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你在昆明生活過,就知道為什麼雲南人不願離開家鄉,外出打拼

大家的雲南印象,多半跟麗江、大理或香格里拉等熱門旅遊城市有關,或好或壞。但對於省城昆明,可能只是旅途的中轉地,暫時落腳的地方,沒有什麼深刻的印象。雖然地處旅遊大省,昆明算不上旅遊勝地,相反更適合生活。這座城市只看外表跟別的城市沒什麼兩樣,高樓林立,交通擁堵。只有在昆明生活過,才能發現她的別樣。

如果你在昆明生活過,就知道為什麼雲南人不願離開家鄉,外出打拼

宜居昆明,人們更在意享受生活

雲南省偏居我國西南一隅,離政治中心很遠,造就了昆明城的寧靜淡泊、與世無爭,再加上四季如春的氣候、遍地花團錦簇的環境,昆明人更沒有問鼎中原的雄心壯志,只在意過好自己的小日子,享清福。過去老昆明生活中有三大樂事——“烤太陽、吃茶、衝殼子(閒聊)”,如今城市生活更豐富,退休老人每天結伴刷“愛心卡”乘免費公交逛遍昆明大大小小的公園,使這座城成為很多人心目中最理想的養老地。

如果你在昆明生活過,就知道為什麼雲南人不願離開家鄉,外出打拼

昆明是雲南的省會,在地圖上看是整個雲南省的中心,不光是地理位置的中心,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都是。雲南各地州間交通或許極其不便,但在省內無論從哪裡出發,到昆明都是非常方便的,人們總習慣於說“上昆明克(雲南方言“到昆明去”的意思)”、“上省城”,就可以看出這座城市的地位。

如果你在昆明生活過,就知道為什麼雲南人不願離開家鄉,外出打拼

在外學習或工作的昆明人,總是更容易想家,而且比別人多些額外的理由。比如霧霾天裡經常感嘆“

還是昆明的天藍!”或者想家時剛好看到掛著“過橋米線”招牌店,卻對著一鍋煮的食材目瞪口呆——“這也能叫過橋米線?”真正的過橋米線,是靠高湯的熱力燙熟食材,因為有鵝油封面,湯的溫度非常高但不冒熱氣。還有昆明人看到花店裡論支賣的花,會不自覺地撇嘴。昆明的斗南花市,鮮花都是一捆捆論斤賣,花瓣稍枯萎一點的甚至就免費送了,非常豪氣。

如果你在昆明生活過,就知道為什麼雲南人不願離開家鄉,外出打拼

“春城”名符其實

不過最常被昆明人唸叨的,是家鄉的氣候。尤其在外地高溫、燥熱、悶溼的夏天,昆明人會說:“我們家都不用空調!”恨不能立馬打個飛的回家避暑。昆明的冬天溼冷,好在多半是大晴天,只要有陽光就不冷。冬天沒有草木凋敝的蕭瑟,是每年準時到來的紅嘴鷗提醒“春城”居民已經入冬。

如果你在昆明生活過,就知道為什麼雲南人不願離開家鄉,外出打拼

昆明城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如同被一個天然的襁褓包裹著。高海拔決定了昆明夏無酷暑,東、西、北三面群山阻擋了南下的冷空氣,低緯度再加上從印度洋而來的溼潤季風,五百里滇池如“中央空調”一般控溫調溼,所以昆明氣候溫和、四季不分明,可以說佔盡天時地利。

我本是昆明城裡散淡的人

如果你在昆明生活過,就知道為什麼雲南人不願離開家鄉,外出打拼

昆明人天生自帶散淡的氣質,在省會城市中,昆明人的“慢性子”跟西安人有點相似,但骨子裡是不同的。西安人看慣了王朝興替,所以帶著“廢都”的從容,但不出手則已,出手就想幹點大事;昆明人不一樣,過慣了“天高皇帝遠”的生活,從來長不出野心。

昆明城裡很多人有背井離鄉的經歷,這或許是他們戀家的根源——好不容易穩定下來,只想好好過日子。這種會過日子還體現在對飲食的熱愛和執著,昆明人最不能忍的兩件事,一是外地人把米線叫“米粉”,聽到必幫其糾正;二是把菌子叫“蘑菇”,在昆明人眼中,菌子是長在山林裡,而人工培育的蘑菇根本不配上餐桌。

如果你在昆明生活過,就知道為什麼雲南人不願離開家鄉,外出打拼

相比起過橋米線,昆明人其實更偏愛“小鍋米線”。把米線、配菜和肉沫裝在一口小銅鍋裡,用旺火煮開,現煮現吃,比過橋米線更入味,且吃起來簡潔省事。在外的雲南人,回到昆明第一件事往往是找個地方先吃碗小鍋米線再說。

昆明人氣質裡的溫和,還表現在說話方式上,如果你認識昆明女生,可以讓她說“東寺街(gāi),西寺巷(hàng),茅斯拐拐小樓上”給你聽,聲音酥到骨子裡。這是句昆明童謠,道出了昆明市區內非常有名兩條街巷,也道盡了昆明人安寧閒適的市井生活。

如果你在昆明生活過,就知道為什麼雲南人不願離開家鄉,外出打拼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發展,如今昆明房價一樣高漲,年輕人同樣面臨巨大的生活壓力。但走在昆明城裡,不難見到依舊慢悠悠的行人。而在外的昆明遊子,經常掛在嘴邊一句“還是在昆明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