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丁少將:大數據治理需注重“公益屬性”和“隱私保護”

大數據,對社會發展和社會治理的影響程度,不可估量。運用大數據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社會治理的機制,推進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實現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這是前進的目標,也是發展的動力。筆者認為,建設好大數據能力是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的迫切需要,在推進大數據治理過程中要注重公益導向和權益保護。

漸成“自覺行動”

隨著大數據滲透到各行各業,現在大數據與社會治理之間的融合也變得日益緊密。加快大數據一體化建設,是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的迫切需要。在大數據的支撐下,原先的粗放管理可以向精細化管理轉變,政府的政務服務也可以更加高效、便捷,從而提高社會治理的信息化、現代化水平。

目前,大數據治理在很多方面都發揮著積極作用,越來越受到政府和一些企業的重視。例如,海南省日前就提出,緊扣國家大數據戰略,圍繞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務改革需要,堅持問題導向、應用導向,立足解決現實問題,通過加強政務信息的有效彙集、高效共享和多領域應用,利用互聯網優勢,著力在融合、共享、便民、安全上下功夫,不斷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細化、公共服務高效化,加快探索構建信息化、現代化的社會治理體系架構。

丁少將:大數據治理需注重“公益屬性”和“隱私保護”

社會對政府大數據治理也又很多評價和期待。2019年,南開大學商學院網絡社會治理研究中心與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在2019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就聯合發佈了大數據提升政府治理效能評價指數。結果顯示,北京、貴陽、上海位居前三。

可以看出,大數據治理正逐漸成為很多地方政府的自覺行動,社會對大數據在社會治理當中所起到的作用也非常關注,抱有很大的期待。

要突出“公益屬性”

個人認為,運用大數據進行社會治理,需要首先堅持公益性原則。為何需要強調公益屬性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掌握能夠用於社會治理大數據的組織,一般來說有兩個:一是政府或與政府相關的機構,二是體量巨大的互聯網公司。

堅持公益導向,就是希望在運用大數據進行社會治理時,真正以維護大多數人的利益福祉為原則,在實現社會治理更科學、高效的同時,確保社會治理的結果更符合大多數的利益。

在現實中,我們會看到一些互聯網企業在運用大數據時存在不少問題,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沒有堅持公益導向,摻雜了“商業因素”。因為有一定的“私心”,這些企業一方面很可能過度收集用戶數據,另一方面又不顧用戶體驗和隱私,利用大數據進行“殺熟”等營銷舉措,從而造成了不良影響。

目前運用大數據進行社會治理的主體還是政府機構,但未來一些體量比較大的互聯網公司,由於具備大數據“原料”,完全具備協助政府推進大數據治理的能力。在實操中,政府部門在一些情況下,很可能也會藉助這樣的能力,推動治理的優化。因此,在有企業參與大數據治理的情況下,突出公益屬性就顯得更加重要。

當然,突出公益屬性不是否定企業在大數據治理中的作用。在此次抗擊疫情戰鬥中,BAT等企業都利用大數據為社會治理提供了很多有力支撐。例如,百度地圖上線的“肺炎疫情期出行管控消息速報”頁面,可實時更新疫情最新消息動態,聚合疫情期百度地圖駕車出行、公交出行、旅遊休閒、遷徙地圖、發熱門診查詢、湖北籍遊客定點酒店、全國路況平臺等功能入口。

既要利用好企業的大數據資源和能力,又要確保這樣的能力用在“正途”,這是大數據治理需要注意的地方。

要注重“權益保護”

之所以要突出“公益屬性”,就是擔心一旦偏離了這個主軌道,就可能產生對普通人權益的傷害。個人認為,大數據治理需要有對個人權益保護的意識,具體來說有兩點:

一方面,對個人大數據的收集需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對涉及個人數據的信息要有嚴密的保護措施,避免外洩。

另一方面,對於大數據的運用,如無特殊情況,應多通過數據清洗、算法優化等手段,提取有用的總體特性信息,而不是直接提取個體具體信息。開展數據挖掘時,應當採用加密、脫敏等方式保護用戶數據安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大數據成為社會治理的必要手段,因此很多政府部門都會注重大數據的採集工作,在實操中可能出現“多頭採集”的情況,對個體造成負擔。因此,建立採集大數據的相關標準也十分必要。

此外,加強政府數據開放共享也很重要。如果各部門的數據仍處於分散狀態,缺乏統一的規劃,跨部門協作就會比較困難,從而會給大數據治理帶來了不必要的障礙。因此,加快智能政務建設,建立相對統一的政府數據共享開放平臺,會給大數據治理帶來更好的效果,也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減少對個體權益損害的可能。

總之,既要創造有利於推進大數據治理的更加科學的機制和方法,又要嚴格保護涉及個人敏感信息的數據產權。

大數據治理雖然是大勢所趨,但對於很多地方、企業而言,還有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無論如此,需要明確一點,那就是技術只是手段,技術要為初心服務,這樣大數據治理才會行穩致遠。(本文為產經觀察家丁少將原創,轉載務必註明“來源:釘科技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