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疫情下的樓市:房企節奏被打亂,有人倒在黎明前

這不是業主習慣的方式。如果放在過去,春節前後,他們仍然要忙於銷售辦公室,接待大量的訪客,甚至在這段時間內贏得自己的帳單一個小高峰。

但肺炎的突然爆發使今年的情況大不相同。售樓處關閉,看著租戶消失,線下銷售一片蕭條,這打亂了不少房企的腳步..

線下售樓處關閉後,房企一直在網上採取補救措施,網上銷售,“沒有理由退房”前所未有的熱鬧,但這只是一個放緩的計劃。克萊裡最新數據顯示,2月份TOP100住宅銷售額較上月下降43.8%,創近年來新低。

兩位數的下跌打擊了業主的信心,但好運並非無望,樓市放鬆調控政策正在打開機會之窗。

意外的現金流“事故”

2019年,房企的日子並不好過,但銷售額仍然接近每年16萬億,創歷史新高,尤其是年底銷售的立竿見影讓人充滿希望。

某TOP20房企區域負責人徐亮(化名)表示,如果沒有新冠肺炎的“黑天鵝事件”,2019年底的市場熱度至少可以持續到今年4月,他有信心帶領團隊在一季度完成20多項增長。

然而,疫情的嚴重程度和速度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期。1月26日,在中國房地產協會提出房地產開發企業暫停銷售辦事處的銷售活動後,全國60多個城市的線下銷售辦事處被迫關閉,建築工地停工。

全面停工是意料之外的。“這一流行病的嚴重性及其發展速度確實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我們現在正被迫向前邁進,許多決定是在絕望中作出的。

疫情下的樓市:房企節奏被打亂,有人倒在黎明前


特殊時期,以前不常用的網上售樓處,現場售房等方式成為房屋銷售的重要渠道..為增加客戶購房信心,30天無理由退房,半年無理由退房,全國房產七五折,全國售房佣金等優惠依次推出..正如徐亮所說,施工現場已停工,無法停止銷售..

對於房地產行業來說,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現金流“事故”,特別是考驗高負債房企的經營韌性,高週轉模式的實質是壓縮土地、建設、銷售、回款的循環,通過反覆滾動資金撬動項目開發,任何一個問題都會影響整個模式的運作,進而加大現金流壓力。

已經出現了實質性的影響,TOP100房企在2月份創下了近幾年來的月度銷售最低紀錄,超過80%的前100家房企在2月份的月度業績和累計業績雙雙下滑。

斷崖式的銷售下滑也讓房地產商吃了苦頭。王翔在某二線城市經營30家房地產中介門店,主營一二手房銷售..他告訴時代金融,往年春節後的兩個月是市場的“黃金期”,兩個月的千萬業績是常見的。但今年,千萬以上的成績是無望的,損失是不可避免的。

“每年春節後的兩個月是全年銷售和利潤的高峰期,月銷售額在1000萬左右”。今年受疫情影響,有些‘零表現’的感覺,整個2月,我們只賣了十幾套房子,更不用說1000萬的收入了,還虧了200萬..

幸運的是,在3月份,情況正在好轉。徐亮、王翔透露,3月1日,多家線下售樓處已恢復正常營業,但與之前的多一家防疫流程相比,為避免聚集,多家售樓處暫時只接待預約客戶。

“工地比售樓處要更早復工,售樓處開放之後,可以說是慢慢恢復元氣了,揪著的心放下了一半。”徐亮說

疫情下的樓市:房企節奏被打亂,有人倒在黎明前

救市也糾結

面對疫情,房地產真的跌了一個“小跟頭”,不僅回家買房,廣泛的銷售辦公室關閉,項目關閉是無意中發起的現金流“防禦戰”。

在大流行下,幾十個城市推出了“救市”新政,速度快,品種炫.. 減輕住房公司的負擔是解除這一輪房地產市場管制的主要起點。 在2月11日,上海宣佈,它可以申請延長,因為疫情未能按時支付土地價格。

這也成為城市救助的重要轉折點,其次無錫,西安,佛山,浙江等20個省市相繼出臺類似政策,通過展期或分期支付土地出讓金幫助房企度過短期資金難關.. 同時無錫宣佈完成25%以上的投資方可申請預售,廣州花都實行的“拍地即牌”,蘇州針對具體地塊取消現有房屋的出售..

同時,救助政策開始朝著需求端發力,衡陽,馬鞍山,蘇州相城區,青島,南寧等城市或給予住房補貼,或在人才引進上激發住房需求.. 率先啟動重大舉措的河南駐馬店於2月21日宣佈,公積金貸款最低首付比例由30%降至20%,成為首個發放首付的城市..

僅三天後,銀行宣佈,非限制性城市家庭購買第一套個人住房的首付比例從30%降至20%。“救市政策進入第二階段,開始刺激需求。”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

一位房企營銷人員告訴時代金融,該地區相應的刺激政策有利於當前市場,這可以調動更多沉睡的剛需客戶激活市場,帶動市場。

然而,發佈政策出臺7天后,駐馬店接受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約談,其發佈的政策原文鏈接已失效。駐馬店接受採訪更多的是為了警告市場,地方政府政策需要關注社情民意,而不是本質上讓其收回首付政策,實際上並沒有被撤銷。“一位不情願的TOP10房企高管指出,時代金融。

駐馬店《採訪》一集不會暫停樓市放鬆調控的步伐.“住宅不是炒作的主基調,但房地產行業確實受到了疫情的衝擊,地方政府做出一些地方調整是必要的。”佳兆業集團首席戰略官劉澤說。

3月3日,溫州繼續推出重磅新政,本科生可享受7折優惠,首批生產1700多臺。上述TOP10房企高管直言,無論是首付公積金貸款,還是住房補貼,人才政策都比較溫和,對樓市影響不大。“如果一套房的首付從70%降到30%,就會適得其反,因為這會給有購買力的買家投資或投機的機會。”

當然,政策寬鬆將繼續下去,但並不意味著政策是靜態的。公司高管強調,這段時間確實是政策的窗口期,但如果後期市場轉強,政策會反轉,會做適度的收斂!

疫情下的樓市:房企節奏被打亂,有人倒在黎明前

是黑天鵝,也是鑰匙

對於房地產行業來說,新冠肺炎的爆發是“黑天鵝”,也是解除房地產市場監管的“關鍵”。 孫市常務副總裁吳建斌直言,疫情爆發後,國家對房地產的監管力度可能不如前兩年..

這也會給很多城市喘息的空間,尤其是三四線城市.. 隨著棚改貨幣化退潮,三四線城市樓市需求透支,庫存逐漸上升,降溫趨勢明顯.. 據上海房地產研究所2019年的100個城市庫存數據,截至12月,三四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的庫存增長5.8%,至20693萬平方米,僅次於二線城市。

因此,三四線城市也急於鬆綁樓市,在這一輪率先挑出“始作俑者”。可以說,他們既是疫情的受害者,又是既的利益者,在城市政策出臺的前提下,更多三四個城市有望找到政策窗口。

不僅是樓市,土地市場..由於謹慎,很多房企在疫潮期間努力降低槓桿率,放緩了購地節奏,這也大大降低了土地市場的競爭..“現在確實是拿地的時候了,而且疫情影響了很多房企的銷售,拿地沒有多餘的錢,但並不是每個房企都有資源和資金來把握窗口期。”劉淇強調。

為此,目前的土地市場幾乎已經成為企業和國有企業的“特殊”。中國中院數據顯示,1、2月份,房企累計拿地量略有下降,但龍頭企業增長20%。TOP10企業拿地總金額1413億元,佔TOP50企業的49.4%。

三四線降溫房企投資越來越集中在一二線及周邊城市群..前兩個月,北京土地出讓金較上年同期增長14%,位列全國第一,為673億元;上海和杭州分別位列第二和第三,同比分別增長112%和26%。2月份住宅用地成交總價的一個TOP10也位於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徐彙區共有7宗地塊以3110億元的總價位居榜首。

一家TOP20房企南京地區土地投資負責人告訴時代財經,“二線城市回暖趨勢非常明顯”.. 受疫情影響,三四線房企佈局未能把握返鄉節點,資金壓力偏高,(此處)將在土地市場逐步體現.. 在前兩個季度,一、二線城市的熱度將很高,但在三四季度,三、四線城市將上升。

根據G50專家委員會投資專家張秀峰的說法,疫情是一個機遇,新的市場繁榮將提前到來。 “土地供應窗口期隨時可能出現,房企保持既定投資策略不變,加快投資工作步伐;重新做好資金計劃,預留土地資金。此外,併購不應單純追求性價比,應用財務思維,抓住項目可能帶來的現金流。

生物世界中總有一個存在的規律,能夠生存的物種不是最強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那些反應迅速而變化的..這場危機也可能成為行業洗牌的導火索。

很多實力不強的房企黎明前倒下,四川“黑馬”在帝河浜因為資金斷裂,無力支付前兩個月的工資,要求員工主動離職..截至2月14日,今年破產的房屋數量已經達到98間,沒有人知道下一步誰會倒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