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看待伊朗一天之內的“三不”表態?

雲霄飛翼


在敘利亞和也門問題上讓步後,伊朗在彈道導彈這一問題上又作出重大讓步了。伊朗官方的表態意在給歐盟施壓,希望以此作為和美國討價還價的籌碼。

新華網報道,6月19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賈法裡告訴塔斯尼姆通訊社,伊朗沒有必要開發射程超過2000公里的彈道導彈。伊朗政府發言人諾巴赫特表示,伊朗認可對話是緩解緊張局勢的一種手段,但與這樣的人(指特朗普)談判沒有邏輯依據,民意也不會歡迎。伊朗原子能組織主席薩利希則表示,歐洲方面提出的設想無法讓伊朗滿意,這樣下去大家都會輸。

雖然聽其言依然嘴硬,但觀其行伊朗已經作出了重大讓步,球在美國這邊

從美國國務卿蓬佩奧5月21日提出的替代伊朗核協議的“12條”來看,在一些主要問題上伊朗已經作出了讓步:比如“中止對也門胡塞武裝的軍事支持,承諾促進也門問題的和平政治解決”,伊朗5月29日向歐盟表示願意推動也門停火和緩解人道主義危機;如“撤出在敘利亞境內的所有伊朗軍事人員”,6月12日魯哈尼與法國總統馬克龍通電話時表示可以從敘利亞撤軍;如“停止擴散彈道導彈,停止進一步發射或研製具有核能力的導彈系統”;6月19日伊朗軍方表示“不需要研製射程超過2000公里的彈道導彈”;如“釋放所有美國及其夥伴、盟友的公民”,伊朗在4月份就表示可以談。至於對伊朗核設施實行更嚴格的檢查的3條要求,伊朗早已默許,雖然重啟了部分鈾濃縮活動,但一直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控下;而“解除伊朗支持的伊拉克什葉派武裝”,在反伊朗的薩德爾和親美的巴拉迪組閣的情況下,也只有讓步。此外,美國提出的其他要求都無關大局,美國和伊朗的直接談判已經沒有什麼障礙了。伊朗發言人的表態很有意思:對話是緩解緊張局勢的一種手段,但與這樣的人(指特朗普)談判沒有邏輯依據。說白了就是擔心付了賬後再被特朗普這樣的奸商耍弄,需要歐洲作為中間人來擔保.


特朗普政府現在還不會談,是因為還想在“12條”之外獲得更大的利益

一是需要評估一下現行政策的效果,看看能不能攫取更大的利益。在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朗核協議後,伊朗雖然嗓門高,但沒有實質性的強硬回應,給美國這樣欺軟怕硬的國家有了外強中乾的感覺。離美國的制裁措施生效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作為一個精明的商人,特朗普自然還要待價而沽,得寸進尺嘛。二是在和普京會談時多一個籌碼,看看俄羅斯願意拿什麼來換,如果美俄兩國首腦會晤能夠達成一致,那將是雙方的外交成果。三是希望通過“極限施壓”的策略製造伊朗內亂。今年年初伊朗國內已經爆發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抗議現政府出兵國外,忽視改善國內民生。6月大約100名伊朗政治活動人士聯名致信伊朗當局,呼籲與美國直接談判,化解兩國自伊朗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的敵意。美國希望繼續攪亂伊朗的政局。四是等待合適的國內政治時機。9月份美國將公佈“通俄門”的調查結果,11月份將是國會中期選舉,如果在那個時候拿出一份和伊朗簽署的新協議,宣揚特朗普的“外交勝利”那將是加分項。


特朗普上臺後“美國優先”策略類似於希特勒上臺後的一系列冒險,到目前為止都獲得了成功,在伊朗核問題投機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伊朗的失誤在於面對美國的霸權威脅時,嘴上硬但手上軟,沒有表現出堅定的國家意志,過早地一再讓步,沒有能夠讓美國及其盟友感到威脅,按照美國人設想的在出牌。在這點上魯哈尼比內賈德差很多,他應該學學埃爾多安。


雲霄飛翼



總體來講,伊朗這個國家的外交政策還是比較靈活的。他在不同政府表現出不同的特色中,始終有一個把握大方向,調劑外交政策的主導方——伊朗伊斯蘭最高革命委員會和伊斯蘭革命最高領袖。

比如,前政府總統哈塔米的政策過於的溫和,就被強硬的內賈德給取代了。但是內賈德上臺後表現出了過度的激進和強硬,讓伊朗的外交陷入四面楚歌之境。於是內賈德又被拿下了,而且受到伊朗最高領袖的警告不許參選。內賈德不甘心,要抗命強勢參選,結果被囚禁了。



這次特朗普單方面的撕毀經過多方協調達成的伊核協議,伊朗出人意料的並沒有表現出以往的暴跳如雷。而是冷靜的觀察國際形勢,做出有利於自己的調整。首先是承認繼續履行伊核協議,穩定住伊核協議的其他相關簽署方,主要是歐洲。想要換取歐洲的更多讓步,以此來孤立美國。在歐洲不願意再做讓步的情況下,突然宣佈重啟核開發。這是一個由軟到硬的政策調整、博弈過程。


這次突然拋出“三不”政策,不發展2000公里以上的洲際導彈;不與特朗普談判;對歐洲各國表態不滿意。其實也是無可奈何之舉。

在特朗普拋出了要讓伊朗石油出口歸零的制裁措施之後,要說伊朗一點都不緊張,那是騙人的。所以伊朗提出不發展2000公里以上的洲際導彈,實際上就是想給美國吃一個定心丸。特朗普不是講究美國優先嗎?伊朗開發核武器不針對美國,不生產可以打到美國的運載工具,伊朗以為這樣做就可以緩和特朗普和美國政界的態度。這是主動在向美國進行一種示弱,希望這種微調可以緩和伊朗跟美國的尖銳對立。



第二,不與特朗普舉行會談。實際上這只是一個挽回面子的措辭而已,因為無論伊朗願意還是不願意,特朗普也不會跟伊朗會談。在當前的政治氛圍下,即便舉行會談,伊朗也明白除非是自己全面的無條件讓步,這是伊朗無法也不可能接受的。



第三,歐洲的態度讓伊朗不滿意。這實際上是伊朗在為重新啟動核開發找一個藉口而已,並以此向歐洲施壓。


結合起來看伊朗的三個表態,實際上是對美國的制裁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想要有一定的緩和空間。同時又想挽回面子,給國內一個交代。然後把歐洲作為凱子,希望歐洲能夠給予伊朗更多好處,在美國全面制裁伊朗之際歐洲能夠抗住壓力履行伊核協議,以此化解美國讓伊朗石油出口歸零的最強制裁。



謝金澎


美國對宿敵伊朗的敵對性舉措越來越嚴厲,對於弱勢的、被動的伊朗而言,大有黑雲壓城城欲摧的黑暗感覺,揹負的壓力讓伊朗有點喘不過氣來,特別是伊朗經濟因為美國的制裁越發蕭條,影響了國民的生計,引發了民眾的示威抗議,讓伊朗政府嗅到了危險的信號,近期相繼公開表態,也就是所謂的“三不”表態,預示著伊朗已經打算對美國做出讓步,但對於“變臉大師”特朗普的信用缺乏信心,拒絕與美國直接談判,而是想與第三方展開談判,但歐洲的法德英三個大國對伊朗的支持與承諾一直停留在嘴巴上,沒有任何的實際行動,不僅讓伊朗不滿,也讓伊朗擔憂。

1、彈道導彈是伊朗國家安全最重要的屏障,其現實意義遠遠大於還處在圖紙階段的伊朗核武計劃,因而引發美國的親密盟友以色列、沙特等國的巨大擔憂與強烈反對,可以說,伊朗的彈道導彈項目是美國、以色列、沙特等伊朗宿敵欲除之而後快的重點目標。

5月21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對伊朗提出了“十二項要求”,其中的一條就是勒令伊朗停止擴散彈道導彈、停止發射或發展核導系統。經過一個多月的博弈後,伊朗發現自己非常孤立,非常無助,面臨著巨大的災難,幾經權衡,終於在彈道導彈項目上做出妥協。幾天前,伊朗革命衛隊司令賈法裡公開表示,伊朗目前不需要研製射程超過2000公里的彈道導彈。這對於伊朗是重大妥協,由此可見,伊朗承受的壓力有多大,面臨的危險有多嚴峻。

2、在賈法裡做出的彈道導彈項目的重大妥協的表態後,伊朗總統魯哈尼也出來發聲,說伊朗政府不會與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直接談判;同時,他指責歐洲多國為挽救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所作設想對伊朗而言還不夠。

特朗普善變,不遵守國際協議與規則,伊朗對他缺乏信心,擔心與他直接談判所達成的協議,說不定哪天又被特朗普廢除了,伊朗上當受騙,又遭受巨大的損害。因此,魯哈尼表態拒絕與特朗普談判,一方面對特朗普缺乏信任與信心,同時暗示伊朗願意與第三方談判,比如與英法德三國談判,達成新的協議。

與此同時,英法德三國在特朗普5月8日宣佈退出伊核協議,並宣稱將對伊朗實施最高級別的制裁後,嘴巴上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支持伊核協議,讓伊朗對他們寄予厚望。但是,英法德三國這一個多月來,只動嘴皮子,對伊朗保留伊核協議,以及保護伊朗的利益不僅沒有任何的實際動作,還任由自己國家的大型企業退出與伊朗的經貿合作,嚴重打擊了伊朗的經濟,伊朗對法德英三個歐洲大國從寄予厚望,變成了極度失望。魯哈尼的這個表態含有對法德英三國的警告意味:你們三個再忽悠伊朗,伊朗也不玩了,也退出伊核協議。

那麼,法德英三國聽到伊朗的這番表態後,會拿出一點實際行動嗎?答案很明顯:伊朗恐怕又要再失望一回了。


飛狼


哈梅內伊最終還是妥協了,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感覺,我看到這個“三不”的第一眼覺得挺有意思,伊朗沒有了之前威脅退出伊核協議的殺氣,也沒有那種抵抗美國到底的銳氣,說到底還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啊。



美國對於伊朗的態度很清楚:廢核、停止研發彈道導彈、停止地區活動,就是想讓伊朗自廢武功。不過中東地區和東北亞不同,伊朗的安全不可能能到任何的保證,就算美國能給予保證安全,但是就美國現在的信用而言,誰敢相信。雖然說不知道美國能在原基礎上讓步多少,但是它已經擺出龍門陣,伊朗陷入新一輪制裁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對於伊朗執政者來說,經濟是其最重要的軟肋,現在失業率、通脹率高居不下,而且黑市中伊朗貨幣大增跌,高出官方定價的幾百倍,民眾抗議也在不斷加大。這次服軟就是不得已而為之,美國的禁令還沒有開始,就已經引起了歐洲企業的恐慌,這種可不是什麼好的態勢。“三不”表態,就是要釋放一種信號,萬事好商量。估計美伊雙方會在進行談判了,也有可能會在六方會談框架上進行。


局貓財經


伊朗政府三個高官一天發出三個“不”的承諾,我認為是實際狀況事實。自2015年7月伊核協議簽訂後,伊朗革命衛隊司令賈法裡說:“沒有必要開發超過2000公里的彈道導彈。”這是事實,因為伊朗在伊核協議簽訂前,就已經有了“流星l-VI”的系列導彈了,其中“流星VI”射程是4000公里。有必要再開發射程超過2000公里的導彈!


伊朗政府發言人諾巴赫特:不與特朗普直接對話,這純屬廢話,特朗普根本就沒有與伊朗對話的打算。只是對國際社會和國內民眾再次表明了立場而已。伊朗對外的重大外交關係決策權,不在政府手裡,而在精神領袖的嘴裡。哈梅內伊不表態,政府與特朗普對話那不是“找抽”啊!

伊朗原子能組織主席薩利希的表態,還有點真正的意思。沒有了以前的強硬,歐洲不給美國退出伊核協議造成的損失,給一個實實在在的東西,立即重啟核開發活動。這是伊朗最現實的想法。就是放開開發,伊朗核彈開發最快五年之內不會成功。特別是沒有巡航彈有核彈,就沒有威懾力。

總之,伊朗政府的三個政府高官的表態,說明政府是務實的政府,搞經濟不拼軍事很明知的選擇。整天隔空喊話威脅對手沒效果,有錢才是硬道理!


何由之


這只是伊朗政府有關人士回應國內民眾的關切的答覆,不意味著對外放話。我看有些答案說伊朗已經等於實質答應了蓬佩奧的12項條件,實在不敢苟同,這完全是想多了。

這“三不”只是提問者自己歸納的,也根本不是伊朗政府有意為之的政策性的原則宣示。

一、所謂“第一不”:伊朗表態說,伊朗目前不需要研製射程超過2000公里的彈道導彈。

有分析認為這是妥協,但是這和妥協沒有任何關係。美國不會認為這是妥協,因為美國要求伊朗做的是限制彈道導彈的發展。如果伊朗表態說,伊朗不打算研製射程超過2000公里的彈道導彈,不會拿彈道導彈主動攻擊中東地區國家,這種宣示才可能會視為妥協。

現在伊朗的國防實際需要根本不是增加射程,而是繼續加大批量生產以及提高導彈的打擊精度,對此美國、歐洲和以色列都十分清楚。伊朗如果想發展超過2000公里以上彈道導彈,那麼恐怕第一個跳出來的,將不是以色列和美國,而是歐洲。伊朗說目前不需要研製射程超過2000公里的導彈,是說給歐洲聽的,也是說給民眾聽的。伊朗民眾也希望自己政府的決策是國防,而不是挑釁。

二、所謂“第二不”:政府不會與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直接談判!

這是因為伊朗有一些民眾希望政府直接與美國談判。“特金會”恐怕對伊朗國內也是有一些影響的。但是伊朗政府方面對此很懷疑其成效。

當然,如果7月份安倍訪問伊朗能成行,肯定也會帶去美國方面的信息的。日本作為伊朗石油的一個重要進口國,又是美國的盟友,伊朗也許會願意聽一聽。這恐怕也是安倍想訪問伊朗的動機。

三、所謂“第三不”:歐洲多國為挽救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所作設想對伊朗而言還不夠。

這只是闡述目前的一個現實,這是一個簡單的事實。其實只是在告訴外界,伊朗還是很有可能最後退出伊核協議的。


到目前為止,伊朗方面的態度其實還是很強硬,並沒有妥協的跡象。如果伊朗真的想妥協,願意與特朗普政府直接談判,最直接的中間人不是歐洲、不是日本,而是俄羅斯與以色列。

伊核問題目前僵局的原因其實是卡在以色列。如果伊朗願意放棄對以色列的敵意,通過與俄羅斯溝通,可以和以色列談判雙方各自的安全問題。以色列妥協了,美國方面其實不難談,說白了伊朗並沒有直接威脅美國本土安全,它威脅的是以色列與沙特的安全。同樣,以色列與沙特也在威脅著伊朗的生存。這樣雙方目前在安全問題上變成了一個死結,需要直接對話與談判。


建章君


實際上伊朗的彈道導彈和出兵敘利亞以及支持胡塞武裝,正是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的關鍵和準備增加的事項,也就是說此事項根本不在原伊朗核協議之內。伊朗在逼迫歐洲一起對抗美國的“新12條”。
特朗普在宣佈退出伊朗核協議第二天,內塔尼亞胡訪俄,到俄羅斯要求伊朗撤出敘利亞,說明俄羅斯在伊朗核協議上並不完全站在伊朗這邊,在彈道導彈和在中東的出兵俄羅斯並不支持伊朗,甚至是直接反對。這個壓力是空前的,離了俄羅斯的支持,伊朗絕對承受不了來自美國和以色列的雙重擠壓。

本來,伊朗以為藉著特朗普退出核協議之機,可以逼迫歐洲就範,其實伊朗忽略了歐洲遵守核協議的根本原因,就是害怕中東動亂,傷害了歐洲企業利益和難民問題,而伊朗的彈道導彈及出兵敘利亞仍然是影響中東局勢的因素之一。前日內塔尼亞胡訪問歐洲,得到了歐洲的支持。近日默克爾訪問約旦公開呼籲,打擊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原本因為核協議站在伊朗這邊的歐洲,不僅不支持伊朗中東的活動,而且要打擊伊朗在敘利亞的軍隊,而在敘利亞的伊朗部隊正是擁有彈道導彈的伊斯蘭革命衛隊。伊朗又面臨著歐洲的壓力。
美國虎視眈眈,以色列磨刀霍霍。俄羅斯和歐洲的強烈擠壓,伊朗不得不做出重大的妥協和讓步。實際上這僅僅是開始,不需要2000公里的彈道導彈,其實300公里左右的彈道導彈就可以覆蓋以色列全境,做為美國和以色列肯定不會答應。至於不與特朗普談判和歐洲做的不夠好,都無關緊要,只要伊朗取消彈道導彈計劃和撤出敘利亞以及胡塞武裝,美國退出核協議就取得了效果。

從實踐上看,伊朗將會在“新12條”上一步一步做出妥協和讓步。


適情雅趣


筆者認為伊朗政府這一天之內的“三不”表態,可以總結為一句話:“老美,我夠意思了,談判吧。老歐,幫忙勸勸吧。”

(彈道導彈計劃一直是伊朗與西方博弈重要工具)

首先,“伊朗目前不需要研製射程超過2000公里的彈道導彈”,這句話看似說出來簡單,實際上對於伊朗政府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因為在伊朗的彈道導彈計劃中,射程超過2000公里的彈道導彈顯然是終極目標,放棄這一目標,不僅意味著伊朗對美國十二項條件做出了重大讓步,也以為著未來長期伊朗將缺乏和西方博弈的重要資本。

(伊朗目前的改革派總統魯哈尼)

其次,“政府不會與美國總統川普直接談判“,這句話純屬打腫臉充胖子,故意拉高格調的。因為目前美國主動退出伊朗核協議談判,並且遲遲未對伊朗讓步做出表態,說明川普並不認可接受伊朗政府開出的價碼,不屑於談判。而伊朗方面為了不讓這“三不“表態的”投降主義“傾向過於明顯而加上了這句,反過來證明了其脆弱。

(伊朗周邊的美軍基地,一旦伊朗內亂,無疑將對伊朗形成巨大壓力)

再而,“歐洲多國為挽救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所作設想對伊朗而言還不夠“,這句話很明顯是在對歐盟施壓,一方面逼歐盟做出更多讓步,另一方面也向美方表現,獲取更多的談判籌碼。

筆者看來,伊朗政府之所以發表此“三不“表態,主要為形勢所迫,其中其最為重要作用的便是現在伊朗的內亂。魯哈尼上臺後進行的一系列經濟改革嚴重破壞了以前伊朗穩定的社會保障制度,加之目前美國不停的顏色革命輸入,可以說,目前伊朗處在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

至於事件未來的發展,筆者覺得,就美國目前加緊對伊朗石油出口制裁來看,其很可能是想顛覆伊朗現政權。可以毫不客氣地講,現在的伊朗正站在生死邊緣。

軍情解析是悟空問答的簽約作者,歡迎大家關注提問,提供更多的軍武知識。


區域拒止


如何看待伊朗的“三不表態”,首先我們應該理解伊朗面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之後,針對嚴峻外部局勢採取的妥協。伊朗為了保住2015年7月以後,爭取解除了國際制裁的經濟環境,不得已而為之。這說明,在伊朗執政的毛拉們非常清醒,在採取應對當前局勢方面十分務實。


伊朗自從1979年宗教革命以來,基本上就沒有安寧過,1980年被薩達姆發動的兩伊戰爭害苦了,雖然伊朗成功反擊了薩達姆的挑釁,但是戰爭使雙方兩敗俱傷。八年的兩伊戰爭,對伊朗來說,嚴重的消耗了伊朗的國力,大傷元氣。

因為伊朗政教合一政權強烈的反美國策,幾十年以來一直受到美國西方的經濟制裁。 可以這樣說,伊朗在1979年進行伊斯蘭革命以後,伊朗的經濟一直得不到發展的機會,現在伊朗民眾的生活水平,甚至比1980年之前的巴列維政權時有所倒退。所以目前的伊朗當局因為與奧巴馬政府達成了“伊核協議”,西方解除了大部分制裁,伊朗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發展機會。



從2015年以來,伊朗經濟也確實有了新的發展,每年都能保持6%的經濟增長。如果不是因為介入支持,同為什葉派阿薩德政權的敘利亞戰爭,伊朗的國內經濟很快就會改善,民眾的生活水平也能隨之提高。誰知這一切,都被特朗普政府5月8日的退出“伊核協議”打破了,伊朗的經濟發展又有了新的變數,可以看得出伊朗政府為此十分的不安。

雖然看到在美國退出之後,其它五國保證繼續支持伊朗執行協議,但是由於美國的出走,協議本身已經受到很大的損傷。而且在5月21日美國務卿蓬佩奧,又針對伊朗發出了新版伊核12條的版本,新條款是完全致伊朗於死地。伊朗從大局看,還是作了巨大的讓步,願意根據蓬佩奧的新版伊核要求,放棄大部分過去強硬堅持的立場。特別是順從了美國要求不能發展遠程彈道導彈的要求,這也是歐洲英法德三國的共同要求。

伊朗不研製發展遠程彈道導彈,除了以色列身在中東之外,也就解除了美國和歐洲的後顧之憂。伊朗革命衛隊總司令聲稱對也門胡賽武裝問題可以談判,甚至可以有條件的從敘利亞撤兵。從伊朗革命衛隊總司令賈法裡的講話,其實質內容還是希望英法德三國在美國退出協議以後,切實的負起責任來,而不是停留在口頭上支持“伊核協議”。

在蓬佩奧講話之後,歐洲的的大型企業如法國的道達爾公司等,因為害怕美國的直接制裁已經準備離開伊朗。如果這些歐洲公司最後還是要離開伊朗,那麼伊朗堅守的“伊核協議”就是一張廢紙,毫無意義。伊朗是再一次明確要求歐洲三國擔起責任,不要讓這些歐洲企業離開伊朗。

所以伊朗直言,歐洲三國為維持“伊核協議”,所做的工作遠遠不夠。至於賈法裡聲稱的伊朗不會與美國直接會談,這也是維持自己尊嚴的說法。蓬佩奧的新版12條伊核精神,是對伊朗作出的最後通牒一樣,是沒有辦法談判的。如果其它的五國能夠保證伊核協議的實際存在,伊朗仍然有經濟發展的國際環境,伊朗為什麼要與美國直接談判,除非美國人自己找上門來。

不管怎麼樣,應該充分肯定伊朗革命衛隊總司令賈法裡的表態,講話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符合伊朗和歐洲以及全世界的共同利益,希望英法德三國趁目前與美國的貿易戰機會,在行動上支持“伊核協議”,幫助伊朗就是幫助自己,讓伊朗獲得平等機會共同發展。


亦新湖


在6月19日一天之內伊朗三次發言即所謂的“三不”:

1、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賈法裡表態:伊朗沒有必要開發射程超過2000公里的彈道導彈。

2、伊朗政府發言人諾巴赫特表態:伊朗認可對話是緩解緊張局勢的一種手段,但與這樣的人(指特朗普)談判沒有邏輯依據,民意也不會歡迎。

3、伊朗原子能組織主席薩利希表態:歐洲方面提出的設想無法讓伊朗滿意,這樣下去大家都會輸。

歸根結底的說特朗普是對舊《伊核協議》太過寬鬆的條款不滿

,而美國盟友對伊朗在敘利亞、也門、伊拉克不斷壯大的勢力感到擔心,這才想出來12條新《伊核協議》進一步限制伊朗。平心而論這是一種政治訛詐只要伊朗威脅到美國及其盟友的利益,不管伊朗今天做出什麼樣的讓步訛詐制裁都會繼續,因此伊朗人十分不甘和強硬的發出“三不”表態,

美國及其盟友擔心伊朗勢力在敘利亞內戰中做大;在薩德爾參與組閣的伊拉克新政府獲得更多話語權甚至在也門地區佔有更多的主導,這樣一來什葉派“新月勢力地帶”就有可能徹底擊敗遜尼派的沙特、卡塔爾、阿聯酋等美國庇護下的國王勢力,國王們希望進一步打壓什葉派伊朗的擴張勢頭保護自己傳統勢力範圍;同時解放伊朗的石油資源會導致國際油價進一步下跌,這是他們強烈要求繼續制裁伊朗的重要原因。

而特朗普鍾愛的以色列呢?它最害怕伊朗的核武器和遠程彈道導彈,12條中不許發展2000公里彈道導彈的條款就是照顧以色列的,以色列內塔尼亞胡政府一直認定了敘利亞和伊朗在支持哈馬斯、真主黨、基地組織等反以色列武裝,因此他希望藉助伊核協議進一步消除自己周邊的隱患清除伊朗勢力。而特朗普最看重就是伊朗徹底無核化,12條中連伊朗保留民用核能的權利都沒有了,它要在聯合國監督下徹底清除國內核設施,

以上闡述不難發現,要是伊朗接受了12條新《伊核協》無異於放棄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之後,革命衛隊拼命發展出來的一切勝利果實,伊朗又被擠壓回高原地帶它在中東什葉派穆斯林中積累的支持與勢力將會煙消雲散。而不具備任何威脅的伊朗才是以色列、國王聯盟、美歐強國能接受的貿易伙伴,這種自廢武功就好像當初的烏克蘭一樣很愚蠢,

伊朗的表態看似很軟實際上是小國所能做的最強硬回覆

,有人將伊朗總統魯哈尼馬克龍通電話以同意撤軍敘利亞、停止發展核導彈並禁止導彈武器擴散為理由,尋求繞開特朗普的新一輪談判與埃爾多安的強硬態度相比,這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想想看伊朗這個被封閉了近半個世紀的國家民生凋弊、軍隊戰鬥力下滑到慘不忍睹的地步,魯哈尼在接過內賈德政府權利後立刻面臨嚴重的社會危機,這迫使他放棄一切屈辱的接受西方苛刻條件只為了儘快發展國內經濟,這樣的一個國家怎麼能與經濟實力在過去10多年裡增長5倍的北約強國土耳其相比呢?

要說魯哈尼會屈服的接受12條自廢武功,小編認為任何一個有腦子的人都會說“不”,因為一個貧弱、沒有任何境外勢力、沒有任何導彈武器保護的伊朗,肯定會面臨西方的第三個《伊核協議》,內容只有簡單的一條就是“政教合一的政府解散,成立類似西方的民選世俗化政府”,試問伊朗宗教領袖“哈梅內伊”會接受嗎(下圖是哈梅內伊視察軍艦,此人75歲高齡頑固且強硬)?他真的想不到這一點嗎?奸商特朗普很有可能在滿足新伊核協議之後進一步訛詐、扼殺伊朗宗教政權。

再退一萬步講,伊朗真的懼怕西方新一輪經濟制裁嗎?西方能給他的先進武器東方國家一樣可以給、西方能給他的建設投資我們能給的更多、西方能給的市場........!恕小編直言,沙特都開始發愁石油賣不動、美國都不依賴石油了誰還會去買伊朗的石油呢?只要搞好與中國的關係,發展石油經濟也好引進先進武器也罷這都不是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