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四川巴中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飛哥哥


先把巴中的各種酒整明白了多,農村禮金至少300起,各種酒!各種攀比!簡直就是制約經濟文化發展和脫貧致富的攔路虎!還有就是地方上的棒老二,別人不敢來投資。修個路要敲錢,搞別的建設也要敲錢,一些沒出去打工又拆遷了不做事的人壞的很!些個棒老二!家鄉已經不是那個淳樸的家鄉了,有能力有素質的人從九十年代開始就搬離巴中了,去了成都重慶等等大城市,考上大學的年輕人也很少有人回老家工作,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每年高考就流失幾萬人才!二十年上百萬的才俊離開家鄉!只在輸血沒有造血……這才是根本原因!這是中國城市化的必然過程,從鄉村到城市,從小城市到大城市!巴中要發展只能靠本地政府壯士斷腕,引進人才留住人才,搞創新,搞旅遊,搞服務業,還要靠國家政策資金扶持!







春樹暮雲mi


我就是巴中人,巴中作為川陝革命老區,也有光霧山,諾水河等風景名勝區,然而去年四川各省市總GDP對比,卻處於四川靠後。


我個人覺得,之所以發展不起來是因為當地對創業者扶持力度不夠,而且由於地勢的原因,巴中並不能夠和成都,德陽平原地區相比,想要發展還受到了當地地勢的原因。而且巴中地處大巴山脈,交通很不方便,修建高速公路或者鐵路不是開山就是架橋,成本極高。

由於當地沒有什麼工業,所以即使有幾百萬勞動力也留不住。許多人都背井離鄉,外出去謀生,留在家裡的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殘,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由於缺少勞動力,所以就更沒有人去開發這片土地。



雖然巴中沒有多少工業,但是這裡的消費卻很高,幾乎可以和成都媲美,而且面子思想也很重。

但是現在隨著高速,鐵路的開通,這種情況也有所好轉,而且這些年,巴中政府先後在巴中市,通江縣,平昌縣加大了投資,相信未來的巴中會越來越好。


TT百怪千奇


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巴中人,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我個人認為巴中發展不起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勿噴)

第一,先天性的地理環境影響,巴中(2區三縣)整體處於秦巴山區,交通不變,至今還有一縣(通江縣)沒有通高速(在修中),火車僅僅只有綠皮慢車。高鐵更是與巴中無緣(至少是現在)。

第二,區位優勢處於劣勢。巴中處於成都、重慶、西安三大中心城市的中心點,這沒有錯。但是這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優勢。有句俗話叫三不管地帶,也許就是這樣。成都輻射不過來,重慶也輻射不過來,西安更是靠不著。再加上第一條的交通不便利,更是雪上加霜。

第三,基礎建設較為薄弱,城建,經濟文化等基礎建設較為薄弱,留不住人才。人才是發展的源動力,缺乏人才就缺乏發展的動力。

第四,沒有支柱性產業,有好的資源,但是沒有良好的工業鏈,還處於原始的粗放型生產中。

第五,由於以上綜合因素也就造成了政府沒有良好的招商引資政策,沒有能夠吸引外商的底氣和資本。


經典永傳續


發展是一步一個腳印走起來的,沒有辦法一步到位發展成一二線城市,其實巴中引進的工業生產對勞動沒有保護意識,如社保,假如能跟像成都一樣把居民勞力得到保障,誰不願意留在巴中生活呢?勞動法不全面是一個層次、限制勞動力輸出。

其中除常年在外打工的年輕及中年男子見識廣,思想比較與社會同行,而一部分留在老家的人思想觀念守舊,沒有對城市發展起到意識作用,這也是限制發展的一條。

每年的大學應屆畢業生都是留在外地發展,長此以住,這些有創造價值的人全部留在外地,有些甚至連戶口都遷離了。

巴中政府對農民有相關創業的政策,但是對每年畢業的大學生很限制,不像成都雙流會弄大學生創業孵化,所以這裡吸引很多各界人才。

要致富先修路,這可是老話,如果連基本的交通都不發達,還怎麼去發展呢?同理,目前火車,飛機場的修建對巴中這城市來說可能是一個大層次的提升。

為此,道路交通相對應的連接到外省及至每個城市,相信將來會大好的。

如果巴中搞生態農業是一條好的出路,我也不希望我的父母在外打工了,畢竟一年到頭打工除了房租生活費兩個人也只剩下寥寥的幾萬元。


INNOCUT


去過巴中旅遊,個人感覺發展還算可以,風土人情味道十足,同學在巴中,城市規劃整體還算合理,沒有所謂的城中城現象。但是巴中的地域標籤並沒有很好的樹立起來,精良的城市名片也一直迷離撲朔。一個城市的城市名片是這個城市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最好身份證明,擁有了一張好的名片,能讓人很清晰的辨明你的身份,更好的與你共事,能證明自己是董事長的時候,就絕對要否決“像個拉廣告的業務員”,人家還不知道你是董事長的時候,看你像個業務員,那麼只能給你業務員的待遇。

這可能是巴中發展不好的一個原因,萬事開頭難,巴中的發展只是或早或晚的事兒,不僅是巴中任何一個城市都是這樣!只要定位準確,發展豈不是快的很!


四十加十八


要致富,先修路

制約巴中發展的最大攔路石就是交通不太方便,很多外地人去巴中的第一印象都是交通不好,火車需要七八個小時,這在川內地級市都很少見了,目前就高速路比較不錯,其他交通都還在建設和規劃,比如:恩陽機場,高鐵目前還沒有官方的消息。相信巴中的交通問題解決後,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留住人,吸高才

巴中目前就一所民辦的專科院校,重點中學也不多,所以教育資源不足,很多都去綿陽和成都讀高中考大學,連中學生都留不住,更別說大學生了,如果巴中想要搞好經濟,必須要更多人才留下來,引進來,不然只能搞些汙染大的製造廠,這樣不僅汙染大巴中的綠水青山,也不利於持續發展,所以巴中在把交通問題解決後,下一步應該就是改善吸引人才的氛圍和大環境,有更好的政策扶持,相信巴中一定會越來越好,“川歪”變“熱土”。

巴中人在頭條,巴中人在成都,謝謝更多巴中人關注我,關注家鄉的發展!


網工地帶


作為巴中人的我直接說吧,巴中地理位置很偏,而且被大山給隔絕了,幾年前才通了火車,還是在半山上,目前連飛機場都沒有,聽說恩陽已經馬上要開始修飛機場了,我老家在興文經濟開發區的,現在興文真的是建設的還不錯,雖然人不多,而且有些工程爛尾了,但是政府聰明的是留了兩所學校在這裡,可以慢慢吸引人來,還通了公交車的,交通方便多了,其實我小時候是住在清江鎮的,清江鎮算是巴中一個大鎮,居然沒有發展起來,以前興文還歸清江鎮管理的,真的是不同命,不知道從興文擴展到清江還要花多少年,你們知道興文經濟開發區房子都漲價了嗎?都已經突破4000塊錢一平方米了,最關鍵是修的房子比成都還要好,只不過綠化做的不行,沒有多少綠化意識,巴中最近幾年已經在慢慢發展了,多給點時間吧,作為巴中人我可是看好的呢!


不理世俗的堅強活著


現在來看,發展還是不錯!主要在前幾年發展不起來,原因個人覺得有以下幾點,一、交通不便。由於自然地理條件,通往巴中的交通條件前幾年是在很差,從巴中到省會成都,汽車要12個小時左右,高速,鐵路都沒有,更別說飛機!現在好多了,高速路有幾條,鐵路兩條,機場也快要通航了!要想富,先修路嘛!二、沒有政府好的政策。一個地區發展,肯定要有好的投資環境,不僅是硬條件,軟條件同樣重要!在招商引資政策,吸引投資當面政府肯定要有所作為!為發展鋪好路!三、沒有支柱產業。沒有好的自然資源,不能形成工業產業條件,帶動不了GDP,無法增強投資者投資信心!總結來說就是通信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防盜基本靠狗,重工業打石頭,輕工業打麻將!

但在近幾年,老區發展有了嶄新的面貌,已通五條高速,到重慶,成都,西安都可以,時間大大縮短!鐵路最遠可直達到深圳,省內成都重慶!恩陽機場快要通航!幾大產業園區企業入住不錯,城市建設不斷擴大!特別是國家出臺的老區建設綱要,更加速了巴中的發展!


陽光普照大地67387595


在我小時候,巴中只是一個縣城。當時,通南巴平四個縣都歸現在的達州管轄。直到後來,通南巴平才劃歸巴中市管轄。因此,巴中是一個年輕的地級市。換個角度,巴中也是一個落後的地區,否則不會那麼晚才升級為地級市。這是相比其他地區的先天不足。

第二,巴中地區是紅色革命老區,有革命先烈劉伯堅,有川陝革命博物館,還有其他革命遺蹟。可惜的是,就我所知,很多人知道長征,知道井岡山,知道遵義會議,卻並不清楚紅四方面軍在長征中的巨大作用,不知道川陝革命根據地,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徐向前是何人。所以,擁有紅色土地,卻缺乏文化輸出。同時,巴中地區地處大巴山前緣,擁有秀麗壯美的自然風光。前些年,紅色旅遊和教育及旅遊風景區的打造並沒有做好,使得巴中地區並不為外人所熟知,也就沒有帶動這個革命老區的發展。當然,這幾年政府已經在重視這方面的宣傳建設,贊一個!

第三,巴中地區屬於山地地貌,溝谷河流縱橫,交通並不發達。平昌的江口醇小角樓、通江的銀耳、南江的黃羊這些產業的發展多少都因此受到制約。直到前幾年,巴中市才通鐵路,高速也才慢慢發展。所以,發展不起來,交通不發達要背鍋。

第四,我個人認為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發展的落後導致教育的落後。教育的落後使得人們思想不開放,多少鄉親父老沒有文化,無奈選擇外出打工,出賣自己的體力掙取血汗錢。導致的結果就是農村留下一大批老人和留守兒童。可能這個現象在西部地區常見,但我覺得巴中應該算是“重災區”。沒有文化,沒有知識,就沒有思想,談何發展?不過欣慰的是,這幾年很多人都已經重視子女教育問題。希望以後思想文化落後不再成為家鄉發展的桎梏。

總之,作為在外奮鬥的巴中人,衷心祝願家鄉越來越好!


萬花谷雜記


這或許是很久以前提的問題,現在既然看到了,也就說幾句吧。 人們理解的發展,一般是說這個城市或者區域的經濟成果。巴中經濟發展得不好,要總結的話或許有一萬條,這個太沉重,不好說。簡單說幾條粗淺的看法,雖不討喜歡但是說真話總是好事。

1:受制於區域地理位置偏僻。環京津冀為啥好?珠三角為啥好?長三角上海灘為啥好?成渝城市群為啥好?位置好啊,商業氣氛好啊,工業尤其是小型私有企業密集啊。這些地方的一個發展好的鄉鎮的生產總值GDP就可以抵得上巴中最大的一個城市。 巴中的2區3縣,都位於秦巴山區,地理位置偏遠,大城市西安,成都,重慶都難以輻射到巴中。偏遠的地方自然沒有吸引人的焦點,投資客怎麼來?熱錢憑什麼來?

2:受制於交通不方便。巴中的交通到今天雖然有了發展,但是至今還有通江縣沒有通高速公路。陸路的高速路起步晚,到巴中市區的高速路也是近年才通的,水路為零,鐵路居然是慢車,慢車啊,高鐵更是渺茫……至於巴中機場,多說兩句吧,現在各地都把機場掛在嘴邊,無非是招商引資的噱頭,看那我們有機場老闆您可以坐飛機來投資。實際上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哈,試問川內哪個地市州的機場不是擺設沒有瘋長狗尾巴草?蜀道現在不難了,是巴中路難走。以前自給自足的農耕社會對交通要求不高,所以有人的地方就熱鬧就有城邑就有交易。現在不行了啊,交通不便利,商賈自然難雲集。

3:沒有重工業,礦產等資源物質貧乏。重工業幾乎為零。輕工業呢,罐頭廠,垮了;絲廠,垮了;齒輪廠,垮了;棉紡廠,垮了……受制不適應市場、本地種養數量不足、交通不便、人力成本上漲等各種因素,更是不適應市場最重要的這一點,本地搞不起來經濟。沒有良好的工業,近年發展的各種輕工業也是瞄到中藥材,瞄到房地產,都還處於原始的粗放型生產和經營,坐大做強都有難度。

4:優勢優勢。看到很幾個回貼都說了巴中人咬卵犟。這個詞你可以說帶有貶義,我認為它是巴中人的天生豁達的自嘲精神的外化,這是巴中人不屈不撓的樣子啊。不說好話不行啊。吃得苦,肯奮鬥,有強烈改變命運的願望,這是後發優勢吧。祝福巴中人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