米至380毫米(後來出現了406毫米、460毫米),炮塔布置在艦體中軸線上。由於主炮口徑的增大,射程也超出視線,所以艦橋高度也進行了增高以增加觀察距離。排水量也大多超過25000噸。


鼎盛成寧


“大艦巨炮才是男人真正的浪漫”。“鐵甲艦”、“前無畏艦”“無畏艦”“超級無畏艦”其實都是戰列艦在各個時期所不同的稱謂,他們都是在某一個時期各國的海戰主力。

1.鐵甲艦,是鋼鐵技術和蒸汽動力技術運用到船上的稱謂。當時各國從木製風帆軍艦、木製蒸汽軍艦到木製鐵皮蒸汽動力軍艦,經過時間和技術的發展出現了全部鋼鐵船身,動力系統為蒸汽輪機的軍艦,就叫做鐵甲艦,1859年11月,由法國海軍領銜的全球第一艘主力鐵甲戰艦光榮號首度啟航。而世界上第一次鐵甲艦大規模作戰就是中日甲午海戰。


2.經過之前的技術和經驗的積累,在19世紀末在各種彎路中摸索前進的艦體設計發展終於摸清了門道,那就是在鐵甲艦的基礎上炮臺分佈形成了一定的規律,那就是主炮前後各一座,副炮分佈集中在艦體中部。而為了與後面的“無畏艦”區分,就被被稱為“前無畏艦”。最具有代表性的那就是美國的大白艦隊,而第一次無畏艦海戰是日本與俄羅斯在對馬海峽的對馬海戰。

3.無畏艦,是以1906年英國第一艘無畏號的下水為定義標杆。取消了以往戰列艦上的用於攻擊的二級主炮,裝備了同一口徑統一倍徑比的主炮,僅保留了用於防禦輕型軍艦的小口徑副炮。其實也是在前前無畏艦的基礎上增大了噸位,增加炮塔數量,航速也更快了。



4.所說的超無畏艦也被稱為高速戰列艦。其實就在一戰後各國更具日德蘭海戰的戰況而對戰列艦進行改造,包括主炮口徑由之前的380mm炮增加到406-460。噸位也增大,提到了3.5萬噸以上。裝甲更厚,航速更快,由一戰無畏艦的最高23節提到了超無畏艦最高的31節。最為著名的就是BIG7。
長門級戰列艦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鐵甲艦是根據克里米亞戰爭法國裝甲炮艇優異表現後建造的產物,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國的勇士號鐵甲艦和中國的定遠號鐵甲艦。早期鐵甲艦保留有風帆戰列艦時代風帆索具,並且將主要火炮都佈置在船體兩側,作戰方式與風帆戰艦時代並無差異。直到1873年英國蹂躪號鐵甲艦下水之後,炮塔這一概念才被提出,並最終延續至今。

圖為勇士號鐵甲艦

前無畏艦和19世紀80年代的鐵甲艦在設計上並無太大差距,只是相應的對裝甲材料以及船體的細節設計進行了改進。由於大量採用新式鋼材為主要建造材料,前無畏艦也因此被稱為鋼甲艦。到了20世紀初,前無畏艦已經進化出二級主炮和船體沿中軸不知火炮的設計思想,為日後無畏艦的誕生打下了基礎。

圖為君權級鋼甲艦

世界上第一艘無畏艦在1906年下水,相比老式前無畏艦。新式戰列艦無論是航速還是艦炮火力的投送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火炮的口徑也變得更加規制化。無畏艦作為當時英德海軍的主力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日德蘭海戰,並在激烈的戰鬥中無一傷亡,向世人印證了強大的防護能力與火炮裝甲的平衡。

圖為獵戶座級戰列艦

世界上第一級超級無畏艦是英國的獵戶座級戰列艦,其最大改變就是安裝了10門口徑為13.5英寸的火炮,進而極大的提升了戰艦的摧毀能力。以獵戶座級戰列艦為標準,所有火炮口徑大於或者等於13.5英寸的戰列艦都可以被稱為超級無畏艦,日本也藉此機會從英國購買了裝備有14英寸火炮的金剛級戰列巡洋艦,並開啟了自己的超級無畏艦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