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追記第一書記趙江輝:拼盡心力為扶貧

追記第一書記趙江輝:拼盡心力為扶貧

導讀

盛夏7月,正是河北省豐寧縣最美的時節。經堂村的大棚網紋瓜青翠欲滴,憋足了勁賽著長;街道平整乾淨,八瓣梅、向日葵趕著趟開,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去年底,該村貧困戶僅剩30戶,今年有望脫貧出列。

追记第一书记赵江辉:拼尽心力为扶贫

可村民們再也見不到那個忙碌的身影——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一庭原庭長、經堂村原第一書記趙江輝(見上圖,資料照片),他像一頭老黃牛,一心撲在扶貧事業上,把47歲的人生定格在扶貧路上。

日前,河北省高院號召全省法官向趙江輝學習。同事已頂上來,扶貧之路還在延伸,夏花依然絢爛……

遍訪村民摸清實情

2016年初春,省裡向貧困村派駐第一書記扶貧。趙江輝報名並選上了,前往河北省北部的豐寧滿族自治縣,任經堂村第一書記,還是省直駐豐寧扶貧工作隊總隊長。

豐寧高寒,滴水成冰。經堂村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村,“經堂經堂,窮個叮噹。”從哪裡入手?怎麼幫扶?趙江輝和工作組同事共3人,住在一個農戶家裡,進村第一晚,他們難以入眠。

第二天,趙江輝和工作組開始走訪貧困戶。金秀芬70多歲,是孤寡老人,住在低矮的土房裡。老人把大家讓到屋裡,找了半天卻找不出像樣的杯子。趙江輝不由一怔,環顧屋裡,沒有值錢的東西。他沒說什麼,臨走時掏出500元錢塞給老人。他對工作組同事說,既然來扶貧,一定讓鄉親們早日擺脫貧困。

隨後20多天,趙江輝和工作組走訪了每戶貧困戶,摸透了情況:全村共300戶95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49戶436人。

當地無霜期短,種玉米等雜糧,產量很低。趙江輝還了解到,村裡缺少致富產業和帶頭人、基礎設施缺東少西、村民思想保守,這些都是貧困的根源。

為農戶鋪就增收路

為找到合適的扶貧產業,趙江輝和工作組到處跑。他們重點考察黃旗鄉的網紋瓜,市場行情不錯,適合經堂村,決定走這條路。

回來一說,許多村民頭搖得像撥浪鼓。為打消農戶顧慮,他們引入一家專業種植公司,由公司提供瓜苗、技術,負責收購。在村裡成立合作社,吸納28戶貧困戶入股,每戶以6000元扶貧資金入股,連續3年,每年分紅600元,最後退本金。

種瓜要建大棚,村裡連片平整的土地有125畝,涉及80戶的承包地。開始,大夥各打各的小算盤。趙江輝張羅村民開會,掰開了揉碎了地做工作,大夥終於想通。

建大棚要啟動資金,村裡拿不出一分錢。趙江輝回石家莊“化緣”,向幾個親戚求援。他在家僅待了3天,“農時不等人,錢還沒著落,我得趕緊回村裡。”臨走,他又從家裡拿走5萬元,以備墊支。

四處求助,連賒帶欠,加上幫扶資金,141個大棚終於建成。其間,他見人就說大棚的事,同事、村民都叫他“趙大棚”。

當年9月,網紋瓜豐收了。為賣個好價錢,趙江輝和工作組發動同事幫著推銷700件“扶貧瓜”。最後盤點:種瓜比種玉米畝均增收2600多元;50多戶貧困戶在大棚打工,人均增收7000元。

脫貧奔小康,重在改善基礎設施。趙江輝和工作組四處跑項目,修通3公里的村組路,方便村民出行;為村小學建起護校堤壩,再也不怕大雨和洪水;為乾溝自然村建起蓄水池,解決吃水難題……

身患絕症心憂扶貧

趙江輝一心撲在扶貧上,誰也想不到,病魔正悄悄向他逼近。

2016年4月11日晚,趙江輝趕去處理一起村民糾紛,心急火燎往外走,一個趔趄摔倒,腰疼得直不起來。他強忍劇痛,調解好了才回住處。

趙江輝開始沒把腰疼當回事。後來腰疼加劇,連走路都困難。村幹部和同事也勸他到醫院仔細檢查,他執意不肯:“不能錯過農時,忙完了再去看病。”

網紋瓜開花、坐果,趙江輝的腰疼一直拖到8月底。他趕回省高院參加一個重要會議,已經坐不直了,家人再三催促,他才到醫院做全面檢查。

9月8日,診斷結果如晴天霹靂:肝癌晚期,生存期三個月。家人含淚將實情告訴趙江輝,他閉上雙眼,默默流淚,因為還有很多事要做,還有很多願望沒實現。

躺在病床上,趙江輝總是牽掛村裡的扶貧工作。豐寧縣領導、村幹部來看望,他一一詢問扶貧的事。聽說安裝路燈還“剩個尾巴”,他馬上打電話協調。

隨著病情加重,趙江輝咽一口粥都很艱難。一天中午,聽說自己獲得“全省優秀駐村第一書記”稱號。這一次,他吃得格外香,他對同事說:“工作是我們三個人一起做的,成績記在我一個人身上,我貪功了。”

2017年10月,趙江輝病情惡化。在最後的日子裡,高燒迷迷糊糊,他還反覆唸叨:我的任務完成了嗎?

11月19日凌晨,趙江輝永遠睡著了。

趙江輝去世後,同事在微信群裡燃起蠟燭,寄託哀思:“扶貧先鋒趙江輝,小康路上終無悔!”

噩耗傳來,經堂村的鄉親們難以相信趙江輝書記就這麼走了。一名張姓脫貧戶淚流滿面:“這麼好的人咋說沒就沒了呢?他可真是為咱們辦實事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