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普京宣佈參選,當選毫無懸念,但是接下六年將面臨這些問題

普京宣佈參選,當選毫無懸念,但是接下六年將面臨這些問題

普京

12月6日,普京在與高爾基汽車廠的工人見面時,正式宣佈將參加2018年總統選舉。這條新聞並未在輿論場引發熱議,因為無論是俄羅斯國內還是國外,普京宣佈參選對多數人來說只是一個時間早晚的問題,沒有任何意外。

不僅參選不意外,普京在明年3月的大選中獲勝,順利連任也沒有懸念。烏克蘭危機、尤其是克里米亞事件點燃了俄羅斯人的愛國熱情,西方的多重打壓使俄民族主義情緒高漲,普京成了超然於其他政治人物和國家機構的人物,為民眾所擁戴。根據列瓦達中心民調,2014年3月克里米亞入俄開始,俄羅斯人對普京的認可度就從60%出頭躍升至80%多,並一直維持至今,67%的受訪者願在總統大選中為普京投票。孱弱、分散的反對派只能扮演陪跑的角色,不會對大選走勢產生大的影響。

在普京順利當選後,其對俄羅斯的管理方式也不會大變。普京通過十幾年的努力,在俄羅斯打造了一套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體系,其機制已十分完善。通過對權力運行機制、職能機構、法律制度等的設計,普京確保了對俄羅斯社會政治的掌控力。這套體制仍將是俄未來很多年發展的制度支撐。

當然,事物的發展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在“不變”的趨勢之外更要看到一些“變”的動向。這些新動向既可以成為普京改革的動力,也是其新任期需要面對的挑戰。

第一,普京的執政團隊正在“新老交替”。隨著普京及陪伴他多年“老臣”們年齡的增長,俄羅斯需要打造一支“未來團隊”。這兩年,亞庫寧、伊萬諾夫等“老同志”相繼離職,而一批“60後”、“70後”乃至“80後”技術官僚開始走上政治前臺。今年開始,各聯邦主體也開始了大規模的人事調整,多數新州長也是年輕人。新面孔的出現能增強執政活力,但這些“年輕人”多來自中央機構,特別是強力部門,多缺乏管理經驗,未來如何促進經濟發展、處理中央與地方的關係,都是挑戰。此外,如何為未來的俄羅斯選擇一位新“舵手”,或是像哈薩克斯坦一樣打造一套集體接班制也是普京需要思考的問題。

第二,精英集團有力量失衡的跡象。烏克蘭危機使權力嚴重向強力部門傾斜,前任俄經濟發展部長烏柳卡耶夫因受賄被捕一事背景複雜。有分析認為,出身強力部門的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謝欽對烏柳卡耶夫索“釣魚執法”,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利益,烏氏本人及其同事甚至被聯邦安全局偵控超過一年,而普京對此並不知情。當然,在俄經濟不佳、國際鬥爭尖銳的情況下,普京十分需要強力部門來維持國家穩定,但其對高層力量失衡是有察覺的。有媒體披露,普京曾在內部會議上公開批評謝欽為了自己的利益使國家利益受損。去年成立的國民近衛軍實際上也是普京試圖強化對強力部門控制的手段。

第三,民族主義情緒帶來的高支持率能否長期維持,是普京需要思考的問題。在普京前兩個任期中,俄經濟快速發展,一掃蘇聯解體初期的陰霾。經濟成長、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使普京成為所有俄羅斯人的偶像。但在普京第三任期,惡化了的經濟形勢已無法提供足夠的合法性來源。相反,老百姓對政府的工作並不滿意,認可度一直在50%以下。在這種情況下,烏克蘭危機後的民族主義情緒、抵抗西方“入侵”的“堡壘情緒”迅速取代經濟,成為普京高支持率的新基礎。但這種民族主義情緒還能支持下一個6年嗎?普京是否要注入新的“興奮劑”?或是採取措施,從根本上改善俄經濟狀況和發展前景?這都是需要普京在第四任期回答的問題。

第四,“新青年”正與“新媒體”結合,正崛起為一支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今年3月,年輕、民族主義色彩濃厚的反對派納瓦爾內通過網絡在全俄各地發起大規模遊行。示威的主體是大學生甚至中小學生,這是過去沒有過的新現象。新一代的俄羅斯青年沒有經歷過蘇聯解體後的混亂,普京追求社會穩定的政策導向很難打動他們。相反,他們在經濟低迷中長大,看不到快速發展的前景,階級固化則堵塞了年輕人的上升通道,很多人厭倦了統一俄羅斯黨的長期執政。這次遊行從策劃組織到正式進行,在網絡上持續了三個星期時間,但俄羅斯政府未能採取有效措施阻止它的發生。未來如何贏回年輕人的心,並在網絡空間治理上更加有效,也是擺在普京面前的挑戰。

這樣看來,普京未來的擔子並不輕鬆。俄羅斯這艘大船也到了選擇未來航向的關鍵時刻,且看普京如何運籌。(陳宇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俄羅斯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